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恶性胆道梗阻的内镜诊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内镜技术在恶性胆道梗阻诊断和姑息性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261例恶性胆道梗阻病人采用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进行了295例次内镜诊治。结果:造影成功率为97.63%(288/295),置管成功率为89.15%(263/295)。胆道塑料支架(ERBD)组56例中46例发生支架堵塞或移位,支架平均引流时间为(78.4±46.8)d;胆道金属支架(EMBE)组49例中发生支架堵塞14例,支架平均引流时间为(185.4±68.6)d。两组术前和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无显著差别。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与死亡。结论:内镜技术不但能直接使胆管系统清晰显像,同时可作置管引流,改善肝功能,为手术创造条件,或置入永久性胆道支架。用于治疗晚期、病灶不能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病人,不失为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胆管腔内射频消融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护理经验。方法对50例不宜外科手术切除的胆道恶性梗阻患者实施腔内射频消融治疗,并进行护理评估、心理干预、病情观察、症状管理及精心护理等。结果 50例均完成胆管内射频消融治疗并留置胆道支架或行胆道外引流术。术后共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3例急性胆管炎、5例急性胰腺炎、1例切缘出血,均给予对症治疗后控制。随访0.5~6个月,5例支架堵塞,均行内镜下支架更换后引流通畅,1例死于心脑血管意外,其余患者无特殊不适。结论系统的术前护理评估及专科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内镜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技术治疗晚期胆道恶性梗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我院于2013.11-2014.6期间,共对8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胆道恶性梗阻患者实施经内镜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技术进行治疗,在胆管插管成功后,循导丝导入专用双极射频电极,于肿瘤部位进行射频消融,每次射频消融功率为8~10瓦,消融时间90~120秒,然后留置胆道支架,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并密切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射频消融治疗并留置胆道塑料支架(其中1例同期放置胰管支架)。1例出现继发性胆囊炎,急诊行开腹胆囊切除术。2例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经短期保守治疗控制。黄疸有效缓解率为100%(8/8);平均随访6.5个月(4~9个月),有2例患者在治疗后4.5个月左右再次出现黄疸,同时合并十二指肠降部梗阻,内镜无法通过,行剖腹胆肠、胃肠内引流术;其余患者支架均保持通畅。结论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胆道恶性梗阻患者,采用经内镜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且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恶性胆道梗阻是胰腺癌、壶腹癌和远端胆管癌常见的并发症,通常需行胆道引流以缓解症状.目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恶性胆道梗阻病人胆道引流的标准方法.其他胆道引流方法包括旁路手术、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和超声内镜引导下胆道引流术(EUS-BD).由于EUS-BD不破坏乳头结构且不需要通过狭窄的胆管放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内镜放置胆道支架治疗高位胆管恶性梗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4年4月168例高位胆管恶性梗阻行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有效引流率、并发症发生率与30天死亡率、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 168例患者中148例成功通过ERCP置入塑料或金属支架,其中13例联合PTCD途径反向导丝与ERCP对接的会师技术置入,成功率88.1%;另外20例行两种处理方法仍未能成功,改行PTCD外引流;有效引流率为91.9%,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3.0%,总的支架有效时间59天,总的中位生存时间248天。结论高位胆管恶性梗阻的内镜治疗应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内镜治疗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操作,减少并发症,是临床内镜医生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内镜放置胆道支架治疗高位胆管恶性梗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4年4月168例高位胆管恶性梗阻行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有效引流率、并发症发生率与30天死亡率、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 168例患者中148例成功通过ERCP置入塑料或金属支架,其中13例联合PTCD途径反向导丝与ERCP对接的会师技术置入,成功率88.1%;另外20例行两种处理方法仍未能成功,改行PTCD外引流;有效引流率为91.9%,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3.0%,总的支架有效时间59天,总的中位生存时间248天。结论 高位胆管恶性梗阻的内镜治疗应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内镜治疗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操作,减少并发症,是临床内镜医生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胆道恶性梗阻的内镜介入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 胆道恶性梗阻的定义胆管恶性梗阻不单指原发性胆管腺癌所致肝胆管梗阻 ,还需要包括胆囊癌、肝细胞癌、壶腹癌、胰头癌及其他转移癌对肝胆管的侵犯 ,此类病人就诊时往往已有严重的黄疸 ,有的还合并严重胆管炎 ,病情凶险 ,全身情况差 ,手术机率很低。即使行姑息性胆道减压手术也十分困难 ,因而临床上处理十分棘手 ,虽然它们起源不同 ,但引流去黄的处理原则是一致的 [1,2 ] 。2 内镜介入治疗的目的和意义继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 ( 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在临床获得肯定疗效后 ,内镜介入引流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一项新的技术 ,适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治疗胆道合并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2月,对24例同时存在胆道和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患者完成胆道支架、十二指肠支架置入,其中介入中心10例患者行经皮肝穿刺造影完成胆道金属支架置入(percutaneoustranshepaticinsertionofbiliarystent,PTIBS),14例消化内镜中心患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放置胆道金属支架(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guidedbiliarystent,ERCP.BS),其中1例失败后改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外引流术不纳入随访研究。胆管支架置入术后1周完成十二指肠支架置入。观察手术成功率、临床症状缓解率、并发症、支架通畅时间及患者生存期等指标。结果联合支架置入成功率95.8%(23/24),梗阻症状消失率87.0%(20/23);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后1周胃出口梗阻评分(2分6例,3分17例)较术前(O分6例,1分17例)明显改善(Z=-4.796,P=0.000)。胆道支架通畅时间(73.9±5.3)d,生存时间(93.0±4.9)d。十二指肠支架再发梗阻率17.4%(4/23)。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胆道、十二指肠支架联合置入治疗恶性胆道、十二指肠梗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4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7.5岁,均有不同程度的黄疸,部分病人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或消瘦、皮肤瘙痒。全部病人根据B超、CT及ERCP,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部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胆总管癌7例,肝总管癌2例,胰腺癌1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ERCP胆道支架治疗恶性肿瘤胆道梗阻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193例接受经ERCP胆道支架置入治疗的恶性肿瘤胆道梗阻病例,首先了解患者临床特征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然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影响ERCP胆道支架置入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肿瘤类型、梗阻位置、支架类型、造影下胆道狭窄长度、胆道狭窄程度、术前合并胆管结石是影响ERCP胆道支架置入疗效的潜在因素(P<0.20),其中肝癌患者胆道梗阻支架置入术后5 d黄疸缓解效果弱于肝外胆管癌(OR=0.252,P=0.003)以及胰腺癌(OR=0.312,P=0.026)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位梗阻(OR=3.488,P=0.004)、胆道狭窄长度≥3 cm(OR=5.632,P<0.001)、塑料支架(OR=2.146,P=0.035)是导致ERCP胆道支架置入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肝癌引发胆道梗阻患者,经ERCP支架置入的治疗效果弱于肝外胆管癌和胰腺癌引发胆道梗阻的患者。而高位...  相似文献   

11.
植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植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 对16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经手术及介入方法植入镍钛记忆合金胆道支架。结果 术后1个月内死亡1例,15例黄疸完全解除。随访15例,12例术后平均生存13.1个月。结论 植入镍钛合金胆道支架可提高姑息切除的疗效;对不能切除病灶患者,支架植入可解除黄疸,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对比内镜双金属支架和塑料支架引流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1例采用内镜支架引流治疗的晚期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双金属支架相对于单塑料及双支架有更长的支架通畅时间(187±10 d vs 139±8.8 d;P0.05)。两组之间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双金属支架可以明显增加肝脏的容积。结论采用内镜双金属支架引流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是安全可行的,同时可以明显改善肝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管支架表面括约肌预切开(PPDS)在ERCP困难胆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2016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所有ERCP术病例资料,将在ERCP操作过程中导丝意外进入胰管的困难胆管插管者,根据术中选择插管方法,分为两组:(1)PPDS组,(2)双导...  相似文献   

15.
鼻胆管引流对于ERCP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预防和治疗ERCP术后胰腺炎、胆道感染、穿孔等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间868例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57例于内镜治疗后行置鼻胆管引流,211例患者未行鼻胆管引流。在行鼻胆管引流的患者中,胆道结石为354例,胆道恶性梗阻为128例,胆总管扩张为56例,胆总管囊肿为17例,缩窄性乳头炎为34例,ERCP未见明显异常68例;未行鼻胆管或内支架引流的患者中,胆总管结石116例,胆总管扩张51例,胆总管囊肿3例,缩窄性乳头炎11例,ERCP未见明显异常30例。结果两组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1.4%和3.8%(P>0.05),但引流组均为轻症胰腺炎,而非引流组50%为重症胰腺炎。急性胆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0.5%和2%(P<0.05),而且非引流组中40%出现AOSC,需手术治疗。胰管显影率分别为13%和14%(P>0.05);穿孔各2例(0.3%vs0.9%),其中未行鼻胆管引流组中1例经手术后痊愈,其余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内镜下鼻胆管引流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部分ERCP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这两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联合内镜下多塑料支架置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不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1年11月至2016年3月,67例行EST或EPBD联合内镜下多塑料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狭窄消除率、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ST组与EPBD组的狭窄消除率分别为89.3%和94.9%(P0.05);EST组与EPBD组近期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和12.8%(P0.05);出血发生率EST组(10.7%)明显高于EPBD组(0)(P0.05),3例出血均在内镜下有效止血;远期胆管结石复发合并急性胆管炎的发生率,EST组(46.4%)明显高于EPBD组(15.4%)(P0.05)。结论 EPBD联合多塑料支架置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时,近期出血率和远期并发症低于EST,推荐首选EPB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胆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饮食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拟行ERCP取石的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后当天均常规禁食。观察组患者术后次日如腹痛的症状及体征均不明显,且血淀粉酶正常或基本正常,则开始进食。对照组患者术后次日如腹痛的症状及体征均不明显,且血淀粉酶完全正常,则开始进食,否则延长观察期,继续禁食,直至结果正常后再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及普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口渴、饥饿感、输液量、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口渴、饥饿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输液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出血、穿孔、胰腺炎的并发症。结论在胆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安全、有效的,缩短了术后禁食时间,加快了病人康复速度,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Anomalous pancreaticobiliary junction (APBJ) is associated with pancreaticobiliary cancer. Limited data are available on endoscopic biliary drainage for unresectable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with APBJ.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elf-expandable metallic stents (EMSs) for the management of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with APBJ. Methods Between 1993 and 2005, 324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underwent insertion of an EMS. Six of these patients with concomitant APBJ constituted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Early (≤30 days after EMS insertion) and late (>30 days after EMS insertion) stent-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stent patency were evaluated in these six patients. Results The cause of biliary obstruction was gallbladder cancer in four patients and pancreatic cancer in two patients. Uncovered EMSs were inserted across the common channel without performance of a biliary sphincterotomy. The diameter of the uncovered EMS used was based on the diameter of the common channel. For all six patients, endoscopic biliary drainage was successful, and their jaundice subsided steadily. None of the six patients experienced early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acute pancreatitis. The mean stent-related complication-free period was 163 days. Stent occlusion caused by tumor ingrowth occurred in two patients. Acute cholangitis and cholecystitis were observed in one patient each. Conclusions Uncovered EMSs are effective for palliation of unresectable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in patients who have APBJ without increasing the risk of stent-related early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