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过控制吸痰粘稠度、时间、负压等不同吸痰措施对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某院脑外伤后行气管切开的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传统的吸痰管理,观察组采取严格控制管理吸痰的干预措施,两组均接受脑外伤的常规治疗。2周后观察气管护理对比两组痰液吸净时间/吸痰负压、氧合指数、气道黏膜损伤频次、肺部感染率、颅内压、格拉斯哥(GCS)评分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吸痰时间、吸痰负压、氧合指数、气道黏膜损伤频次、肺部感染率、颅内压和GCS评分均显优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不同的吸痰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结合常规治疗有利于降低颅内压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并且能促进脑外伤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在气管切开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一种抢救病人的急救手术。气管内吸痰是已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病人必须进行的一项护理操作。密闭式吸痰是操作者不直接接触吸痰管,气道与外界不相通,吸痰管被包在透明而柔软、结实的保护套中的一种吸痰方式。它与开放式吸痰方式截然不同。现将情况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3年10月-2005年12月,收住我院神经内科的气管切开患者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28-78岁。气管切开时间最长120d,最短7d。其中昏迷22例,神志清楚28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吸痰方法对喉癌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吸痰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9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9例),分别采用试验吸痰法(观察组)和常规吸痰法(对照组)吸痰各10d,对两种吸痰方法吸痰效果、患者心理接受程度,舒适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种吸痰方法的吸痰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接受程度及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t=0.12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浅层吸痰对机械通气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1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浅层吸痰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方法,观察吸痰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吸痰后烦躁、呛咳、气道粘膜损伤、肺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50%、9.38%、6.25%、O%,对照组分别为34.48%、27.59%、31.03%、6.90%。两组患儿吸痰后烦躁、呛咳、气道粘膜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层吸痰法可减轻新生儿机体的应激反应,降低气道粘膜损伤、烦躁、呛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危重患儿机械通气中使用密闭式吸痰技术的应用研究探讨.方法 选择在ICU需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0例采用开放式吸痰技术,实验组20例采用密闭式吸痰技术,观察两组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气管粘膜损伤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吸痰前2 min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2 min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技术能减轻患儿机械通气由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并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气管粘膜损伤;患儿机械通期间吸痰过程安全,护理人员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6.
浅层吸痰法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黏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9):125-126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不同吸痰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8月在本院ICU行人工气道患者,根据建立人工气道的日期进行分组,单号建立为观察组,运用浅层吸痰法,双号建立为对照组,运用常规吸痰法。通过两组吸痰方法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吸痰操作时的患者状态及气道损伤情况。将两组患者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研究指标有显著差异;常规吸痰法造成患者气道黏膜损伤的例数较多,吸痰管插入长度较深,对气管产生的刺激较大,引起患者明显的烦躁及呛咳较多。两种吸痰方法在患者的刺激、气道损伤等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浅层吸痰法可以避免或降低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损伤,减少对患者的刺激,提高人工气道疗效,减低并发症,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质量,是建立了人工气道患者的一种较为理想的、人性化的吸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患者床旁纤支镜吸痰灌洗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艳梅  欧雪群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1960-196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床旁纤支镜吸痰灌洗术的护理配合,确保吸痰灌洗过程能顺利进行。方法:对27例气管切开患者的排痰困难、气道阻塞而导致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在实施气道管理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配合用纤支镜从气管切开处行吸痰及肺灌洗术,从术前准备、术中监护和配合及术后观察等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7例气管切开患者床旁纤支镜吸痰灌洗术均顺利进行,所有患者经吸痰灌洗术后,呼吸道痰液潴留、阻塞、肺不张、呼吸困难、SpO2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床旁纤支镜吸痰灌洗是解除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阻塞的一种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采取控制痰液黏稠度、吸痰时间、吸痰负压等吸痰管理措施对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采取常规吸痰方式。观察组采取严格吸痰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指标:护理2周后观察对比痰液吸净时间、吸痰负压、氧合指数、气道黏膜损伤频次、肺部感染率、颅内压、格拉斯哥(GCS)评分等指标。结果:2组吸痰时间、吸痰负压、氧合指数、气道黏膜损伤频次、肺部感染率、颅内压和GCS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吸痰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配合常规治疗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有利脑外伤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氧舱内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行高压氧治疗且已行气管切开患者60例,按单双号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气切套管下吸痰,吸痰后立即行气道声门下冲洗,对照组采取深部吸痰,吸痰后不进行冲洗。对两组气管切开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吸痰间隔时间、气道黏膜损伤、呛咳等呼吸道并发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与一周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例数、发生时间的情况进行统计和观察。结果两种气道护理方式对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均有影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舱内两小时吸痰间隔时间、气道黏膜损伤、呛咳等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与一周内VAP的发生例数,发生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舱内气管切开患者选择气切套管下吸痰,且吸痰后立即行气道声门下冲洗,不仅能延长吸痰间隔时间,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高压氧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气管内吸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小儿肺炎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气管内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吸痰方法。结果:两组在吸痰的间隔时间,痰液潴留情况及血氧饱和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管内吸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张婕  周海燕 《淮海医药》2011,29(3):207-208
目的 探讨不同吸痰深度在新生儿机械通气吸痰时对患儿的影响.方法 将56例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浅层吸痰组及传统的深层吸痰组.每组各28例,分别在吸痰前后记录其有效率及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潮气量等数据.结果 2组吸痰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浅层吸痰组患儿呛咳反应较少,其吸痰前后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吸痰后,使用不同管道冲洗装置对冲洗液细菌菌落数、吸痰操作时间及更换吸痰用物所用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入住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气管切开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0~77岁。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Micro Scan Walka...  相似文献   

13.
蒋小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3,(22):3372-3373
目的探讨两种吸痰方式在改善患者肺不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该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机械通气患者68例。入院前均存在肺不张。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A组接受开放式吸痰,B组接受密闭式吸痰。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痰前后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吸痰后1min心率较前均显著升高,但于吸痰后5min下降至吸痰前水平:通过胸部X射线片及肺部听诊评估,B组较A组可明显改善肺不张程度。结论加强痰液引流是防治肺不张的关键措施,密闭式吸痰对于改善肺不张程度优于开放式吸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震颤结合体位引流用于密闭式吸痰的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震颤结合体位引流用于密闭式吸痰的排痰效果。方法选择4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密闭式吸痰法,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辅以震颤结合体位引流法。比较两种操作方法每次排痰量、吸痰彻底情况、吸痰前后10minSp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日均吸痰次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和发病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密闭式吸痰辅以震颤结合体位引流法在每次排痰量、吸痰彻底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密闭式吸痰法(P<0.05);在吸痰前后10minSpO2的变化方面,两操作法吸痰前后SpO2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日均吸痰次数、VAP发病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统计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震颤结合体位引流用于密闭式吸痰可以提高密闭式吸痰的有效性,可以彻底吸净痰液,减少吸痰次数,减少因频繁吸痰而引起患者不必要的刺激,延迟VAP发生时间,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动带吸引牙刷结合洗必泰(氯已定)漱1:3液在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15腔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5例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电动带吸引牙刷结合洗必泰漱El液冲洗法进行1:3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棉球擦洗法+冲洗法行口腔护理。对两组患者1:3腔异味、15腔炎、牙菌斑指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口腔异味4例(9%)、口腔炎3例(7%)、牙菌斑指数(1.20±0.18)、VAP发生率12%,较对照组[12例、10例、(1.88±0.22)、45%]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动带吸引牙刷结合洗必泰漱1:3液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1:3腔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口腔异味、1:3腔炎、牙菌斑指数,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支气管镜吸痰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10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吸痰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支气管镜吸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7.23±4.21)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0.24±2.45)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47,P=0.000<0.05)。结论在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中应用支气管镜吸痰治疗,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一种经济、方便、安全的冲洗液代替生理盐水作为吸痰冲洗液。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8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排序,奇数号入试验组以温开水作为冲洗液,偶数号入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作为冲洗液,比较2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温开水和生理盐水细菌培养结果,每次吸痰冲管取水时间以及费用。结果 2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温开水和生理盐水细菌阳性培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温开水作为吸痰冲洗液,平均取水时间明显短于生理盐水,且费用更低。结论采用温开水作为吸痰冲洗液,既经济、方便,又安全。  相似文献   

18.
唐丽玲  袁莉萍  张鹏  吴郊峰  王箴 《安徽医药》2017,21(6):1062-1064
目的 比较气流冲击结合间断声门吸引法、持续声门下吸引结合灌洗法在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上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48 h的病人40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气流冲击组和灌洗组.气流冲击组采用间断声门下吸引结合每日2次气流冲击的方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灌洗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结合每日2次声门下灌洗的方法,两组每日记录气囊上吸引量、呛咳、气道黏膜受损出血情况,并在人工气道建立1、3、7 d留取下呼吸道分泌物和声门下滞留物,进行细菌培养,比较两组病人1周气囊上吸引量、呛咳、气道黏膜受损出血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情况.结果 灌洗组与气流组病人比较中3 d VAP发生率分别为15%、5%(P>0.05)、7 d VAP发生率分别为30%、15%(P>0.05),气囊上吸引量分别为(85.30±33.50)、(84.80±35.58) mL·d-1(P>0.05),呛咳发生次数分别为(6.36±1.33)、(4.60±1.83)次(P<0.01)、气道黏膜受损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5%、5%(P<0.05).结论 气管切开病人使用气流冲击结合间断声门下吸引法较持续声门下吸引结合灌洗法,可以降低病人呛咳、气道黏膜受损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