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A2,LP-PLA2)含量以及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60例无血管并发症且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和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的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LP-PLA2。分别测量每位受试者其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后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测定基础值(D0)、肱动脉内径(D1)、肱动脉最大内径(D2)。反应性充血后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以第一次测量基础值的百分比表示,(D1-D0)/D0×100%、(D2-D0)/D0×100%分别代表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空腹血糖、LP-PLA2明显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t=1.999-2.311,P〈0.05)。③2型糖尿病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3.52+0.42%)]明显低于对照组[(4.67+0.32%)](t=2.316,P〉0.05)。基础血管内径、基础血流、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LP-PLA2升高,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降低,二者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浆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水平变化。方法采用超声肱动脉内释测量法,观察被动吸烟、主动吸烟及正常对照者各30名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同时测定各组血浆NO、AⅡ。结果三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均无最著性差异(P〉0,05).而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被动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吸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NO在主、被动吸烟组减低。AⅡ在主、被动吸烟组升高。结论被动吸烟导致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伤可能与血浆NO减少、AⅡ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与血管内皮功能,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者33例和非高血压患者18例,分别测定血清瘦素,血糖和血脂;采用高分辨率彩超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3.553±0.107 vs 3.436±0.095ng/ml,P〈0.01)。与对照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径无明显差别(0.387±0.601 vs 0.354±0.607mm,P〉0.05);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58±4.701% vs 19.38±6.452%,P〈0.05);肱动脉血流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ED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095±4.412% vs 19.648±4.635%,P〉0.05)。瘦素与血管舒张功能之间的Pearson相关分析,未发现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增高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减退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治疗组,血压正常的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氨氯地平8周,并在治疗前后采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采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DM),并观察肱动脉内径基础值(D0)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D0、ISI、FM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胰岛素水平降低,ISI升高,D0及血流介导的FDM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氨氯地平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浆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水平变化。方法采用超声肱动脉内径测量法,观察被动吸烟、主动吸烟及正常对照者各30名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同时测定各组血浆NO、AⅡ。结果三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被动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吸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NO在主、被动吸烟组减低,AⅡ在主、被动吸烟组升高。结论被动吸烟导致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伤可能与血浆NO减少、AⅡ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锋  戴平涛 《安徽医药》2006,10(5):334-335
目的评价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高血压患者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前后分别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右肱动脉在静息时、反应性充血(流量介导血管舒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硝酸甘油介导舒张)时的舒张末期内径,取25例健康人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病组流量介导血管舒张(FMD),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1),而硝酸甘介导血管舒张(NCD)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1),FMD较治疗前显著提高,NCD无改变。结论依那普利可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82例根据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EH)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EH+2DM)组。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各组颈动脉IMT、肱动脉FM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肱动脉FMD变化:正常对照组为(8.97±5.05)%,EH组为(5.51±4.02)%,EH+2DM组为(2.19±2.87)%,3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FMD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分析:FMD与收缩压、血糖呈负相关(r=-0.34,P〈0.05;r=-0.37,P〈0.05)。各组颈动脉IMT:与正常对照组[(0.73±0.34)mm]比较,EH组[(1.05±0.26)mm]和EH+2DM组[(1.17±0.28)mm],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EH组与EH+2DM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糖增高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EH+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进一步减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尿酸对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81例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检测尿酸,分为高尿酸组(男≥390umol/L,女性≥310umol/L)、低尿酸组,测定二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HOMA-IR,并行肱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结果高尿酸组LDL高于低尿酸组,与低尿酸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尿酸组空腹胰岛素与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低尿酸组,两组对比呈显著性差异(P〈0.01),高尿酸组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平均增加(9.5±1.5)%低于低尿酸组(12.1±2.2)%(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障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水平,及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59例患者根据OGIT试验分为3组:19例NGT、20例IGT和20例T2DM。分别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生化指标、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ID)。结果①SAA随着血糖的升高而升高,DM组的SAA较IGT组、NGT组明显升高(P〈0.01),IGT组的SAA较NGT组升高(P〈0.05)。②FMD随着SAA的升高而下降,DM组的FMD较IGT组和NGT组明显降低(P〈0.01),IGT组的FMD较NGT组降低(P〈0.05)。③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AA与FBG、HbA1c、TC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0.48、0.59,P〈0.01),与FMD呈显著负相关(r值为-0.62,P〈0.01)。结论SAA与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肱动脉内径测量法,观察健康青年(17~25岁)被动吸烟、主动吸烟及正常对照者各30名的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同时测定各组血浆NO、ET、AⅡ。结果三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被动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与吸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NO在主、被动吸烟组减低,ET及AⅡ在主、被动吸烟组升高。结论被动吸烟导致健康青年成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伤可能与血浆NO减少,ET、AⅡ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内皮素(田)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80例E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降压治疗,40例)及阿托伐他汀组(常规降压药物+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40例),另选取30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ET和NO水平。结果脚患者治疗前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EH患者E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NO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ET降低和N0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髓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进一步改善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耐量减低患者应用阿卡波糖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方法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出糖耐量减低患者192例(IGT组),对其进行为期15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阿卡波糖干预治疗试验;选择同期78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NGT)。试验前后观察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情况。结果糖耐量减低患者应用阿卡波糖治疗15周后,血浆内皮素、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下降,一氧化氮、胰岛素敏感指数上升(P〈0.05和P〈0.01),而对照组五者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糖耐量减低患者应用阿卡波糖治疗后其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可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冠心病(CHD)和原发性高血压(CH)患者血中NO、CNP、AngⅡ、CGRP和ET的含量,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择EH患者62例,CHD患者54例为实验组,正常健康者45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中CNP、AngⅡ、CGRP、ET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结果EH和CHD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CNP、AngⅡ、ET含量明显增高(P〈0.01,0.05),NO、CGRP则明显降低(P〈0.01,0.01);两组患者CNP、AngⅡ与CGRP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性(EH组r=0.556,P〈0.01;CHD组r=0.419,P〈0.05)。结论检测EH和CHD血中CNP、NO、AngⅡ、CGRP、ET含量变化,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及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对高血压并糖耐量减低(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患者动脉顺应性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并IGT患者63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31例,阿卡波糖加常规治疗组(B组)32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糖、餐后2h血糖(2-hourpostprandialbloodglucose,2hPG)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内皮素(endothelin,ET)、肱一踝脉搏波速度(brachil—anklepulsewavevelocity,baPWV)、颈动脉内膜一中膜的厚度(carotidintima—medialthickness,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accumulativescoreofcarotidplaque)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的ET水平及baPWV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NO水平显著上升(P〈0.01),B组2hPG,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岛组的2hPG、ET水平、baPwV、IMT和颈动脉疵块积分明显低于A组(P〈0.05),NO水平高于A组(P〈0.05);A组IMT和颈动脉斑块积分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阿卡波糖可以降低高血压并IGT患者的baPwV,IMT和颈动脉板块积分,改善大动脉的弹性及顺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 e,OSAHS)对高血压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选择体重指数超过24的70例高血压病住院患者,根据多导睡眠仪监测结果,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OSAHS合并高血压病组,同时检测血压水平、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一氧化氮(NO)、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OSAHS合并高血压病患者ET-1、hs-CR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而NO水平低于单纯高血压病组。结论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较单纯高血压病患者明显。OSAHS加重了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其对内皮的损害是独立于或先于高血压的发展而发生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比较吡格列酮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探讨吡格列酮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筛选68例EH合并IGT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30 mg,每日早上一次顿服,同时进行降压治疗、饮食和运动控制,一共持续12周,对照组仅进行降压和饮食运动控制.在治疗前后测量受试者血压、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IR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同时进行肱动脉超声检查评价FMD.结果 治疗组FMD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改善[(10.38±2.45) vs(8.96±2.29)],P<0.05,而对照组FMD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3±2.38) vs(9.08±2.49)],P> 0.05.结论 吡格列酮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餐后血糖,从而改善EH合并IGT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7.
史改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102-103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59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加服通心络胶囊的60例患者为治疗组,分别在住院和治疗后3个月检测ET和NO。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前后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均明显升高(P〈0.01);通心络组较对照组ET水平下降(P〈0.05),NO和FMD水平升高(P〈0.01)。结论通心络可通过抗凝、降脂、减少黏附分子、降低ET、提高NO水平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微血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CVS)血浆、脑脊液中内皮素(ET)、NO的影响。方法对照组45例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另给予雌激素肌注。结果治疗7d后两组脑脊液、血液中ET水平均明显降低,NO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77.8%(35/45)(χ2=4.1841,P<0.05)。结论雌激素能有效治疗SAH后CVS,与降低脑脊液及血液中ET水平、提高脑脊液及血液中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空腹血糖受损(IFG)与糖耐量受损者(IGT)胰岛素抵抗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不同。方法参照2003年ADA专家委员会建议标准,选择正常糖耐量者(NGT)51例,空腹血糖受损者30例,糖耐量受损者27例。测身高、体质量、血压、血脂及OGTT5点血糖值及胰岛素值。采用HOMA-IR评价IR,HBCI、△I30/△G30、MBCI分别评价基础状态下及糖负荷后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校正年龄、性别、BMI后,IFG、IGT组HOMA-IR均明显高于NGT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HOMA-IR与IFG组比较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等因素后,IFG组HBCI较IGT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MBCI较IFG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I30/△G30与IFG组比较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与糖耐量受损人群均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主要表现为基础胰岛素分泌缺陷,而糖耐量受损人群为胰岛素早期分泌受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200 mg/d,静脉滴注,疗程为2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5%.治疗后两组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NO与E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O明显升高,ET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