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结肠镜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5 1例患者经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 ,病理检查后对息肉进行高频电凝切除。结果 息肉主要分布在左半结肠 84 .4 % (6 5 / 77)。病理检查以腺瘤为主5 1 .9% (2 8/ 5 4 )。77颗息肉全部电凝切除 ,术中出血 6例 1 1 .8% (6 / 5 1 ) ;术后腹痛 1例 2 .0 % (1 / 5 1 ) ;全部 5 1例患者无迟发的活动性出血 ,无穿孔发生。回收的息肉病理检查有 2例癌变。结论 高频电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安全有效 ,患者耐受性好 ,可以做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的护理福建省肿瘤医院谢玲娟,刘莲卿,林白息肉在大肠疾病中检出率为16.4~42.6%[1]。大肠息肉不仅有腹痛、腹泻、便血等临床表现,且腺瘤可恶变。随着医学科学发展,其治疗手段为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为主。现将我院1994年至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息肉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应用高频电凝电切除术对386例共625颗大肠息肉患者术前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讲解术中配合要点,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及并发症观察。结果: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成功率为100%,7例出血,无一例穿孔。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息肉术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高玉英 《贵州医药》2001,25(6):568-568
我院从1998年1月~2000年8月运用日本PENTAX电子结肠镜及CGI—4000高频电凝发生器,摘除大肠息肉105例颗,全部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5例中,男75例,女28例,男女之比为2.68:1。年龄以40岁以上最多见,共66例,约占63.9%,小于10岁3例。主因便血、腹痛、腹泻就诊。病程最长1年半,最短3天。1.2结肠镜检查息肉分布以直肠最多,共53颗(50.48%),降结肠11颗(10.48%),横结肠4颗(3.8%),升结肠2颗(1.9%),盲…  相似文献   

5.
贾俊先 《河北医药》2011,33(16):2492-2492
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外科治疗等,其中外科治疗常用纤维结肠镜下电灼切除、手术切除、套扎疗法、注射疗法、微波疗法等。目前,高频切除术因安全可靠、可避免开腹等优点而使适应证不断扩大,并逐渐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主要方法,但术后继发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时有报道。经临床研究显示,金属钛夹对高频电刀切除结肠息肉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我院对24例大肠息肉患者实施了高频电刀切除+金属钛夹止血术,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息肉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方法收集大肠息肉患者共820例,简单随机抽样分为两组,EMR组410例行EMR治疗,常规组410例行息肉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以及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MR组治愈率为100.00%,高于常规组的9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9,P〈0.01)。常规组出血发生率为8.05%,高于EMR组的1.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6,P〈0.01);两组均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与息肉切除术相比,EMR治疗大肠息肉出血并发症少,治愈率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息内术的治疗效果及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应用高频电凝电切术对385例共662颗大肠息内患进行治疗、配合、护理进行分析。结果: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内成功率为99.74%(1例穿孔/385例)。结论: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息内术治疗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统计分析9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高频电的使用方法和切除的技巧。结果 99例病人共切除113枚大肠息肉,术中、术后无1例发生出血、气体爆炸、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和操作技巧,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大肠息肉的护理配合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息肉术的护理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对在本院内镜中心进行肠镜下大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的678例患者进行,术前给患者心理指导,并准备各种治疗器械和进行肠道准备,术中配合术者操作,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成功率为99.7%,术中少量出血25例,无一例出现大出血或及无一穿孔。结论大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息肉术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配合治疗操作简单、经济安全、创伤小、成功率高,对手术成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麒樱  陈宝英  林淑惠 《河北医药》2006,28(11):1119-1119
我院自1983年2月至2003年5月,经内镜下摘除大肠息肉共2 077例,其中经活检钳钳除息肉1 690例,经圈套后行高频电凝电切摘除息肉387例.均无出现严重并发症,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镜下高频电大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配合及干预效果。方法 80例行肠镜下高频电大肠息肉摘除术患者,给予手术全程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心理干预、术中与术者密切配合及术后强化并发症护理干预。评价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患者134枚息肉均成功摘除,手术成功率100.0%。3例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8%。结论肠镜下高频电大肠息肉摘除术中配合全程护理干预,能进一步提出息肉一次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故建议临床强化手术过程的护理配合,确保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邢志书  高伟  崔春艳 《河北医药》2004,26(5):443-443
高频电凝电切术是利用高频电流对组织具有凝固、切割作用将息肉切除,是治疗消化道息肉安全有效的方法。病人不用开刀,痛苦小。我院自1997年至2003年共治疗194例,其中1例穿孔外,余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肠息肉是结肠和直肠黏膜表面突向肠腔的隆起病变,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是根据触诊、结肠镜观察或X光钡餐灌肠检查而作出的临床诊断。大肠息肉是消化道常见的疾病之一。息肉大小不等,可以分布于结肠、直肠的某一段,也可以累及全结肠和直肠。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高频电凝大肠息肉切除术成为一项常规的治疗手段,而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治疗成功与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肠息肉,可以通过结肠镜得到诊断和治疗。作者采用内镜下电切电凝法治疗小儿大肠息肉69例,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经肠镜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有效方法。我院应用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4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大肠息肉电凝电切术是一种小创伤切除大肠内息肉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是将纤维结肠镜插入距息肉2~3 cm时,彻底吸出肠道中液体及交换肠道气体2~3次,然后将电圈套器从活检窗口插入,将息肉套好,缓慢收缩电圈套器,同时调节弯角钮或旋转镜管,使勒住的息肉临空,通电进行电凝电切。因为有并发症,也有一定的风险,只有通过做好术前术后护理才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该地区大肠息肉流行病学的特点及采取的对策。方法分析历年大肠息肉检出与治疗情况及其特点。结果该地区大肠息肉的发病率高于文献报道为13.0%。以直肠的炎症性息肉多见,腺瘤性息肉次之。高频电治疗息肉简单、安全、效果好。结论由于息肉与大肠癌关系密切,有条件应尽可能对息肉采取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点切除术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均为我院收治,入组时间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纳入对象临床资料完整,均接受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40例患者,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同时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复发率情况,实施比较分析。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更短,手术出血量上更低,住院时间上更少,而术后3个月复发率更低,前述指标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处理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而且可以减少手术出血,使得术后复发率更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我科于1995年开展内镜下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至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方便快捷、安全可靠,重复性强,可避免剖腹手术,且价格低廉,深为广大患者接近,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殷芳芳  殷立新 《江西医药》2006,41(12):972-973
目的 总结高频电切除大肠息内的体会。方法 对158例260枚息内应用高电频圈套器和热活检钳子,在结肠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结果 156例手术顺利,2例术后当晚解鲜血便,经处理治愈。结论 高频电切是治疗大肠息肉的成熟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