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CD147对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活化人HSC系LX-2,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中CD147、α-平滑肌动蛋白(SMA)表达,检测各组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TGF-β1、糖酵解抑制剂Galloflavin作用于LX-2...  相似文献   

2.
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肝纤维化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修复作用,即使可以应用基因或其他疗法彻底消除纤维化,但机体对抑制或消除纤维化后将产生何种反应及后果尚难预测。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是引起肝纤维化的主要细胞,对HSC与其活化型一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在肝损伤中作用的研究已颇为深入,而HSC激活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功能改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肝星状细胞活化是一个形态、功能等改变的复杂过程。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功能改变与肝纤维化形成关系密切。本综述了近年来肝星状细胞活化功能改变的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miR-181a表达的影响,以及miR-181a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SC)-T6细胞的作用。方法 TGF-β1处理HSC-T6细胞后,检测miR-181a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miR-181amimics转染HSC-T6细胞后,Western印迹检测α-SMA和Ⅰ型胶原a2链(collagenⅠa2,ColⅠA2)蛋白表达,CCK-8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TGF-β1处理组细胞中miR-181a和miR-181b表达量较对照组细胞明显升高,miR-181a转染组细胞中α-SMA和ColIA2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miR-181a对HSC-T6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在HSC-T6中,TGF-β1促进miR-181a表达,miR-181a可促进HSC-T6细胞活化和分泌胶原,进一步明确了TGF-β1促进HSC-T6活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启动、维持和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细胞参与的复杂过程,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是其中的中心环节。PDGF、TGFβ、RA、PPAR及ROS等均参与了HSC活化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Rho/Rho激酶(ROC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法舒地尔,对肝星状细胞(1ISC)黏附、迁移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HSC分为以下5组:对照组;法舒地尔12.5μmol/L组;法舒地尔25μmol/L组;法舒地尔50μmol/L组;法舒地尔100μmol/L组。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测定细胞黏附率,Boyden Chamber小室测定HSC跨膜迁移数量,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HSC RhoA、p-MLC(Thr18/Ser19)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法舒地尔对HSC的黏附、迁移和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强;法舒地尔抑制HSC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并且对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关键信号分子P-MLC(Thr18/Ser19)的蛋白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法舒地尔通过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细胞骨架的调节作用抑制1ISC黏附、迁移和增殖。  相似文献   

7.
氧化应激在肝星状细胞活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应答反应,其病理中心环节是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由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化状态,成为肝纤维化形成的细胞学基础。HSC的活化具体表现在:(1)细胞体积增大,伸出伪足,含维生素A的脂滴减少,表型向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myofibroblast—like cell)转化。(2)细胞获得增殖能力。(3)纤维化能力增强,大量生成细胞外基质。(4)表达平滑肌细胞骨架蛋白如α-平滑L动蛋白。许多因素如炎性因子、细胞外基质的改变、生长因子以…  相似文献   

8.
<正>肝星状细胞(HSCs)是导致肝纤维化的主要效应细胞,HSCs的活化启动、增殖、合成细胞外基质(ECM)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1〕。HSCs激活和增殖受到多种细胞因子网络调控。在众多的细胞因子中,高迁移族率蛋白(HMG)B1在胞外作为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成员之一具有强大的致炎细胞因子活性〔2〕。一方面,HMGB1作为晚期炎症介质成为慢性炎症持续存在维持HSCs持久化激活的基础;另一方面,细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是指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其特点是大量细胞外基质在窦周间隙沉积。而肝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细胞[1],在肝纤维化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2],肝星状细胞活化已成为肝纤维化基础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的细胞学研究。1 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概念 目前,肝星状细胞活化尚无一个确切的定义。但一些资料描述了它的特征:肝星状细胞活化以粗面内质网增加、维生素A脂滴减少、细胞周胶原增多为特征[3];肝损伤过程中肝星状细胞进行一个以细胞增殖和纤维生成增加为特征的活化过…  相似文献   

10.
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启动、维持和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细胞参与的复杂过程,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是其中的中心环节。PDGF、TGFβ、RA、PPAR及ROS等均参与了HSC活化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扶正化瘀方及其拆方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不同药物配伍的药效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将扶正化瘀方拆方为扶正、化瘀、丹参、虫草、丹参 虫草等组,制备其大鼠药物血清,温育星状细胞。~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Ⅰ型胶原含量,并测定细胞层总蛋白含量以校正胶原含量。RT-PCR法观察前胶原α_2(1)mRNA的表达。结果:全方组及各拆方组对星状细胞的增殖、胶原蛋白分泌及α_2(Ⅰ)前胶原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化瘀组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最强,扶正组对胶原生成及基因表达抑制作用最强,而全方组介于两者之间。结论:扶正化瘀方及各拆方对星状细胞的活化功能有不同的作用影响,全方组有整体优势,其抗肝纤维化的主要作用机理可能在于抑制星状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12.
13.
背景:转录调控在肝星状细胞(HSC)活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显示转录因子肌细胞增强因子2(MEF2)参与了HSC的活化过程。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MEF2家族成员MEF2A与HSC活化的关系。方法:实验开始时处死6只大鼠作为0周对照组,6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肝纤维化模型组。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60%CCL(0.3ml/100g,每周2次)复制肝纤维化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与模型组于相同条件下饲养,不予任何处理。造模开始后3、6、9、12周分批处死大鼠,取肝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EF2A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EF2A蛋白和HSC活化标记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VanGieson染色定量分析肝内胶原含量。结果:正常肝组织中仅有少量MEF2AmRNA和蛋白表达;随着肝纤维化的形成,肝组织MEF2AmRNA和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P〈0.05),MEF2A与Q—SM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8,P〈0.05)。肝内胶原含量随肝纤维化的形成呈递增趋势(P〈0.01)。结论:MEF2A参与了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HSC的活化和增殖。  相似文献   

14.
15.
背景: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纤维化具有启动作用,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目的:探讨内毒素刺激Kupffer细胞对HSC前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改良链酶蛋白酶、胶原酶原位灌流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和HSC。以RNA斑点杂交检测脂多糖(LPS)、Kupffer细胞、LPS与Kupffer细胞共培养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HSC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放射免疫法检测LPS对Kupffer细胞和HSC产生TNF-α的影响,RNA印迹法检测LPS和TNF-α对Kupffer细胞和HSC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经低浓度(0.5、1、5μg/ml)LPS处理的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可增加HSCⅠ、Ⅲ、Ⅳ型前胶原mRNA表达,经高浓度(10、15、20μg/ml)LPS处理的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单独LPS、未经处理的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单独TN-α均无此作用。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中的TNF-α含量随LPS浓度梯度的增加而递增,HSC培养上清中的TNF-α含量则无明显变化。TNF-α不能增加HSC TGF-βmRNA表达,但能增加Kupffer细胞TGF-βmRNA表达;经LPS或TNF-α处理的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能增加HSC TGF-βmRNA表达。结论:低浓度内毒素能上调HSC前胶原基因表达,该作用有赖于内毒素激活Kupffer细胞所产生的活性介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6.
朱华丽  潘勤  李定国 《胃肠病学》2009,14(6):378-380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其特征性变化为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诱导活化的HSC凋亡有望逆转肝纤维化。本文从死亡受体途径、线粒体途径、内质网途径、神经生长因子途径、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途径、核因子-κB途径对HSC的凋亡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抗纤方抗肝纤维化的药效学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HSC,制备抗纤方大鼠药物血清,温育HSC。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原位杂交法观察MMP-1、TIMP-1的表达。结果:抗纤方可抑制体外培养的HSC增殖,经抗纤方作用后,HSC的凋亡明显增多,并促进MMP-1表达。抑制TIMP-1的表达。结论:抗纤方抗肝纤维化可能机理为抑制HSC增殖,促进其凋亡,促进HSC表达MMP-1,抑制TIM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19.
背景:肝星状细胞(HSCs)的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S-腺苷蛋氨酸(SAM)是机体最重要的甲基供体,既往研究表明SAM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能抑制HSCs的活化。目的:观察SAM对活化人肝星状细胞株LX-2增殖、凋亡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SAM培养LX-2细胞24 h,采用CCK-8法检测SAM对LX-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yclin D1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α-SMA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0~8.0 mmol/L SAM能抑制LX-2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2.0、4.0 mmol/L组G1/G0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S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4.0、8.0 mmol/L组早期凋亡率和总体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2.0、4.0 mmol/L组cyclin D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1.0、2.0、4.0 mmol/L组α-SMA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SAM能抑制LX-2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cyclin D1的表达而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同时,SAM能诱导LX-2细胞的凋亡,并下调α-SM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背景:有研究显示肝苏对肝细胞具有保护、抗炎、抗氧化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未明。目的:探讨肝苏对人肝细胞和肝星状细胞(HSC)增殖、氧应激以及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01~1.0mg/ml肝苏培养肝细胞和HSC,以M1丫r法检测肝苏对肝细胞和HSC增殖的影响:用次氮基三乙酸铁(Fe-NTa)和0.05—1.0mg/ml肝苏共同培养肝细胞和HSC,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用1.5mg/ml和2.5mg/ml肝苏培养HSC,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外基质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I型胶原、Ⅲ型胶原和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含量。结果:在0.05。1.0mg/ml浓度范围内,肝苏可促进肝细胞增殖,但各浓度肝苏对HSC增殖无明显影响。肝苏可增高肝细胞SOD活性,降低肝细胞和HSCMDA含量,但对HSCSOD活性无明显影响。同时肝苏可抑制HSC细胞外基质HA、LN和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而I型胶原、Ⅲ型胶原无明显差异。结论:肝苏可促进肝细胞增殖,保护肝细胞和HSC免受氧应激损伤,抑制HSC分泌HA、LN和TGF-β1,提示其具有肝细胞保护、抗氧化和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