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外科手术的质量、预后在一定程度上与麻醉管理有关。因此,围麻醉期如何进行脑功能监测,保护脑组织免受缺血缺氧损害,是临床麻醉中必须注意的问题。1 神经外科麻醉的一些争议1.1 神经外科手术用静脉麻醉还是吸入麻醉 了解麻醉药对脑生理学的影响对解决这一问题极为重要。不同麻醉方法提供的手术条件取决于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麻醉药仅具有限的调节作用。麻醉药对脑的特殊影响也受其他药物、通气功能、病人体位、脑脊液引流、手术本身和其他因素左右。吸入麻醉药多数有脑血管扩张作用,尤其在颅内顺应性降低时此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8):791-793
神经外科手术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肿瘤、脑血管病、疼痛等疾病,由于涉及神经血管及显微外科操作,其复杂性有别于其他外科手术,这也给神经外科手术麻醉提出更高要求。在神经外科麻醉管理中常见患者术后出现认知障碍,本文介绍了神经外科麻醉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机制及脑保护等相关问题,为临床围术期预防和治疗神经外科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提供更好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神经外科手术本身的特殊性,就决定了术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周围正常脑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包括电凝、吸引器、脑压板或颅内牵开器牵拉等机械性损伤及脑血管痉挛造成的继发性缺血性脑损伤等.在各种类型的脑损伤中,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几乎是共同的环节之一.因而麻醉医生在神经外科手术时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保护脑,避免缺血.现将神经外科手术中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及各种脑保护措施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中坐位全身麻醉对循环血流动力学影响及围麻醉期的管理。方法:50例后颅窝手术病人,采用静脉复合诱导,吸入异氟醚伍用异丙酚维持麻醉,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分别在麻醉前、坐位前、坐位后及术毕平卧位等时间点进行测定。结果:体位改变后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P〈0.05),术毕平卧位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神经外科病人在坐位全麻手术期应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重视围麻醉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氯胺酮用于小儿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观察杨森梅张莉氯胺酮是小儿常用的麻醉药。但因其对脑血流、脑代谢、脑耗氧量和颅内压均增加,临床上一般不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近来实验证明氯胺酮能够减少再灌注期脑细胞钙血流和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递质释放,防止细胞内钙超载,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围手术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期为麻醉和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将29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分成颅内手术组(A组)与脊柱、脊髓手术组(B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诊断仪(TCD)对术前、麻醉、术始、术中、术毕和术后六个时程连续监测脑血流速度.结果麻醉后脑血流速度显著下降,峰值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下降22.78%和22.85%,搏动指数无显著性变化;TCD可监测手术对颅内压的影响、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颅高压和脑血管痉挛.结论TCD可监测麻醉及手术对脑血流的影响,并可监测颅内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围手术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期为麻醉和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对29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分成颅内手术组(A组)与脊柱,脊髓手术组(B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诊断仪(TCD)对术前、麻醉、术始、术中,术毕和术后六个时程连续监测脑血流速度。结果:麻醉后脑血流速度显著下降,峰值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下降22.78%和22.85%,搏动指数无显著性变化;TCD可监测手术对颅内压的影响,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颅高压和脑血管痉挛,结论:TCD可监测麻醉及手术对脑血流的影响,并可监测颅内压。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动脉瘤发生率为0.2%~8.9%[1],病死率及致残率均高.随着显微外科手术的发展,颅内前后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已经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做好围手术期护理,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微创神经外科2008年1月以来,行显微手术的51例(59个)颅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神经内窥镜技术治疗颅内疾病3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对33例颅内疾病应用内窥镜技术治疗,其中单纯内窥镜手术(EN)11例,内窥镜控制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ECM)19例,内窥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EAM)3例。结果:治愈颅内肿瘤13例,其中垂体腺瘤6例,胆脂瘤4例,囊性肿瘤3例;颅内血肿6例,其中慢性硬膜下血肿2例,脑出血4例;脑积水6例;颅内囊肿6例;脑囊虫2例。本组无死亡及感染病例,3例出现并发症为颅内积气,1例为脑室内出血。结论:颅内垂体腺瘤、胆脂瘤、囊性肿瘤、颅内血肿、脑积水、颅内囊肿、脑囊虫等,应用神经内窥镜技术可取得微创及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神经外科围术期,降低颅内压利于患者脑灌注和手术暴露。掌握颅内压的影响因素,了解麻醉药物对神经外科围术期颅内压影响机制,有利于合理选择麻醉药及提高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陈君 《医学综述》2008,14(24):3801-3804
脑是机体高级神经活动的重要器官,具有复杂的生理功能,代谢极为活跃。生理状态下,脑血流量维持相对稳定,以维持脑组织的正常神经功能和代谢活动。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及麻醉因素均可对脑血流及代谢产生影响。掌握脑血流和脑代谢生理调节机制,了解神经外科围手术期间影响脑血流和脑代谢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合理的选择麻醉方法,指导对围术期患者的处理以及对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临床误区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外科的发展已以显微神经外科、微侵袭神经外科为主,“微侵袭”已成为神经外科手术基本要求。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微创血肿清除术)作为颅内血肿的一种急救微创手术方式,已在全国基层医院较普遍开展,但各医院受条件限制,临床风险认识存在较大差异。我院神经科及协作医院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共开展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202例,现据此进行临床误区及风险认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世民 《医学综述》2008,14(20):3176-3180
理想的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要求诱导过程迅速平稳,维持过程镇静、镇痛好,不增加颅内压和脑代谢,无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停药后清醒迅速且无兴奋及精神症状,无呼吸抑制及残余药物作用。如果是老年或者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其手术风险大大增加。因此,循环功能紊乱患者的神经外科麻醉显的十分重要。现将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患者心血管系统危险性评估、麻醉的方法与管理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微创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微创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行MRI或CT检查,将数据输入导航系统,进行头颅或脊髓三维模型重建,设计手术切口和入路,术中实时定位。1999年11月-2001年6月进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200例,其中颅内动静脉畸形43例,动脉瘤39例,脑膜瘤30例,海绵状血管瘤27例,胶质瘤19例,神经鞘瘤8例,垂体腺瘤5例,血管网织细胞瘤4例,转移癌3例,其他14例;脊髓肿瘤8例。结果 病灶和重要解剖结构定位准确,病灶定位误差均在2mm以内,术后神经功能损害10例,占5.0%,无手术死亡。结论 无框架脑立体定位手术对脑和脊髓手术,尤其是切除脑深部病灶很有帮助,可以准确发现病灶,保护正常神经组织,改变了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模式,是微创神经外科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现在,高渗晶体/胶体混合液除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上创伤及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早期液体紧急治疗之外,由于其具有迅速恢复循环血容量、改善心血管功能、减轻组织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组织和器官氧供和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的优点,在围手术期和神经外科等其它科室用于容量治疗也倍加受到重视,在围手术期除了上述的优点之外还可以有效减少总液体输入量,而在神经外科对于脑外伤颅内高压伴低血容量的病人则能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成像技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围术期麻醉处理理特点。方法 30例颅内肿瘤患者术前经过安全筛查,采用磁兼容的麻醉机、监护仪及输注泵系统,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行术中磁共振成像开颅肿瘤切除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磁共振成像次数、成像时间、成像相关时间(即从成像准备工作开始至重新开始手术的时间)、因磁共振成像延长的时间、首次磁共振成像前后体温变化和围术期与麻醉、成像相关的意外及并发症。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9.33±2.82 h,平均成像次数为1.8次(1~6次),每次成像时间为29.24±10.10 min,成像相关时间为43.83±10.23 min,手术延长时间为92.63±28.31 min。首次成像后2 h体温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后。围术期未发生与成像及麻醉相关的意外及并发症。结论除遵循一般神经外科麻醉的处理原则外,麻醉医生需针对术中磁共振成像的特殊环境及特殊过程,更多关注围术期安全防范、术中监测及麻醉调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预后提供有效的预测指标,为手术和围术期麻醉提供科学的依据,分析麻醉分级预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预后。方法 选取2013年4~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神经外科手术505例患者,对患者的多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基础资料: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类型、手术方式、高血压;患者术前状况评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麻醉分级、ASA分级、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手术分级;术中因素: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心血管事件有无、术中输血有无及术后发热,共计14项因素。以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判预后,遴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应用回归分析讨论影响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ASA分级、麻醉分级及术前APACHⅡ评分与GOS评分相关(P?< 0.05)。结论 在ASA分级、麻醉分级、术前APACHEⅡ评分这3项可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麻醉分级是最有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中实时超声检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69例神经外科手术术中超声检测影像资料,与术前CT、MRI所见结合,观察正常脑组织、脑室和中线结构等的超声图像;记录颅内病变的大小、形态、深度和内部回声;在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利用多普勒技术探测病变周围大血管分布情况.并将术后CT或MRI所见与术中超声图像对比,了解病变切除程度.结果 术中69例病变均在超声图像上清晰显示,其中36例位于脑内深部的病灶准确定位,33例脑内肿瘤边界较清晰,6例发现病灶残留而得以进一步切除,8例结合彩色多普勒技术探测病灶与周围脑血管的毗邻关系及局部血流速度,区分动、静脉.结论 术中实时超声检测可清晰显示颅脑正常结构和颅内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可对深部小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实时指导手术入路和手术进展,判断病变有无残留;能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手术,并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可以评价病变周围大血管的分布状况,避免损伤.  相似文献   

19.
郑本平 《吉林医学》2011,(6):1172-117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效果。方法:神经外科显微手术。结果:病变切除彻底,对脑组织及功能损伤小。结论:在有条件的西部地州医院应积极开展颅内病变显微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椎管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2-03~2013-03 198位椎管肿瘤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99人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另外99人使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通过一系列措施后观察并记录这99名病人的康复速度进行汇总。结果: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后的观察组病人在麻醉清醒、伤口拆线、留置尿管、住院天数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神经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病人及家属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