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与用药安全。方法统计我院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以及特点。结果药物不良反应116例,其中抗生素类致不良反应65例,占55%,中药制剂致不良反应28例,占25%,其他药品致不良反应23例,占20%。结论正确合理使用药物,采用先进的药学监护理念来管理药品的临床使用,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减轻不良反应带给患者的伤害,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老年临床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及用药安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 《当代医学》2011,17(20):128-129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临床药物不良反应与用药安全.方法 统计涟水县人民医院近三年发生的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特点.结果 从2008年4月~2010年4月共发生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30起,其中抗生素类致不良反应17例,占比为56.67%,中药制剂致不良反应7例,占比为23.33%,其它药品致不良反应6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了解我院儿科药物的应用状况,分析临床用药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导致不良反应产生的相关因素,探讨保证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对策,确保本院儿科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随机抽查本院自2010年5月-2011年6月间儿科住院病例60例,对临床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并分类,对其中产生用药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资料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6例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占总病例的26.7%,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8.8%),静脉给药的比例最高,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高达63.3%。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用药剂量过大、使用儿童慎用或禁用药物以及药物的配伍使用不合理。结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药物剂量使用过大、药物的配伍不合理以及不同给药途径均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因此,应重视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我院近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上报的94例抗菌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 94份抗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共涉及药物6大类20个品种;静脉滴注引发的不良反应93例,占98.9%;阿齐霉素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见,有16例,占17%;变异性反应最常见,占59.5%;重度药品不良反应1例,占1.06%.发生ADR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1.08:l).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静脉注射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多,应予以特别关注.必须定期监测与分析不良反应情况,以期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参考,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布和特点以及发生规律,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016年该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的15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药品分类、名称、给药途径以及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等信息。结果在发生的ADR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占比分别为56.78%和43.22%),年龄≥60岁的人群ADR发生比例为55.92%,占总数的一半以上;静脉用药发生比例最高(96.05%);以喹诺酮类为最高(47例,占比30.92%),其次为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40例,占比26.32%)以及头孢菌素类(25例,占比16.45%);临床上抗菌药物引发的ADR表现最常见的为皮肤及其附件受损(77例,占比50.66%);ADR发生时间最多为用药后30 min以内(89例,占比58.55%);新的不良反应有6例。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积极开展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6.
陈红娟  何伟康 《吉林医学》2010,31(23):3856-385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加强临床医生上报药物不良反应的意识,促进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80例门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ADR报告中,患者中年龄在41~60岁发生不良反应的频率占45%;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口服给药途径是引发门诊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61.25%;77.5%的药物不良反应损伤的器官系统以消化系统和皮肤及附件最为常见。结论:药师应配合临床医生,保障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医院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宣传,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统计分析我区2009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监测信息.方法 对2009年度烟台市福山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321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1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微生物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60份,占49.84%,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36份,占11.21%.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多,为77例,占23.98%.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62例,占19.31%.结论 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中药注射剂等药物,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106例抗菌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2011年6月收集的106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106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中,中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大(64.15%),以静脉给药为主要给药途径(82.08%),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39.63%),涉及药品以喹诺酮类为主,其次是头孢菌素类。结论加强抗菌药物ADR监测,定期分析报告数据,及时为临床提供药品安全信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医院2010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0年1-12月收集的63例 ADR 报告分析.结果63例不良反应中,50~60岁患者 ADR 发生率最高占(36.5%);静脉给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占(60.3%);由抗菌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中最多占(39.6%),涉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占(49.2%),结论 临床应加强重视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视工作,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院2011年度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上报的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注射给药占96.04%,一般的不良反应占95.05%,60岁以上的患者占17.80%,累及的器官/系统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43.56%。药品主要以抗感染药物为主占所发生不良反应例数的31.68%,占药品品种数的32.56%。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合理用药意识,注重临床用药监测,不断总结经验,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王雪艳 《吉林医学》2012,33(25):5465-5466
目的:总结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对发生的266例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岁以上患者最多,占90%;抗感染药物使用最多,占39.2%;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24.8%;静脉滴注是导致ADR发生呢个的主要给药途径,占69.5%。结论:临床用药要注意不良发应,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密切关注联合用药后患者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何程程  蒋程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5):114-116+120
目的分析抗感染药物致不良反应的规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2月关于抗感染药物的ADR报告,并进行帕累托图分析。分析引发ADR的药品分类、累及器官或(和)系统的主要和次要因素。结果共收集抗感染药物ADR病例204例:男73例(35.78%),女131例(64.22%);老年和儿童是不良反应发生的高发人群;口服制剂21例(10.29%),注射制剂183例(89.71%);单独用药185例(90.69%),联合用药19例(9.31%)。帕累托图分析结果显示: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涉及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头霉素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局部用药损害为主。结论临床用药应全面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管理,尽量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010~2013年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上报的290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0例不良反应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高,占84.83%,其次是口服给药,占9.66%,经眼用药占3.79%,经耳给药占0.69%,经鼻腔给药占1.03%。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主要为抗生素和抗肿瘤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菌药物为主,发生例数为72例(占24.83%),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发生例数为52例(占17.93%),中药注射剂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也较大,占12.41%。结论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为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8 - 2011年收集的45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例ADR中,61岁以上患者发生ADR较多,共21例,占47%;静脉给药引发的ADR高于口服制剂,共26例,占58%;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共28例,占62%.结论:应加强药品ADR的监测,关注老年人用药,重视静脉给药,规范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减少ADR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366例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在本院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对本院2004年~2008年收集的1 366例药物不良反应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类别、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 366例ADR报告中,抗微生物药物发生ADR的例数最多,占48.24%,中药制剂第二,占25.99%;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8.51%,消化系统反应次之,占31.33%;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61.35%。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认识,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中药制剂的使用监测,提高ADR监测报告质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我院243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剑雄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118-118,12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达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的目的。方法:搜集我院2007~2009年243例ADR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3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感染药物134例,占55.1%;中药注射剂53例,占21.8%。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220例,占90.5%。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地使用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用药应以说明书为依据,加强监测,尽量减少静脉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7.
卢立忠  牛岩辉 《吉林医学》2012,33(28):6122-6123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原因,进而提高经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方法:对近几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进行分析。结果:6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皮肤过敏52例,占83.9%;呼吸系统4例,占6.5%;循环系统3例,占4.8%;消化系统3例,占4.8%。结论:应加强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改进中药注射剂给药途径,进一步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水平,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精神类药品致致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做出进一步的探讨,以实现临床用药依据的提供。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精神类药品致不良反应患者80例临床资料,采用回顾分析法分析临床资料,并讨论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具体情况。结果:80例精神类药品致不良反应患者中有49例为女性,有31例为男性,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最高的年龄阶段为20~40岁之间,的氯氮平精神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损害发生率最高的是神经系统。结论:患者对不同神经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一样,要控制好精神药物的使用剂量,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我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2009年6月上报的68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较高,占55.88%,主要以头孢菌素占首位,其次是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占17.65%.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中枢及外周神经、呼吸系统,经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药物,尤其是抗菌药物,用药后认真观察,加强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顾建东 《中国医药导刊》2012,(12):2173-2174
目的: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至2011年6月上报的共59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药物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8类145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最多,有236例,占39.86%;静脉给药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例数最多,有391例,占66.05%,;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385例,占64.38%。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以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