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胃炎一般分为两个类型:炎症病变比较表浅,局限在胃粘膜表面一层(不超过三分之一)者,称作慢性浅表性胃炎;而炎症病变波及胃粘膜的全层,并伴有胃腺体萎缩者,则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胃镜普查证明,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萎缩性胃炎约占其中的20%。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8月.共行胃镜检查1268例.诊断为慢性胃炎790例.其中胆汁反流性胃炎89例,占胃炎总数的11.3%.现将其临床、胃镜检查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平 《食品与健康》2011,(11):16-17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更为多见,男性高于女性。慢性胃炎主要是胃黏膜上皮遇到各种致病因子。如药物、微生物、毒素和胆汁返流等的经常反复侵袭,发生慢性持续性炎症性病变。  相似文献   

4.
如今,许多人因为工作劳累、饮食不当、精神紧张而患上了慢性胃炎。调查显示:我国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按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胃体炎、胃窦炎和全胃炎,常见的胃炎类型有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5.
卫怡然 《长寿》2012,(1):44
冬季是慢性胃炎等胃病的多发季节。冬季天地间阳气日退,阴寒渐生,气候转冷,脾胃素虚或胃有宿疾的人,受寒凉之气影响,胃络易失温煦濡养,胃功能紊乱,气郁拘急而发生疼痛、闷胀诸症。慢性胃炎一般分为浅表性胃炎、肥厚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三种。慢性胃炎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  相似文献   

6.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从病理观察可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常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和胃粘膜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中医认为,胃属功能性器官,功能主受纳、腐熟水谷,和脾一起被称为后天之本,“诸病皆生于脾胃”。中医根据症状不同,进行辨证分型服用中草药或中成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胃炎是指由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有害因子作用于人体,引起胃黏膜发生炎症性改变的一类疾病。其中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4种胃炎。浅表性胃炎据资料分析,在人群中,7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8.
慢性胃炎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炎、疣状胃炎等临床上并无典型及特异的临床症状。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进食后觉上腹部饱胀或疼痛,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炎的表现及认识慢性胃炎按病理变化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前者的病变主要限于黏膜表层,而后者炎症病变位置较深,可呈现腺体萎缩甚至消失,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慢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餐后明显,同时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症状,如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相似文献   

10.
冬季是胃炎的多发季节,加上节假日中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亲朋相聚时的推杯换盏,更易诱发胃炎。其中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四大胃炎。  相似文献   

11.
戴秀娟 《健康博览》2007,(10):23-23
慢性胃炎通常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迁延,症状轻重不一,一般仅见饭后饱胀、泛酸、暖气、无规律性腹痛等。常因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引发或加重。故生活调理对慢胃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这里向大家推荐几款简单易做的养生粥:  相似文献   

12.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芍药、枳实、炙甘草4味药物组成,具有透解郁热、疏肝理脾之功,专为治疗手足逆冷、脘腹疼痛、泄利下重、脉弦之热厥证而设。但是临证时,将四逆散灵活加减,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疗效满意。现整理验案3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应该警惕的是,如果无明显原因,慢性胃炎的症状忽然出现明显变化时,应当及时到医院检查。慢性胃炎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对于慢性胃炎,应高度重视自我调养,调养得当,有助于康复。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种十分常见胃黏膜慢性炎症。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慢性胃炎可分成非萎缩性(以往称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  相似文献   

15.
秦岚  倪克中 《社区卫生保健》2003,2(2):137-138,142
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肠胃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由于病程长,临床症候复杂,故辨证治疗本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我们根据辨证分型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120例临床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胃炎患者很多,除了服药治疗之外,饮食上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现代人工作压力颇大,经常忙于应酬,且平时食无定时。如果频繁出现餐后上腹隐痛、饱胀不适,有时还伴嗳气、反酸,甚至恶心,呕吐。这种情况属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致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216例经内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21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病因有胃切除术史86例,胆结石、胆囊炎者63例,糖尿病史者24例,消化性溃疡8例,肝炎、肝硬化7例,消化道肿瘤7例,胰腺炎3例,不明原因者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感染率不高(26.9%).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胃切除术、胆囊疾病、糖尿病、消化性溃疡、胰腺炎、肝炎、肝硬化、消化道肿瘤相关.就胃炎而言,胆汁反流和Hp感染是2个独立的致病因子.胆汁反流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都是慢性胃炎的常见致病因素,动物实验还证实两者均有一定的致癌作用,但是,胆汁反流及Hp对致炎症、致肿瘤作用的关系并不十分清楚.本文对数年来我院诊治的21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进行病因分析,并初步探讨胆汁与Hp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致病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双妹 《现代保健》2010,(10):59-60
目的分析内镜检出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探讨其发病情况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5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和胃镜资料。结果5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胆囊疾病15例,占27.8%;胃术后9例,占16.7%;不明原因30例,占55.5%。Hp感染情况:54例中17例Hp阳性,占31.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特征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该院在2007—2010年间收治的79例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21~67岁,病程为6个月~7年,女性39例,年龄25~71岁,病程为7个月~11年。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38例,首先对2组患者实行常规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仅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治疗,2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在79例患者中,观察组41例患者,治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7%,对照组38例患者,治愈16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8.9%。结论在治疗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疾病时,对患者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尤为显著,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较大的帮助,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胃术后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0例胃术后胆汁返流性胃炎,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对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中,对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治疗措施后的临床效果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临床治疗效果和症状完善等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本质上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对胃术后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不仅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率,而且还能够提高治愈率,因此该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