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茵陈五苓散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防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血清ALT、AST和病理组织学的影响,为临床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白酒灌胃造模,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预防1组、预防2组、治疗组,分别于实验第5周、第9周末尾静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定ALT、AST。并于第9周取血后肝脏取材,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模型组血清ALT、AST明显升高,预防1、2组、治疗组血清ALT、AST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模型组成功建立酒精性肝损伤病理学模型,预防组、治疗组病理学改变较模型组显著减轻。结论茵陈五苓散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大鼠酒精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清肝饮对酒精性肝病的防治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及正常组(无酒精组),各组均喂食全营养饲料,采用酒精灌胃法造模,12周后分别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然后处死大鼠,剖取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模型组血清AST、ALT均明显升高,肝细胞水肿、炎性浸润、脂肪变性、纤维化明显。西药组肝损伤减轻,中药组肝损伤最轻。结论:清肝饮对酒精性肝病具有预防、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血清ALT、AST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血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值的变化,验证其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对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30只,雌雄不拘,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每日2次白酒灌胃,剂量按8~12g/kg/d)和治疗组(每日2次白酒灌胃2周后同时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剂量按10m1/kg/d).10周左右剖杀大鼠,经摘眼球取血,立即离心分离血清,按血清检查要求保存待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酶ALT、AST的变化.所有数据均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ALT、AST值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注射液可以通过降低血清ALT、AST的含量从而有效地防治大鼠的酒精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4.
丹葛解酒茶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血清ALT、AST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观察丹葛解酒茶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血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值的变化,验证其对大鼠酒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防治酒清性肝损伤的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30只,雌雄不拘,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每日2次白酒灌胃,剂量按8~12g/kg/d)和治疗组(每日2次白酒灌胃2周后同时灌胃丹葛解酒茶,剂量按20ml/kg/d)。10周左右剖杀大鼠,经摘眼球取血,立即离心分离血清,按血清捡查要求保存待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酶ALT、AST的变化。所有数据均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ALT、AST值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丹葛解酒茶可以通过降低血清ALT、AST的含量从而有效地防治大鼠的酒精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味茵陈五苓散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选择68例免疫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茵陈五苓散治疗,比较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浆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ALT、AST、ALB、TBIL等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茵陈五苓散对免疫性肝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理与自由基清除、肝损伤组织SOD活性、调节免疫机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解酒护肝方对不同体质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阳虚模型组、阳虚预防给药组(温低组、温高组、寒低组、寒高组)、阴虚模型组、阴虚预防给药组(寒低组、寒高组、温低组、温高组)等11组,除正常组外,阳虚组采用30 mg/kg肌注氢化可的松,阴虚组采用甲状腺素水溶液25 mg/kg分别建立阳虚模型、阴虚模型,造模完成后针对体质预防给药,分高、低剂量组(按生药量计为4.15,0.83 g/kg),1小时后灌胃0.009 mL/g 56度红星二锅头,持续灌注5周后测定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与预防给药组的AST、ALT及AST/ALT比值均增高,提示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P<0.05);违背体质用药的高剂量组血清AST、ALT增高明显(P<0.05);符合体质用药的高剂量组血清AST、ALT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对体质的解酒护肝方能有效预防大鼠酒精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7.
李翎  符运舜  林柳青 《新中医》2015,47(10):207-208
目的:通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的变化,观察铁甲草抗大鼠酒精性和四氯化碳(CCl4)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0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铁甲草高、低剂量组,联苯双酯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除了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分别灌服酒精(6.5g/kg)或皮下注射给予50%CCl4花生油(5 mL/kg),连续8周,第5周开始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末次给药后,各组大鼠取血清,测定ALT和AST水平。结果: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中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AST、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铁甲草高剂量组ALT和AST的水平降低(P<0.05)。CCl4慢性肝损伤模型中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AST、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铁甲草高剂量组ALT和AST的水平降低(P<0.05),铁甲草低剂量组AST水平也降低(P<0.05)。结论:铁甲草有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和CCl4慢性肝损伤作用,高剂量组作用明显优于低剂量组,说明了保护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清肝化痰活血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模型组(30只)、预防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组以高脂饲料造模,造模12周后,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模型对照组(10只)与治疗组(10只).预防组和治疗组均给予清肝化痰活血中药干预.分别观察清肝化痰活血方对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血清ALT、AST的影响. 结果 造模12周时,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正常,没有脂肪变性和炎症发生;模型组大鼠均发生重度肝脏脂变及不同程度的肝组织炎症,而预防组大鼠肝脏的脂变程度和炎症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活性、AST活性有上升趋势,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预防组血清ALT、AST活性显著下降(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大鼠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程度均明显轻于模型对照组;治疗组ALT、AST活性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肝化痰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肝脏脂肪过度沉积,改善肝功能,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减轻肝组织炎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50%乙醇给大鼠灌胃5d造成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第3天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第5天给药后检测血清ALT,AS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苦碟子注射液可显著降低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血清ALT及AST(P〈0.01或P〈0.05),能明显抑制造模大鼠血清中GSH含量降低(P〈0.01),明显提高肝匀浆SOD水平(P〈0.01),降低肝匀浆MDA含量(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用药提供了药效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天麻素对化疗药致大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用长春新碱隔日腹腔注射建立大鼠肝损伤模型,共5次;实验组每日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天麻素(30,60,120 mg/kg),共9天,对照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同步对照,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并于末次给药的第2天眼球取血,同时迅速取出肝脏,称湿重,计算肝指数(肝脏湿重/体重);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切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肝脏指数、ALT、AST和AST/ALT均明显升高(P0.05);大鼠的毛发凌乱、活动减少、饮食和精神状况较差;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肝索排列不规则,细胞有脂肪变性及气球样变等,甚至出现细胞核脱失,细胞坏死;而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天麻素组的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P0.01),其中高剂量天麻素的改善最明显,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天麻素可剂量依赖性预防长春新碱引起的肝损伤,减轻其肝脏毒性。  相似文献   

11.
葛根散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功能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森琴  葛林 《河北中医》2013,(11):1703-1704,1708
目的:观察葛根散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0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联苯双酯滴丸组及葛根散高、中、低剂量组。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其余5组建立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葛根散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24.84、12.42、6.21 g/kg灌胃给药,联苯双酯滴丸组以3.6 mg/kg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以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kg灌胃给药。均每日1次,连续灌胃30 d。比较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 TBiL)水平变化,并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散高、中、低剂量组及联苯双酯滴丸组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葛根散高剂量组降低水平与联苯双酯滴丸组相当(P>0.05),并优于葛根散中、低剂量组(P<0.05)。结论葛根散可显著降低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其药物疗效作用强度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对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护肝解毒冲剂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护肝解毒冲剂(HGCJ)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HGCJ大剂量组、HGCJ小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第2个月起,HGCJ大小剂量组分别灌胃HGCJ 44g/(kg.d)和11 g/(kg.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实验持续3个月后将大鼠处死,取血测ALT、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球比例(A/G)、透明质酸(HA),同时取肝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HGCJ大、小剂量组ALT、AST和HA均明显降低,TP、ALB和A/G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理检查见HGCJ大、小剂量组肝细胞变性明显减轻,纤维组织增生减少。结论HGCJ对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有明显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蒙药毛勒日达布苏-4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蒙药毛勒日达布苏-4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Wistar雄性大鼠105只,随机分为7组.采用白酒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同时给予蒙药毛勒日达布苏-4保护.检测血清中ALT、AST,HE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蒙药毛勒日达布苏-4降低血清中ALT、AST,明显改善肝组织脂肪样变.结论:蒙药毛勒日达布苏-4对酒精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保肝汤对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作用机理。方法:56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保肝汤低剂量组、保肝汤高剂量组,每组14只。采用白酒灌胃造成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同时行药物治疗,6周后处死动物后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取血用分光光度仪检测血清肝功能酶AST、ALT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初步探讨其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理。结果:模型组肝小叶结构紊乱,大量气球样变及脂肪变性。保肝汤低剂量组汇管区及中央静脉周围胶原纤维组织增生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同模型组和保肝汤高剂量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保肝汤可以明显降低ALT、AST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保肝汤组肝组织MMP-13蛋白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明显的增强(P〈0.05),保肝汤组肝组织TIMP-1蛋白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明显的减弱(P〈0.05)。结论:保肝汤可以通过抑制纤维化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太冲"穴对轻症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作用,探讨电针改善轻症酒精性肝损伤的可行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太冲组和非穴组,每组10只。白酒灌胃制造轻症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电针治疗组分别电针双侧"太冲"及非穴。用赖氏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同时肝组织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肝脏组织有损伤性改变,同时模型组ALT、AST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太冲"及非穴后虽然大鼠肝脏病理情况无显著改善,但是电针"太冲"能够明显降低大鼠肝组织ALT、AST活性(P<0.05),而电针非穴组ALT、AST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电针"太冲"对轻症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血清生物标志物、MMP-2蛋白表达,观察解毒护肝汤对药物性肝损伤大鼠的干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宾阳性对照组、解毒护肝汤高、中、低剂量组。其中模型组和各给药组给予对乙酰氨基酚药液灌胃复制肝损伤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液灌胃,连续给药30 d。实验结束时,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苹果酸脱氢酶(MDH)、对氧磷酶(PON1)、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含量变化以及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对乙酰氨基酚大鼠血清AST、ALT、DBIL、PON1、MDH、PN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P<0.01),解毒护肝汤中、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转氨酶活性及胆红素含量(P<0.05,P<0.01),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肝损伤大鼠血清PON1、MDH含量(P<0.05),中剂量组明显降低MDH的含量(P<0.05)。肝损伤大鼠MMP-2蛋白阳性表达增多;水飞蓟宾胶囊,对照组以及解毒护肝汤各剂量组阳性表达明显减少。结论解毒护肝汤对APAP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鳖甲寡肽I-C-F-6对60%酒精诱发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寡肽低剂量组(0.12 mg·kg-1)、寡肽高剂量组(0.24mg·kg-1)、阳性药组(240 mg·kg-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2 ml·kg-1);寡肽低剂量组和寡肽高剂量组分别皮下注射寡肽的生理盐水溶液(0.12 ml·kg-1);阳性药组灌胃还原型谷胱甘肽生理盐水溶液(0.12 ml·kg-1),每天1次,连续30天。30天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均灌胃60%乙醇3次(10小时/次)(0.12 ml·kg-1),末次给酒精12小时后处死小鼠采集血液样品和肝组织样品,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含量(MDA),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鳖甲寡肽I-C-F-6使灌胃酒精后小鼠血清ALT、AST含量和肝匀浆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匀浆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肝脏病理损伤减轻。结论鳖甲寡肽I-C-F-6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注射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腹腔注射组、穴位注射组,除正常组外,剩余24只大鼠用高脂饲料诱导大鼠高脂性脂肪肝模型。造模成功后,腹腔注射组、穴位注射组按80 mg/(kg.d)予腹腔内及足三里注射硫普罗宁,治疗6周。正常组、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第6周末处死全部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采用CHOD-PAP法测定血清和肝组织胆固醇(TC),采用GPO-PAP法测定血清和肝组织三酰甘油(TG)。结果模型组血清AST、ALT、TC、TG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TC、TG升高(P〈0.05);腹腔注射组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腹腔注射组比较,穴位注射组能明显改善脂肪变性,降低肝脏炎症反应,降低大鼠TG、TC、ALT、AST水平(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硫普罗宁能明显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降低血脂、肝脂,保护肝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蒙药毛勒日达布斯-4汤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白酒灌胃诱导大鼠酒精肝损伤模型.实验组为酒精肝损伤模型组、毛勒日达布斯-4高、中、低剂量组,护肝片阳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共6组。观察高中低剂量毛勒日达布斯-4及护肝片对大鼠血清中ALT的含量和肝组织丙二醛(MDA)活性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和肝匀浆MDA明显高于正常组和治疗组(P〈0.05)。结论:毛勒日达布斯-4汤能抑制酒精引起的大鼠肝组织MDA水平和血清AID活性的升高,可能具有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柞蚕雄蛾液对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柞蚕雄蛾大、小剂量组小鼠每日给予柞蚕雄蛾液(原液稀释度分别为1∶2、1∶4)和乙醇灌胃,20 d后所有小鼠在禁食12 h后取血及肝组织,检测血清TG、TC、ALT、AST浓度,常规病理学观察及脂肪肝改变评分;TBA法检测肝细胞线粒体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模型组肝组织明显脂肪变性,ALT、AST浓度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P<0.05)。柞蚕雄蛾组与模型组比较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减轻(P<0.05),小剂量组效果则更好(P<0.01);肝细胞线粒体MDA浓度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小剂量组ALT、AST浓度降低(P<0.05),大剂量组ALT、AST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柞蚕雄蛾液能抵抗因饮用酒精而导致的肝细胞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对乙醇诱导的肝脂肪变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