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重组人工骨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ecombinant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rhIGF-1)/珊瑚羟基磷灰石(eoralline hydroxyapatite,CHA)/自体红骨髓(autogeneous red bonemarrow,ARBM)复合构建重组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成年中国家兔5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制成双侧桡骨干11mm骨-骨膜全层缺损模型,每组动物双侧缺损分别随机植入两种不同材料,形成自体对照的实验组和对照组。1组:实验组(A组,植入CHA/ARBM/rhIGF-1)和对照组(B组,植入CHA/ARBM);2组:实验组(C组,植入CHA/rhIGF-1)和对照组(D组,植入CHA);3组:实验组(E组,植入取自埘侧相应缺损骨段的自体骨)和对照组(F组,缺损旷置)。于术后2、4、8和12周行X线片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检测,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能力。结果 A组在各时间点X线片及计算机图像分析均优于其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观察A组12周时可形成均匀致密的板层骨,整个过程与自体骨移植后组织形态学变化基本相似。12周抗弯生物力学测试,A组和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优于其它各组(P〈0.01);C组和D组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效果低于A、B和E组。12周时F组缺损未修复。结论 CHA/ARBM/rhIGF-1重组后可协同实现骨再生、骨传导和骨诱导三重促成骨功效,可替代自体骨移植,成为一种新型的复合活性人工骨。  相似文献   

2.
可降解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硫酸钙(CS)/骨基质明胶(BMG)复合人工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分别制备CS、BMG,按一定比例复合,植入兔尺骨15mm骨缺损,并随机分为3组,CS/BMG组植入复合人工骨、CS组单纯植入硫酸钙、空白对照组缺损区旷置。标本于术后4、8、12周分批取材,经大体观察、影像学、组织学及四环素荧光示踪检测,观察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植入区周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CS/BMG组植入4周,缺损区两端及中央均可见岛状新骨生长,8周时材料已完全降解,新骨生长活跃,并逐渐由编织骨重塑为板层骨,12周缺损区被新生骨替代,骨结构逐渐成熟,与宿主骨间形成骨性桥接,髓腔再通,完成骨性修复。CS组4周两端也见新骨生长,但较CS/BMG组成骨量少,中央部位新骨出现时间晚。8周时材料完全降解吸收,植入区可见大量骨痂生长,两端出现板层样新骨,12周缺损区得到基本修复,但骨髓腔轮廓不清。空白组术后形成骨不连。[结论]。CS/BMG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有效地修复兔尺骨骨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治疗与生长因子缓释方法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效果。[方法]于兔双侧桡骨中段造成1.5cm骨缺损,采用4种方法修复:A组植入转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与PLA/PCL(聚乳酸/聚己内酯)支架的复合物;B组植入单纯MSCs与含重组BMP-2的PLA/PCL缓释载体的复合物;C组植入单纯MSCs与PLA/PCL复合物;D组植入单纯PLA/PCL。术后4、8、12周行X线、组织学、生物力学和骨密度等检测,[结果]A组体内植入4周后,成骨细胞和间质细胞呈BMP-2强阳性表达;其成骨速度及成骨质量均明显优于B组,12周时骨缺损完全修复、C组成骨能力较弱,而D组则无新骨形成,残留骨缺损。[结论]BMP-2基因治疗是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CHA)结合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以CHA作为转VEGF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可吸附载体,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将其植入兔尺骨中段10mm骨缺损处,以CHA/BMSCs、自体骨移植组和空白组作为对照,在术后2、4、8、12周进行大体解剖、X线摄片、病理组织切片、生物力学测试,观察各组骨愈合程度及力学强度。结果 术后8周病理组织切片及X线摄片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基本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生物力学测试显示术后12周组织工程骨组组抗扭转强度优于自体骨移植组。结论 CHA结合转VEGF基因BMSCs构建组织工程骨可用于骨缺损修复,优于自体骨移植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纤维蛋白复合脱蛋白松质骨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载体修复兔节段性骨缺损。[方法]于36只青紫蓝兔两侧桡骨干处造成1.5cm缺损,采用三种方法进行处理:A组,植入脱蛋白松质骨、纤维蛋白、BMP的复合物;B组,植入脱蛋白松质骨;C组,空白对照。术后2、4、8、12、16周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和电镜检查。[结果]A组骨缺损区在成骨活跃程度、骨再生量和再生髓腔结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B组,使骨缺损得到了较彻底的修复。B、C两组均不能产生骨性愈合。[结论]脱蛋白松质骨复合纤维蛋白是较理想的BMP载体材料,以三者的复合物修复骨缺损可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牛脱蛋白松质骨,胶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自体红骨髓(RBM)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及其作用自体骨移植替代材料的合理性,可行性。方法 在42只家兔双侧桡骨中段制备骨缺损模型,分为4组:牛脱蛋白松质骨,胶原,BMP,RBM复合物植入组(A1组:20侧),单纯牛脱蛋白松质骨植入组(A2组,20例),自体骨植入组(B1组:20侧),空白对照(B2组:20侧)。在2,4,8,12周分别进行大体标本观察,X线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12周时,A1组,B1组骨缺损均已完全修复,而A2组,B2组骨缺损未修复;生物力学测试术后4周A1组的最大扭矩和抗扭刚度均高于B1组,而术后8周后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牛脱蛋白松质骨,胶原,BMP,RBM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可修复骨缺损,并能作为自体骨移植的一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接种到β-TCP/CPPF/PLLA支架上,进行体外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人工骨,植入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中,评估BMSCs/β-TCP/CPPF/PLLA复合体促进成骨的作用。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BMSCs/β-TCP/CPPF,PLL复合物组(A组)、β-TCP/CPPF/PLLA支架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共三组,建立兔桡骨双侧大段骨缺损模型,相应植入自体细胞材料复合物和单纯支架材料,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12、16周处死动物,摄X线片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X线检查结果:A组术后2周可见缺损处有散在的、少量的模糊状骨痂生成,术后4周可见明显的骨生成影像,成云雾状,均匀分布在骨缺损区,术后8周整个缺损区均可见到骨痂生成,成骨现象较4周更加明显,部分髓腔已通,术后12~16周,缺损区已完全为新生的骨组织充填,骨髓腔已完全再通,修复区比正常的桡骨较细。B组、C组术后2~16周,虽有不同程度的成骨现象,但没有完全修复骨缺损区,B组较C组修复明显。X线评分结果:A组在各时期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自体BMSCs与β-TCP/CPPF/PLLA复合物移植能修复大节段的骨干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自制的兔耳廓脱细胞软骨基质(extracellular cartilage matrix,ECM)修复骨缺损的特点及机理。[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共40只,随机分A、B两组,在其两侧桡骨干中段制作5 mm的骨缺损模型。右侧作为实验侧,缺损区A组植入脱细胞软骨基质复合自体培养骨髓干细胞,B组仅植入脱细胞软骨基质,左侧为空白对照。分别于2、4、6、10周处死动物,标本行放射学及组织学检查。[结果]X线及组织切片均证实复合体在6周时已有致密骨组织形成,10周时已有新生髓腔生成。[结论]表明兔耳廓脱细胞软骨基质与自体骨髓干细胞复合体有良好的成骨能力,有引导组织再生、防止骨不连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骨支撑架结合自体骨和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生物力学变化。[方法]建立羊双侧股骨头坏死模型,4周后分为4组:单纯行髓芯减压组(A组)、髓芯减压后植入自体松质骨和OSTEOSET^2 DBM组(B组)、髓芯减压后植入同种异体骨支撑架/自体松质骨OSTEOSE^2 DBM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术后分别于5、10、20周对股骨头行影像学、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C组在髓芯减压区骨缺损修复及成骨方面较B组略高,B、C两组都较同时期的A组明显增强。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术后5、10、20周时C组力学强度较A、B两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20周时C组股骨头生物力学强度和正常股骨头己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骨支撑架结合自体骨和脱钙骨基质治疗股骨头坏死,能有效加强股骨头的力学结构,促进坏死骨的修复,防止股骨头关节面的塌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可注射性羟基磷灰石/壳聚糖人工骨与自体骨移植用于修复兔股骨缺损,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材料:新西兰健康成年大白兔24只,4个月龄,体重1.5~2.0 kg,雌雄不限。[方法]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外侧髁均建立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A)实验组:植入nHA/CS材料;(B)对照组:缺损处植入自体髂骨;(C)空白组:骨缺损旷置,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第8、12周末取材,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X线及组织学观察。并对8周、12周末标本缺损修复区行X线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评估该复合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24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X线片检查实验组与修复疗效较满意,12周末组织学检查实验组有明显新骨形成。X线评分显示实验组与自体骨移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中,新型可注射性nHA/CS骨修复材料能明显促进兔股骨骨缺损的修复,与自体骨移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型可注射性nHA/CS骨修复材料具有确切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脱钙骨(DB)复合移植与自体外红骨髓(ARBM)/DB复合移植治疗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36只家兔双侧桡骨造成1cm骨缺损,随机分为DB组、ARBM/DM级和APBSC/DB组,每组12只,分别进行X线片、生物力学和组织学检查,然后作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第2、4、8、14周,APBSC/DB组和ARBM/DB组X线片、改进的GaryX线评分和光镜观察结果,以及术后第14周整骨破坏载荷和骨缺损修复形态学评分均明显优于DB组;但APBSC/DB组与ARBM/D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PBSC与ARBM都能在DB的骨形态蛋白诱导下促进成骨细胞的形成,复合移植疗效明显优于单纯DB移植。  相似文献   

12.
简月奎  李起鸿  刘雷  杨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0):768-770,I0004
[目的]探讨异种脱蛋白骨(heterogeneous deprotein bone,HDPB)复合物修复胫骨大段骨缺损过程中的血管化实验研究,为异种脱蛋白骨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山羊24只,在右侧胫骨中下段截除胫骨总长度20%形成节段性骨缺损,实验组18只,植入异种DPB 自体MSCs rhBMP2,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固定。于术后每隔4周对3只进行股动脉墨汁灌注后处死,取新骨组织制成厚切片观察血管化情况,以另6只植入自体骨为对照。[结果]术后4~2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血管表现数目逐渐增多,排列渐趋规则,血管大小、分布区域趋向均匀。测量血管数目和面积,结果显示4~24周2组血管数目和面积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异种脱蛋白骨复合物修复大动物大块骨缺损过程中血管化程度与自体骨相当,可以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并对其免疫原性和成骨能力等性能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rhBMP-2/明胶微球复合材料在治疗骨缺损时的降解、成骨性能。[方法]制备携载rhBMP-2的明胶微球(GMs),与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制备出rhBMP-2/GMs/CPC复合人工骨。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前臂桡骨中段制造人工骨缺损,随机分成3组,分别植入rhBMP-2/GMs/CPC/复合物(A组)、GMs/CPC(B组)、rhBMP-2/CPC(C组),术后6、12周分别进行X线检测、骨密度测定,术后12周处死动物,分别行生物力学测定,脱钙切片、HE染色,不脱钙切片进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双标间距,计算平均矿化率。[结果]与GMs/CPC、rhBMP-2/CPC组比较,复合材料植入后不同时间点的材料降解及成骨均高于对照组。12周A组标本生物力学实验测定结果表明指标接近正常,与B、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骨密度12周、新骨矿化率提示有统计学差异。[结论]rhBMP-2/GMs/CPC微球系统复合材料在体内易降解,具有良好成骨活性,是良好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utologous Pexipheral Blood Stem Cell—APBSC)/脱钙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复合移植治疗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36只家兔桡骨做成1cm骨缺损,随机分为DBM组自体红骨髓(Autologous red bone marrow—ARBM)/DBM组APBSC/DBM组,每组12只。分别进行X线观察、生物力学检查和组织学观察的对比研究。结果 术后第2、4、8、14周APBSE/DBM组X线观察改进的Gary评分和光镜观察均优于DBM组,与ARBM/DBM组相似,术后第14周APBSC/DBM组整骨破坏载荷和骨缺损修复,形态学评分也优于DBM组,与ARBM/DBM组比较,前者没有显著性差异,后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PBSC/DBM复合移植治疗骨缺损的疗效优于单纯DBM移植,与ARBM/DBM组相似。结合临床我们认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LGA-TCP-BMP-2人工骨结合自体带血供自体尺骨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手术造成30 mm绵羊桡骨骨缺损,A组置入PLGA-TCP-BMP-2人工骨及带血运的长段尺骨,B组仅置入PLGA-TCPBMP-2人工骨,C组不置人任何材料.3组均以钢板固定骨缺损区.术后24周拍摄X线片并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评价.[结果]X线检查示A组桡骨缺损处完全成骨修复,皮质骨与髓腔的轮廓清晰;B组亦能完全修复,但新生骨密度及髓腔轮廓清晰度均不如A组;C组无有效骨痂形成.组织学检查示A、B组骨痂外层形成为板层骨,C组缺损区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填充.[结论]PLGA-TCP-BMP-2人工骨结合自体带血供长段尺骨移植能够很好的修复绵羊桡骨30 mm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隔膜引导下VEGF复合煅烧骨(TBC)修复骨缺损的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新西兰大白兔80只,建立桡骨干中段10mm骨缺损模型。A组植入e—PTFE膜包绕的VEGF复合TBC,B组植入VEGF复合的TBC,C组植入e-PTFE膜包绕的TBC,D组单纯植入TBC。术后第2、4、6、8和12周行X线、组织学观察,测定骨密度并分析其成骨量。[结果]D组的骨缺损修复效果最差,B、C组中等,A组最佳。A组在各时段上其骨密度测量的结果优于B、C、D组,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e—PTFE膜包绕的VEGF复合TBC能够更好地修复骨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bFGF/BMP/AACB复合物修复犬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制备bFGF/BMP/AACB复合物,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对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的修复作用及相关问题,探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制备异体脱抗原松质骨(AACB),并将其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制成bFGF/BMP/AACB复合物,植入通过液氮冷冻建立的犬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术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通过大体解剖、X线片、组织学染色、图像分析、血管免疫组化染色、X线能谱分析、生物力学测定等手段观察缺损坏死模型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各组动物均无毒性反应和炎症反应。A组(空白缺损组)术后12周缺损仍未愈合;B组(AACB组)虽然优于A组,但成骨作用不及C组(BMP/AACB组);而D组(bFGF/BMP/AACB组)成骨和成血管作用优于A、B、C组。早期(3、6周)甚至优于E组(自体骨组),后期(12周)的骨修复及骨改建效果与E组相当。结论bFGF/BMP/AACB复合物具有明显促进犬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再血管化及新骨形成的作用,可望成为新型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8.
大段仿生活性人工骨修复兔长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以聚左旋乳酸、磷酸三钙、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制备的大段仿生活性人工骨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利用快速成形技术制备多孔状的聚左旋乳酸-磷酸三钙大段人工骨载体材料,负压复合rhBMP-2后制备成大段仿生活性人工骨。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等分为三组,手术造成右前臂桡骨中上段15mm骨缺损。实验组植入15mm仿生活性人工骨,对照组a为材料对照,对照组b为空白对照。通过影像学、组织学、骨密度检查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效果及材料的降解情况。结果①影像学结果表明,实验组术后12周新生骨痂将缺损修复,修复率100%,术后24周骨痂塑形良好。两对照组术后24周内均无骨痂形成,缺损未修复。②组织学显示:实验组术后12周骨痂外层为皮质骨,中央为含有骨岛的载体材料,术后24周骨痂皮质骨与材料之间形成贯通的髓腔;材料对照组术后12周缺损区为纤维组织包裹的载体材料,空白对照组形成纤维连接。③实验组术后12、24周的骨密度值分别为正常值的70.6%和96.8%。④术后12周实验组和材料对照组的降解率分别是38.3%和31.4%,术后24周分别为54.2%和43.4%。结论以聚左旋乳酸、磷酸三钙和rhBMP-2制备的大段仿生活性人工骨对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颗粒和自体骨复合体在近膝关节骨巨细胞瘤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自1996年3月-2006年3月,24例膝周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骨巨细胞瘤;其中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11例,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13例。以机械及化学方法将同种异体骨进行脱抗原处理为骨颗粒,术中将骨巨细胞瘤于外科边缘彻底刮除,将同种异体骨颗粒复合取得的自体骨彻底紧密填塞骨缺损空腔;术后支具外固定辅助活动膝关节12周。[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24例病例术后随访1-6年,平均2年8个月。所有病例均未见肿瘤复发,1例发生轻度病理性骨折,经制动2个月治愈。所有骨移植体X线片上显示理想的替代形态。疗效评定采用M ank in评定标准,优:20例,良:4例,优良率达100%。[结论]同种异体骨颗粒复合自体骨移植能有效治疗近膝关节骨巨细胞瘤造成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