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学习困难的研究是一个富有魅力而又充满挑战的课题。目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虽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但至今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明确界定,这反映了学习困难这一现象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其本质理解的差异性。本文旨在从学习困难的定义(根据学习困难形成原因定义、根据学习困难结果定义、根据学习困难特征定义、综合性定义)、学习困难学生家庭环境特点及心理特点(认知能力、学习不良学生自我意识及行为问题、学习不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习困难学生干预研究(干预系统的理论模板及干预方法的实践研究)等几个方面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的临床实践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少年学习困难(LD)与家庭环境、个性特征、心理状态和学习适应性的关系及认知行为干预对青少年学习困难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学习困难诊断标准的286例青少年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心理状态自评量表、YG性格测试量表、中学生学习适应量表进行评定,并设 160例正常青少年作对照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D组家庭亲密度(7.36±1.71)、情感表达(5.67±1.56)、知识性(5.53±1.78)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1),而矛盾性(2.77±1.45)高于对照组(P <0.01).个人学习动机(66.14±14.43)、学习期望(60.32±15.74)和意志力(39.76±7.16)、学习方法(31.88±6.19)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1).在YG性格测试量表中,抑郁性、情绪变化、神经症、协调性及细致性与对照组有差异(P <0.05,P <0.01),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LD青少年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学习困难与学习适应性、个性特征及心理状态等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认知行为干预对青少年学习困难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认知行为干预对青少年学习困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青少年学习困难(LD)与家庭环境、个性特征、心理状态和学习适应性的关系及认知行为干预对青少年学习困难的影响。方法 对符合学习困难诊断标准的 286例青少年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心理状态自评量表、YG性格测试量表、中学生学习适应量表进行评定,并设 160例正常青少年作对照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D组家庭亲密度 (7. 36±1. 71)、情感表达(5. 67±1. 56)、知识性(5. 53±1. 78)评分低于对照组(P<0. 01),而矛盾性 (2. 77±1. 45)高于对照组 (P<0. 01 )。个人学习动机 ( 66. 14±14. 43 )、学习期望 ( 60. 32±15. 74 )和意志力 ( 39. 76±7. 16)、学习方法(31. 88±6. 19)评分低于对照组 (P<0. 01)。在YG性格测试量表中,抑郁性、情绪变化、神经症、协调性及细致性与对照组有差异(P<0. 05, P<0. 01),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LD青少年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学习困难与学习适应性、个性特征及心理状态等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认知行为干预对青少年学习困难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对人口文化素质和受教育程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儿童学习困难问题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目前国内外对儿童学习困难的概念,和成因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如轻度智力低下、多动、情绪和行为问题、特定发育障碍等引起的学业失败,统称儿童学习困难犤1犦。儿童学习困难不仅包括学习障碍,还包括文化刺激不足、社会经济不利、教学不当、管教方式不当以及个人的智力不足、情绪困扰、感官缺陷、身体疾病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学习成绩不良者犤2犦。我国儿童学习困难问题不容乐观。国内的研究始于80年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学生学习困难综合干预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东西湖区二所小学3~5年级全部学习困难学生,分别归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教育干预、家庭干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两年,使用有关量表在干预前后测定两组学生各项指标。结果干预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心理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智商测定有所上升,家庭情况无显著变化。结论综合干预是改善小学生学习困难的有效措施,其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和家长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是综合干预的主要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6.
儿童学习困难综合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学生学习困难综合干预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东西湖区二所小学3~5年级全部学习困难学生,分别归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教育干预、家庭干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两年,使用有关量表在干预前后测定两组学生各项指标。结果干预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心理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智商测定有所上升,家庭情况无显著变化。结论综合干预是改善小学生学习困难的有效措施,其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和家长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是综合干预的主要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学习困难综合干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验证综合干预治疗小学生学习困难(LD)的效果。方法 84例LD学生分成干预组(43例)和不干预组(41例)作对照,用教育、家庭、学校干预和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进行综合干预。结果 二年后,干预组有效率(76.74%)、学习成绩及智商明显高于不干预组,LD和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0.01)。结论 综合干预是通过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减少或消除心理行为问题,提高智力水平等综合发挥效  相似文献   

8.
儿童学习困难综合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学习困难儿童及其家庭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的疗效。方法应用以家长学校等形式提高家长的家庭干预水平,并对儿童的认知、行为矫治以及感觉统合训练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治疗9~11岁学习困难儿童32名,干预5个月(1学期),并使用有关量表在干预前后进行评定对比。结果综合干预5个月后,儿童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得分比干预前明显提高,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CBCL)评定心理行为因子分明显下降,学习成绩捉高改善率达81.2%。结论对家长及儿童采取形式多样的综合干预治疗,对儿童学习困难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陈晓康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2):1406-1407
在教育活动中笔者经常发现,学习困难学生通过各种努力仍然达不到要求,在经历多次失败后,对学习灰心丧气,消极应付,一遇到难题就选择放弃,表现出不想动脑筋的倾向,乃至对力所能及的任务也不能胜任。有的教育者对此不理解,就批评他们饿隋,不爱思考。其实正是由于以往的挫折经历,让他们形成了“习得性无助”。  相似文献   

10.
影响学习困难儿童学习成绩的神经心理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困难(LearningDifficulties,LD)是学龄期儿童较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儿童在有适当的学习机会时,学业在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成就严重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表现为听、说、读和运算能力减低以致学习成绩下降、有的有视觉运动感知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学习困难是儿童学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职院校数学学习困难高职生的个性特征.方法 以上海某高职院校08,09,10级在读学生4422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大一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分为困难组(486人)和优秀组( 407人),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测评人格,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困难组在恃强性[(6.59±1.94)分]、兴奋性[(7.29±2.24)分]、敏感性[(5.85±1.98)分]、怀疑性[(3.51±2.03)分]、幻想性[(5.76±1.86)分]、世故性[(5.81±1.75)分]、紧张性[(5.63±2.05)分]、适应与焦虑型[(4.49±2.23)分]、内向与外向型[(7.59±2.43)分]和怯懦与果断型[(5.04±1.62)分]个性因素上显著高于优秀组(P<0.05),而在稳定性[(5.89±2.19)分]、有恒性[(4.41±1.98)分]、独立性[(3.74±1.77)分]、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5.51±1.81)分]、专业有成就者[(52.72±10.66)分]和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18.78±3.91)分]的个性因素上显著低于优秀组(P<0.05).结论数学学习困难高职生具有敏感多疑、紧张焦虑、外向兴奋、情绪激动、易幻想、自制力和适应性差、缺乏细致和有恒性等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学习困难儿童与家庭行为及学习适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学习困难(LD)儿童与家庭环境、行为特点及学习适应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 CV)、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小学生学习适应量表(AAT)分别对 160名学习困难的儿童及 120名正常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LD组儿童的家庭在亲密度(7. 28±1. 54vs7. 93±1. 21)、情感表达(5. 81±1. 62vs6. 42±1. 43)、知识性(5. 29±1. 74vs5. 77±1. 86)的评分低于对照组 (P<0. 05),而矛盾性(2. 78±1. 71vs2. 33±1. 52)则高于对照组 (P<0. 05)。LD组儿童在小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评定中学习动机(68. 24±15. 31vs74. 32±19. 62)、学习期望 (69. 33±16. 24vs76. 43±18. 77)、意志力(49. 85±7. 71vs54. 81±10. 37)、学习方法(36. 71±6. 74vs41. 43±6. 56)及家庭环境(72. 41±18. 47vs81. 82±19. 71)上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学习困难与学习方法、学习期望、多动违纪、家庭知识性及性别有关。结论 LD儿童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儿童的行为特点及学习适应性与学习困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执行功能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 ASD)儿童的影响。方法将12例ASD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培智、康复等训练。实验组患儿同时采用执行功能训练系统进行执行功能训练,内容包括抑制控制能力、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等,其中抑制控制能力采用Stroop、Go/No-Go范式,工作记忆采用N-back范式,认知灵活性采用平板上的威斯康星卡片,一对一训练,30 min/d,每周训练5次,共12周。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抑制控制能力、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和注意力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儿抑制控制能力、认知灵活性、注意力明显改善(P<0.05),但工作记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干预前后上述指标无改善(P>0.05)。实验组干预后形成性评价评分明显提高( P<0.05)。结论执行功能干预可改善ASD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认知灵活性和注意力,但对于工作记忆的改善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者人格特点及家庭环境,进一步探寻网络成瘾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98名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和100名健康青少年进行D型人格量表、家庭环境量表的评定,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网络成瘾组家庭环境各因子、D型人格各因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存在人格缺陷,家庭环境不良对网络成瘾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本社区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家庭医生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知识知晓率以及干预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家庭医生综合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60例住院脑卒中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出院后,对照组患者居家康复按自我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则由医院护理人员组成康复护理小组给予每月1次的家庭护理指导,时间为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患者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评定两组的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前,研究组患者SRHMS总分为(270.49±20.54)分,对照组患者为(276.13±21.31)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04,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RHMS总分为(347.21±18.61)分,对照组为(305.36±23.55)分,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t=7.64,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高创伤经历的男性犯罪青少年心理韧性的特点以及与人格、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编创伤经历调查表筛选出高创伤经历的男性犯罪青少年147人,用心理韧性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家庭环境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创伤经历的男性犯罪青少年心理韧性总分为(75.98± 14.03)分,除了目标专注[(3.47±4.23)分]以外,情绪控制[(1.94±2.85)分]、积极认知[(2.31±3.47)分]、家庭支持[(1.89±3.84)分]、人际协助[(2.92±3.38)分]得分均在3分以下,其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和家庭支持维度在文化程度、家庭住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创伤经历的男性犯罪青少年心理韧性各维度与人格(r=-0.357 ~0.175)、家庭环境(-0.185~ 0.272)各维度存在相关关系(P<0.05),神经质、家庭矛盾性、精神质对心理韧性有负向预测作用(β=-2.354,-0.135,-0.194,P<0.05),家庭亲密度对心理韧性有正向预测作用(β=1.389,P<0.001).结论 高创伤经历的男性犯罪青少年心理韧性较差,人格、家庭环境对其心理韧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广州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因素。方法选取100例自杀行为青少年为观察组,选100例健康青少年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青少年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自身人格特征等指标。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其自杀行为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青少年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攻击性人格及冲动性人格量表分值均高于对照组高;单亲家庭或父母常年在外、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学校无健康心理教育课、抑郁或焦虑、冲动或攻击性人格、负面事件、消极应对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独立危险因素,P 均<0.05。结论家长及学校应正确引导青少年处事方式,积极面对生活,打消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