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冀梅  李华斌  李玲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0):1062-1062
病例 女,49岁,自觉下腹部坠痛伴包块6个月来我院就诊.查体:下腹部隆起,扪及大小约20 cm×15 cm的包块,边界清,质软.平素月经正常.超声检查:子宫体体积增大,形态失常,肌壁回声不均匀,宫颈左后方可见大小约15.3 cm×17.2cm稍低回声包块,边界尚清,形态规则;彩色多普勒显示包块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  相似文献   

2.
金丽萍  冯力民  郭蕾  魏静 《武警医学》2008,19(8):740-741
我院妇科2001年1月~2007年6月共收治宫颈肌瘤及阔韧带肌瘤64例,笔者探讨其手术技巧及减少并发症的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阔韧带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阔韧带肌瘤的临床与MR资料。结果:15例阔韧带肌瘤患者中单发11例,合并子宫其他部位肌瘤4例,阔韧带肌瘤一般较大,常合并变性,将子宫推向肌瘤对侧。结论:低场磁共振对阔韧带肌瘤的定性和定位很有价值,能明确诊断阔韧带肌瘤,也可作为临床制定手术计划及术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9岁。因腹部胀满9天,难以平卧1天入院。体格检查:各项生命体征均正常,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部膨隆如孕8+月,于腹部可触及一囊性肿物,上达剑突下,下达耻骨联合,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活动度差。超声所见使用Alokaα7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患者仰卧位,子宫前位,被挤压至左髂窝处,宫体大小正常,宫颈被挤压拉长,长约8.5cm,厚约3.0cm,双侧卵巢未探及。盆腹腔内可见一个巨大囊实性肿物,边界清晰,  相似文献   

5.
余梅  袁欢  韦焱  代佳琳 《西南军医》2011,13(1):187-187
1病例介绍患者40岁,因月经增多,发现附件包块1月余入院。自诉经量增多,含血凝块,偶感乏力、心悸、腰骶及下腹胀痛,余无不适。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妇检:外阴及阴道前后壁未见异常;宫颈居中,旧裂,轻度糜烂;子宫后位,大小正常,无明显压痛,双侧附件区增厚,子宫左前方扪及约5cm大小包块。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2岁,沿海渔民,因腹部胀痛不适2~3年余就诊,CT检查提示腹腔巨大肿块,考虑为腹腔良性肿瘤,临床诊断为腹腔巨大肿块而入院。使用L OGIQ 40 0型彩超诊断仪,先经阴道扫查(频率为7MHz) ,子宫和双附件显示不清,仅见部分瘤体。后经腹部B超检查(频率为4Hz) ,见一上缘位于剑突下,下缘位于耻骨后方,左、右至两侧腹壁的巨大略低回声肿块,大小3 0 0mm×2 50 m m×1 4 0 mm,边界清晰,边缘尚规则,包膜完整,其内光点分布尚均匀。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部无血流信号,肿块右后方可见多条带状及簇状非常丰富的血流信号。B超诊断:腹腔巨大肿块(考虑…  相似文献   

7.
1 病历简介女,53岁。1年前无意中触及下腹部包块,上界约在脐上1指,包块进行性增大,目前已到剑突下,偶感腹胀,自觉体力下降,体重减少约5kg。外院B超示腹盆腔巨大实性肿物,印象腹腔内或腹膜后肿瘤?体检;腹部膨隆如孕8个月,包块上界达剑突下,下界至耻骨联合,边界清楚,固定不活动,亦无压痛,子宫受压偏右前方。B超:腹盆腔巨大分叶状实性包块,边界清楚,内部多为编织状低回声,部分区域回声衰减。诊断为子宫巨大肌瘤。全消化道钡餐:盆腔肠管受压上移,腹盆腔有巨大无肠管区,右髂窝见节育环(图1)。CT扫描:腹盆腔见一巨大实性肿物(图2),约12cm…  相似文献   

8.
阔韧带平滑肌瘤的影像学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阔韧带平滑肌瘤起源于阔韧带内的平滑肌组织,临床上少见,术前误诊率高[1,2],而且有关其影像学研究的报道少。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3月~2004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阔韧带平滑肌瘤的超声和CT表现,旨在加深对其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1材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4岁。因查体发现下腹部包块1年余入院。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宫体中位,正常大小,左附件区扪及一大小约6·0cm×10·0cm的包块,质软,有轻压痛。右侧附件区未扪及异常包块。超声检查:子宫大小形态正常,肌层回声均匀,避孕环居中,宫内未见明显肿块图像。子宫左侧方可见一大小约5·5cm×9·0cm的肿块回声,形状不规则,内部为无回声暗区,可见多条分隔光带,构成网格状结构,后壁回声增强。CDFI:肿块周边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并测及动脉血流频谱(图1,2)。右侧卵巢未见异常。腹盆腔内未见明显液性暗区。超声提示:左侧附件区囊性占…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8岁。无明显症状,2012-03-11在我院查体时,B超检查发现右侧附件区实质性占位病变,考虑为卵巢占位性病变。CT扫描:CT平扫显示右侧附件区子宫旁见约5.0 cm×3.2 cm软组织块影,密度不均匀,CT值65~24HU,膀胱略受压,内侧缘与子宫分解不清。经静脉团注非离子造影剂70 ml后扫描显示子宫旁软组织呈略低密度强化,密度不均匀,中心密度较低,与子宫分界较平扫时清晰。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简介患儿 ,女 ,10岁 ,广州市人。主因左下腹间歇性疼痛不适 3月余于 2 0 0 1- 0 7- 2 6入院。入院前 12d来我院门诊行B超检查 ,提示 :左下腹液性包块 ,考虑膀胱憩室。入院后查体 :一般状况可 ,心肺无异常 ,左下腹似可触及一鸡蛋大小之肿物 ,质中等 ,轻压痛 ,双肾区无叩击痛 ,外阴部正常 ,尿道口未见异常分泌物。辅助检查结果 :三大常规正常 ,KUB +IVP检查示 :泌尿系未见异常 ,膀胱内注入造影剂检查结果 :考虑膀胱憩室 ,入院后第 5d再次行B超复查提示 :膀胱左上方液性暗区 ,考虑膀胱憩室 ,不排除膀胱发育畸形所致。遂诊断为…  相似文献   

12.
阔韧带平滑肌瘤的MR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阔韧带平滑肌瘤的MR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阔韧带平滑肌瘤的MR表现.结果:13例中肿块位于子宫右侧4例,左侧8例,两侧1例.肿块呈圆形、类圆形10例,不规则形或分叶状3例.肿块大于5 cm占84.6%(11/13).T1WI肿块均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中等信号,其中11例肿块中见不均匀斑点状、梭条状高信号影,2例见大片状液化坏死灶.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后扫描肿块实质部分明显强化,显示包膜完整,与子宫等周围脏器分界清晰10例,包膜不清,与子宫有粘连且分界不清3例;包膜不强化且显示更清晰.结论:阔韧带平滑肌瘤的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盆腔内、子宫外大而有完整包膜的实性或实性为主的肿块,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中等信号,其内常可见不均匀斑点状、梭条状高信号影,增强扫描肿瘤强化明显.MR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成像的特点,有利于肿瘤结构、成份与包膜显示,对明确诊断有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阔韧带平滑肌瘤是妇科少见肿瘤,属于子宫肌瘤的特殊类型,因其生长部位特殊,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于常规检查中偶然发现,少数因肿瘤巨大压迫邻近器官引起临床症状而就诊。其定位与定性困难,极易与卵巢肿瘤相混淆[1],不但增加临床手术方案的复杂性,也易引起患者过度的心理负担。笔者回顾性分析了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阔韧带平滑肌瘤56例的超声及CT图像,并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提高本病诊断准确率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对子宫浆膜下肌瘤及阔韧带肌瘤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经我院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8例子宫浆膜下肌瘤及7例阔韧带肌瘤患者的CT与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子宫动脉与浆膜下肌瘤及阔韧带肌瘤的关系.结果 49例浆膜下肌瘤直接由子宫动脉的终末分支(弓形动脉)供血,浆膜下肌瘤与子宫相连处的子宫动脉终末分支...  相似文献   

15.
蒙丽  蒙洁  晏咏梅 《西南军医》2012,14(2):272-273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盆腔良性肿瘤,发病率高达51.2%~60%,但是阔韧带子宫肌瘤少见,临床上易误诊和漏诊,且手术治疗有一定困难,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月~2010年1月收治阔韧带肌瘤患者7例,探讨其诊断及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6.
阔韧带平滑肌瘤的影像诊断(附九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阔韧带平没肌瘤的影像诊断。方法 回顾性总结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阔韧带平滑肌瘤的B超、CT及MRI表现。结果 9例B超检查表现为盆腔内、子宫外实性肿块,呈低回声灶,4例内有斑点状液性暗区或不均匀光点,5例显示包膜,7例边界清晰。8例CT检查7例表现为实性肿块,边界较清晰,平扫密度较均匀,与子宫肌密度相当或稍低;1例为混合密度灶,可见液化、坏死与囊变;8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均见明显强化,4例  相似文献   

17.
子宫阔韧带肌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子宫阔韧带肌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 2 1例子宫阔韧带肌瘤CT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2 1例均在盆腔内、子宫外显示肿块 ,CT表现 :实质性肿块 19例 ,边界清楚光整 16例 ,不甚清楚 3例 ,密度均匀 6例 ,平扫时与子宫肌密度相当 ,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 ,与子宫肌强化基本同步 ,不均匀 13例 ,其强化程度低于子宫肌 (约相差 10~ 2 0HU) ,瘤内变性、坏死或液化区不明显强化或不强化 ;囊实性 2例 ;肿块位置较固定 ,大多在宫旁匍匐生长 ,与子宫位置密切相关 ,其最大径层面与子宫体中心层面基本保持一致 ;形态各异 ,呈条块状、哑铃分叶状及扁圆烧饼状共 15例 ,呈圆形、椭圆形6例。结论 子宫旁呈条块、哑铃分叶状及扁圆烧饼状的实质性或实质性为主的肿块是本病较为可靠的CT征象 ,CT对诊断阔韧带肌瘤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阔韧带平滑肌瘤CT和MRI征象并行误诊因素分析,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阔韧带平滑肌瘤24例,术前均行下腹盆腔CT和/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阔韧带平滑肌瘤的CT和MRI征象及误诊率并行误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24例患者CT及MRI均表现为盆腔内子宫外巨大肿块,肿瘤平均大小约(15±8.1) cm.18例患者CT表现肿瘤边界清楚17例,边界不清1例;平扫肿瘤密度均匀15例,混合性密度 3例;增强扫描肿瘤均见明显强化伴局灶性低密度区.另6例 MRI检查患者均显示肿瘤与邻近器官及子宫体分界清晰,能较好显示肿块完整包膜,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中等信号,部分肿瘤内间杂斑点、条状高信号灶,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后肿瘤明显强化伴斑点状无强化区.本组病例CT和MRI总误诊率37.5%(9/24),其中CT误诊率44%(8/18),MRI误诊率16.7%(1/6);被误诊为卵巢恶性肿瘤6例(67%,6/9),卵巢畸胎瘤1例(11%,1/9),子宫浆膜下肌瘤1例(11%,1/9),盆腔肿块来源待定1例(11%,1/9).结论 阔韧带平滑肌瘤缺乏特异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常较困难,CT和MRI均是术前诊断阔韧带平滑肌瘤较好影像学方法,但存在一定误诊率,影像科医生需提高对该疾病影像表现及误诊因素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对子宫阔韧带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阔韧带平滑肌瘤的CT表现。结果:12例共12个肿瘤,大小约3.6cm×3.2cm~12.0cm×10.5cm。边界清楚10例,不清楚2例;与子宫肌层相比,11例呈等密度,1例呈稍低密度;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7例。增强扫描见明显强化10例,其中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7例;肿瘤内囊变影2例。结论:通过典型的征象分析,CT对于术前诊断子宫阔韧带平滑肌瘤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对卵巢卵泡膜细胞瘤(OTCA)与阔韧带肌瘤(BLM)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阳市肿瘤医院2016年1月—2021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76例OTCA和58例BLM的MRI图像,比较两组疾病的MRI特征。于肿瘤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提取T2WI脂肪抑制序列图像纹理特征,采用分层抽样方式按照7∶3分为训练组104例和测试组30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OTCA亚组和BLM亚组。基于训练组,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分析筛选关键特征,根据回归模型中变量的回归系数,建立线性方程计算影像组学标签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基于MRI图像特征、影像组学及其组合区分两种疾病的能力。结果 共4个MRI特征为鉴别两组疾病的独立特征,包括同侧卵巢可见性(χ2=5.503,P<0.05)、外周囊性区(χ2=7.693,P<0.05)、动脉期强化程度(P<0.05)及表观扩散系数(t=3.310,P<0.05);训练组和测试组OTCA、BLM亚组的影像组学标签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MRI图像特征和影像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