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培酮是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药物 ,但药量不当可以引起锥体外系症状 (EPS)的发生。为了进一步探讨利培酮的合理剂量 ,我们对用药后发生副反应的情况进行了观察 ,并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护理措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首次发病 ,符合CCMD - 2 -R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共 40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 18~ 40岁 ,平均 (2 5 .1± 3.2 )岁。全部患者从未用过抗精神病药物。1.2 用药后副反应发生情况 利培酮治疗开始 ,剂量≤3mg/d,无人出现药源性EPS。在治疗 10周结束时 ,ESRS评分均为 0 ,无需拮抗帕…  相似文献   

2.
国内关于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的报道不少,但对心电图QTc间期的关系报道不多,而QTc间期的延长和室性心率失常有关,可增加猝死发生的几率[1]。QTc间期延长可作为致死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危险因子,且与药物的剂量有一定的关系[2]。同时氯丙嗪和氯氮平作为传统抗精神病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病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与诸多因素有关 ,性别是其中之一。不同的性别 ,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也存有差异。有人认为[1,2 ]雌激素与睾丸酮等性激素与精神病有关。为探讨不同性别的精神分裂症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剂量的差异 ,作者对部分病人进行统计分析 ,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对象和方法对我院 1 995年 6月~ 2 0 0 0年 6月出院的全部病人进行统计调查。入选条件 :1 .符合CCMD 2 R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2 .住院期间单用一种抗精神病药物 ,最大剂量维持至少 5周。 3 .病情为痊愈或显进。 4 .无重大躯体疾患。符…  相似文献   

4.
李传素 《重庆医学》2008,37(4):444-444
近年来,有关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与糖尿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并日益受到临床的关注。郑永泉等[1]研究发现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发生率为24.8%,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应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存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病人临床治愈后是否需要长期的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 ?药物维持治疗究竟需持续多长时间 ?这是精神科医生普遍关注但又认识极不一致的问题。为此 ,作者对 2 7例首发治愈后的精神分裂症进行了 6年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随访观察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从 1991年 6月~ 1993年 5月在本院住院病人符合CC MD - 2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且SAPS各分量表综合评分至少有一项≥ 3分[1 ] 、首发、病程不超过 2年、居住城市、经治疗出院前SAPS各分量表综合评分≤ 1分为条件确定了 30例观察对象。中途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 ,家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差异及选用要点。方法:选取2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传统药物组(氟哌啶醇)和新型药物组(氯氮平)各140例,疗程均6周。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GQOLI-74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均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药物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新型药物组(P<0.05)。结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相当,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但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相对少,临床使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发展,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人们不仅关注药物治疗对症状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问题,更应关注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问题,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今后精神病治疗疗效判断的一个核心成分。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从生理、心理、社会诸方面来全面评估精神疾病不同治疗的疗效和预后,以提高有限的医药资源投入的效益,已成为国内外十分关注的问题[1] 。本文对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奎的平[2 ] 和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对照研究。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院2 0 0 2年4月~2 0 0 2年10月期间的…  相似文献   

8.
氯氮平作为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近年来研究发现其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于或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1~ 6 ,10 ] 。但氯氮平对造血系统的风险限制了其使用 ,而碳酸锂作为情感稳定剂和升白细胞药物 ,与氯氮平联用后是否能增加疗效和安全性 ,为此本文进行了前瞻性治疗研  相似文献   

9.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癫痫系指患者既往无癫痫发作史 ,无严重脑外伤 ,无器质性疾病或严重躯体疾患 ,而是既往身体健康的精神病患者 ,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过程中引起癫痫的发作[1 ] 。由于癫痫发作存在严重心律失常、脑水肿导致猝死的潜在危险[2 ] ,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我院 1985~1999年住院患者中 ,因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癫痫发作的精神病患者 2 5例 ,现将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5例中男 11例 ,女 14例 ,年龄 16~ 4 2岁 ,平均 2 4 6岁。精神分裂症 2 1例 ,情感性障碍 2例 ,神经症1例 ,分裂情感精神…  相似文献   

10.
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血钾降低[1 ] ,国内外已有报导 ,但抗精神病药物致血清钾降低与心电图低钾改变的对照研究报导较少。本文对 10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单一用抗精神病药物 ,治疗前后的血清钾浓度及心电图低钾改变进行了对照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10 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符合CCMD— 3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 ] ,且病人饮食好 ,无呕吐、腹泻、糖尿病、应用利尿剂、大量输液及周期性麻痹史等可能引起低钾的因素。其中男性病人 63例…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病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与诸多因素有关,性别是其中之一.不同的性别,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也存有差异.有人认为[1,2]雌激素与睾丸酮等性激素与精神病有关.为探讨不同性别的精神分裂症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剂量的差异,作者对部分病人进行统计分析,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进展迅速 ,预后凶险 ,自然病程 6个月左右 ,1年死亡率高达 91 6 % [1 ] ,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 ,该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 ,令人振奋 ,现将各种药物的治疗情况分别作一综述。1 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 /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 (ALG/ATG)近年来实验结果表明 ,异常免疫介导的造血抑制是SAA最常见的病理生理机制[2 ,3] 。大量临床研究相继报道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 /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 (ALG/ATG)治疗SAA有效。单用此类药物有效率为 2 8%~ 67% ,ALG/ATG剂量多在 1 0~ 1 5mg/kg·d,静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女性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闭经的频率及原因。方法:对2009年1~12月入院女性精神病患者146例进行观察,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闭经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现闭经22例,发生率15.07%。其中,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7例,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8例,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合用所致3例。结论:女性患者服用典型抗精神病及一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均有可能出现闭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精神科医生抗精神病药物处方行为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抗精神病药物处方行为调查问卷,对山东省3家精神卫生机构的151名精神科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1)精神分裂症单一用药的比例:<5%者3.3%(5例);5%~25%者9.3%(14例);25%~50%者15.9%(24例);50%~75%者28.5%(43例);>75%者43%(65例).(2)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的处方率均远多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84.9±13.3)%,(15.0±13.3)%,t =32.41,P =0.000;(86.4±14.3)%,(13.6±14.3)%,t =31.28,P =0.000].(3)抗精神病药物处方决策原则排序:阳性症状疗效>临床经验>药物安全性>药物费用报销与否、阴性症状疗效.(4)抗精神病药物处方策决影响排序:同事、专家>专业医学期刊文献>医药销售代表.结论 精神分裂症的用药符合<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的用药原则,但应加强对阴性症状治疗的重视,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成为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治疗的一线用药,精神科处方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表阿霉素 (Epirubicin ,Epi)是一种阿霉素类抗癌药物 ,但其毒副作用尤其是心脏毒性较阿霉素小 ,而抗瘤谱和抗瘤活性却与阿霉素相当。由于阿霉素曾经在治疗实体肿瘤方面起过重要作用 ,Epi的抗癌作用从其开始就为人们所注重。不少作者将其运用于包括非小细胞肺癌 (NSCLS)在内的肺癌的临床治疗[1,2 ] 。特别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国外在用高剂量Epi单独或与其它药物联合化疗治疗NSCLS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 6] 。本文选择我院呼吸内科 1998年 7月到1999年 9月不手术的Ⅱb期以上NSCLC住院病人进行高剂量Epi与顺铂和丝裂霉素联合治疗 ,旨在探讨高剂量E  相似文献   

16.
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是以持续性高热、肌肉僵直、意识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心血管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 ,多发生于用抗精神病药后 ,被认为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一种罕见的严重并发症 ,在欧美国家的发生率为 0 0 7%~1 40 % ,在我国及东南亚等国家的发生率为 0 12 %~0 2 % [1] 。恶性综合征若处理不当易引起死亡 ,现将作者收治的 7例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85年至 1995年本院精神科住院的患者中7例发生恶性综合征。男 6例 ,女 1例 ,年龄为 18~ 37岁 ,分裂样精神病 4例 ,精神分裂症 3例。病程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功能损伤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江铜集团东铜医院住院的1 205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发生时间、致肝功能损伤的药物种类、患者预后。结果抗精神病药物致肝损伤发生率为28.23%(340/1 205),肝损伤出现时间为用药后5 d~3个月。致肝损伤的药物有氯丙嗪、氯氮平、奥氮平、氟哌啶醇、奋乃静、舒必利、利培酮、阿立哌唑,其中氯丙嗪占24.25%(83/340),氯氮平占15.94%(54/340),奋乃静占12.88%(44/340),奥氮平占12.12%(41/340)。经对症治疗,312例(91.76%)患者肝功能指标在1~3个月内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致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多由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造成。经对症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亚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事件相关电位 (ERP)P30 0研究证实 ,ERP又可分为P3a、P3b、P3e和SW等亚成分[1] 。由于这些亚成分所反映的心理学意义不同 ,故有人主张将其分开命名[2 ] 。对此 ,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阿尔茨海默病 (AD)组 39例 ,男 14例 ,女 2 5例 ,平均年龄 74岁± 6岁 ,平均病程 3 4年± 2 9年。符合DSM Ⅲ R中AD诊断标准 ;认知功能筛选量表 (CASI)平均 2 8分± 16分 ;Hachinski缺血指数≤ 4分 ;无意识障碍 ;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正常对照组 (NC) :40名 ,男 16名 ,女 2 4名 ;平均年龄 …  相似文献   

19.
几种抗精神病药物致心律失常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几种抗精神病药物导致心律失常的因素。方法:对42例出院诊断有心律失常与同期出院的无心律失常的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心律失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精神药物使用时间与无心律失常的患者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剂量有显著关系(P<0.05、0.01)。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依次为氯氮平38.1%、氯氮平维思通合用30.95%、奋乃静16.67%。在心律失常的发生中,以窦性心动过速(50%)发生率最高。结论:在较大剂量时,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奋乃静、氯氮平维思通合用易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维思通、阿立哌唑是相对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20.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永康 《广西医学》2003,25(12):2517-2517
在治疗精神病疾病方面 ,抗精神病药物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其副反应较多。白细胞减少即是较常见、严重的副作用之一。本文对我院 2 0 0 1~ 2 0 0 2年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 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   2 0 0 1~ 2 0 0 2年我院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住院精神疾病患者 2 2 5 1例 ,治疗后白细胞减少 30例 ,占 1 .3% (30 /2 2 5 1 ) ,其中男 9例 ,女 2 1例 ,年龄 1 5~ 81岁 ,平均 (35 .2 3±1 5 .92 )岁 ;病程 1 0天~ 30年 ,平均 (4 .4 5± 6 .5 3)年。病人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前 ,病史和体格检查均未发现重要躯体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