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常规超声、钼靶X线摄影、超声弹性成像和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对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方法对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238例患者(266个肿块,其中恶性79个肿块、良性187个肿块)的术前常规超声、钼靶X线摄影、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钼靶X线摄影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9.8%、75.9%和77.1%;常规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7.2%、86.1%和83.5%;超声弹性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2.3%、87.2%和85.7%;超声+弹性成像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4%、93%和92.9%。敏感性: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均高于常规超声、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弹性成像(均P<0.05);常规超声、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弹性成像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特异性及准确性: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均高于钼靶X线摄影(均P<0.05);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均高于常规超声、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弹性成像(均P<0.05);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无创、可重复性强,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可作为检查乳腺疾病的首选检查手段;钼靶X线摄影发现微小钙化优势显著;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提高超声乳腺检查的准确性。超声联合弹性成像的综合应用,是评估触诊阴性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新方法,可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X线乳腺钼靶摄影、3.0 T MRI检查对微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证实的微小乳腺癌患者的全数字化X线乳腺钼靶及3.0 T MRI检查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统计对比钼靶、MRI单独和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X线乳腺钼靶摄影准确率为64.5%(20/31),MRI 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0.3%(28/31),联合应用诊断准确率为96.7%(30/31),高于两者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小乳腺癌X线乳腺钼靶摄影、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钼靶X线、超声以及MRI三种不同诊断方法联用,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2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分析对象,在术前均给予患者钼靶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乳腺MRI检查,将诊断内容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钼靶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MRI以及三者联用检查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符合率分别为82.73%、78.64%、90.00%、95.45%。结论:钼靶X线、超声以及MRI联合检查,在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以提高诊断率,值得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病理特征与钼靶X线摄影及超声造影检查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3例DCI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DCIS的临床病理特征与两种检查的相关性。结果乳腺钼靶X线摄影结果显示, 83例DCIS患者中,恶性钙化影60例(72.29%),软组织块影27例(32.53%)。乳腺钼靶X线摄影结果与DCIS患者恶性钙化、软组织块影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分化类型、淋巴结转移病理特征患者的超声造影增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增强评分与DCIS患者分化类型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DCIS的病理特征与恶性钙化、软组织肿块影、患者不同分化类型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采用钼靶X线摄影与超声造影联合诊断DCIS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钼靶、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疾病患者,均开展钼靶X线、MRI、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钼靶X线、MRI、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比较三种方法对于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MRI、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钼靶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与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Ⅰ~Ⅱ期乳腺癌诊断中,MRI、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钼靶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乳腺疾病,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于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优于钼靶X线,且与MRI诊断相当,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准确率较高,还可辅助鉴别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联合X线钼靶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我院因触诊乳房肿块及乳腺疼痛而就诊的216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均实施彩超与X线钼靶检查,且以活检穿刺或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超、X线钼靶、彩超联合X线钼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影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对罹患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性以及灵敏性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罹患早期乳腺癌患者60例,分别运用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施检查,并以临床病理检查获取的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就不同影像学技术检查符合率及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进行比较。并对比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对乳腺癌类型的分型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阳性检出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得出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诊断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其中灵敏度、准确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对乳腺癌类型进行确定,单纯性乳腺癌、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黏液腺癌占比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对罹患早期乳腺癌的患者进行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均居较高水平,且可为明确疾病类型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开展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常规超声检查在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辅助化疗后的254例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行常规超声、磁共振成像及钼靶X线检查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理检查显示254例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转移161例(63.4%,161/254),无淋巴结转移93例(36.6%,93/254)。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术前常规超声正确诊断159例(62.6%,159/254),其中正确诊断腋下淋巴结转移93例,无淋巴结转移66例。MRI正确诊断118例(46.5%,118/254),其中正确诊断腋下淋巴结转移50例,无淋巴结转移68例。钼靶X线正确诊断134例(52.8%,134/254),其中正确诊断腋下淋巴结转移60例,无淋巴结转移74例。254例新辅助化疗后常规超声、MRI和钼靶X线扫查诊断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转移的正确率分别为62.6%、46.5%、52.8%,敏感度分别为57.8%、31.1%、37.3%。常规超声扫查正确诊断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转移的正确率和敏感度均高于MRI和钼靶X线检查。结论术前常规超声检查对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X线特征。方法临床手术中快速切片诊断乳腺癌患者11例。采用乳腺钼靶X线机,分别对患者乳腺及乳腺标本、腋窝淋巴结标本进行摄片,然后送病理检验。观察乳腺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大小及其密度形态特点的关系。结果共检查腋窝淋巴结98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46枚,非转移性淋巴结52枚。长径≥10mm淋巴结18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10枚,非转移性淋巴结8枚;密度增高发生实变淋巴结47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42枚,非转移性淋巴结5枚;4枚未发生实变转移性淋巴结,淋巴结增大,淋巴结门结构存在,但淋巴结实质厚度不均。结论乳腺腋窝转移性淋巴结主要表现为淋巴结密度的改变,与其大小相关性较差。当腋窝淋巴结发生密度增高,实变,实质厚度不均;肿大淋巴结出现边缘模糊或晕圈征,为转移性淋巴结。乳腺钼靶X线片对判断乳腺腋窝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乳腺黏液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结果,以提高两种影像检查对乳腺黏液癌的诊断符合率。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乳腺外科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3例乳腺黏液癌患者(共44个病灶)的超声声像图做回顾性分析,记录超声表现,包括肿块数量、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及肿块内部是否伴微钙化、腋下淋巴结受累及肿块内部血流情况;钼靶X线摄影检查记录肿块形态、边缘、密度及钙化情况;对比分析超声检查与钼靶X线摄影的诊断符合率。 结果35例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1.4%(35/43);32例术前钼靶X线摄影检查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4.4%(32/43);二者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P=0.43)。93.0%(40/43)的病例被超声或钼靶X线摄影其中之一检查诊断疑似为恶性;60.5%(26/43)病例被术前超声和钼靶X线摄影诊断均疑似恶性。 结论超声检查与钼靶X线摄影检查对乳腺黏液癌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二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若超声或钼靶X线摄影检查诊断疑似为恶性,应行穿刺活检及组织病理学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乳腺癌MRI影像学特征及其与前哨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17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前哨淋巴结结转移41例,腋窝淋巴结转移34例,无转移42例;对患者行乳腺癌MRI扫描检查;绘制ROC曲线分析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MRI影像学检查的短长径比低于无转移者,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高于无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无转移患者环形强化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乳腺癌MRI影像学特征联合应用预测前哨淋巴结模型为Log(P)=-0.602×短长径比+0.675×rADC-0.754×环形强化+0.895;乳腺癌MRI影像学特征联合应用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模型为Log(P)=-0.685×短长径比+0.712×rADC-0.695×环形强化+0.794;短长径比、rADC、环形强化三指标联合应用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AUC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短长径比、rADC、环形强化三指标联合应用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AUC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乳腺癌MRI影像学特征与前哨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且MRI影像学特征联合应用可显著有效预测前哨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特征及免疫组化标志物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T)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9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伴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14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NAT+手术切除+腋窝淋巴清扫。根据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pCR组(n=53)和非pCR组(n=87),比较两组NAT前乳腺癌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超声特征及免疫组化标志物,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乳腺癌NAT后腋窝淋巴结pCR的独立预测因素,并采用ROC曲线验证其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原发灶纵横比、Adler血流分级,腋窝淋巴结短径、长短径比值、皮髓质分界、形态、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血流信号,HER-2及Ki-6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长短径比值≥2、腋窝淋巴结形态Ⅰ~Ⅱ型、腋窝淋巴结无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血流信号、HER-2阳性及Ki-67高表达是乳腺癌NAT后腋窝淋巴结pCR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联合诊断的预测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739(95% CI:0.643~0.812),敏感度为68.42%,特异度为75.34%。结论  超声特征及免疫组化标志物对乳腺癌NAT后腋窝淋巴结pCR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转移的超声图像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0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新发乳腺癌患者296例,IMLN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分为转移组(236例)和未转移组(60例),应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超声征象、临床病理特征及腋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5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诊断为TNBC的105例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为单侧单发病灶,术前均行常规乳腺超声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腋下淋巴结转移(LNM)组和腋下淋巴结未转移(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并分析常规超声在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在我院常规超声阴性的73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腋窝磁共振、钼靶、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73例病例中,导管原位癌20例,浸润性导管癌43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其他8例。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病例15例,无转移58例。磁共振诊断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灵敏度60.0%、特异度63.8%、准确率63.0%。钼靶分别为46.7%、94.8%、84.9%。常规超声分别为60.0%、98.3%、90.4%。结论常规超声阴性乳腺癌中,腋窝淋巴结具有一定的转移比例,在灵敏度上常规超声与磁共振相当,优于钼靶;在特异度和准确率上常规超声均优于磁共振和钼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较佳诊断指标。方法选取66例乳腺癌住院患者,详细记录患者年龄、原发灶部位、大小、原发灶纵横比(L/T)、边界、内部钙化灶、后方回声,血流分级、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然后探测同侧腋窝淋巴结,记录淋巴结最大径、淋巴结L/T、皮质最大厚径和血流分布类型,应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原发灶的位置、原发灶最大径、原发灶血流丰富程度、淋巴结局部皮质最厚径、淋巴结L/T、淋巴结血流分布类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相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淋巴结局部皮质最厚径、淋巴结血流分布类型、原发灶血流丰富程度、原发灶最大径、原发灶的位置及淋巴结L/T。结论综合多项因素判别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良恶性,将有助于提高超声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更为准确地判断腋腋窝淋巴结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MRI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79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31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48例)的临床及动态增强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系统描述病变MRI表现,分析MRI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MRI显示肿块样病变71例(71/79,89.87%),病理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27例。腋窝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乳腺癌病变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乳腺肿块样病变边缘特征、早期强化模式及肿块最大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形态、内部强化方式、延迟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动态增强MRI显示的乳腺癌病灶位置及肿块大小、边缘特征、早期强化模式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超声征象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原发肿块、腋窝淋巴结超声征象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46例乳腺癌患者151个原发肿块(66个伴淋巴结转移,85个未转移)及腋窝淋巴结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结果对照,用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声像图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对超声征象和病理的吻合度进行k系数检验.对乳腺癌中提示淋巴结转移的超声征象与有转移的腋窝淋巴结征象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肿块最大直径、血流分级及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X~2=37.939、13.153、69.128,OR=6.632、3.714、35.442,P均<0.01),且与病理结果有较好的吻合度(k=0.501、0.690、0.673),能较准确地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肿块最大直径、血流分级与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有较好相关性(X2=40.132、33.128,P均<0.01).肿块距体表距离以及间质纤维结构改变等征象对判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提示作用.结论 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乳腺癌超声征象能为术前准确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常规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和经皮超声造影(CEUS)对乳腺癌患者同侧腋窝前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常规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CEUS及粗针穿刺,以病理穿刺结果为金标准,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进行Kappa检验,以病理诊断前哨淋巴结转移为因变量,以常规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和CEUS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用ROC曲线评价常规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和CEUS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病理诊断共检出206个淋巴结,其中转移性76个,非转移性130个。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69.7%,特异性为94.6%,准确度为85.4%;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的敏感度为84.0%,特异性为96.9%,准确度为92.2%;CEUS检查的敏感度为88.3%,特异性为98.4%,准确度为94.7%;三者联合检查的敏感度为93.4%,特异性为99.2%,准确度为97.1%;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进行比较,弹性成像、CEUS的一致性均高于常规二维超声,三者联合诊断的一致性最好(Kappa= 0.683、0.828、0.884、0.937,P < 0.05)。ROC曲线显示:常规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CEUS和三者联合诊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668、0.712、0.738、0.756。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CEUS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均高于常规二维超声,且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更高,对术前乳腺癌患者同侧转移性前哨淋巴结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高频彩超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转移(LNM)的相关因素,以获得超声预测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转移的指标。方法分析我院171例乳腺癌患者的原发灶和腋LN的超声图像。观察原发灶的位置、最大径、肿瘤内部的血流丰富程度分级(0~级)、腋下可探及淋巴结的个数。全部患者均进行乳房改良根治术,以腋LN清扫的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与LNM相关的影像及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诊断指标。结果171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观察指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灶的最大径、超声可探及的淋巴结个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将统计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原发灶的最大径线与超声可探及的淋巴结数均进入方程。利用ROC曲线评价肿块最大径线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随着预测淋巴结转移的肿瘤最大径线值的增大,其敏感性降低,而特异性增大,肿瘤最大径为20mm、24.5mm、31.5mm时,其敏感性分别为75.3%、63.0%、32.5%,而特异性分别为55.7%、73.9%、90.0%。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腋下淋巴结超声扫查,综合考虑原发灶最大径线与可探及的腋下淋巴结数,将有助于提高超声诊断腋LNM的正确率,较为准确地判断淋巴结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