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精准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尺桡骨骨折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84例尺桡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精准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实施单次臂丛神经阻滞;对比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静效果(Ramsay镇静评分)、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 h、6 h Ramsay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12h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 IL-6、IL-10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尺桡骨骨折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精准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可提高镇痛、镇静效果,改善炎症指标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神经刺激器引导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剑 《浙江临床医学》2007,9(2):165-166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经斜角肌间沟留置导管用于持续臂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ASA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套管针组(A组)和留置导管组(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用20G静脉穿刺套管针行常规方法臂丛神经阻滞留置,B组患者在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穿刺置入专用的柔软导管,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均连接一电子镇痛泵行持续术后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结果 术中需辅助用药患者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镇痛失败率达23.3%,B组无镇痛失败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剔除A组镇痛失败患者后,两组患者术后48h内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和PCA按压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周围神经刺激器精确引导下经斜角肌间沟留置导管行臂丛神经阻滞和持续术后镇痛是一种可行性好、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喙突旁入路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对上肢多发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分级上肢多发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40)采用超声引导下喙突旁入路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作术后镇痛,对照组(n=40)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记录麻醉前(T1)、术后6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术后48h(T5)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于T1~T5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记录T2~T5的静息和主动运动视频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病例数。结果两组HR和MAP比较,在T3和T4时间点,对照组较治疗组升高(P0.05);治疗组T3、T4静息VAS评分和T3、T4、T5主动运动VA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IL-6和IL-10组内比较,T2~T5时间点较T1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两组IL-6比较,在T3、T4时间点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IL-10比较,在T3、T4时间点治疗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发生恶心、呕吐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连续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安全、可靠、简便,有利于术后细胞因子平衡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和异感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ASA Ⅰ-Ⅱ级的肥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感组和超声定位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2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完全阻滞情况、以及麻醉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超声定位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少于异感组(P<0.01),超声定位组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完全阻滞情况也明显优于异感组(P<0.01),麻醉效果超声定位组优于异感组(P<0.01).结论 超声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于肥胖患者起效快、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超声引导下臂丛、腰丛神经阻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介入超声特别是术中超声技术飞速发展,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作为一个超声应用的新兴领域正逐渐被临床所重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不仅仅是在可视条件下直接阻滞神经,而且有利于观察神经周围结构和动态观察局麻药的扩散情况。超声引导的优势不仅仅是提高麻醉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更重要的是超声引导下麻醉将导致传统麻醉领域技术革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0.2%盐酸罗哌卡因局麻,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定位下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神经阻滞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注入局麻药后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以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结果:观察组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上肢骨折患者手术中,通过超声引导下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阻滞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麻醉效果完善。  相似文献   

7.
柴秋平 《大医生》2022,(6):48-5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治疗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60例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臂丛神经盲探操作麻醉,研究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手外伤患者手术对罗哌卡因用药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3月~2020年10月间于我院行手外伤手术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在对患者进行手部手术时,实验组使用0.3%罗哌卡因15ml进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盲探下使用0.3%罗哌...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采用超声引导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小儿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级的闭合尺、桡骨骨折患儿,随机等分为传统解剖定位组(C组)和超声引导组(US组),均行神经电生理监测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监测,局部麻醉采用0.2%左布比卡因0.4mL/kg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桡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术中氯胺酮的用量、术后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US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4.42±0.47)min]高于C组[(2.78±0.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组桡神经阻滞起效时间[(7.63±1.56)min]低于C组[(9.89±1.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组氯胺酮的用量[(31.3±10.6)mg]低于C组[(60.6±11.7)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S组术后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18.7±6.9)min]低于C组[(30.6±1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小儿臂丛神经阻滞能明显减少全身麻醉药量,临床效果更好;CMAP是神经阻滞的客观和量化的观察指标,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长葛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上肢骨折的重症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传统神经阻滞方式麻醉,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7.67%(42/43),对照组为86.05%(3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65%(2/43),对照组为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完成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可提高麻醉成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拟择期行前臂或者手部手术的病人12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随机分为四组:A组给予0.25%的罗哌卡因,B组给予0.33%的罗哌卡因,C组给予0.4%的罗哌卡因,D组给予0.5%的罗哌卡因,每组30例,均给予罗哌卡因32 ml。记录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评估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随着罗哌卡因浓度的增高,起效时间逐渐缩短,镇痛维持时间逐渐延长,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秀率83.3%,优良率93.3%;B组优秀率90.0%,优良率96.7%;C组优秀率96.7%,优良率100%;D组优秀率100%。四组病人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0.25%~0.50%罗哌卡因都是可行的,从"较低的浓度达到100%阻滞成功率"的角度评价,0.4%罗哌卡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对断指再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急诊行断指再植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后自控性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组(CA组)和对照组(NA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再植指术后血管痉挛、血管栓塞和指体坏死发生例数并计算再植指成活率,记录两组术前(T0)、术后3h(T1)、术后24h(T2)、术后48h(T3)时患侧肘静脉血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结果断指再植术后成活率CA组高于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P<0.05);血管痉挛、血管栓塞和指体坏死发生例数CA组均低于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60、1.67、1.66,P均<0.05)。两组不同时间点间MDA、SO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29.43、59.82、15.51、27.53,P均<0.05)。与T0点比较,两组在T1、T2、T3时间点MDA均增高,SOD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5.24、13.02、13.48、8.68、14.87、24.42;23.60、17.22、14.63、7.83、12.70、17.71,P均<0.05)。在T1、T2、T3时间点,CA组MDA均低于NA组,SOD均高于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51、2.26、2.24;2.82、3.04、2.77,P均<0.05)。结论患者自控性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对缺血再灌注的再植指具有保护作用,提高了断指再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连续臂丛阻滞中应用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40例ASA分级Ⅰ~Ⅱ级的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20例:A组用超声引导技术下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B组用盲探技术下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结果A组麻醉优良率为96.67%,而B组优良率为8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只有4例需改用其他麻醉方法或加用其他方式神经阻滞,而B组有22例。A组并发症寒战、惊厥发生率,血管神经损伤及止血带反应率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腋部)运用于较长时间肘部以下手术是行之有效的,提高了穿刺、置管成功率,增加了麻醉效果的优良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 目的:观察超声实时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上肢手术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行上肢手术的病人,ASAⅠ~Ⅲ级,均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神经刺激器组(N组)和超声引导A组(UA组)的局麻药为0.5%罗哌卡因20ml,超声引导B组(UB组)的局麻药为0.375%罗哌卡因20ml。观察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感觉阻滞效果和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运动阻滞程度,评定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记录并发症。结果:与N组比较, UA组和UB组感觉阻滞效果较完善(P<0.01)。与N组和UA组比较,UB组腕关节、肘关节和肩关节运动阻滞程度较轻(P<0.05)。UA组和UB的麻醉效果较N组好(P<0.01)。三组均未记录到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技术改善了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能降低局麻药浓度或用量并保证镇痛效果完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行上肢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B超引导组(n=42)。对照组以盲探的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超引导组在B型超声仪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B超引导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均优于对照组,但麻醉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B超引导组不同臂丛神经的感觉阻滞完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盲探法相比,B超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操作时间虽然有所延长,然而麻醉效果佳,能够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外侧入路腰方肌阻滞对剖宫产产后镇痛效果和泌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剖宫产孕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给予超声引导外侧入路腰方肌阻滞+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术后仅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术后6 h、12 h、24 h和48 h静息、运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超引导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急诊上肢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接受B超引导下行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接受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支配区域麻醉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完全阻滞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较肌间沟阻滞好,其起效时间快、阻滞完善,是适用于急诊手术的上肢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