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研究颈动脉超声在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35例和35例健康老年体检者。将35例健康的老年体检者列为参照组,将手术确诊的3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对以上各组研究对象均分别实施心脏彩超联合心电图、颈动脉超声,以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2种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同时根据观察组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差异将其分为单支病变(16例),双支病变(11例),三支病变(8例)患者,对比观察组内不同病变类型患者和参照组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参数、血流动力学[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参数、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Crouse积分)上的差异。结果 颈动脉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7.14%,高于心脏彩超联合心电图的80.00%(P<0.05)。与参照组比较,观察组双侧颈总动脉硬化程度(β)、顺应性(AC)、弹性系数(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值均较高,PSV、RI较高,EDV较低,IMT较高,Crouse积分较高(P<0.05)。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观察组患者β、AC、Ep、PWVβ值也相应提高,PSV、RI逐渐升高,其中单支病变患者EDV低于非单支病变患者,单支病变患者IMT、Crouse积分均低于非单支病变患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诊断在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中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老年冠心病的筛选、诊断提供动脉血流动力学、粥样硬化情况等方面的客观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和Crouse斑块积分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冠脉病变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莱阳市人民医院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88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变支数情况分为A组(n=30,单支病变)、B组(n=34,双支病变)、C组(n=24,多支病变)。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测,汇总CIMT、Crouse斑块积分,并分析上述指标和冠脉病变程度(病变支数、冠脉Gensini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颈动脉超声特征CIMT和Crouse斑块积分均为A组(单支病变)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的184例拟诊冠心病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121例)与非冠心病组(63例),而冠心病组又根据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多支病变三个亚组,同时,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IMT与斑块Crouse积分,观察超声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①颈动脉IMT:冠心病组的颈动脉IMT明显大于非冠心病组,且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多,患者颈动脉IMT明显增厚(P0.05);②斑块Crouse积分:冠心病组的斑块Crouse积分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且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多,患者斑块Crouse积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颈动脉IMT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发展紧密相关,通过超声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判断病情及给予针对治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拟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280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194例为冠心病组,冠状动脉无狭窄或狭窄程度〈50%的86例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亚组。分别测定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颈总动脉与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颈总动脉与颈动脉分叉处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冠心病组,随病变分支的增多,颈动脉超声检查指标与血尿酸随之升高(P〈0.05或0.01)。结论颈动脉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与冠心病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98例拟诊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腔狭窄程度分为非冠心病组(50例)和冠心病组(148例);并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48例)、双支病变组(56例)及多支病变组(44例)并进行Gensini积分。所有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IMT及斑块Crouse积分情况,并对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AD组多支病变、双支病变、单支病变亚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分别为45.06±7.27、30.83±4.50、24.83±4.94和13.75±1.74,颈动脉IMT分别为(2.13±0.32)mm、(1.68±0.14)mm、(1.12±0.13)mm和(0.93±0.17)m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分别为2.85±1.21、1.62±0.14、1.03±0.09、0.29±0.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Crouse积分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范围有密切相关性。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筛查CAD和评价抗动脉硬化治疗疗效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超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老年患者80例,分为三组:单纯高血压组(EH组)29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合并DM组)21例,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病例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血糖及血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观察指标包括: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厚度,并计算Crouse积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者颈总动脉IMT、颈动脉分叉处IMT、Crouse积分显著增高;EH合并DM组颈总动脉IMT、Crouse积分显著高于EH组(P〈0.01)。颈动脉斑块积分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和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结论超声能很好反映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糖尿病和高血压同时存在时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除外冠心病的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计算其Crouse积分,观察3组之间IMT、Crouse积分的差异和相关性;冠脉造影检查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再将以上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采用Gensini评分评判严重程度,观察各组之间Gensini评分的差异,并将IMT、Crouse积分与Gensini评分行相关性分析,得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MI、UA组与对照组IMT值及Crouse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O.05),非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IMT值及Crouse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Crouse积分与Gensini评分具有相关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临床关系。方法研究对象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观察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颈动脉超声的关系以及CAG结果与颈动脉超声的关系。结果三支病变组收缩压、脉压、总胆固醇、血糖高于双支和单支病变组(P<0.05);高危险因素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阻力指数(RI)明显大于低危险因素组(P<0.05);三支病变组IMT与斑块指数(PI)高于双支和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筛查冠心病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CA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以98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狭窄≥50%者57例为CAD组,冠状动脉狭窄<50%者41例为对照组,并进行Gensini积分.所有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并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AD组多支病变、单支病变亚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分别为42.65±4.33、24.70±2.29和15.36±3.06,颈动脉IMT分别为(1.37±0.16)mm、(1.21±0.14)mm和(0.92±0.11)m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分别为2.05±0.17、1.29±0.18和0.36±0.05,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Crouse积分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IMI及粥样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密切相关.高频超声能早期发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对有效预防CAD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声在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及血流动力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00例老年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组,2018年7月值2019年7月期间,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n=52)和非单支病变组(n=48),同时体检的健康老年人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超声检查,并进行颈动脉硬化及血流动力学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斑块存在情况、斑块厚度、IMT(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情况、Crouse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RI(阻力指数)、PSV(收缩期峰值流速)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单支病变组与非单支病变组患者的IMT增厚例数、斑块存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说,超声对于其颈动脉硬化及血流动力学的检测效果较好,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Crouse积分联合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 收集131例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于入院第2天接受血浆MPO浓度检测,入院1周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CAG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计算颈动脉斑块的IMT积分及粥样斑块Crouse积分,应用ROC分析分别比较颈动脉IMT积分、粥样斑块Crouse积分、血浆MPO浓度及三者联合检测冠心病的价值.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MPO浓度、颈动脉IMT和粥样斑块Crouse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IMT积分、Crouse积分及血浆MPO浓度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IMT积分、Crouse积分、MPO及三者联合检测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7、0.792、0.785及0.814,提示三者联合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优于单个指标.结论 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Crouse积分与血浆MPO浓度检测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前循环脑梗死发作与颈动脉斑块的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因头颅DWI诊断为前循环新发脑梗死并患高血压的患者181例,其中同时查颈彩超及头颅MRA共98例(CI组),与同期住院并接受过相同检查的高血压性非脑梗死69例(nCI组)相比较.通过x2检验及均数比较分析两组组内及组间颈动脉的IMT,斑块的类型、Crouse评分和指数的差异.结果:组内比较发现:CI组病灶侧颈动脉扁平斑块比例减少,溃疡斑块和混合斑块比例增多(P=0.012);和非病灶侧相比,病灶侧颈动脉斑块的Crouse评分降低,IMT增高(均P<0.05);nCI组左右两侧颈动脉的IMT、斑块类型、Crouse积分和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CI组的SBP(P=0.002)及DBP(P=0.003)、颈动脉斑块的Crouse评分(P=0.002)及指数(P=0.019)均明显高于nCI组.结论:高血压患者前循环发生脑梗死与颈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更与其斑块的脱落有关,溃疡斑块和混合斑块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检测110例冠心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40)、2支病变组(n=37)、3支及以上病变组(n=33),同时根据超声颈动脉检查分为颈动脉轻度狭窄组(n=42)、中度狭窄组(n=46)、重度狭窄组(n=22),选取同期健康查体人员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4组患者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冠状动脉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比较,3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对照组(P<0.05),重度颈动脉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冠心病各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积分及冠脉评分在各组间的比较,3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对照组(P<0.05);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冠脉病变支数、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0.72,0.65,P<0.05),斑块积分、冠脉评分均与冠脉病变支数、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0.88,0.19,0.42,0.31,P<0.05)。 结论 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能够客观反映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程度,早期对冠心病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取于我院确诊的91例CHD患者为CHD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7例为健康组,给予两组研究对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不同测量位点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及不同冠状动脉支数的CHD组患者与健康组患者的造影图像参数,并分析CHD患者的颈总动脉IMT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CHD组LCCA、LICA、LECA、LB、RCCA、RICA、RECA、RB测量位点的IMT均大于健康组(P<0.05)。CHD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发生率高于健康组,且两组的斑块分型有显著差异(P<0.05)。单支冠脉异常组、多支冠脉异常组及健康组的TTP、IMAX%、AUC均有显著差异(P<0.05)。91例CHD患者的平均Gensini评分与IMT呈正相关(r=0.617,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CHD相关,且CHD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5.
张翠婕  崔盛 《临床荟萃》2016,31(11):1202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1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颈动脉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根据IMT值分为斑块组82例和非斑块组128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等一般情况,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Hcy、血脂等实验室指标。结果斑块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非斑块组,血Hcy水平高于非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呈负相关(r=-0.447、-0.482,P<0.05),Hcy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r=0.376,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降低和Hcy水平升高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及Hcy的生成,可以早期预防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Crouse斑块积分法量化评价颈动脉硬化(CAS)的严重程度,并以Crouse斑块积分值分组进行血压、血脂及血尿酸(BUA)水平的比较和相关性分析,探讨血压、血脂及BUA水平与CAS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61名城镇居民,年龄35~75岁。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并记录双侧颈动脉内各个独立斑块的厚度并将所测得的所有独立斑块厚度相加后作为Crouse积分。同时检测记录血压值和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BUA水平。依据颈动脉超声Crouse积分结果将261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140例(n=140),内-中膜厚度(IMT)增厚组44例(n=44)和斑块形成组77例(n=77)。并分别对3组的血压、TC、TG、HDL-C、LDL-C、BUA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C、LDL-C及BU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TG、HDL-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形成组的SBP、LDL-C及BUA水平显著高于IMT增厚组(均P0.05),而两组间TG、TC和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斑块形成组中,受试者的SBP、LDL-C和BUA水平与Crouse积分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均P0.05),而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DBP、TG、TC、HDL-C水平与Crouse积分均没有相关关系(均P0.05)。进一步通过比较标准化回归系数值发现:上述三者对Crouse积分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LDL-C(b=0.397,P0.01)、SBP(b=0.376,P0.01)和BUA(b=0.220,P0.05)。结论应用颈动脉超声Crouse积分法在颈动脉斑块定量评价上可靠性相对较高;SBP、TC、LDL-C及BUA水平均与CAS的发生有较密切关系,而HDL-C、TG和DBP水平与CAS关系不确切。BUA是影响CAS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对老年女性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年龄≥60岁拟诊冠心病女性患者10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7例和非冠心病组33例,冠心病组再分为单支病变组33例,2支病变组26例和多支病变组8例,比较各组血浆Hcy水平、颈动脉IMT及Crouse积分差异;计算IMT预测老年女性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Hcy((17.24±7.86)μmol/L)、颈动脉IMT((0.96±0.32)mm)、颈动脉Crouse积分(12.59±1.83)均高于非冠心病组((12.92±3.30)μmol/L、(0.75±0.07)mm、4.90±4.50)(P〈0.05);冠心病各亚组血浆Hcy水平、颈动脉IMT及Crouse积分为多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IMT=0.96mm为诊断界点,IMT预测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8%(26/33)、70.1%(47/67)、87.0%(47/54)。结论 血浆Hcy水平及颈动脉IMT与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生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血浆Hcy水平联合颈动脉IMT可预测老年女性是否发生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