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分析结构式家庭疗法对产妇母乳喂养及自我护理效能影响。方法:通过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在医院进行分娩的孕产妇80,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0名孕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0名孕产妇实施结构式家庭疗法。对两组孕产妇母乳喂养情况、自我护理效能、焦虑抑郁评分(SAS、SDS)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实施母乳喂养人数为32名,观察组实施母乳喂养人数为36人,观察组实施喂养母乳人数高于对照组,相互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自我效能评分为122.23±4.11,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为133.21±3.34,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相互比较有差异(P<0.05)。对照组在干预后的SAS、SDS评分43.34±3.34、43.38±3.79,观察组在干预后的SAS、SDS评分37.31±3.39、37.52±3.15,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相互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结构式家庭疗法在产妇中的应用,促进了产妇自我效能水平提升,减轻了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了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2.
孙萌娟  李英英  陈笑寒 《全科护理》2021,19(19):2676-2679
目的:探讨基于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对出院产妇自我护理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8月—2020年1月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3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随访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两组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后母乳喂养知识评分、喂养方式情况及干预前后自我护理效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问卷得分、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4周后自我护理效能及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可改善出院产妇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提高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构式家庭疗法对初产妇自我护理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住院分娩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结构式家庭疗法进行护理。出院后3个月比较两组初产妇自我护理效能、生活质量、育儿技能评分以及母乳喂养、产褥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院后3个月,对照组初产妇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以及自我效能总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初产妇生理功能、心理职能、社会关系、环境、独立性及个人信仰6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初产妇育儿技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初产妇产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母乳喂养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初产妇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式家庭疗法可有效提高初产妇产后自我护理效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育儿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结构式家庭疗法结合产后健康教育对出院初产妇母乳喂养护理能力及新生儿发育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124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结构式家庭疗法结合产后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初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母乳喂养效能、心理状态、母乳喂养率及新生儿体格发育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自我保健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母乳喂养效能与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与产后6个月的新生儿体格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构式家庭疗法结合产后健康教育可提高出院初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增强产妇的母乳喂养效能,减轻不良情绪,提高母乳喂养率,保障新生儿的体格发育,可作为初产妇院外延伸护理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效能的影响因素,并据此制定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选择剖宫产术分娩初产妇150例,调查产妇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效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中,150例产妇BSES量表平均得分为67.23±16.23分。技能平均得分为21.93±7.92分,内心活动平均得分为45.72±9.88分。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喂养认知度、产后抑郁情况、配偶支持度水平、乳头是否健康、产后泌乳量是影响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效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效能高低存在多种因素影响,护理对策应着对因施护,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上门随访与电话随访对提高初产妇产褥期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本院住院分娩产妇5000例,在住院时进行健康宣教,出院后进行上门随访与电话随访,观察产妇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经过1个月的上门随访与电话随访,产妇出院后能正确哺乳婴儿4103例占82.06%;坚持母乳喂养4539例占90.78%.结论 上门随访与电话随访能改善初产妇产褥期母乳喂养情况,保证母乳喂养率,促进婴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机APP平台的延伸护理服务对初产妇剖宫产术后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9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手机APP平台的延伸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HAMA、HAMD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BESE评分及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机APP平台的延伸护理服务应用于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中,可减轻其焦虑、抑郁程度,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249-4250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模式在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2月期间实施剖宫产术的初产妇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对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各51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优质组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哺乳时间、每日哺乳次数、护理满意度及母乳喂养率。结果优质组产妇首次哺乳时间短于常规组,每日哺乳次数多于常规组,统计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满意度为98.0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原因(P0.05),优质组母乳喂养率为96.0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4.31%,差异有统计学原因(P0.05)。结论初产妇剖宫产术后采取优质护理模式于母乳喂养中,取得成效明显,护理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奥马哈系统管理下的延伸护理对剖宫产高龄初产妇术后母乳喂养情况、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产检并行剖宫产的90例高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奥马哈系统管理下的延伸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Latches母乳喂养评估量表、母乳喂养行为预测量表(BAPT)及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B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哺乳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马哈系统管理下的延伸护理可提高剖宫产高龄初产妇的哺乳技能、行为、信心,提高纯母乳喂养率,降低哺乳期间并发症发生风险,也能改善产妇的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家庭认知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初产妇产后4个月的母乳喂养行为与母乳喂养家庭认知水平,探讨家庭认知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某二级医院门诊200例初产妇产后4个月进行母乳喂养行为与家庭认知的调查。结果200例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为47.0%;家庭认知处于中等水平,平均得分为(23.13±3.19)分;纯母乳喂养者的母乳喂养家庭认知总分高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者(F=8.26,P〈0.01)。结论初产妇4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偏低,母乳喂养家庭认知水平高者更容易坚持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健康宣教工作不仅要针对产妇,而且要面向其家庭成员,尤其是主要照顾者,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积极的母乳喂养认知,进而促进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缝式多元专项护理结合责任亲情交互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态度、行为及知识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6月至9月于本院进行分娩的2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140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140例,常规护理干预+无缝式多元专项护理结合责任亲情交互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母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泌乳、产后抑郁的影响,并分析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9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24 h内泌乳始动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30 d,观察组新生儿头围、身长、体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无或极轻微的产后抑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轻度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剖宫产初产妇中能够促进泌乳,预防产后抑郁,且对新生儿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2014-2018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策略和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4238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剖宫产率及主要剖宫产指征。结果2016年的剖宫产率均低于2014年、2015年、2017年、2018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子宫在二胎政策开放后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羊水过少及相对头盆不称所占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4-2018年,母体因素所占比例均最高,胎儿因素及头盆因素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另外,社会因素在二胎生育政策开放后仍呈上升趋势。结论2016年剖宫产率明显下降,瘢痕子宫在二胎政策开放后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临床需提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比例、提高助产技术水平、发挥营养门诊及助产士门诊的作用、提高产科医生对胎心监护的正确解读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早期乳头刺激对提高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乳头刺激。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P0.01);产后乳房胀痛程度减轻,新生儿早吮吸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早期乳头刺激有助于促进乳汁分泌,减少乳房胀痛,对于提高母乳喂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指征与剖宫产率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1 931例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3年为41.9%,2006年为61.04%,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2003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1位,而2005-2006年社会因素占第1位.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17.
高秀敏 《护理研究》2006,20(1):106-107
分析了我国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的原因,并提出了开展健康教育、减少巨大儿、开展分娩镇痛及导乐陪伴分娩服务、提高助产技术等措施,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秀敏 《护理研究》2006,20(2):106-107
分析了我国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的原因,并提出了开展健康教育、减少巨大儿、开展分娩镇痛及导乐陪伴分娩服务、提高助产技术等措施,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