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在评价高尿酸血症患者左心室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高尿酸血症组)和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常规超声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以及3D-STE参数整体纵向应变(GLS)和整体圆周应变(GCS);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左心室3D-STE参数与尿酸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尿酸血症组与健康对照组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尿酸、肌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尿酸血症组SV、GLS、GCS较对照组显著降低[(54.71±9.60)ml vs.(61.92±14.40)ml、(-20.51±4.00)%vs.(-23.20±4.00)%、(-31.30±5.00)%vs.(-35.65±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CS与尿酸水平呈弱相关(r=0.269,P=0.039)。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尿酸对GCS的影响最大(标准偏回归系数=0.743,P=0.002)。结论 3D-STE技术是检测高尿酸血症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可靠方法,高尿酸血症是左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左室几何构型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29例.采取心尖全容积图像,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并比较各组左室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GLS)、左室整体径向收缩峰值应变(GRS)、左室整体圆周收缩峰值应变(GCS)及左室整体三维径向收缩峰值应变(3DGRS),三维斑点追踪分析软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高血压患者左室GLS、GRS、GCS及3DGRS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高血压组左室GCS、GLS、GRS与LVEF相关(r1=0.930,P1<0.001;r2=0.705,P2<0.001; r3=0.474,P3=0.001),对照组左室GCS、GLS与LVEF相关(r1=0.838,P1<0.001;r2=0.697,P2<0.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早期左室整体三维形变能力降低,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发现高血压患者早期心功能的变化.左室圆周运动在左室三维运动中占重要作用,对左室射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检测正常人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扭转角度、达峰时间及角度扭转率等指标,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获取正常对照组(21例)、肥厚型心肌病组(20例)标准短轴二尖瓣、心尖水平图像;分别测量和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二尖瓣及心尖水平的旋转角度、达蜂时间及角度旋转率,并计算左室扭转角度及角度扭转率.结果 从心尖向心底观察,左心室心尖水平收缩期各节段均呈逆时针旋转,心底水平收缩期各节段均呈顺时针旋转.与对照组相比,肥厚型心肌病组左室扭转角度及速度增加,而舒张早期反扭转速度降低,时间延迟.在基底部顺时针旋转之前出现一个逆时针旋转,在正常人此旋转角度和持续时间比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要长.结论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较好地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左心室收缩期纵向、径向及圆周应变的特点,评价HDCP患者左心收缩功能。方法 HDCP患者34例(HDCP组),正常妊娠妇女30例(对照组)。经胸超声采集并储存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左心室长轴心尖四腔、三腔及两腔切面的二维图像,运用QLAB分析软件脱机分析。结果 (1)HDCP组左心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左心室长轴心肌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绝对值呈现自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增加趋势。结论 HDCP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时,2D-STI技术可以发现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受损,为临床评价其心功能提供了又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反流(AR)患者左心室纵向及径向应变的改变,同时研究二维应变与左心室充盈及射血的关系。方法选取AR患者45例(中度24例,重度21例),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并计算左心室收缩期径向峰值总应变(GRS)、收缩期纵向峰值总应变(GLS)及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SRe)。常规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及晚期峰值速度E、A,计算E/A,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a,计算E/Ea。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AR患者GL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E/Ea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中度AR组、重度AR组受检者GLS分别为(-20.09±1.47)%、(-18.68±1.52)%、(-12.56±3.25)%,GRS分别为(46.71±7.65)%、(43.01±5.95)%、(28.52±6.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2.08、47.69,P均<0.01);重度AR组GLS和GRS与健康对照组及中度A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7.56、13.60和13.44、10.20,P均<0.01),中度AR组GLS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q=3.42,P<0.01)。3组受检者心尖段SRs分别为(-1.24±0.22)s-1、(-1.19±0.25)s-1、(-1.04±0.28)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7,P<0.01);重度AR组与健康对照组及中度A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02、3.28,P均<0.01)。中度AR患者心尖段S、SRe,基底段和中间段S、SRs、SRe均低于健康对照者(q=4.42、5.01、3.48、3.24、4.78、4.12、3.61、6.72,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AR患者GLS与LVEF及E/Ea均有相关性(r=-0.73、0.64,P均<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得的AR患者左心室纵向应变及应变率的减低能早期识别左心室功能的受损,且GLS能反映左心室舒张期的充盈及收缩期的射血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过程中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1例和健康志愿者31例,应用实时三平面成像技术同时显示心尖四腔心、心尖两腔心和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启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模式测定左心室各壁基底段和中间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结果:根据Ganau分类法,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心室正常构型(32例)、向心性重构(22例)、向心性肥厚(28例)和离心性肥厚(19例)4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各组Vs均小于对照组相应节段(P<0.05,0.01),并且Vs在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及离心性肥厚各组间呈逐渐减小的变化(P<0.05,0.01)。结论: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能够准确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过程中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探讨心房功能性二尖瓣反流(AFMR)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2例心房颤动患者,根据其有无AFMR分为单纯房颤组48例和心房AFMR组34例,另选取同时期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3D-STI获取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和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LVPtw),比较上述参数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绘制3D-STI各参数评价AFMR隐匿性左心室功能受损的ROC曲线,确定GLS、GCS、GRS及LVPtw对AFMR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房颤组GLS、GCS、GRS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单纯房颤组比较,AFMR组GLS、GCS、GRS、LVPtw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GLS、GCS、GRS和LVPtw诊断AFMR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0....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 纳入轻度子痫前期患者73例(轻度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4例(重度组)和年龄、孕周匹配的健康孕妇60例(对照组)。检测生化指标和常规超声参数,并运用3D-STI测量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整体径向峰值应变(GRS)、整体环向峰值应变(GCS)和整体面积峰值应变(GAS),计算面积应变不同步指数(ASDI)。并分析三维应变参数与生化指标及超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重度组左心房前后径(LAD)增大,二尖瓣口舒张期流速比值(E/A)减低,Tei指数在对照组、轻度组、重度组依次增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GLS|、|GAS|降低,ASDI增高,重度组|GLS|、|GRS|、|GCS|、|GAS|和ASD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轻度组比较,重度组GLS、GAS明显降低,ASDI明显增高(P均<0.05)。|GLS|与Tei指数呈负相关(r=-0.471,P=0.036);|GAS|与LVEF呈正相关(r=0.051,P=0.028),与Tei指数呈负相关(r=-0.612,P=0.017);ASDI与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呈负相关(r=-0.525,P=0.046),与Tei指数呈正相关(r=0.489,P=0.037)。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受损,心肌应变能力下降,3D-STI技术可早期无创评价子痫前期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9.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研究正常人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长轴纵向、短轴径向及圆周应变改变规律,探讨其I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获取正常对照组(27例)、非对称型肥厚型心肌病组(20例)标准心尖四腔、三腔、两腔和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图像;分别测量和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各节段的纵向、径向和圆周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正常组左室长轴纵向应变在心尖部最大(P<0.05);短轴径向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圆周应变在室间隔及前间隔较大其他室壁节段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纵向应变平均值降低(P<0.05);短轴径向及圆周应变平均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室壁肥厚的前间隔、后间隔及与之相邻的前壁、下壁圆周及径向应变降低(P<0.05).结论 斑点成像技术能够较好的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显像(STI)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早期左心室舒缩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 65例左室正常构型(LVN)的EH患者,其中33例为无左房扩大(NLAE)者,32例为左房扩大(LAE)者,45例正常人,测量长轴三节段纵向应变率(SrL)和短轴三水平径向应变率(SrR)、圆周应变率(SrC)及旋转率(RotR)的收缩期S峰值、舒张早期E'峰值、舒张晚期A'峰值及E'/A'值.结果 NLAE和LAE组SrL的A'在三节段间和SrR的S和A'及SrE的S在三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正常组相比,NLAE组和LAE组SrL的S和E'及SrL、SrR和SrC的E'/A'降低,SrL、SrR和SrC的A'及RotR的E'升高.结论 STI检测EH患者早期左心室功能的受损不仅为舒张功能,而且收缩功能亦同时受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评价高尿酸血症(HU)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方法 选取25例高尿酸血症患者(HU组)和30例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收缩末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Simpson双平面法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的收缩期左室心肌应变特点.方法 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对37例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及27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室壁运动分析,测量左室纵向、圆周向、径向、面积应变,比较两组间各应变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各项整体应变参数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的左室整体纵向、径向和面积应变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左室整体圆周向应变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纵向、径向、圆周向应变在左室基底段、中段明显减低,圆周向应变减低仅见于基底段.左室整体纵向、圆周向、径向、面积应变与LVEF具有相关性.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可检测到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减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3D STI)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左心室同步性.方法 分别对37例DCM合并CLBBB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3D STI分析,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16节段3D应变及经心动周期标化的达峰时间标准差(3D-SDI),左心室整体3D、长轴、短轴及圆周应变.结果 对照组心尖水平、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3D应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整体3D、长轴及短轴应变与LVEF间有良好的负相关(r分别为-0.92,-0.84及-0.78,P均<0.01),圆周应变与LVEF间有良好的正相关(r =0.81,P<0.01).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3D、长轴、短轴及圆周应变均明显下降(P均<0.01),16节段3D-SDI明显增大(P <0.01).左心室收缩功能轻度下降、中度下降及显著下降组之间3D-SD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QRS时限无显著差异.结论 3D STI测得的左心室3D、长轴、短轴及圆周应变以及3D-SDI可以准确有效地评估左心室整体、局部收缩功能及左心室同步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使用斑点追踪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左室舒缩功能,了解甲减患者在出现临床心血管并发症前是否存在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异常。方法 对20例甲减患者和30例健康成人进行检查,测量其左室射血分数、左室中间段组织多普勒运动速度及应变率,并脱机运用QLAB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甲减组和正常组的左室收缩功能和左室中间段组织多普勒运动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中间段纵向、径向及圆周应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比较,斑点跟踪技术能更好地反映甲减患者左室舒缩功能的减低,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脏移植患者左心室收缩及扭转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GE 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及M3S探头,对9例心脏移植患者和10例正常人采集标准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观、心尖长轴观以及二尖瓣水平短轴观、乳头肌水平短轴观、心尖水平短轴观图像,应用EchoPAC多参数工作站分析各节段心肌应变、位移及扭转角度.结果 9例心脏移植患者在未出现急性或慢性排异反应时,其整体收缩功能正常,但部分节段心肌收缩功能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节段的扭转角度较正常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能够无创、简单而迅速地评价心脏移植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扭转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显像(STE)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二维应变和扭转变化规律的价值.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0例为左室正常构型(LVN),30例为左室重构(LVR),另选取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STE技术测量并计算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峰值扭转角度(Ptw)、扭转角度达峰时间(t-Ptw)、等容解旋率(IUR)、收缩期扭转峰速度(PTV)及其达峰时间(tPTV)、舒张期解旋峰速度(PUTV)及其达峰时间(tPUTV).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VN组及LVR组的GLS、IUR减低,Ptw、PTV、PUTV增加(P〈0.05);tPtw有延长趋势,GCS有增加趋势(P〉0.05);此外,LVR组的GRS减低,tPUTV延长(P〈0.05).与LVN组比较,LVR组的IUR、GLS进一步减低,GRS减低,Ptw、PTV、PUTV进一步增加,tPUTV延长(P〈0.05).结论 STE技术通过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的二维应变和扭转特征,可敏感反映左室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早期改变的价值.方法 45例正常人及36例糖尿病患者,分别测量左室心尖长轴18节段每个节段纵向应变率(SrL)和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各段平均SrL的舒张早期E′峰值和晚期A′峰值,及短轴各水平总体圆周应变率(SrC)、径向应变率(SrR)和旋转率(RotR)的E′和A′,计算E′/A′、解旋率(Untw R)和解旋减半时间(HTU),同时测量左心常规超声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15个节段SrL的E′、16个节段的E′/A′降低,14个节段的A′升高;对照组各节段总体SrL、SrC的E′及SrL、SrC、SrR的E′/A′降低,SrL、SrC、SrR的A′及RotR的E′和E′/A′升高;两组左心常规超声指标、Untw R和HTU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的早期改变是SrL和SrC的降低,RotR的增加以及SrL、SrR运动规律的消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HU)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2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HU分为单纯T2DM组33例和T2DM+HU组29例,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各组均行常规和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应用3D-STI分析软件获取并比较各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