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智慧平台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以期为患者提供一种健康教育干预的新方式。方法将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4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后随访;2021年6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4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应用健康教育智慧平台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脑卒中知识、健康行为、生活质量及健康教育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完成研究45例,观察组完成研究44例。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脑卒中知识、健康行为、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脑卒中知识、健康行为、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不同时间点各指标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 健康教育智慧平台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传统健康教育方式有明显优势,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健康行为、生活质量和健康教育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静脉血栓形成危险评分、肢体肿胀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护理专案以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方法成立专案小组,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35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小组成员对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进行调查,确定主要问题,制定相应对策。将2019年4—7月收治的35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干预组,实施护理专案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肢体功能锻炼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专案有效提高了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康平县公立中医院诊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早期康复阶段,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护药一体化延续护理体系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于我院出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医护药一体化延续护理体系实施前(2018年7-12月)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医护药一体化延续护理体系实施后(2019年1-6月)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延续护理模式实施护理,观察组接受医护药一体化延续护理体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二级预防健康生活依从性评分、用药依从率、术后1年内疾病危险因素控制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医护药一体化延续护理体系实施后,观察组二级预防健康生活依从性评分(9.23±0.77)分、用药依从率(92.50%)和术后1年内疾病危险因素控制率(87.50%、90.00%和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85±1.05)分、80.00%、47.50%、52.50%和80.00%,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治疗者二级预防干预中引入医护药一体化延续护理干预体系,可获得显著提高患者用药依从率与二级预防健康生活依从性的积极效果,使其致病危险因素与心血管事件再发概率得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4月入院诊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5—8月入院诊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比较PDCA循环实施前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护理质量高于实施前(P 0. 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DCA循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实现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完全责任式延续护理健康管理平台在盆底功能障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完全责任式延续护理实施前(2014年4月至2014年6月)和实施后(2014年7月至9月)收治于我院的盆底功能障碍盆底重建术患者各53例做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模式的延续护理,试验组采用完全责任式延续护理健康管理平台实施干预,对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手术病例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盆底功能障碍手术病例干预后的自护行为依从性、盆底综合肌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完全责任式延续护理健康管理平台对盆底功能障碍手术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管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护行为依从性、盆底功能康复效果,获得较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模式对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8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出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微信的互动式延续护理。分别于出院后3个月、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使用华法林的服药依从性,INR监测依从性,出院6个月后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率, 脑卒中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房颤患者出院后6个月使用华法林的服药依从性、INR监测依从性分别为(100%)、(100%),对照组为(82.3%)、(7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健康知识知晓率(93.74%)、患者满意度(94.62%)显著高于对照组(82.41%)、(89.03%);脑卒中发生率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方案,能提高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的服药和监测依从性,明显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满意度,对于改善预后、减轻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和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急诊急性脑卒中患者信息化管理平台,并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急诊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1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将2019年1—1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观察组,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救护效率、诊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就诊至急诊医生接诊耗时、就诊至卒中医生接诊耗时、就诊至CT完成报告耗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溶栓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溶栓后24 h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急性脑卒中患者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急诊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护效率,改善诊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偏瘫患者主要照顾者出院准备教育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利慧  孙庆玲 《护理与康复》2009,8(4):271-272,275
目的探讨出院准备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肢体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87人分成对照组40人和观察组47人。对对照组照顾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对观察组照顾者实施出院准备教育。出院前比较两组主要照顾者的护理知识及技能考核得分情况;出院后3月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偏瘫侧肢体肌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主要照顾者的护理知识及技能考核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偏瘫侧肢体肌力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主要照顾者实施出院准备教育,能有效提高照顾能力,提高家庭护理质量,降低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微信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出院患者进行中医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2015年1-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在江苏省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奇偶性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出院健康宣教的基础上由中医延续护理成员利用微信提供中医健康教育信息与咨询。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复查时的焦虑程度、服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结果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服药依从性、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康复程度测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微信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出院患者进行协调、持续的中医延续护理,对改善患者疼痛焦虑症状、提高服药依从性、减轻焦虑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因脑卒中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偏瘫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对两组患者不同阶段的神经功能障碍评价(MESSS)得分及QL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3个月与出院后1个月与入院时MESSS得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入院后3个月与出院后1个月MESS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QLI)评分显著高于入院2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家庭支持外,出院后观察组的QL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命质量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病友互助小组结合递进式目标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心理韧性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40例,常规护理干预+基于微信平台的病友互助小组结合递进式目标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健康知识、行为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VBIV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微信平台的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比较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结合反馈式健康指导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医院、居家健康行为及心脏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接收的84例冠心病UAP患者进行研究,以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施微信平台结合反馈式健康指导.比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全程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为今后护理干预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实施全程康复护理干预包括评估,康复护理教育和指导,出院前后持续教育和随访。分别在住院后1周内和干预后3个月进行复查,包括血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值及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生理/心理健康的测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TC、TG、Hcy水平均明显下降。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领域得分高于干预前。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健康领域得分高于干预前,但心理健康领域得分的变化无差异。结论全程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脑卒中患者的TC、TG、Hcy水平;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随访管理模式在出院产妇产褥期延续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在本院分娩的产妇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出院日期分为延续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出院指导、门诊复诊、电话随访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产后随访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手段手机APP、微信、QQ等进行随访,比较两组随访方法所取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80.67%)和婴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84.67%)明显高于对照组(61.33%)和(58.67%)(P<0.05);观察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定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率(98.67%)明显高于对照组(90.00%)(P<0.05)。结论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为产褥期妇女提供专业、个性化、方便、高效的指导与帮助,可有效提高产妇产褥期保健知识和新生儿保健知识,有助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十六字诀的优质护理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自行入院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自行入院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自行入院的4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十六字诀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各项时间的评价指标和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基于十六字诀的优质护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自行入院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可改善干预后各项时间的评价指标,提高急救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思维导图引导康复护理及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思维导图引导康复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脑卒中知识掌握度情况、依从性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护理人员护理能力与并发症认知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康复护理后对脑卒中知识掌握度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饮食遵循、控烟戒酒、康复训练、自我监测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培训后,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能力增强,对并发症的认知水平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思维导图应用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引导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