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Lorenz散点图的形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梗组)及60例行健康体检时心电图检查正常者(对照组)均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2组心律失常情况,绘制Lorenz散点图,并进行对比。结果心梗组Lorenz散点图形态呈三分布形、四分布形、不规则形、扇形、短棒状形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呈彗星状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心梗组Lorenz散点图的形态表现:无心律失常呈彗星状形,阵发性房性早搏、阵发性室性早搏均呈三分布形,频发性房性早搏、频发性室性早搏均呈四分布形,Ⅱ—Ⅲ度房室阻滞、频发性多源性房性早搏、频发性多源性室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均呈不规则形,心房颤动呈扇形,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呈短棒状形。结论 Lorenz散点图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散点缤纷的图像与临床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心电散点图在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我院就诊的195例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以24 h动态心电图结合临床症状的人工校正结果作为金标准,利用24 h动态心电图数据绘制Lorenz心电散点图。参考《心电散点图》提出的诊断要点,以Lorenz心电散点图表现判断窦性心律、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颤伴室性早搏、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房颤合并房扑,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Lorenz心电散点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结果 Lorenz心电散点图对心房扑动、房颤伴室性早搏、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房颤合并房扑的诊断与金标准完全一致,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0%,Kappa值均为1.000;对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诊断准确率均为99.49%,与金标准一致性极强,Kappa值均为0.988;诊断心房颤动有2例漏诊,诊断准确率为98.97%,Kappa值为0.961;对窦性心律有2例误诊,诊断准确率为98.98%,Kappa值为0.852。结论 Lorenz心电散点图对心律失常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临床工作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洛伦兹(Lorenz)散点图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图心率变异性(HRV)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34例心力衰竭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作为心衰组;选取同期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30例非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HRV指标,包括时域频域指标:24 h内相邻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5 min R-R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50 ms占正常心动周期比例(PNN50)、HRV三角指数;频域指标:高频(HF)、低频(LF)、LF/HF;观察2组Lorenz散点图形态、散点图长度(L)及离散度(D);分析Lorenz散点图测量值与HRV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心衰组HRV频域指标SDANN[(73.56±34.309)ms]、HRV三角指数(24.99±10.91)和时域指标LF/HF(1.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3.13±23.41)ms、33.26±9.71、1.9],频域指标RMSSD(56 ms)、PNN50(21%)显著高于对照组(30 ms、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orenz散点图形态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Lorenz散点图测量值D(174.71±74.15)显著低于对照组(222.76±9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衰组Lorenz散点图测量值L与D均与HRV频域指标SDNN、PNN50、HRV三角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HRV时域指标HF、LF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V指标、Lorenz散点图形态与离散度均与非心力衰竭患者有显著差异;Lorenz散点图测量值与HRV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电散点图在心律失常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145例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患者80例,女患者65例,年龄最小为30岁,最大为80岁,平均年龄为50.0±5.0岁。分析患者连续24h心电图数据。结果:本研究一共143例患者,其中房性并行心律患者24h内心律失常在总心搏中占比达到0.7%-1.3%;室性并行心律患者24h心律失常在总心搏中占比达到2%-20.4%。结论:在心电散点图中,Lorenz散点图更有利于快速诊断心律失常,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散点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用于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130例同时接受散点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各65例,分别施以散点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两种方法检测,观察不同诊断方法用于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 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准确率为100%(65/65),高于散点图诊断准确率的64.62%(42/6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943,P<0.05)。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检测效果突出,比之散点图更能提升诊断成效,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电散点图在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04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和18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采集心电散点图和时域、频域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与慢性心力衰竭组均显示SD1、SD2与时域、频域各项指标均呈现高度正相关。在健康对照组中,80.77%的心电散点图分布图形为棒球拍形,而在慢性心力衰竭组中,95.68%为非棒球拍形。在散点图中,SDNN50 ms者在呈短棒形的病例中占76.67%,在呈不规则形的病例中占70.83%。散点图图形作为独立判断HRV的定性指标,各项数据显示良好。结论:心电散点图图形能够简便、直观显现HRV,联合时域、频域指标,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Lorenz散点图与心率变异传统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二者对HRV异常的检出率。方法:对70例存在Lown氏Ⅱ~Ⅳ级室性早搏的患者行24h动态心电监测,对记录到的心率变异性(HRV)时域、频域和Lorenz散点图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散点图指标和时域指标对HRV异常情况的检出率。结果:Lorenz散点图长度(L)与时域、频域各指标均为正相关(P〈0.05);Lorenz散点图宽度(W)与频域各指标及PNN50、rMSSD呈正相关(P〈0.05),与SDNN、SDANN不相关;Lorenz散点图对HRV异常的检出率高于SDNN(P〈0.001)。结论:Lorenz散点图与HRV传统指标相关性好,且对HRV异常的检出率高于传统HRV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心电图中心电散点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1年9月间接收的心律失常患者300例,均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依据其心电散点图分布情况进行分组,主要有室性早搏组、窦性心律组、差异传导组、心房颤动组、室上性早搏组五组,以临床诊断作为标准,计算心电散点图对每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对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Lorenz散点图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冠心病患者50例(A组)源于2007-01~2008-0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患者,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9.6±10.7)岁;正常组48例(B组)源于同一时间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男34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2±8.1)岁.入院或入选后佩戴12导联Holter(24 h),由专业人员对自动输出的Lorenz散点图图形进行判断.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Lorenz散点图图形改变与以往类似,如呈梭状或棒状,亦有少部分呈现不定状;而正常人则多数呈彗星状;非彗星状图形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84%,特异度为75%,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3.36和0.21.结论 散点图在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在心电图正常时有特别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儿童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方法:对42例病毒性心肌炎儿童(观察组)与4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和R-R间期散点图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儿童比较,病毒性心肌炎儿童时域分析的各项参数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均显著减低(P<0.001),非线性分析的散点图正常儿童多呈彗星状,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多呈非彗星状.结论:心率变异性分析为诊断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收治的78例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患者,分别采用12导联心电图(列为A组)、24 h动态心电图(列为B组)进行监测。比较2组方案的起搏器功能异常率、心律失常检出率、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变化及术后心肌缺血检出情况。结果B组起搏器功能异常率、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47.4%、80.8%,均分别高于A组的7.7%、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B组24 h内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每5 min时段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及24 h内相邻正常RR间期之差均方根值(RMSDD)分别为(137.25±15.98)、(132.92±15.43)、(39.25±11.36)ms,分别高于A组的(91.39±14.36)、(87.15±17.61)、(21.65±9.2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术后心肌缺血ST-T改变检出率为26.9%,高于A组的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起搏器植入术后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可进一步提高起搏器功能异常、心律失常检出率,其HRV敏感性较高,且有助于提高术后心肌缺血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收集并比较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结果观察组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各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各参数均较健康体检者降低,提示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 月至2019年5 月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电生理科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时期58例至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观察组各项心电图指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成果可以得出,通过观察患者的HRV、24 hRMSSD以及夜间RMSSD指标可以有效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心电图检查方法进行分组,其中采用常规心电图57例分为对照组,动态心电图55例分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情况、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98.18%、58.18%、14.55%、30.91%、41.82%,均高于对照组(50.88%、31.58%、0、10.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不同类型房性心律失常(房早)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心房颤动、阵发性房扑房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不同类型室性期前收缩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室性逸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监测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4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名设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统计两组24 h总心搏数、心率及心律失常(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房室阻滞)发生率。结果研究组24 h总心搏数及最高心率、最低心率、24 h平均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阻滞等心律失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动态心电图能有效监测患者24 h心电活动动态变化信息,对临床明确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与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方法 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率变异及心律失常,比较原发性高血压病(EH)组38例、EH合并2型糖尿病(2DM)组38例与健康体检组40例的HRV特点及早搏发生情况.结果 EH组和EH合并2DM组与对照组HRV时域比较所有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01);EH合并2DM组与EH组比较除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P > 0.05),24小时每5分钟的节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Index)、24小时5分钟的节段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SDNNIndex)、连续正常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等参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01).EH组及EH合并2DM组的早搏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01).结论 动态心电图HRV监测可以判断老年EH与EH合并2DM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对疾病的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心肌梗塞患者24小时和短期节段性心率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心肌梗塞(MI)后心率变异(HRV)的特点,昼夜节律变化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AECG)技术连续观察了2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平均11天)、3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平均81天)及36例正常人的HRV多项时域指标。结果:HRV在AMI患者明显缩小,在OMI患者已基本恢复,但仍低于正常人。如以HRV<50ms为异常,AMI、OMI及正常人3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2.9%、6.2%和0。与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者比较,OMI组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者HRV减小。AMI患者HRV昼夜节律被破坏。结论:对于预测心肌梗塞患者的预后,24小时HRV分析较之短期节段性HRV分析具有更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30例的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曾武涛  冷秀玉 《新医学》1999,30(7):389-39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的规律。方法:通过记录30例Ⅰ、Ⅱ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正常血压者(对照组)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24小时内每1小时的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指标(pNN50、rMSSD、SD)。结果:高血压病组的各项HRV指标均较对照组低(P〈0.05,P〈0.01),昼夜节律性明显减弱。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植物神经调节异常,HRV及昼夜节律均减弱。  相似文献   

19.
长程心率变异性分析在心脏神经官能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程心率变异性分析在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 ,结合时域和频域的方法 ,对 48例神经官能症患者和 45例正常者进行长程心率变异 (HRV)分析。结果① 2 4小时、白天的RMSSD、PNN 50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 5或 <0 .0 1 ) ;夜间两组HRV比较无差异 (P >0 .0 5)。②观察组与对照组的RMSSD、PNN 50、HF白天均低于夜间(P <0 .0 1或 <0 .0 5)。结论①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迷走神经活性减低 ,且以白天为主 ,夜间则减低不明显。②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HRV与正常人一样存在昼夜节律。临床可根据上述特点鉴别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器质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