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Kisspeptins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其在ICPP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以20名6~8岁Tanner Ⅰ期健康女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经生长发育评价结合骨龄、盆腔B超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发试验结果选取20名6~8岁处于TannerⅡ期的ICPP女童作为实验1组,20名6~8岁处于TannerⅢ期的ICPP女童作为实验2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女童血清中Kisspeptins水平.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1组血清Kisspeptins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增加了0.86倍(P<0.01),实验2组血清Kisspeptins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增加了 1.68倍(P<0.01);实验1组血清Kisspeptins水平与LH峰值、骨龄均呈正相关(r=0.42、0.38,Pa<0.05);实验2组血清Kisspeptins水平与LH峰值、骨龄也均呈正相关(r=0.48、0.40,Pa<0.05).结论Kisspeptins/G蛋白偶联受体54信号在女童ICPP的启动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并分析2010年至2017年西班牙6~18岁青少年的年龄和性别与独立上学能力(IM)之间的关系。此外, 也研究了2010年至2017年不同性别和年龄的IM变化率。方法这是从11项西班牙研究中获取的横断面数据。该研究样本包括3 460例儿童和1 523例青少年。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含有性别和年龄因素的IM)和多层逻辑回归模型(含有各时间段因素的IM)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儿童中男童IM的OR值较女童高(OR:1.86, CI:1.50~2.28, P<0.01), 青少年较儿童有更高的IM(均P<0.05):12~14岁(OR:6.30;CI:1.65~23.97)和14~16岁(OR:7.33;CI:1.18~45.39)的男童较6~8岁的男童有更高的IM。此外, 12~14岁(OR:4.23;CI:1.01~17.81)女童的IM比6~8岁的女童高(P<0.001)。IM与时间段没有相关性。结论男童和青少年的IM较高, 强调对提升女童和儿童IM的策略是必要的, 重要的是这些策略的实施需要来自研究者、公共卫生工作者和家庭的支持, 以实现积极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描述并分析2010年至2017年西班牙6~18岁青少年的年龄和性别与独立上学能力(IM)之间的关系。此外, 也研究了2010年至2017年不同性别和年龄的IM变化率。方法这是从11项西班牙研究中获取的横断面数据。该研究样本包括3 460例儿童和1 523例青少年。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含有性别和年龄因素的IM)和多层逻辑回归模型(含有各时间段因素的IM)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儿童中男童IM的OR值较女童高(OR:1.86, CI:1.50~2.28, P<0.01), 青少年较儿童有更高的IM(均P<0.05):12~14岁(OR:6.30;CI:1.65~23.97)和14~16岁(OR:7.33;CI:1.18~45.39)的男童较6~8岁的男童有更高的IM。此外, 12~14岁(OR:4.23;CI:1.01~17.81)女童的IM比6~8岁的女童高(P<0.001)。IM与时间段没有相关性。结论男童和青少年的IM较高, 强调对提升女童和儿童IM的策略是必要的, 重要的是这些策略的实施需要来自研究者、公共卫生工作者和家庭的支持, 以实现积极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女童青春期生长突增特点,探讨女童青春期生长与性发育之间关系,为青春期生长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资料来源于北京市2所学校2000至2013年的学生体检监测数据,以其中女童纵向生长测量值为基础,分析指标包括身高、体重、BMI、月经初潮年龄(MA)及乳房发育状况。以青春期生长速度高峰值(PHV)为基点,分析PHV平均水平及峰值年龄(PHA)。采用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不同MA女童在月经初潮前后身高增长值的差异,不同乳房发育程度女童BMI的差别。结果 4 632例符合身高、体重数据采集标准的体检监测数据中女童2 211例,其中体检连续监测4次及以上且可观察到PHV女童161名,体检连续监测2次及以上且2013年已月经初潮并登记MA女童415名,2013年检测乳房发育分期女童527名。①女童平均PHA为(11.3±1.0)岁,PHV平均为每年(8.3±1.0)cm。②不同MA女童其月经初潮前后2年的身高生长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越小其前、后各2年身高增长值越大。③在11~13岁组,相同年龄不同乳房发育分期女童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房分期越大BMI均值越大。结论 女童MA与其前、后各2年的身高增值呈负相关;女童青春早期乳房发育与BMI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肥胖女童血清雌二醇、瘦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 了解单纯性肥胖女童体内瘦素、雌二醇 (E2 )水平 ,分析瘦素对E2 分泌的影响 ,为儿童少年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定单纯性肥胖女童、体质量正常女童各 6 0例 ,年龄 8~ 15岁。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E2 含量 ;问卷法调查月经初潮年龄。结果 单纯性肥胖女童血清瘦素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肥胖女童血清瘦素 [(34.2 0± 13.92 ) μg/L]显著高于体质量正常女童 [(9.0 0± 3.0 6 ) μg/L](P <0 .0 1) .肥胖女童血清E2 水平也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但在青春期前高于正常组 ,而在青春期却低于正常组。瘦素与E2 含量呈负相关(r =- 0 .5 4 P <0 .0 1)。肥胖女童月经初潮年龄早于正常组。结论 肥胖女童血清瘦素水平偏高 ,E2 水平在青春期偏低 ,瘦素可能对卵巢分泌E2 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0~5岁健康儿童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及抑制素B(INHB)浓度,为建立正常参考范围提供帮助。方法选择来自上海市儿童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的健康体检男童及女童各700名,共1400名。根据年龄分为7组:0~1个月;1~6个月;6个月至1岁;1~2岁;2~3岁;3~4岁;4~5岁,其中每组男童及女童各10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MH浓度(μg/L)及INHB浓度(ng/L)。结果 0~5岁健康男童血清AMH浓度在1~6个月达高峰210.70(55.37~439.45)μg/L,1~5岁维持平稳低水平147.10(17.69~321.88)ng/L;女童血清AMH浓度在1~6个月也出现小高峰1.77(0.06~7.68)ng/L,2~5岁趋于平稳为1.98(0.19~7.31)ng/L。男童血清INHB浓度在1~6个月达高峰274.23(0.00~602.34)ng/L,女童1~6个月出现小高峰为36.83(0.00~226.32)ng/L。结论提供了多中心及大样本0~5岁健康儿童血清AMH及INHB值的浓度范围,并发现1~6个月年龄段出现浓度高峰。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深圳地区3月龄至18岁健康人群干式化学法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参考区间值。方法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分为3月龄至3岁、~6岁、~12岁和~18岁组。标本来源为健康体检常规检测后的剩余血标本。采用美国强生公司VITROS 350干式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LDH、CK、CK-MB和AST水平,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并建立4项指标在3月龄至18岁不同年龄组中的参考区间值。结果 2 345名儿童青少年合格标本进入本文分析,男1 346名,女999名。3月龄至3岁组187名,~6岁组918名,~12岁组916名,~18岁组324名。1~6岁组CK,~12岁组CK、AST,~18岁组CK、AST、CK-MB男、女童间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为男童高于女童,其他指标男、女童间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项指标在不同年龄组间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3月龄至3岁组与~18岁组CK、3月龄至3岁组与~6岁组CK-MB、3月龄至3岁组与~6岁组AS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4项指标检测结果均与年龄呈负相关。3LDH参考区间值(U·L-1):3月龄至3岁504~896,3~12岁491~790,12~18岁342~716。CK参考区间值(U·L-1):3月龄至12岁50~226,12~18岁男童47~256,12~18岁女童34~235。CK-MB参考区间值(U·L-1):3月龄至6岁18~44,6~12岁7~35,12~18岁7~28。AST参考区间值(U·L-1):3月龄至3岁23~60,3~12岁24~47,12~18岁17~47。结论干式化学法建立的深圳地区3月龄至18岁健康儿童青少年心肌酶谱的参考区间值有其独特性,均与年龄呈负相关,与国内外报道和厂家说明书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纵向追踪广州女生性征发育和体格生长,了解青春发育模式及特点.方法 对广州市东、西、中部4所小学1992-2001年311名小学女生自一年级[(7.24±0.38)岁]起至其达到成年身高[238名,(15.72±0.84)岁],每年1次测量其身高、体重;并从三年级起至六年级,检查性征和询问初潮.分析乳房、阴毛发育、初潮、身高线性突增达峰速度(PHV)年龄、成年身高(FAH)及彼此间的关系.结果 (1)乳房发育达到B2期的年龄为9.83(9.33~10.33)岁,阴毛发育达到阴毛2期的年龄10.67(9.92~11.38)岁,初潮年龄(12.35±1.30)岁,均迟于2003年全国横向调查中广州地区女孩的调查结果.PHV年龄(10.52±1.07)岁.B2至PHV为1.00(0.50~1.50)年,B2至初潮为2.92(2.08~3.67)年,乳房发育达到B2期至FAH为(4.80~0.85)年.(2)FAH为(158.74±5.74)cm,高于1985年而低于2003年广州地区横向调查结果.(3)乳房发育达到B2期的年龄是初潮年龄的独立相关因素.(4)乳房发育每期持续年限、B2至PHV及B2至初潮间隔年限,与英国(1969年)、塞内加尔(1995-2000年)、美国(1986-1996年)的纵向调查结果相近.结论 近20年广州女生青春发育呈提前趋势,但成年身高却有增加;青春发育进展模式与世界各国历年调查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Turner综合征(TS)的染色体核型、诊断年龄和身高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27年随机就诊的1015例身材矮小女童,经过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TS的诊断,回顾性统计分析TS患儿的染色体核型、诊断年龄和身高,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确诊TS患儿232例,诊断率为22.9%.2.共检测到26种异常染色体核型,以45,X和46,Xi(Xq)最为常见,分别为75例(32.4%)和38例(16.4%).其中有21种嵌合体核型,共111例(47.8%).3.TS患儿诊断年龄为(10.90 ±4.55)岁,青春期是诊断高峰.<2岁组15例(6.4%)、2~<7岁组35例(15.1%)、7~ <12岁组93例(40.1%)、12 ~<18岁组89例(38.4%).4.TS患儿身高标准差得分(Z分值)均值为-3.60±1.20,Z分值与诊断年龄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线性相关(r=-0.613,P<0.000).5.在年龄≥13岁的74例TS患儿中64例(86.5%)出现青春期延迟,而在81例非TS病例中仅22例(27.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297,P=0.000).结论 1.TS的染色体核型呈多样性.2.TS患儿的身高不足随着年龄的增加更为显著,青春期延迟的特征性表现也逐渐显现.3.国内TS诊断年龄比发达国家延迟;对于身高Z分值低于-2或在身高下限的矮小女童应及早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有益于T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患儿 :女 ,6岁。无正常排尿 6年余。患儿生后 2个月被发现尿布经常湿润 ,会阴部潮红。随着年龄增长 ,病情逐渐加重 ,可发现尿液持续性从尿道口滴出 ,偶然可有一次尿意 ,但尿量极少 ,大便正常。体检 :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仿 ,心肺无异常。BP10 0 / 60mmHg( 1mmHg=0 .13 3kPa) ,全腹平软 ,未及包块 ,双肾区叩痛 ( - )。女童外生殖器貌 ,尿道、阴道开口位置正常 ,可见尿液从尿道口滴出 ,骶尾部外观 ( - )。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B超 :右肾明显增大 ,92mm× 4 7mm ,左肾区未见肾脏 ,右肾似为 2个肾脏融合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女童滑疝的临床特点以及新术式在女童滑疝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们收治女童腹股沟斜疝252例,其中滑疝79例,21例采用传统术式,58例采用新术式(不剪开疝囊,直接游离子宫圆韧带后高位结扎疝囊)。结果 79例均治愈,均随访2个月至1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女童滑疝较男童多发,随年龄增长滑疝的发生率下降。新术式降低了手术难度,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 6年追踪调查 ,观察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动态变化 ,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自评问卷儿童生活环境调查表、感觉统合诊断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分别于 1993年和 1999年调查 310名儿童。结果 本组感觉统合失调累积发生率为 33 6 % ,其中男童为 39 1% ,女童为 2 6 7% ,性别差异有显著性 (χ2 =3 84 5 ,P <0 0 5 )。各因子失调累积发生率为 10 0 %~ 17 0 %。感觉统合失调 6年自愈率为 4 8 3% ,其中男童自愈率为 4 8 5 % ,女童为 4 8 2 % ,性别差异无显著性(χ2 =0 0 0 1,P >0 0 5 )。本体感失调自愈率为 6 9 7% ;触觉防御失调自愈率为 81 6 % ;前庭平衡失调自愈率为 72 0 %。 2 89名儿童各年龄组感觉统合失调累积发生率和自愈率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15 5名儿童 6年后行为问题累积发生率为 9 4 % ,其中男童为 12 5 % ,女童为 6 1% ,性别差异无显著性 (χ2 =1 6 73,P >0 0 5 )。学龄前有行为问题儿童的自愈率为 70 6 %。结论 男童的感觉统合失调较女童严重 ;感觉统合功能失调有自愈趋势 ;提示幼儿期可能是感觉统合失调预防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3.
性早熟女童性激素、瘦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基础性激素、瘦素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78例中枢性早熟女童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78例非性早熟女童为对照组,精确测量两组女童的身高、体质量,按G-P图谱测评骨龄,并取晨起空腹血清检测性激素及瘦素水平。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性早熟女童的身高、体质量、骨龄、体质指数(BMI)、瘦素、促性腺激素(LH和FSH)、雌二醇(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女童;性早熟女童瘦素水平与LH、FSH、骨龄呈正相关,对照组瘦素与性激素水平无相关性;与骨龄相比,瘦素与LH、FSH的相关性较强。结论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有明显的体格发育与基础性激素水平改变,瘦素对性早熟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1981~1985年5年中对清华大学幼儿园儿童共测量10次身长及体重。测量对象为3~6岁健康儿童,每半年测量1次,10次总计为6280人次,其中男童3389人次,女童2891人次。测量结果与北京市1975年学龄前期儿童生长发育标准相比较。我园儿童身长在标准均值以上者平均占45%,体重在标准均值以上者平均占69%,女童较男童的百分比略高,各年龄组大致相似。为了观察5年中我园儿童身长和体重的变化,将首次(1981年初)及末次(1985年末)的测量结果作为重点,进行了以下的对比。(1)均值的变动:将3~6岁的男女童,以半岁  相似文献   

15.
儿科基础     
990531贵州省0一6岁儿童体格发育1年纵向观察/喻华春…//贵州医学院学报一1998,23(2).一157~159 观察1 334例。一6岁儿童体格发育。结果提示从出生到6岁,男女儿童的体重、身高、胸围均值都是城市大于农村,男童大于女童,年龄越小,增长越快,1岁内最快,符合体重、身高增长特点,与1985年调查资料对比,城乡男女儿童体格发育总趋势均有增加。胸拜!增长平均值在1岁后农村男、女童大于城市男、女童,可能与农村儿童处于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生活环境及户外活动较城市儿童多有关。表2参3,(郑书元) 990532岳阳楼区7岁以下儿童健康状况分析/雷和荣//实用…  相似文献   

16.
陈临琪  郭盛  郁昕  冯星 《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1):802-804
目的 测定正常青春期及青春期前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及单纯乳房发育患儿瘦素水平,研究瘦素水平与青春期的关系和影响因素。方法 在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的女童71例,测定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单纯乳房发育、正常未发育女童身高、体重,并据此计算体块指数,并按Tanner标准进行发育分期。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瘦素及雌二醇。结果 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瘦素水平高于单纯乳房发育及青春期前女童,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瘦素水平与正常青春期女童差异无显著性(P〉0.05)。瘦素与体块指数呈正相关,真性性早熟及正常青春期瘦素水平与雌二醇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在青春发育过程中一定的体脂及瘦素水平对维持青春期或第二性征和雌激素水平是必要的,瘦素可能与垂体一性腺轴的启动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滋阴泻火法对女童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的疗效。方法用滋阴泻火法对53例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女童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性征、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53例中治愈18例,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8%;治疗后性激素水平,血浆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较治疗前改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滋阴泻火法治疗女童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6~12岁正常儿童超声骨密度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儿童超声骨密度状况 ,建立深圳市儿童超声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方法 选择 6~ 12岁深圳居住的正常儿童 6 97例为检测对象 ,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受检者足跟部骨密度 (BMD)值 ,同时测量受检者体重、身高。结果  6~ 12岁儿童BMD正常参考值 (g/cm2 )分别为 6岁 :0 4 4 5± 0 16 6、7岁 :0 5 0 9±0 15 1、8岁 :0 5 10± 0 133、9岁 :0 5 19± 0 132、10岁 :0 5 2 0± 0 15 3、11岁 :0 5 30± 0 175、12岁 :0 5 4 5± 0 2 0 6。男童与女童之间BMD存在差别但经体重较正后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男童与女童BMD随年龄增加呈线性增长 (男 r=0 72 2 ,P <0 0 0 1;女 r=0 785 ,P <0 0 0 1) ,并与体重显著相关 (r=0 984 ,P <0 0 0 1)。结论  6~ 12岁儿童足跟部BMD与性别无关 ,而与年龄增加呈线性增长 ,这种增长与体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拉萨市0~6岁藏族儿童体格发育的正常参考值。方法以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生后24~48 h的健康新生儿、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儿保科1~6岁和拉萨市5所幼儿园3~6岁的健康藏族儿童为调查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藏族常驻居民且无先天畸形。依据年龄分为新生儿、1、2、3、4、5和6岁组。估计每个年龄组男女至少各需300名。统一配置测量工具,参考《儿童保健学》提供的方法直接测量体重、身高(长)、头围(顶臀长)、坐高、胸围、上臂围和皮脂厚度7项体格发育指标,并间接计算BMI。对纳入分析的体格发育指标数据剔除极值数据。应用LMS软件构建不同性别年龄组的8个体格发育指标的百分位数及百分位数曲线图。按照2005年中国九城市城区儿童推荐的标准和2006年WHO推荐标准,采用标准统计量检定法(Z值法),分别计算各个体格发育指标的Z值。结果 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的4 330名0~6岁藏族儿童30 310个体格发育指标数据进入分析,其中男童2 114名,女童2 216名。删除对模型干扰的极值数据84(0.28%)个。LMS法构建的百分位数曲线光滑,表明每组样本量基本满足拟合曲线要求。建立了拉萨市0~6岁藏族男、女童的8个体格发育指标的x珋±s及百分位数(P3~P97)。各年龄组男童有18个体格发育指标显著大于女童,女童有6个体格发育指标显著大于男童,总体上藏族男童的体格发育指标高于藏族女童。拉萨市藏族儿童的8个体格发育指标总体上落后于2006年WHO推荐标准,更落后于中国九城市城区儿童的体格发育水平。随年龄增长,藏族2~5岁儿童的BMI值逐渐走低。结论建立的0~6岁藏族儿童体格发育指标的x珋±s及百分位数将为藏族儿童临床科研实际应用和不同民族儿童体格发育指标之间的比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女童专科门诊14岁以下女童疾病种类、人群分布特点,了解女童专科疾病发生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童保健科女童专科门诊就诊的2521例患妇科疾病14岁以下女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21例中病种为六大类23个。其中生殖器官炎症最多,为2052例(81.4%);其次为青春期发育异常,384例(15.2%);生殖道缺陷和畸形排第3位,31例(1.2%);生殖器官肿瘤20例(0.8%);生殖器官创伤4例(0.2%);其他疾病30例(1.20%)。青春期发育异常疾病、生殖器官肿瘤固定人口所占比例高于流动人口外,余四类疾病流动人口所占比例均高于固定人口。0~1岁就诊最多,占42.6%;>1~3岁减少,占26.6%;>3岁至学龄前最低,占12.9%;学龄期回升,占17.9%。结论女童妇科疾病发病率高,涉及病种多。生殖器官炎症以小年龄及外来人口为主;性早熟多见于小年龄及大龄儿童,固定人口为主;生殖道肿瘤及畸形不少见。重视保健,积极宣传女童卫生保健知识,早发现、早诊治,有利于减少其妇科疾病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