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组织中Skp2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定位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B-NHL和14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Skp2、p27kip1蛋白及细胞增殖指标Ki-67的表达情况,结合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检测淋巴瘤Raji细胞株Skp2和p27kip1蛋白的定位情况.结果 Skp2蛋白在B-NHL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不含生发中心),在侵袭性B-NHL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惰性组;p27kip1蛋白在B-NHL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不含生发中心),在侵袭性B-NHL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惰性组;skp2蛋白主要在Raji细胞的胞浆中表达,p27kip1蛋白主要表达于胞核.结论 在B-NHL组织中,Skp2的高表达和p27kip1的低表达可能与其发生发展有关;skp2和p27kip1在Raji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与其生物学功能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原癌基因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63例DLBC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患者石蜡组织标本C-myc、Bcl-2基因表达情况.分析DLBCL患者C-...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Ki-67、P27在GCB及non-GCB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60例DLBCL及1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并制作其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对DLBCL进行生发中心样B细胞(germinal center B cell-like,GCB)和非生发中心样B细胞(non-GCB)免疫表型分类,同时检测Ki-67及P27蛋白的表达。结果:(1)60例DLBCL中GCB类型29例(48.3%),non-GCB类型31例(51.7%)。(2)Ki-67及P27蛋白的表达在DLBCL中GCB及non-GCB亚型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3)在DLBCL中Ki-67及P2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49,P<0.05)。结论:Ki-67及P27的表达可能与DLBCL免疫学分型有关,non-GCB中,Ki-67高表达,P27蛋白低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63蛋白和生存survivin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63蛋白、survivin蛋白及Ki-67在52例淋巴瘤(DLBCL)患者和1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石蜡标本中的表达。结果p63和survivin在DLBCL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5%和76.9%。p63在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呈阴性表达,survivin在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阳性率为20%,p63和survivin的表达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LBCL中p63、survivin表达之间有相关性,二者的表达与Ki-67增值指数有相关性。p63、survivin阳性组复发率分别为68.0%和71.4%高于阴性组22.2%和30.8%。结论P63和survivin在DLBCL中异常表达,与DLBCL的增殖有关,二者表达是临床治疗和预后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5.
51例原发性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N-DLBCL)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51例原发于结内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总结其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S-P法)研究其免疫表型,使用的抗体有CD20、CD79α、CD45RO、CD3、Bcl-2、Ki-67、CD30、CD15、κ、λ、Cyclin D1、TdT、GFAP、CK、MPO等.对每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进行存活分析.结果51例DLBCL被重新分型中心母细胞性变型(CB)40例,B免疫母细胞性变型(B-IB)3例,富于T细胞或组织细胞性变型(T/HCRBCL)1例,B细胞性间变性大细胞性变型(B-ALCL)2例,浆母细胞性变型1例,无法分类4例.Bcl-2阳性表达24例(47.1%).Ki-67指数中位数50.0%,35例(68.6%)≥40.0%.有随访资料的35例存活分析表明,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8.5%和35.3%,国际预后指数(IPI)≥3比IPI<3的患者5年生存率低(P<0.01),有B症状比无B症状的患者5年生存率低(P<0.05),Ki-67指数≥40.0%比<40.0%的患者5年生存率低(P<0.05),BCL-2表达和不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I、B症状、Ki-67指数可以作为DLBCL患者的预后因素,而Bcl-2不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Ki-6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以及在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和非GCB型(non-GCB)中的表达差异,探讨Ki-67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DLBCL标本设为观察组,将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标本设为对照组。比较Ki-67在GCB型和non-GCB型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Ki-67与DLBCL分型、国际预后指数(IPI)、近期疗效、预后的关系。结果 Ki-67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表达率分别为(69.17±14.73)%和(40.50±1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9,P<0.0001)。Ki-67在GCB型和non-GCB中的平均表达率分别为(59.29±14.92)%和(71.96±13.39)%,有显著差异(t=3.019,P=0.0038)。Ki-67在IPI<2组和IPI≥2组中的平均表达率分别为(65.29±15.17)%和(74.23±12.7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422,P=0.0186)。结论 Ki-67的异常表达与DLBCL的临床分期、IPI指数、分型、近期疗效及预后等相关,对判断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R)-448和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2B[lysine(K)-specific demethylase2B,KDM2B]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8年3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DLBCL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同期5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eactive lymph node hyperplasia,RHL)组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法检测DLBCL组织与RHL组织中miR-448和KDM2B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KDM2B蛋白表达水平,分析miR-448和KDM2B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earson分析miR-448和KDM2B表达水平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miR-448和KDM2B表达与DLBCL患者生存率的关系以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影...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Oct-2、Ki67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型、非生发中心型两组亚型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二者相互关系,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分型的辅助方法。方法选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60例,分为2个亚型组:生发中心型组32例,非生发中心型组28例;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Oct-2蛋白、Ki67蛋白在这2组亚型淋巴瘤中的表达,比较分析Oct-2蛋白、Ki67蛋白在这两组亚型淋巴瘤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 1)Oct-2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型有23例阳性细胞表达率≥20%,占71.88%(23/32);非生发中心型有9例阳性细胞表达率≥20%,占32.14%(9/28),2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Ki67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型有25例阳性细胞表达率≥20%,占78.13%(25/32);非生发中心型有23例阳性细胞表达率≥20%,占82.14%(23/28),2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结论 1)Oct-2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型阳性细胞表达率高于非生发中心型,可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分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2)Ki67在2组的表达无差异,不能作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分型的依据;3)Oct-2与Ki67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型中的表达无差异,而二者在非生发中心型中的表达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cl-2和Bcl-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46例2004年1月~2014年6月经行淋巴结活检初诊的DLBCL病例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LBCL患者组织中Bcl-2及Bcl-6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免疫组化指标与DLBCL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①46例DLBCL中行Bcl-2检测,阳性表达率为63.04%(29/46例),行Bcl-6检测,阳性表达率为73.91%(34/46例)。②Bcl-2和Bcl-6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全身症状、有无结外侵犯及PS评分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和IPI评分呈正相关(P<0.05)。③Bcl-2和Bcl-6表达阳性患者其近期疗效和预后(总体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低于阴性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和Bcl-6阳性表达提示近期疗效与预后不佳,其水平可被视为独立的DLBCL分析因素,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病情发展的预测、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弥漫性大B细胞淋N(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由于DLBCL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所以对于它确切的分子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本文将对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孙冠星  曹祥山  李青 《临床荟萃》2012,27(8):652-656
目的 探讨BCL-6和BCL-2蛋白的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BCL-6和BCL-2两种蛋白在46例DLBCL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BCL-6和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28/46)和54.3%(25/46),BCL-6阳性组和BCL-2阴性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BCL-6和BCL-2的蛋白表达与DLBCL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判断DLBCL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和p27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等恶性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甲肿组)、60例甲状腺癌组织(腺癌组)中Sk。p2和p27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甲状腺癌形成过程中,skp2和p27的蛋白表达变化以及其临床意义。结果skp2和p27在甲肿组、腺癌组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6.67%、93.33%和68.33%、36.67%。Skp2蛋白表达:腺癌组明显高于甲肿组(P〈0.01)、淋巴结转移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组织(P〈0.05)。p27蛋白表达:腺癌组明显低于甲肿组(P〈0.01)、在淋巴结转移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未转移组组织(P〈0.05)。结论Skp2和p27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一甲状腺癌组织中Skp2和p27的表达呈负相关。skp2和p27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甲状腺癌的标志物,可提高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Ki-67增殖指数(Ki-67PI)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分型及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及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特征及预后中的价值。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经病理诊断确诊的NHL病例542例,所有病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i-67PI。分析其中初治且病例资料完整的DLBCL患者82例并对其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依据WHO(2001)淋巴组织肿瘤分型方案,NHL分型不同,Ki-67PI亦不同。随NHL侵袭程度升高,Ki-67PI均值逐渐增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50%为区分惰性淋巴瘤与侵袭性淋巴瘤的临界值。82例初治DLBCL患者临床研究显示,75%为区分DLBCL患者具有良好或不良预后的临界值,且Ki-67的表达与患者Ann Arbor分期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相关。按Ann Arbor分期及LDH水平分层研究显示,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及LDH水平升高组中,具有B症状及IPI评分3-5分的患者、Ki-67PI≤75%的患者3年总生存率(OS)高于Ki-67PI>75%的患者;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及LDH水平正常组中,具有B症状、Ki-67PI≤75%的患者3年OS高于Ki-67PI>75%的患者。结论:Ki-67PI临界值50%有助于区分惰性及侵袭性淋巴瘤。在DLBCL患者中,应用Ki-67PI临界值75%并联合B症状、Ann Arbor分期、IPI评分及LDH水平等相关因素可综合评价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Ki-67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方法),检测15例正常卵巢组织,15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60例卵巢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Ki-67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为阴性表达;Ki-67在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3%,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0%;卵巢癌临床分期越晚、组织学分化越差,Ki-67阳性表达率越高,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与病理类型无关。结论Ki-67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微小RNA(miR)-34a、叉头框蛋白P1(FOXP1)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期间经达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确诊的DLBCL组织79例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6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4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相似文献   

16.
SELDI-TOF-MS技术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DF-MS)技术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石蜡标本中筛选差异蛋白,并检测生发中心型(GCB型)与非生发中心型(non-GCB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之间的差异蛋白。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例DLBCL中CD3、CD20、CD10、bcl-6和MUM-1的表达,依据Hans分类方法将DLBCL分为预后有显著差异的两种亚型:GCB型和non—GCB型。选用WCX2芯片及SELDI—TOF-MS技术对这两组亚型的石蜡标本进行蛋白指纹图谱检测并比较其不同。1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石蜡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质荷比位于2~20kDa的范围内,以波峰的信噪比(S/N)〉5为标准,经软件分析发现DLBCL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之间共有6个蛋白波峰强度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GCB型与non—GCB型DLBCL中共有2个蛋白波峰强度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免疫组化与SELDI蛋白芯片技术相结合可检测DLBCL患者的特异性标记物,差异蛋白可能有助于DLBCL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