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并探讨视频脑电(VEGG)在感染性脑炎及脑膜炎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选择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接受诊治的170例感染性脑炎或脑膜炎患儿进行研究,患儿均采用视频脑电(VEGG)监护系统(Z2N-F-16W,上海诺诚)进行脑电监测,分析患儿脑电图异常特点,VEGG与CT检查对比及与临床分型和痊愈时间关系,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170例患儿脑电异常者162例,异常率95.29%,其中轻度异常多表现为高幅θ波,θ波多有节律,偶伴少量δ波,中度异常多表现为高幅θ波活动,δ波逐渐频繁出现,重度异常多表现为弥漫性至中高幅度θ波,δ波呈短至中至长程出现;脑电图异常率为95.29%,明显高CT异常率6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脑炎或脑膜炎患儿临床表型严重程度与脑电图异常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51,P0.05);对患儿预后进行随访1年,162例脑电异常患儿痊愈153例,痊愈率94.44%;感染性脑炎或脑膜炎患儿痊愈时间与脑电图异常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23,P0.05)。结论感染性脑炎或脑膜炎患儿视频脑电异常率高,且异常程度与表型和预后有相关性,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视频脑电图在儿童重症颅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旨在明确其临床价值,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医院住院治疗的重症颅内感染患儿35例,记录和分析其视频脑电图检查、MRI检查异常分布及构成,以及重症颅内感染儿童急性期及恢复期视频脑电图特征、视频脑电图异常与治愈时间相关性。结果视频脑电图监测异常率为88.57%,高于头颅MRI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颅内感染儿童急性期视频脑电图背景脑电图异常31例、占88.57%,均见与年龄不符的广泛高-极高波幅或低波幅的慢活动,伴发尖棘波22例、占62.86%;恢复期视频脑电图乙型脑炎背景异常率93.75%、化脓性脑膜炎91.67%、结核性脑膜炎75.00%、单纯疱疹病毒性66.67%;重症颅内感染儿童治愈时间与视频脑电图监测异常程度具有正相关性(r=0.528,P<0.05)。结论视频脑电图在儿童重症颅内感染中能敏感捕捉轻微或早期脑功能变化,有助于儿童重症颅内感染早期诊断、病情判断、临床治疗指导、预后评价,其效果显著、作用明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感染性脑炎患儿脑电图对预后的临床评价,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感染性脑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5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94例感染性脑炎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脑炎及支原体脑炎患儿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4例患儿脑电图检测异常79例,异常率为84.04%,治疗第2、3、4周脑电图异常率分别降低至56.96%、28.89%、3.19%;随着患儿脑电图异常程度加深,延长平均住院时间、脑电图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化脓性脑膜脑炎患儿住院时间和脑电图恢复正常时间显著长于病毒性脑炎和支原体脑炎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脑电图异常患儿发生重症率为5.06%、临床复发率为5.32%、后遗症发生率为3.80%,脑电图正常患儿重症发生率、临床复发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均为0,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图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感染性患儿脑内环境紊乱程度,临床评价感染性脑炎患儿病情治疗效果和预后,可根据患儿脑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监测在小儿感染性脑炎脑膜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在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的86例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视频脑电监测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86例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患儿中,视频脑电图( VEEG)异常率达94%,中度及重度异常表现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头颅CT检出率(χ^2值分别为8.127和10.389,P<0.01);VEEG异常程度与患儿临床表现轻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42,P<0.01);病愈时间长短与VEEG异常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38,P<0.01)。结论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患儿VEEG异常检出率高,其异常改变程度及转归与临床病情及病程有关,可能成为指导临床诊断及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有效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在医院儿科诊断为急性感染性喉炎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喉鸣音、咳嗽及声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33%、对照组为8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率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真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小儿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合理治疗小儿感染性创面。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小儿感染性创面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自体真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自体真皮结合常规换药及清洁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植皮后的临床疗效、二次手术率、用药次数、治疗所需时间以及治疗期间的总费用、感染性创面的愈合率。结果治疗效果优良率观察组为91.3%、对照组为6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二次手术率对照组为35.7%,观察组为13.0%,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换药次数、平均治疗时间、平均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3周后感染性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真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小儿感染性创面能提高治疗的优良率,减少二次手术率,降低患儿的用药次数、治疗时间以及治疗费用,改善患儿创面的愈合率,可作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感染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90例感染性黄疸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相匹配的非感染性黄疸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的患儿均给予检测PCT和CRP,分析对比PCT与CRP在感染性和非感染性黄疸患儿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CT及CRP指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治疗前PCT与CRP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患儿组PCT与CRP指标最高,其次是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指标对感染性黄疸患儿的阳性检测率为82.22%,CRP为70.00%,两组指标联合阳性检测率为93.33%;PCT组与PCT联合CRP组阳性率比较、CRP组与PCT联合CRP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与CRP可作为新生儿感染性黄疸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联合动态监测PCT与CRP对监测病情变化、判断疾病预后及治疗疗效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MRI及CT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治疗组,选择同期于医院行体检的健康人员70名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MRI及CT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诊断效果及治疗组患者两种方式检测异常率等情况。结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以病毒性脑炎35例占50.00%为主,其次为结核性脑膜炎15例占21.43%;治疗组CT检查异常率为55.71%,高于对照组的7.14%,治疗组MRI检查异常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15.71%(P0.05);治疗组MRI检查异常率高于CT检查方式(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检出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方法病因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及CT检查方式均能有效地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而MRI检查方法诊断率高于CT检测,选择MRI与CT联合诊断方式,能够取得明显的诊断效果,并对患者的病情以及预后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新生儿的颅脑超声影像特征,为其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5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类型分为化脓性脑膜炎组36例、病毒性脑膜炎组12例和结核性脑膜炎组8例,所有患儿进行颅脑超声检查;分析三组新生儿侧脑室扩张情况、脑膜回声异常和硬膜下积液、脑软化、脑脓肿和脑实质改变情况。结果 5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中颅脑超声检查显示脑膜回声异常44例,脑膜回声异常率为78.57%,其中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膜回声异常率为94.44%,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膜回声异常率为100.00%,均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的16.67%(P0.05);56例患儿中颅脑超声检查显示侧脑室扩张50例,发生率89.29%,其中化脓性脑膜炎组和结核性脑膜炎组侧脑室扩张发生率均为100.00%,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的50.00%(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和结核性脑膜炎组硬膜下积液患儿分别占52.78%和75.00%,均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和结核性脑膜炎组脑实质改变患儿分别占30.56%和25.00%,均低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结论颅脑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可帮助临床医师对不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类型进行区分,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老年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感染性脑膜炎患者65例,将其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细菌化脓性脑膜炎20例、病毒性脑膜炎23例与结核性脑膜炎22例;另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因头痛住院老年人65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试人员的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及CRP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各相关指标水平及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IgA、IgM水平显著较低,与细菌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IgG水平显著升高,与细菌化脓性脑膜炎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感染性脑膜炎患者间脑脊液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及CRP水平均明显升高,早期检脑脊液测免疫球蛋白及CRP对诊断老年感染性脑膜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4年9月耳鼻喉科收治的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抗菌、抗病毒、止咳、退热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24h后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住院时间为(6.1±0.7)d,短于对照组的(10.8±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0%、对照组为91.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6.3%、对照组为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地塞米松与布地奈德联合应用治疗合并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效果确切,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为早期诊断、及早治疗积累经验。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7年3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并确诊为病毒性脑膜炎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脑脊液和脑电图的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同时根据脑电图诊断结果,以脑电图异常程度为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治疗结束后,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脑电图与脑脊液的阳性率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40,P0.05);脑电图与CT的阳性率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19,P0.05)。脑电图异常者,轻、中、重度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5.45%、71.43%,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脑炎患者实施脑电图监测,能在发病早期发现异常状况,能为早期诊断提供更具客观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对腹泻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68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特征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诊断和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常规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7.05%,高于对照组的79.4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11%,高于对照组的7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患儿腹泻的治疗中,实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改善腹泻患儿治疗效果,缩短患儿治疗所需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组选取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为同时期体检正常人员,每组各98例;测定两组人员的空腹血糖值(FBG)与HbAlc,统计两组HbAIc异常情况,对比分析异常率。结果: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对比分析,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HbAlc测定对比,观察组异常率高达80.61%,而对照组异常率仅为8.16%,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糖尿病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异常升高较为显著,可作为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的指标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耐药性及醒脑静在该类患儿中的治疗效果,为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6例,进行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检测,将6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3例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进行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6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共检出66株病原菌,其中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最高占36.36%,明显高于其他病原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见病原菌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及头孢唑林的耐药率相对较高,明显高于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患儿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主要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其耐药性较为明显,同时醒脑静在此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邹艳荣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9):1308-1310
研究青少年自闭症患者的日常行为特点,探讨音乐干预疗法对自闭症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某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自闭症患儿92例,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儿单纯采用医教结合疗法,观察组患儿在医教结合法基础上进行音乐干预疗法.观察干预前后2组患儿的日常行为特点差异.结果 干预前2组患儿日常行为表现异常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刻板行为、自伤行为、自我刺激行为、情绪异常以及攻击性和破坏性报告率分别为6.52%,0,4.35%,15.22%以及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7%,4.35%,13.04%,32.61%以及13.04%(P值均<0.05).干预前2组患儿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CA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儿自闭症儿童行为量表(ABC)测试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情绪、社交、行为、感知觉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干预前2组患儿发展与行为(PEP)测试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感觉反应、关系与情感、游戏及物件兴趣和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音乐疗法干预可明显改善自闭症青少年异常行为,有效提高患儿心理及行为活动,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疗效,为制定急性感染性喉炎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感染性喉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止咳、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为7.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急性感染性喉炎临床效果显著,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腹型癫痫的脑电图及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993年2月—2013年6月治疗的腹型癫痫患儿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8例。所有患儿在治疗前后均进行脑电图检查。对照组给予鲁米那、丙戊酸钠、苯巴比妥等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配合脑康复训练及神经细胞营养剂、脑复新等辅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肾健脾治疗。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需改变治疗方案,严重者需及时采取救治措施。需定期进行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常规检查。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并对所有患儿随访6个月~3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脑电图异常率100.00%,其中轻度异常18例,中度异常27例,重度异常11例。总有效率对照组64.29%,实验组89.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图检查对临床腹型癫痫的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治疗时采用补肾健脾法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水合氯醛与乙酰氨基酚联合灌肠对急诊小儿高热惊厥反复发作的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2022年1月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2例反复发作高热惊厥患儿实施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56例)。对照组给予乙酰氨基酚灌肠治疗,于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联合乙酰氨基酚联合灌肠,比较两组退热及抗惊厥效果、免疫功能、神经元因子水平、脑电图异常情况、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分别为(35.24±8.12)min、(3.31±0.8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50.18±10.15)min、(5.27±1.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周后CD4+T细胞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周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分别为(363.05±56.34)ng/L、(8.15±1.74)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425.71±67.02)ng/L、(9.86±2.0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周后脑电图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及重度异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79%,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发作高热惊厥患儿应用水合氯醛与乙酰氨基酚联合灌肠治疗,可获良好退热及抗惊厥效果,免疫功能增强,神经元因子水平及脑电图异常情况有所改善,且不良反应较少,复发率低,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劳传梅 《智慧健康》2022,(14):45-47
目的 研究脑电图在老年癫痫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于东莞市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癫痫患者30例(2019年6月-2021年10月)(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者30例(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脑电图监测,对比两组脑电图结果同病灶部位关系及脑电图监测异常状况。结果 观察组脑叶皮质区、深部白质区癫痫样波发生率分别为90.00%、83.33%,对照组脑叶皮质区、深部白质区癫痫样波发生率分别为20.00%、23.33%,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异常率、癫痫样放电率、非特异性异常放电率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脑电图诊断可有效预测癫痫发作,并且通过此种检查方式可了解患者病情发展状况,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