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测定51例急性心肌梗死、4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冠脉造影正常的31例正常对照者、33例非冠心病患者血CMV抗体水平及DNA,同时检测各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治疗前)CMV IgG,CMV IgM阳性率及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非冠心病组(均P<0.01),CMV DNA检测结果与之吻合。校正冠心病危险因素前后,CMV IgG阳性均与急性心肌梗死有相关性(分别:OR=3.262,P=0.021;OR=3.047,P=0.030)。急性心肌梗死组治疗前hsCRP,sICAM-1,IL-6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均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中CMV IgG( )组与同组CMV IgG(-)组比较,hsCRP,sICAM-1,IL-6均显著升高(P<0.01);IgG水平与hsCRP,sICAM-1,IL-6呈正相关。结论急性或激活性CMV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关,CMV感染可能通过激发和加重冠状动脉内炎症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其有关炎症介质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51例急性心肌梗死、4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冠脉造影正常的31例正常对照者、33例非冠心病患者血Cpn抗体水平及DNA,同时检测各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白细胞介素(IL)-6的变化。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Cpn IgG,Cpn IgM阳性率及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非冠心病组,Cpn DNA检测结果与之一致。校正冠心病危险因素前、后,Cpn IgG阳性与急性心肌梗死均有相关性(分别0R=3.653,P=0.025;OR=3.174,P=0.033)。急性心肌梗死组治疗前分别与其余组比较,hsCRP,sICAM-1、IL-6均显著升高(均P〈0.01);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分别与非冠心病组、正常对照组比较,slCAM-1,IL-6显著升高(均P〈0.01),而hsCRP升高不显著。心肌梗死各组中Cpn(+)组与同组Cpn(-)组比较,hsCRP,sICAM-1,IL-6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IgG与hsCRP,sICAM-1,IL-6呈正相关。结论Cpn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存在明显相关性,与hsCRP,sICAM-1,IL-6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探讨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49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SCHD组)及50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浆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并对3组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血浆sICAM-1、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ACS组和SCHD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CS组也明显高于SCHD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均显著升高,其水平高低可反映冠状动脉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情况,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4例为心梗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120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者血清肺炎衣原体IgG抗体、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心梗组肺炎衣原体感染阳性率和浓度分别为60.5%和(64.17±15.62)RU,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4.2%和(17.89±8.56)R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肺炎衣原体感染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梗组肺炎衣原体抗体阳性者血清IL-6、IL-18、VCAM-1和hs-CRP水平分别为(75.13±15.27)pg/ml、(52.28±14.32)pg/ml、(38.43±7.81)nmol/L和(21.33±9.87)mg/L,明显高于抗体阴性者(24.45±6.72)pg/ml、(25.63±7.35)pg/ml、(5.43±2.17)nmol/L和(2.05±1.0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参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尿酸(UA)和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158例COPD患者(COPD组)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UA,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sICAM-1、IL-6、IL-8水平.采用肺功能仪检测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结果 COPD组急性发作期TNF-α、sICAM-1、IL-6、IL-8和U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FEV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OPD组缓解期TNF-α、sICAM-1和U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IL-6、IL-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V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TNF-α、sICAM-1、IL-6、IL-8、UA与FEV1%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81、-0.579、-0.545、-0.652、-0.357,P<0.01或<0.05);缓解期TNF-α、sICAM-1、IL-6和IL-8与FEV1%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23、-0.335、-0.349、-0.623,P< 0.01或<0.05),UA与FEV1%无明显相关性(r值为-0.092,P>0.05).结论 UA和血清细胞因子TNF-α、sICAM-1、IL-6、IL-8参与COPD的病情发展,与肺功能存在相关性,可以作为COPD病情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对急性心梗患者血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心梗患者5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血栓抽吸+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和对照组(仅行急诊PCI治疗)。分别于入院即刻,急诊PCI术后72 h检测患者血IL-6、hs-CRP及NTProBNP的水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急诊PCI术后72 h实验组的IL-6、hs-CRP及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急诊PCI治疗能较单纯PCI治疗显著降低急性心梗患者血炎症因子及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心律失常患儿血清E-选择素(ES)、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水平与炎症因子及心肌酶谱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30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住院期间是否合并心律失常将患儿分为心律失常组54例和非心律失常组76例;另取10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中ES、sCD40L、CXCL8、白介素2(IL-2)、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各组心肌酶谱指标[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心律失常组患儿血清ES、sCD40L、CXCL8水平与炎症因子及心肌酶谱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非心律失常组和心律失常组血清ES、sCD40L、CXCL8、TNF-α、IL-1β、IL-2、LDH、CK及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心律失常组上述指标均高于非心律失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PP合并心律失常患儿血清ES、sCD40L及CXCL8水平与炎症因子水平(TNF-α、IL-1β及IL-2)及心肌酶谱指标水平(LDH、CK及cTnI)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MPP合并心律失常患儿血清ES、sCD40L、CXCL8、TNF-α、IL-1β及IL-2水平异常升高,同时伴有心肌酶谱改变。血清ES、sCD40L、CXCL8水平与MPP患儿炎症反应及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心肌酶谱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心梗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合并感染组(n=42)和单纯心梗组(n=118),另选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PCT、IL-6、TNF-α、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PCT、IL-6、TNF-α与心肌酶谱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IL-6及TNF-α水平对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心梗组患者血清PCT、IL-6、TNF-α、AST、LDH、CK及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感染组患者血清PCT、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体内,血清PCT、IL-6、TNF-α与AST、LDH、CK、CKMB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IL-6、TNF-α水平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均有一定的价值(P<0.05),PCT+IL-6+TNF-α联合检测的AUC、灵敏度与准确度均高于PCT、IL-6及TNF-α单独检测(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PCT、IL-6和TNF-α呈高表达水平,与血清心肌酶谱呈现一定正相关关系,且血清PCT、IL-6和TNF-α联合检测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肺部感染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道结石术后继发急性胆管炎病原菌及可溶性CD14亚型(sCD14-ST)、白细胞介素-8(IL-8)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胆道结石术后继发急性胆管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胆道结石术后未继发急性胆管炎的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病原菌进行统计;比较不同急性胆管炎程度、不同预后结局患者血清sCD14-ST、IL-8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清sCD14-ST、IL-8水平对于患者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62例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3株占64.18%,革兰阳性菌21株占31.34%,真菌3株占4.48%,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重度急性胆管炎患者血清sCD14-ST、IL-8分别为(91.38±25.67)pg/ml、(45.28±13.61)pg/ml高于中度患者分别为(74.34±19.65)pg/ml、(32.06±10.44)pg/ml及轻度患者(P均<0.001),中度患者血清sCD14-ST、IL-8水平高于轻度患者(P均<0.001);预后不良患者急性胆管炎血清sCD14-ST、IL-8分别为(89.84±25.09)pg/ml、(41.94±12.28)pg/ml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sCD14-ST、IL-8对胆道结石术后急性胆管炎患者预后的截断值分别为65.65、29.31 pg/ml,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1、0.768。结论胆道结石术后继发急性胆管炎病原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运用血清sCD14-ST、IL-8可较好区分疾病严重程度,且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炎症反应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诊断及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40例,心绞痛组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各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g)以及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M以及IgG水平的差异,分析IL-6、CRP、Fg与心绞痛危险评分的关系,分析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与IL-6、CRP、Fg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IL-6、CRP及Fg水平高于心绞痛组及对照组,心绞痛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患者随着危险分数的升高,IL-6、CRP及Fg水平也呈上升的趋势(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心绞痛组肺炎衣原体特异抗体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IgG阳性患者IL-6及CRP水平高于阴性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G阳性与IL-6、CRP及Fg呈正相关关系(r=0.441,0.472,0.395,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G水平升高,并且IgG与炎性指标有正相关关系,因此推断肺炎衣原体感染在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 用ELISA法测定90例ACS患者和4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血浆sICAM-1和hsCRP水平.结果 ACS组sICAM-1和hsCRP水平均高于SAP组(P<0.05,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后,BID组sICAM-1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结论 血浆sICAM-1和hsCRP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和内皮炎症有关,阿托伐他汀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内皮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用ELISA法测定90例ACS患者和4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血浆sICAM-1和hsCRP水平。结果 ACS组sICAM-1和hsCRP水平均高于SAP组(P<0.05,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后,B、D组sICAM-1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结论血浆sICAM-1和hsCRP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和内皮炎症有关,阿托伐他汀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内皮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与病毒相关性喘息患儿血清Eotaxin和sICAM-1浓度,研究其与喘息反复发作高危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按中华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制定的统一标准随机选择支气管哮喘组和病毒相关性喘息组各60例,支气管哮喘组于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采取血清,病毒相关性喘息组于急性期、恢复期采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Eotax-in和sICAM-1浓度。对60例病毒相关性喘息患儿依据病史并进行1年随访,分析各组血清Eotaxin和sICAM-1浓度与喘息高危因素发生的关系。结果:病毒相关性喘息组急性期血清Eotaxin、sICAM-1浓度高于恢复期(P<0.01);喘息Ⅰ组(喘息发作3次或3次以上)急性期血清Eotaxin、sICAM-1浓度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喘息Ⅱ组(喘息仅发作1次)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血清Eotaxin浓度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CAM-1浓度较哮喘组低。哮喘组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血清Eotaxin、sICAM-1浓度两者互呈正相关性(P<0.01);病毒相关性喘息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清Eotaxin、sICAM-1浓度两者互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①Eotaxin和sICAM-1参与了哮喘和病毒相关性喘息急性发病的过程。②反复喘息患儿慢性炎症持续存在,Eotaxin可作为早期干预的重要指标之一。③病毒相关性喘息患儿与血清Eotaxin和sICAM-1浓度有关,Eotaxin和sICAM-1浓度变化可能有助于预测病毒相关性喘息发展成哮喘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8月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病后24~72 h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2分表示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177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61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炎症标志物,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中NIHSS评分≥5分的患者占比高于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患者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水平均高于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5分,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RP、TNF-α、IL-1β、sICAM-1水平高均为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子痫前期(PE)孕妇和正常孕妇血清中可溶性CD163(sCD16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的相关性,评价PE中sCD16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的轻症PE孕妇为子痫前期轻症组、重症PE孕妇为子痫前期重症组和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各20例。比较三组孕妇间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三组孕妇血浆中TNF-α、IL-6、IL-8、IL-10和sCD163的浓度,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三组孕妇sCD163与TNF-α、IL-6、IL-8和IL-10的相关性。结果 子痫前期轻症组和子痫前期重症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24 h尿蛋白高于对照组,且子痫前期重症组收缩压和24 h尿蛋白高于子痫前期轻症组(P<0.05)。子痫前期轻症组和子痫前期重症组血浆中TNF-α、IL-6、IL-8的浓度高于对照组,sCD163和IL-10的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孕妇sCD163与IL-10呈正相关(r=0.569,P=0.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D-D)、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感染性骨不连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的感染性骨不连患者作为感染性骨不连组(80例),无菌性骨不连患者作为无菌性骨不连组(82例),另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截断值将感染性骨不连组患者血清D-D分为高表达组(45例)和低表达组(35例),血清sCD14-ST分为高表达组(48例)和低表达组(32例),血清SDF-1分为高表达组(43例)和低表达组(37例),比较感染性骨不连组和无菌性骨不连组血清D-D、sCD14-ST、SDF-1水平,分析血清D-D、sCD14-ST、SDF-1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感染性骨不连的诊断价值,比较血清D-D、sCD14-ST、SDF-1高表达组、低表达组感染性骨不连患者感染评分,用Pearson相关性系数分析血清D-D、sCD14-ST、SDF-1水平与感染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感染性骨不连组血清D-D、sCD14-ST、SDF-1水平均高于无菌性骨不连组(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相关性。方法正常对照组49例,2型糖尿病患者19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分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和糖尿病冠状动脉正常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根据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根据病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SA)检测:CRP、TNF-α、IL-5、sICAM-1。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较糖尿病冠状动脉正常组CRP、TNF-α、IL-6、slCAM-1水平明显增高于;CRP、TNF-α、IL-6、sICAM-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均呈正相关(r=0.55,0.36,0.34,0.32,P〈0.01);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单支病变组(P〈0.01);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轻度狭窄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加重,血清CRP、TNF-α、IL-6、sICAM-1水平明显升高。炎性反应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CRP、TNF-α、IL-6、sICAM-1水平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病毒相关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分析血清sICAM-1水平与喘息反复发作的高危因素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70例病毒相关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期和恢复期以及30例健康儿童血清sICAM-1水平,分析病毒相关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息反复发作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急性期血清sICAM-1水平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血清sI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有23例患儿喘息反复发作,其血清sICAM-1水平为(218.94±60.82)ng/ml。有过敏性疾病史和遗传史患儿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无过敏性疾病史和遗传史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ICAM-1参与了病毒相关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生和发展以及喘息复发,有过敏性疾病和遗传史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易喘息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脐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因子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氧化型α1-抗胰蛋白酶(oxidizedα1-antitrypsin,ox-AAT)及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 NE)与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PROM)并发绒毛膜羊膜炎及新生儿肺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产科收治的PPROM产妇90例(PPROM组)、同期正常妊娠孕妇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新生儿脐血中的sCD14、sTREM-1、IL-6、ox-AAT及NE水平,并根据PPROM组是否并发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PPROM组的脐血中sCD14、sTR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外科术后感染患者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白介素-1β(IL-1β)、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表达预测感染价值及对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术后感染患者113例设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临床资料相似的胸外科术后无感染患者113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组不同预后患者血清sTREM-1、IL-1β、sCD14水平,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胸外科术后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预测胸外科术后感染的价值,采用Cox回归方程分析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sTREM-1、IL-1β、sCD14血清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TREM-1、IL-1β、sCD14预测胸外科术后感染的AUC分别为0.722、0.806、0.814,三个指标联合预测胸外科术后感染的AUC为0.898;研究组病死者sTREM-1、IL-1β、sCD14血清水平高于生存者(P0.05);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sTREM-1、IL-1β、sCD14血清水平均为胸外科术后感染病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胸外科术后感染患者血清sTREM-1、IL-1β、sCD14呈高表达,具有较高的感染预测效能和预后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