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河南省输入性疟疾病例诊断情况,为开展消除疟疾后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5-2019年河南省疟疾病例信息,对其诊断方式、诊断机构、诊断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河南省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952例,所有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疟疾快速诊断试纸条(RDT)阳性检出率为98.61%(779/790),高于镜检检出率(94.22%,897/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2.773,P<0.05)。输入性疟疾病例在医疗机构诊断的比例由2015年的65.22%(120/184)升至2019年的81.50%(185/227)。238例在疾病预防控制(疾控)机构诊断的输入性疟疾病例中,71.01%(169/238)在县级疾控机构诊断;704例在医疗机构诊断的输入性疟疾病例中,仅8.38%(59/704)在县级医疗机构诊断。输入性疟疾病例从发病到确诊中位时间为3 d,其中从发病到初诊中位时间为1 d,各年从初诊到确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4.956,P < 0.05),其四分位数间距由2016年的4 d缩短为2019年的2 d。输入性重症恶性疟病例从初诊到确诊中位时间(2 d)长于非重症病例(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7.557,P < 0.05)。结论 医疗机构在河南省输入性疟疾病例发现和监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县级医疗机构诊断水平仍较低;应提高其诊断意识和能力,从而在消除疟疾后监测工作中发挥哨点医院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湖南省郴州市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和制定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0–2017年郴州市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对其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0–2017年郴州市报告疟疾病例46例,均为输入性疟疾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12/10万。报告的疟疾病例以恶性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0.87%。疟疾病例分布无明显季节性,6月报告病例最多。73.91%的疟疾病例集中在北湖区、苏仙区、桂阳县和资兴市。疟疾病例以中青年为主,69.57%的病例年龄分布在36 ~ 60岁,各年龄组疟疾患者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7.80,P < 0.01)。病例从发病到确诊间隔中位时间为6 d;病例确诊单位以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为主,占总病例数的52.17%;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确诊病例比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96,P < 0.01)。 结论 郴州市输入性疟疾疫情依然严峻。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应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疟疾诊治意识、加强发热患者疟原虫血检、加大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福建省2011-2017年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为福建省顺利实现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7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运用SPSS 18.0软件对输入性疟疾的虫种、输入来源以及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对输入性疟疾首诊确诊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1-2017年福建省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632例,以恶性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7.6%(427/632)。输入来源地主要为非洲,占总比例数的85.1%(533/632);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占总病例数的50.6%(320/632),其余地区散在分布。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全年均有输入性病例报告;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约占总病例的85.1%(533/632),男女性别比例为9.2:1(570/62)。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大多在10 d以内,占总病例数的82.9%(524/632);首诊确诊455例,约占总比例的72%.首诊确诊的影响因素中,患者就诊前服用抗疟药物与首诊确诊率呈负相关[OR=0.175,95%CI(0.061~0.509)], 就诊前告知去过疟区[OR=132.964,95%CI(41.601~424.973)]及首诊机构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OR=27.951,95%CI(13.285~58.806)]这两个因素与首诊确诊率呈正相关;就诊前是否患过疟疾对首诊确诊率无影响(OR=1.496,95%CI(0.735~3.044))结论为适应我省目前的疟疾流行态势,制定了相应的防控策略: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和控制,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疟疾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提高基层首诊医生对疟区回国人员的疟疾诊断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限度降低继发性传播风险,确保我省消除疟疾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常州市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0—2020年常州市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信息,运用SPSS 22.0软件对疟疾疫情和病例的三间分布、感染来源、发病及诊治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20年,常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23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30例,本地感染病例2例,外省输入病例1例。境外输入病例主要来源于非洲(220例,95.65%)和东南亚(8例,3.48%)。除4例为临床诊断病例外,其余229例确诊病例中,恶性疟164例(71.62%),卵形疟42例(18.34%),间日疟16例(6.99%),三日疟7例(3.06%)。病例主要分布在金坛区(92例,39.48%)和溧阳市(85例,36.48%);以男性为主(225例,96.57%),主要为22~59岁青壮年(230例,98.71%);出境事由以务工为主(213例,92.61%)。境外输入病例入境到发病时间中位数为8 d,大部分病例(171例,77.03%)在入境14 d内发病。发病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3 d,其中门诊治疗病例、一般住院治疗病例和危重症住院治疗病例发病到确诊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 d、3 d和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3,P=0.043)。初诊、确诊单位均以地市级及县级医疗机构为主。病例首诊确诊率为73.82%(172/233),其中地市级及县级疾控机构、地市级及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及以下机构的首诊确诊率分别为100.00%(52/52)、79.07%(102/129)、34.62%(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36,P<0.001)。结论 境外输入性疟疾已成为常州市疟疾防控的主要任务,应加强赴非洲等疟疾流行区出境人员的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预防和及时就诊意识,并持续提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疟疾诊治能力,防止输入性病例再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2004-2015年新疆输入性疟疾疫情,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4-2015年新疆报告的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信息和各类疫情报告资料,分析疟疾疫情和病例特征。结果 2004-2015年,新疆共报告疟疾病例77例,均为输入性病例。2004-2009年42例,占54.5%(42/77),其中实验室确诊24例,临床诊断18例。2010-2015年35例,占45.5%(35/77),其中实验室确诊27例,临床诊断8例。77例中,51例为实验室确诊,26例为临床诊断病例。在实验室确诊的51例中,恶性疟18例,间日疟31例,未分型2例。病例中男女比例为6.7∶1,男性高于女性(P0.05)。患者年龄为14~75岁,平均(39.7±13.3)岁。31~40岁年龄组占26.0%(20/77),41~50岁年龄组占24.7%(19/77),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输入来源地分析,非洲输入28例,占总病例数的36.4%(28/77);亚洲(含中国其他省份)输入49例,占63.6%(49/77)。患者自发病到确诊的时间为1~320 d,其中,发病24 h内确诊的仅3例(3.9%),1周以上的59例(76.6%)。自治区级医疗机构报告28例(36.4%),地(州、市)级医疗机构报告例15例(19.5%),疾控机构报告5例(6.5%),其余29例(37.7%)由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报告。所有输入病例均未引起继发二代病例。结论 2004-2015年间新疆输入性疟疾病例多为实验室确诊病例,且主要由医疗机构报告,主要输入源为非洲和亚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3-2015年内江市输入性疟疾疫情情况,为进一步加强输入型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疾控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系统)收集疟疾疫情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内江市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31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恶性疟18例(58.06%),间日疟9例(29.03%),卵形疟2例(6.45%),混合感染2例(6.45%);来自非洲的24例,来自东南亚的7例;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分布在各个县(区),无明显季节分布;报告病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0岁,以境外务工及农民为主;规范化治疗31例,治愈30例,治愈率为96.77%;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0~102天,其中0~2天确诊14例(45.16%),3~5天确诊8例(25.81%),6~10天确诊2例(6.45%),11-30天确诊5例(16.13%),超过30天确诊2例(6.45%);初次就诊于医疗机构20例,疾控机构7例,村卫生室4例;初次诊断为疾病9例(29.03%),其中医疗机构4例,疾控机构1例,村卫生室4例。结论内江市面临着输入性疟疾防控的巨大挑战。为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疫情传播,需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出入境人员的健康教育和疟疾防控日常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湖北省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对各级疟疾实验室上送的输入性疟疾病例留存血样进行复核,并对诊断和复核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全省各级疟疾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6—2020年湖北省报告的输入性疟疾病例诊断单位、诊断结果和留存样品,对诊断单位进行描述性分析,并由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对疟疾病例样品采用血涂片镜检和巢式PCR进行复核,比较各级疟疾实验室诊断结果与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复核结果的阳性和虫种符合情况,分析不同疟原虫虫种诊断符合情况,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6—2020年湖北省共报告疟疾病例608例,疟疾病例诊断单位医疗机构占89.5%(544/608),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占10.5%(64/608),其中地市级医疗机构诊断病例占54.6%(332/608)。2016—2020年医疗机构占疟疾病例诊断单位的比例分别为84.1%(132/157)、 84.4%(92/109)、 90.4%(122/135)、95.2%(157/165)和97.6%(41/42)(χ2=16.815, P 0.05)。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共复核604例留存样品,其中92.4%(558/604)的病例被各级疟疾实验室确诊为疟疾,88.5%(494/558)感染虫种判定正确。不同年份疟疾病例诊断疟原虫阳性符合率为82.9%(34/41)~96.2%(151/157)、虫种符合率为79.4%(77/97)~94.4%(118/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273、 13.787, P 0.05)。医疗机构的诊断疟原虫阳性符合率(93.2%, 503/540)和虫种符合率(89.5%, 450/503)均高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85.9%, 55/64)和(80.0%,44/55),省、市、县、乡级医疗机构诊断疟原虫阳性符合率分别为100%(74/74)、 93.3%(308/330)、 90.2%(110/122)、和11/14,虫种符合率分别为100%(74/74)、 88.3%(272/308)、 86.4%(95/110)、 9/11,呈现级别越高诊断正确率越高的趋势(χ2=13.092、 15.598, P 0.05)。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混合感染诊断虫种符合率分别为96.9%(373/385)、 96.0%(72/75)、 10/16、 48.8%(39/8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880, P 0.05)。结论湖北省疟疾病例的诊断单位主要是医疗机构,各级疟疾实验室检测能力总体较高,对非恶性疟原虫的虫种鉴别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河南省郑州市报告输入性疟疾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做好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6—2020年郑州市报告的疟疾确诊病例个案信息以及发病、初诊、确诊等诊断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不同特征疟疾病例从发病到初诊、从初诊到确诊及从发病到确诊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病例确诊单位诊断结果和市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复核结果的正确率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0年郑州市累计报告疟疾确诊病例302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以恶性疟(230例,占76.2%)为主。293例(占97.0%)病例自非洲输入,主要来源国为尼日利亚(48例,占15.9%)、安哥拉(40例,占13.2%)、刚果民主共和国(29例,占9.6%)。病例发病时间、报告时间均无明显季节性,病例男女性别比为49.3∶1,现住址为郑州市辖区、河南省其他设区市以及外省的病例数分别为103(占34.1%)、193(占63.9%)、6例(占2.0%)。初诊机构疟疾诊断阳性率为56.6%(171/302),89.7%(271例)为医疗机构初诊;发病当天就诊122例(占40.4%),3 d内就诊252例(占86.4%);发病当天确诊22例(占7.3%),3 d内确诊162例(占53.6%)。至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疾控)机构初诊的病例从发病至初诊、从初诊至确诊及从发病至确诊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 = –1.663、-0.413、-0.838,P均> 0.05)。在县级以下、县级、地市级和省级医疗机构初诊的病例从初诊至确诊中位时间(四分位间距)[M(QR)]分别为3.00(2.00)、3.00(6.00)、2.00(4.00)、1.00(1.00) d, 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初诊者从初诊至确诊时间较地市级和省级医疗机构长(Z = –3.286、-9.119,P均< 0.008 33),在县级和地市级医疗机构初诊者从初诊至确诊时间较省级机构长(Z = –4.911、-4.303,P均< 0.008 33)。现住址为郑州市的病例从初诊至确诊时间[1.00(3.00) d]和从发病至确诊时间[3.00(4.00) d]均短于现住址为河南省其他设区市的病例[2.00(4.00)、4.00(5.00) d](Z = –4.099、-2.868,P均< 0.016)。病例确诊单位疟疾诊断正确率为89.1%(269/302),市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复核结果正确率为94.0%(284/302)。结论 2016—2020年郑州市报告的输入性疟疾病例以恶性疟为主,病例诊断单位以医疗机构为主,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疟疾诊断能力较差。今后应积极开展医防合作、加强医疗机构疟疾诊断能力建设,以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1)目的 分析河南省焦作市消除疟疾前后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消除疟疾后监测和防止输入性疟疾再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焦作市消除疟疾前(2010—2016年)和消除后(2017—2021年11月)疟疾疫情数据及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21年11月焦作市累计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74例。消除疟疾前后,输入性病例均以恶性疟为主,各虫种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34,P > 0.05),病例主要分布在武陟县、以20 ~ 59岁中青壮年男性为主,职业以境外务工的农民工、经商等为主,病例报告时间以每年6月和12月居多。消除疟疾前后,输入性疟疾病例均主要来自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但消除疟疾后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比例有所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5.989,P < 0.05)。消除疟疾后,患者从发病到确诊最长时长从27 d下降为18 d,中位时间从3 d缩短为2 d,3 d内确诊率由消除前的60.47%上升为消除后的83.87%([χ2] = 4.724,P < 0.05)。医疗机构疟疾确诊及报告比例上升([χ2] = 5.406,P < 0.05)。结论 2010—2021年焦作市输入性疟疾病例主要为恶性疟病例,消除疟疾后患者就诊意识和医务人员诊治能力有所提高;今后仍需加强完善疟疾监测响应体系,谨防境外输入疟疾再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6—2020年湖北省疟疾疫情流行特征,为优化消除疟疾后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6—2020年湖北省网报疟疾病例资料,对病例感染虫种、感染来源地、三间分布和就诊情况等进行分析。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初诊确诊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湖北省2016—2020年共报告疟疾病例560例,全部为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其中,恶性疟387例(占69.11%)、间日疟75例(占13.39%)、卵形疟80例(占14.29%)、三日疟16例(占2.86%)、混合感染2例(占0.36%)。2016—2020年,报告疟疾病例数分别为151、 96、 127、 151和35例,其中2020年报告疟疾病例数较2019年下降76.82%。所有疟疾病例感染地来自4个洲的39个国家,其中输入病例数居前5位的国家分别是刚果(金)(117例)、尼日利亚(49例)、埃塞俄比亚(48例)、安哥拉(45例)和刚果(布)(32例)。2016—2020年各月均有疟疾病例报告,其中1、 2和11月为病例报告的高峰月,报告病例数分别为77、 76和51例。湖北省除神农架林区外,16个市(州)均有疟疾病例报告,主要分布在武汉(184例)、宜昌(81例)、黄石(56例)、襄阳(39例)和十堰(36例)。病例以20~49岁年龄组居多,占85.36%(478/560)。男性病例540例,女性20例,男女性别比为27∶1。报告疟疾病例中,361例(占64.47%)在发病后2 d内就诊,69例(占12.32%)在发病11 d后就诊。396例初诊诊断为疟疾,初诊确诊率为70.71%。病例初诊主要集中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73.21%,410/560),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初诊确诊率为77.32%(317/410);在乡(镇)卫生院、个体医生和村卫生室初诊的分别为45例、 16例和27例,初诊确诊率分别为40.00%(18/45)、 1/16和11.11%(3/27),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初诊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744, P 0.05)。24 h内确诊的病例占55.89%(313/560),初诊至确诊时间间隔≥4 d的占26.43%(148/560)。疟疾病例主要由医疗机构确诊,占80.89%(453/560)。2016—2020年,湖北省报告2例输入性恶性疟死亡病例。结论 2016—2020年,湖北省报告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疟疾病例,以恶性疟为主,武汉、 20~49年龄组、男性人群为主要分布。病例主要在医疗机构就诊,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初诊确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江苏省南京市疟疾消除前后输入性疟疾疫情特征及诊断进行比较分析,为制定消除疟疾后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南京市疟疾消除前(2012—2016年)和消除后(2017—2020年)疟疾疫情数据及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20年,南京市累计报告疟疾病例178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消除前报告99例疟疾病例,其中恶性疟78例(78.79%)、间日疟5例(5.05%)、卵形疟10例(10.10%)、三日疟3例(3.03%)、混合感染3例(3.03%);消除后报告79例病例,其中恶性疟63例(79.75%)、间日疟5例(6.33%)、卵形疟9例(11.39%)、三日疟2例(2.53%);疟疾消除前后,各类疟疾病例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400,P > 0.05)。病例感染地均以非洲地区为主,消除前后来源于非洲的病例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93,P > 0.05)。消除前,1月和5—7月出现疟疾病例报告高峰;消除后病例分布无明显季节性。消除疟疾后,居住地为南京市的疟疾病例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2.15%,高于消除前的55.56%([χ2] = 5.187, P = 0.023)。消除前,经商人员和留学生疟疾病例所占比例均为5.05%;消除后,两类人群所占比例分别提高至15.19%和13.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5.229、4.229, P均<0.05)。区(县)级医院首诊确诊率由消除前的18.75%上升至消除后的61.11%([χ2] = 6.275, P = 0.012),确诊病例占比由消除前的4.04%上升至消除后的13.92%([χ2] = 5.562, P = 0.018)。2012—2020年,就诊后1~3 d确诊的疟疾病例占比由消除前的27.27%上升至消除后的4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433, P = 0.011)。结论 南京市疟疾消除后,输入性疟疾疫情依然严峻,病例感染地仍以非洲地区为主,病例地区分布和职业分布发生变化,区(县)级医院诊断水平提高。今后应继续完善疟疾监测体系,进一步提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疟疾诊治水平,以巩固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苏省输入性疟疾重点地区基层医务人员(临床医务工作者和疾控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对疟疾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方法以随机数表法,随机抽取淮安、连云港、盐城、南通、扬州和泰州等输入性疟疾重点地区共6市的临床医生和疾控人员,共201人,进行理论测试,收取有效试卷198份,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医务人员测试成绩最高为100分,最低为35分,平均成绩为(93.76±8.32)岁,及格率(60分以上)为99%,优秀率(80分以上)为84.85%。南通临床医生成绩低于连云港(P=0.002)。疾控中心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平均成绩高于医院的临床医务工作者(t=-2.50,P=0.013)。市县乡之间成绩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4.41,P=0.013),再对市县乡成绩进行两两比较发现,乡镇级成绩低于市级(P=0.034)。将南通医务人员分为临床医生和疾控人员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南通临床医生成绩低于3市(F=4.26,P=0.002),而南通疾控人员成绩未发现与其他各市差异(F=1.61,P=0.165)。在疟疾致病及流行等知识点,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得分率均低于疾控中心防治专业技术人员(χ~2=4.57,P=0.033;χ~2=12.36,P=0.000)。结论尽管我省输入性疟疾重点防控地区的医务人员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优秀率和及格率)均较高;但在疟疾诊断及防治等方面,临床医生掌握程度不如疾控人员,应加强临床医生的疟疾救治能力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福建省疟疾消除后基层监测响应系统现况,为制定疟疾消除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10月对福建省85个县(市、区)级疾控机构开展基层疟疾防治能力的回顾性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疟疾防治经费、技术人员数量、药品储备、检测仪器、定点医院、病例监测、媒介监测、培训等,结合消除疟疾后2016—2020年疟疾防治工作年报表,按照输入再传播风险等级,分析福建省消除疟疾后基层监测响应系统现况。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根据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福建省2016—2020年共血检92 280人份,阳性505例(0.55%),均为输入性病例。就诊的505例疟疾病例中,初诊在基层(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就诊的占23.37%(118/505),基层初诊确诊占比27.97%(33/118)。94.12%(80/85)的基层疾控机构3年内(2018—2020年)有疟疾防治经费,平均为0.97万/(年·县),间日疟再传播风险县的疾控机构年平均经费(1.35万元)高于潜在间日疟再传播风险县(0.88万元)(t=2.16...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4–2018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专报系统,收集2014–2018年福建省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对病例分型、感染来源、三间分布、报告单位和就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8年福建省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540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恶性疟398例、间日疟88例、卵形疟38例、三日疟14例、混合感染2例。感染来源包括非洲27个国家(90.56%,489/540)、亚洲5个国家(5.92%,32/540)和大洋洲1个国家(3.52%,19/540);病例无明显季节分布特征,地区分布以福州市(80.00%,432/540)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81.48%,440/540)。病例首诊机构以地市级医疗机构为主,在首诊机构即被诊断为疟疾的病例占77.96%(421/540);从发病到初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2 d,发病后3 d内就诊占70.19%(379/540);从初诊到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0 d,初诊后3 d内确诊占85.37%(461/540)。结论 福建省面临的境外输入性疟疾压力持续存在,应提高患者就诊意识与医务人员诊断能力,并加强对出国务工人群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重庆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特点,为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调整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1-2015年重庆市报告的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对其虫种、感染地、就诊情况、诊断结果和治疗情况等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1-2015年重庆市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148例,其中恶性疟96例(65.54%),间日疟37例(24.32%);非洲国家输入125例(84.46%),东南亚国家输入23例(15.54%)。发病人群主要为30 ~ 50岁境外务工的男性工人,男女性别比11.42∶1。病例报告时间无明显季节变化,仅在年中(6-8月)和年初(1-2月)略有集中。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中位数为1 d,从就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2 d。首诊单位主要集中在县级(50例,33.78%)、省级医疗机构(36例,24.32%)和个体医生(20例,13.51%),78例(52.70%)病例首诊为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95.54%(142/148),有43例(29.05%)出现了较严重的并发症,死亡3例。 结论 加强多部门合作,建立协查、主动筛查机制,针对境外务工人员开展疟疾防治健康教育,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疟疾防治技术培训,提高首诊医疗机构的疟疾防治意识,是保证输入性疟疾病例规范管理和消除疟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的疫情特征,为消除疟疾后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收集2017—2021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的疫情资料,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对病例的感染分型、感染来源、三间分布、就诊和诊断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7—2021年福建省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407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恶性疟307例(75.43%)、间日疟46例(11.30%)、卵形疟34例(8.36%)、三日疟16例(3.93%)、混合感染4例(0.98%)。感染来源为非洲30个国家(376例,92.38%)、亚洲5个国家(18例,4.42%)、大洋洲1个国家(12例,2.95%)和南美洲1个国家(1例,0.25% );主要由福州市(314例,77.15%)报告。人群分布以男性为主(363例,89.19%),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256例,62.90%)。病例主要在医疗机构初诊(389例,95.58%)、确诊(377例,92.63%)和报告(393例,96.56%),初诊正确率为71.25%(290/407)。发病-初诊、初诊-确诊、发病-确诊的时间间隔中位数分别为2 d、0 d和3 d。 结论 福建省仍面临严峻的境外输入性疟疾的持续性挑战,需继续加强对输入性疫情的监测,巩固疟疾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上海市疾控)对各区疾控送检的疟疾病例血样进行复核,并对复核结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升各区疾控疟疾诊断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2017—2019年上海市疾控通过镜检和疟原虫核酸检测(巢式PCR)分别对各区疾控疟疾实验室送检的血涂片和血样进行复核。以市疾控结果为标准,分析各区疾控疟疾实验室镜检和疟原虫核酸检测的符合率,以及核酸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于2019年对各区疾控进行了一次疟原虫核酸检测盲样考核。结果 2017—2019年区疾控共送检疟疾复核病例样品232份,其中完整的样品225份(同时具备血涂片和血样),完整率99.1%(225/227)。225份完整的样品中,金山区占44.0%(99/225),静安区占15.6%(35/225),浦东新区占7.6%(17/225),虹口区占6.7%(15/225),青浦区和崇明区较少,分别为0份和1份,其余各区送样量均占比6.0%以下。225份样品中,区疾控与市疾控的镜检总符合率、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6.0%(216/225)、 98.8%(170/172)和86.8%(46/53),疟原虫核酸检测的符合率为88.8%(103/116)。区疾控疟疾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PCR (qPCR)法,敏感性为76.6%(85/111),与市疾控巢式PCR法87.4%(97/111)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市区两级疾控的两种核酸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上述2种检测方法对225份样品进行综合评价,区疾控的符合率为96.9%(218/225);误判率3.1%(7/225),其中定性错误5份,定种错误2份。2019年,市疾控对区疾控进行的疟疾核酸盲样考核的总正确率为97.5%(78/80),其中恶性疟原虫样品的正确率为94.1%(32/34),与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原虫和阴性样品的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017—2019年上海市各区疾控疟疾实验室的镜检能力较强,但疟原虫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尚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河南省全球基金疟疾国家策略申请(NSA)项目的实施对河南省消除疟疾进程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项目、财务、物资等的管理和内控制度,确保河南省NSA项目的规范执行;通过建立电话、邮件等多渠道的交流平台,将所有数据逐级上报、审核和汇总;通过培训、督导和评估确保汇总数据的真实无误。查阅、整理2009-2012年该项目及河南省其他疟疾防治工作的数据资料,对比分析项目启动前后在人力资源、经费、物资、主要措施等方面的变化。结果项目执行期间,全省累计使用项目拨款2 972.34万元(人民币),占同期河南省总疟疾防治经费的一半以上;累计培训县、乡级镜检员3 966人次,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61 415人次。通过项目实施,全省疟疾患者的血检确诊比例从2009年的45.67%(738/1 616)提高到2012年的99.36%(155/156)(χ~2=161.91,P0.01);2009-2012年全省疟疾发病率分别为1.71/10万、0.94/10万、0.34/10万和0.17/10万,逐年下降。2012年河南省首次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输入性疟疾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χ~2=1 310.70,P0.01);其中NSA项目县报告发病人数分别占全省报告病例总数的98.08%(1 585/1 616)、92.75%(831/896)、80.25%(252/314)和67.31%(105/156)(χ~2=300.38,P0.01);2012年居民和学生的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4.65%(25 246/26 673)和93.73%(16 328/17 421),较2009年基线调查时的63.88%(5 755/9 009)和53.39%(155/156)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594.01,P0.01;χ~2=5 221.53,P0.01)。结论NSA项目的实施对河南省消除疟疾进程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8年江苏省疟疾疫情,为制订全省消除疟疾后监测方案和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江苏省疟疾病例报告卡、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和疫点信息等资料,对2018年江苏省疟疾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年江苏省共报告疟疾病例243例,较2017年上升1.67%,其中恶性疟171例、间日疟14例、三日疟15例、卵形疟42例、间日疟与卵形疟混合感染1例;全部疟疾病例均为境外感染的输入性病例,未发现本地继发感染病例。患者职业以务工人员为主,占76.54%;全省报告病例数较多为南通市(48例)、扬州市(33例)和泰州市(22例)。报告病例的感染地分布以非洲地区为主(占96.30%),另有8例来自亚洲、1例来自中美洲。患者在就诊当天和就诊后1~3 d即确诊分别有125人例(51.44%)和91例(37.45%);乡级、县级和市级医疗机构初次就诊确诊率分别为48.27%、88.76%和97.30%,乡(镇)卫生院初次就诊确诊率显著低于县级(χ2 = 21.47,P < 0.01)和市级医疗机构(χ2 = 32.86,P < 0.01)。结论 江苏省已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但每年境外输入性病例数仍位居全国前列。今后应继续完善消除疟疾后监测体系、加强高危人群疟疾防病意识宣传、进一步提升医疗机构疟疾诊断能力和水平、做好输入性疟疾病例管理,以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南通市疟疾疫情流行特征及诊断情况,为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提取2015—2020年南通市疟疾疫情数据,同时收集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对疟原虫虫种分类、感染来源、疟疾病例三间分布及诊断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20年南通市累计报告241例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其中恶性疟191例(占79.25%)、间日疟8例(占3.32%)、卵形疟33例(占13.69%)、三日疟9例(占3.73%)。输入性疟疾病例感染地分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的34个国家,以非洲为主(97.93%);报告病例数主要集中在崇川区、海安市和海门区,占病例总数的90.04%(217/241);疟疾病例年龄20 ~ 68岁,中位年龄45(13)岁;以男性为主(97.10%)。241例输入性疟疾病例中,从回国至发病中位时间为7(9) d,从发病至初诊中位时间为2(2)d,从初诊至确诊中位时间为2(2) d,初诊确诊率为69.29%;疟疾病例主要由地市级医疗机构(53.53%,129/241)和县级医疗机构(41.49%,100/241)诊断,其中地市级医疗机构报告的疟疾病例数占比由2015年的39.62%上升至2020年的81.25% ([χ2] = 6.94,P < 0.01)。结论 南通市疟疾初诊确诊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应对赴境外务工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就诊及时性;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应加大培训,提高输入性疟疾诊断能力和危重恶性疟病例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