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为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医院ICU行气管切开术的84例患者,在气管切开后的第3、7、10、14天分别采集患者咽部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观察是否发生呼吸道感染,分析结果。整理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呼吸道感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84例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56例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66.67%;共检出病原菌6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3株占64.18%,革兰阳性菌24株占35.72%,主要感染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3.88%、20.90%、17.91%;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时间≥7d、GCS评分<8分是ICU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ICU气管切开患者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住院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以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为临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行气管切开的102例住院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疾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对所有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与鉴定。结果 102例气管切开住院重症患者中57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55.9%;不同重症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比较发现,神经外科19例患者发生感染占33.3%,呼吸科24例患者发生感染占42.1%,其他科室共14例患者发生感染占24.6%;57例感染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共检测出8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6株,占54.8%,革兰阳性菌31株,占36.9%,真菌7株,占8.3%,其中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新建重症监护病房(ICU)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及其感染的病原菌和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12月-2007年5月58例ICU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 58例气管切开患者,其中>60岁的老年患者占84.5%,痰液标本培养均检出病原菌,共检出病原菌139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106株占76.3%,革兰阳性(G+)菌26株占18.7%,真菌7株占5%,其中29例患者痰培养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居首位,占病原菌总数的20.7%,G-杆菌的药敏结果显示多药耐药.结论 ICU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引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临床应重视病原菌的检查,开展病原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了解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特点和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住院颅脑损伤全气管切开术后4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对病原学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调查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9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72.5%,以下呼吸道感染占首位(例次感染率82.75%),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5株,占76.1%,其次革兰阳性球菌6株,占13.0%,真菌5株,占10.9%;调查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及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等治疗,气管切开置管时间越长、住院天数越多、下呼吸道感染率越高,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密切相关。结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气管切开置管时间长、住院天数多、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等是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无菌技术操作,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缩短置管时间及住院天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ICU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感染对策,为医院控制下呼吸道感染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收治的273例ICU患者,对其年龄、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镇静剂的使用、呼吸机的应用及病原菌的分布等因素与医院感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73例患者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106例,感染率为38.83%;106例患者送检痰标本297例次,经细菌学检验共分离出26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06株占77.74%,革兰阳性菌37株占13.96%,真菌22株占8.30%;危险因素为年龄、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镇静剂的使用、呼吸机的应用等.结论 引起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其耐药性严重;加强对ICU的管理及危险因素控制,是预防ICU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脏手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现状及高危因素,为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医院的心脏手术患者37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术后医院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因素。结果共19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07%,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共10例占52.63%;共检出2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5株占65.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高、手术时间较长、抗菌药物联用、呼吸机应用时间较长、导尿管留置时间较长、血糖较高及体外循环手术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脏手术后医院感染率较高,其中呼吸道感染为主,革兰阴性菌仍是主要病原菌,且其高危因素较多,应给予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ICU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探讨预防ICU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对策,降低ICU患者医院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ICU病房收治的864例患者,统计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检出情况及相应病原菌的耐药情况,采用Logistic分析ICU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和危险因素,探讨临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结果发生医院下呼吸道感染56例,医院感染率为6.48%,患者共检出6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占32.36%,革兰阴性菌38株占55.88%,真菌8株占11.76%。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有较高的耐药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的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ICU患者易并发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应针对患者的易感因素,采取对应措施进行预防,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吴晓英  宋敏 《现代预防医学》2015,(10):1907-1907
摘要: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现状与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进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调查,并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率为78.26%、日感染率为19.70‰;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5.22%;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使用抗酸剂为高危因素。结论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GCS评分低、使用抗酸剂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应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脑外科269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院脑外科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特点及病原菌分布。方法对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脑外科收治的3669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3669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06例,360例次,例次感染率9.81%,其中下呼吸道感染269例次,占74.72%;病原菌检出174株,革兰阴性菌95株,占54.60%,革兰阳性菌47株,占27.01%,真菌32株,占18.39%;高危因素除年龄较大,住院时间长外,主要为手术、气管切开/插管、昏迷和留置胃管。结论脑外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高、死亡率高,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重点预防控制,以减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常见部位及病原体分布情况,以制定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09年6月入住ICU 405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有10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24.69%,医院感染165例次,例次感染率40.7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高;检出病原菌161株,常见病原菌为鲍氏不动杆菌29.19%,白色假丝酵母菌11.80%,铜绿假单胞菌8.7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6.83%,金黄色葡萄球菌6.83%;多重感染、多部位感染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ICU医院感染主要分布于下呼吸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多重感染、多部位感染增加了患者病死率;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无菌操作,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利于预防ICU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率,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治疗。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4年5月医院恶性肿瘤接受化疗患者48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感染情况,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81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8例,感染率26.6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共80例占62.50%;共检出病原菌11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7株、革兰阴性菌74株、真菌18株,分别占62.18%、22.69%、15.13%。结论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率随入院时间的延长、骨髓抑制程度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及时的采取有效预防治疗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预防与控制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76例重度颅脑外伤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感染部位与原发疾病、感染部位与并发症、留置导尿管与泌尿道感染、气管切开术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及病原菌分布。结果 276例重度颅脑外伤和123例患有基础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均以下呼吸道、中枢神经系统和泌尿道感染为主,分别占34.78%、29.35%、18.12%和40.65%、30.89%、17.89%;未留置导尿管患者泌尿道感染率为10.78%,显著低于留置导尿管患者2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气管切开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率为37.65%,显著低于未行气管切开患者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35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95株占26.76%,革兰阴性菌242株占68.17%,真菌18株占5.07%。结论通过观察感染部位、原发疾病、治疗手段、病原菌的分布,可确立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实施气管切开的喉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探讨有效预防措施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02例实施气管切开的喉癌手术患者,采集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分离培养细菌,采用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制定最佳护理方案,采取有效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 102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12.75%;13例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送检标本共分离出菌株2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株占77.27%、革兰阳性菌4株占18.18%、真菌1株占4.5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4h、手术方式为全喉切除术、使用呼吸机、留置胃管、伴有肺部疾病、使用抗菌药物是喉癌手术后气管切开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术后2年进行随访,感染患者中有2例占15.38%患者肿瘤复发,未感染患者中11例占12.36%患者肿瘤复发(P=0.863)。结论针对实施气管切开的喉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给予有效感染防控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从而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王月霞  徐芳  滕海荣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1):1375-1377
目的 探讨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降低感染的发生。 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62例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并采用单因素χ2 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 结果 共有25例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9.54%;共检出病原菌11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9株占59.48%,革兰阳性菌38株占32.76%,真菌9株占7.76%;单因素χ2分析表明不同年龄、手术方式、病变分型、临床分期、手术时间、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临床分期为Ⅲ和Ⅳ期(OR=1.783,0.95%CI:1.135~2.802),手术时间≥6 h(OR=12.611,0.95%CI:1.085~6.282)是导致喉癌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影响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主要与临床分期以及手术时间等因素相关。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积极预防术后感染,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并及时对患者术后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检测,明确病原菌及药敏结果,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神经内科2 096例脑梗死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64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7.8%,感染331例次,例次感染率15.8%;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占41.4%;检出病原菌14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1.8%,革兰阳性菌占20.6%,真菌占27.6%;年龄>70岁、入住ICU、手术、意识模糊、营养状态差、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脑出血、气管切开等因素是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很高,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嘉兴地区ICU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综合性ICU医院内感染现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2008年10月10日嘉兴地区综合性ICU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ICU患者89例,现患率50.56%,例次感染率为66.29%;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66.11%),其次为泌尿道和血液;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21.66%),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0.00%)、鲍氏不动杆菌(11.66%)、白色假丝酵母菌(8.34%);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77.53%,一联用药占66.67%,以治疗性用药为主(65.22%);多因素分析显示,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留置深静脉导管。结论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现患率高,以下呼吸道为主,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比例高,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留置深静脉导管是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ICU医院感染的监测,积极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ICU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提出预防与控制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法,对某医院ICU 2012-2013年入住时间>48h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监测方式采取统一填写调查表和床旁查阅资料相结合;对搜集到的资料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3年共监测患者1301例,发生医院感染37例,40例次,医院感染率为2.84%,千日感染率为8.461‰,千日例次感染率9.147‰;共分离出医院感染病原菌41株,其中,检出数最高的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10株占24.39%,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9株占21.95%;医院感染发生部位集中在下呼吸道,占46.34%,其次为菌血症,占36.59%,泌尿道感染最少,占2.44%;ICU导管相关医院感染检出病原菌13株,其中,检出数最高的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5株占38.46%;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占15.38%;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均为6例,感染率分别为1.661‰、1.589‰,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1例,感染率为0.229‰;病情等级、使用呼吸机、住院天数是ICU入住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医院感染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主,医院感染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为主,导管相关医院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为降低医院感染率,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缩短住院天数、定期评估呼吸机使用的必要性,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发生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降低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5月医院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4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检出情况,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439例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患者,35例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7.97%;共分离病原菌42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鲍氏不动杆菌构成比最高,分别为35.71%、33.33%;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麻醉时间、年龄、肺部手术、人工鼻以及吸烟史为影响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麻醉时间、年龄、肺部手术以及吸烟史是全身麻醉术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人工鼻是患者术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保护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感染防护,如尽早戒烟、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以及麻醉通气时间,从而减少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为临床预防及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气管切开患者感染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1月229例重型颅脑创伤气管切开患者临床资料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结果,对感染患者应用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等头孢菌素联合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或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等进行治疗,并进行疗效评定,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9例气管切开患者有180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78.6%;共培养出病原菌220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62株占73.7%;经过治疗后显效82例、有效48例,总有效率为72.2%。结论重型颅脑创伤气管切开患者极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且发病率较高,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采取相关措施预防或者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呼吸道感染率。方法对医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2 000例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2 000例患者中有24例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1.20%;共培养出2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占82.14%,革兰阳性菌4株占14.29%,真菌1株占3.57%;经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吸烟、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插管途径、插管深度、插管熟练程度、插管指征及拔管时间与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密切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大、插管过深、插管不熟练、术后拔管时间为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气管插管患者行全麻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较高,危险因素多,临床应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以预防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