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NKT细胞表达率的变化,探讨乳腺癌患者免疫状况与肿瘤分期的关系以及免疫指标变化在治疗前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法与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正常女性和120例乳腺癌患者的总T淋巴细胞(CD3+)、T辅助/T诱导细胞(CD3+CD4+)、T抑制/细胞毒细胞(CD3+CD8+)、自然杀伤细胞(NK)、NK样T细胞(NKT)的表达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患者治疗前CD3+、CD3+CD4、CD3+CD8+、CD4+/CD8+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NK、NK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患者CD3+、CD3+CD4、CD3+CD8+、NK、NKT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综合治疗后乳腺癌组各项免疫指标均恢复到正常值。结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对判断乳腺癌患者的病情、临床分期有一定意义;经过治疗后能够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HFMD)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及NKT细胞免疫特征,探讨其在HFMD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机制及临床检测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52例HFMD患儿、45例健康对照组幼儿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8+细胞)、B淋巴细胞(CD3-CD19+细胞)、NK细胞(CD3-CD56+细胞)、NKT细胞(CD3+CD56+细胞)百分率,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分别对HFMD发病期与健康对照组、HFMD发病期与HFMD恢复期、HFMD重型组与HFMD普通组进行各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间均数比较,两组间均数的比较方差齐时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方差不齐时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FMD发病期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8+细胞、NK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低于健康对照组;NKT细胞、B细胞百分率HFMD发病期高于健康对照组,各组间均数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MD发病期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8+细胞、NK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低于HFMD恢复期;B细胞、NK细胞百分率HFMD发病期高于HFMD恢复期,各组间均数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MD重型组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8+细胞、NK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低于HFMD普通组;B细胞、NK细胞百分率HFMD重型组高于HFMD普通组,除NKT细胞外,其余各组间均数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D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紊乱。HFMD发病期淋巴细胞亚群中CD3+细胞、CD3+CD4+细胞百分率降低,B细胞百分率增高;HFMD恢复期NKT细胞百分率增高。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特征检测可作为HFMD患儿疾病转归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及其与尖锐湿疣临床复发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94例尖锐湿疣病例和5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C02激光清除病例疣体后每2周复查1次,随访持续12周,并统计复发率和复发次数,并比较复发和未复发病例、不同型别HPV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病例总体复发率为65.96% (62/94),平均复发次数为2.23次.尖锐湿疣病例外周血CD4+T细胞占(32.41±8.14)%,低于对照组(t=4.52,P<0.01);CD8+T细胞占(31.56±7.95)%,高于对照组(t=5.44,P<0.01);NK细胞占(19.86±6.29)%,低于对照组(t=2.12,P<0.05).与尖锐湿疣未复发病例相比,复发病例外周血CD8+T细胞较高,占(33.64±7.71)%;而CD4/CD8比值较低,为(0.97±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9、4.34,P均<0.01).与HPV16/18单一型别感染和HPV6/11/16/18型合并感染病例相比,HPV6/11单一型别感染病例外周血CD8+T细胞水平较低、CD47CD8+比值较高(q=3.37~3.45,P均<0.05).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而高危型HPV感染病例有更高的免疫缺陷风险.CD8+T细胞水平和CD4+/CD8+比值有助于判断尖锐湿疣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R-CHOP)化疗方案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PD-1,PD-L1,T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辽宁省某医院就诊的80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CHOP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R-CHOP化疗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与程序性死亡因子受体(PD-L1)阳性状况、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D-1阳性率为47.5%,低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D-L1阳性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CHOP化疗方案治疗DLBCL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PD-1,PD-L1阳性状况及T细胞亚群与NK细胞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93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是否伴有肺部感染分为不伴有感染组(对照组)47例,伴有感染组(观察组)46例,将2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及NK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CD3+(60.82±5.96)%、CD4+(30.58±3.78)%、CD4+/CD8+(1.02±0.15)%、NK(19.20±5.97)%,对照组的CD3+(65.38±5.89)%、CD4+(37.85±3.69)%、CD4+/CD8+(1.43±0.18)%、NK(22.76±6.12)%,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8+(29.75±2.66)%,对照组(25.76±2.5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分期患者中的CD3+、CD4+、CD8+、CD4+/CD8+及NK水平均呈现这种规律。结论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免疫力更差,治疗过程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T细胞亚群,探讨HBV宫内感染与T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68例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孕妇和新生儿出生24 h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母亲和新生儿外周血HBV-DNA含量,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新生儿股静脉血中的CD3+、CD4+、CD8+T细胞亚群,并分析HBV宫内感染与T细胞亚群表达的关系。结果:宫内感染组新生儿股静脉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与未宫内感染组相比升高,CD4+/CD8+与未宫内感染组新生儿相比降低,宫内感染和非宫内感染组新生儿股静脉血T细胞亚群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尚未观察到HBV宫内感染新生儿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阴道微生态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138例生殖道感染患者,分为HPV感染组(57例)和普通感染组(81例),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比较3组阴道菌群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HPV感染组乳酸杆菌、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及滴虫阳性率分别为33.33%、87.72%、84.21%及80.70%;普通感染组乳酸杆菌、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及滴虫阳性率分别为55.56%、60.49%、53.09%及50.62%;对照组乳酸杆菌、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及滴虫阳性率分别为78.00%、38.00%、22.00%及24.00%。3组乳酸杆菌、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及滴虫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487,P=0.000;χ~2=16.445,P=0.000;χ~2=20.885,P=0.000;χ~2=21.673,P=0.000)。HPV感染组乳酸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普通感染组和对照组,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滴虫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普通感染组和对照组(均P0.05)。HPV感染组外周血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8~+比值分别为(48.45±4.45)%、(45.03±4.78)%、(32.45±4.05)%及(1.39±0.35);普通感染组外周血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8~+比值分别为(53.89±5.19)%、(48.02±4.08)%、(29.98±3.18)%及(1.60±0.41);对照组外周血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8~+比值分别为(57.70±5.09)%、(51.98±4.17)%、(27.56±3.34)%及(1.89±0.48)。3组外周血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030,P=0.000; F=20.301,P=0.000; F=6.756,P=0.000; F=6.331,P=0.000)。HPV感染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普通感染组和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显著高于普通感染组和对照组(均P0.05)。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乳酸杆菌与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呈正相关,与CD8~+T淋巴细胞亚群呈负相关(均P0.05);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滴虫与CD3~+、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呈负相关,与CD8~+T淋巴细胞亚群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存在阴道菌群紊乱和免疫功能低下,纠正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阴道微生态,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对于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thrombocytopenia ITP)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与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P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IL-17)水平.结果 入院时,观察组CD8 +/CD3+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CD4+/CD3+、CD4+ CD25、CD4 +/CD8+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CD3+、CD4 +/CD3、CD4+ CD25+、CD4 +/CD8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入院时,观察组IFN-γ、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FN-γ、IL-17水平明显降低,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T细胞亚群发生失衡,同时出现细胞因子紊乱,ITP患者血液中T细胞亚群及相关因子水平变化可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肝癌高发家族成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B淋巴细胞的检测,探讨机体免疫状态在肝癌发生及家族聚集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13年3月以配对方法选取广西肝癌高发区的33个肝癌高发家族及59个无癌家族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成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B细胞的频数表达,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无癌家族相比,肝癌高发家族成员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明显降低;CD8+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明显升高;分层分析发现肝癌高发家族成员中肝癌患者、HBsAg阳性的家族成员的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均低于对照组,而未患肝癌的高发家族成员和HBsAg阴性的高发家族成员的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也低于对照组。结论肝癌高发家族成员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促进肝癌的发生并呈家庭聚集,这些变化在肝癌发生前已存在,可能为遗传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前后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0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含量均降低(P0.05),CD8+升高(P0.05);随着疾病进展Ⅲ期+Ⅳ期与Ⅰ期+Ⅱ期比较CD3+,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含量均降低(P0.05),CD8+升高(P0.05)。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手术后卵巢癌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与术前比较并未明显恢复(P0.05),但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有所恢复(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术后短期并不能恢复,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升高,术后明显恢复,提示其在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NK细胞、CD4+/CD8+水平动态监测在转移性结肠癌化疗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经病理学确诊为转移性结肠癌化疗患者95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8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在入院时检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3+、B细胞、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观察组于化疗后复查以上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化疗前观察组化疗有效者、化疗无效者CD3+、CD4+、B细胞、CD4+/CD8+及血清NK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均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有效者NK细胞、B细胞、CD4+水平均高于化疗无效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后,化疗有效者CD4+、CD3+、B细胞、CD4+/CD8+及血清NK细胞水平分别为(40.15±2.38)、(69.92±5.84)、(12.08±1.03)、(1.22±0.72)、(12.67±1.32)%,高于化疗前;CD8+水平为(33.04±5.86)%,低于化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D4+、CD8+、CD3+、B细胞、CD4+/CD8+及血清NK细胞水平可作为临床判断转移性结肠癌化疗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同时可为临床改进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氯化氢气体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37例急性氯化氢气体中毒患者入院当日或次日淋巴细胞亚群总T细胞(CD3+CD19-)、CD4+T细胞(CD3+CD4+)、CD8+T细胞(CD3+CD8+)、B细胞(CD3-CD19+)和NK细胞(CD3-CD16+CD56+)百分数及CD4+/CD8+比值;并与健康体检的49名健康人进行对照分析,观察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急性氯化氢气体中毒患者总T细胞百分数及CD4+T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T细胞百分数与健康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及B淋巴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氯化氢气体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存在异常,提示急性氧化氢气体中毒患者免疫功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型原发性肝癌肿瘤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表达,为评估患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西溪医院收治的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分为HBV感染组(n=41)与非HBV感染组(n=35),取患者肝癌根治切除标本或穿刺活检标本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肿瘤组织CD4~+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CD8)、CD34~+T淋巴细胞(CD34)、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及平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HBV感染组患者CD4、CD34和Treg阳性率分别为24.39%、56.10%和24.39%,均高于非HBV感染组的5.71%、28.57%和5.71%(P0.05);HBV感染组患者CD8阳性率为19.51%,低于非HBV感染组的51.42%(P0.05);HBV感染组MVD值为66.15±9.42,高于非HBV感染组的57.83±10.56(P0.05)。结论 HBV感染型原发性肝癌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及MVD值较高,可能与HBV异常增殖以及肿瘤血管生成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及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41例肺癌患者术前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与50例健康献血者作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癌患者CD3+、CD4+、CD8+和NK细胞减少,CD4+/CD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分期相关:Ⅰ期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未见明显抑制;Ⅱ期CD3+、CD4+、CD8+和NK细胞减少,但较Ⅰ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期肺癌患者所有亚群均降低,分别与Ⅰ期和Ⅱ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分期增加,CD4+/CD8+明显降低,各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组NK细胞和CD4+/CD8+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肺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随着肿瘤的进展进一步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和分析不同进展阶段的HIV-1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53例HIV-1感染者血常规和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19+B细胞、CD16+CD56+NK细胞亚群,其中CD4+T细胞数超过500个/μL 37例(A组),在200~ 500个/μL之间的152例(B组),低于200个/μL 64例(C组).对照组为40例排除HIV、HCV、HBV感染的健康人(N组).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B、C三组中,CD4+T细胞数越低的组,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的百分比和总淋巴细胞数也越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BCN< 0.01).HIV 感染A、B、C组CD3+T细胞、CD3+ CD8+T细胞、CD19+B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AN<0.05,PBN< 0.01,PCN< 0.01);CD4+T细胞数越低的组,CD3+T细胞、CD3+ CD8+T细胞和CD19+B细胞绝对计数也相应越低,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BCN< 0.01).A、B、C三组CD16+CD56+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与NK细胞绝对计数变化呈相反趋势,CD4+T细胞数越低的组,CD16+ CD56+ NK细胞百分比越高,而其绝对计数越低,且CD16+ CD56+ 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与NK细胞绝对计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ABCN< 0.01).结论 HIV-1感染不仅影响人体细胞免疫,可能还影响人体的体液免疫和天然免疫.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5,(7):882-88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癌患者手术治疗后外周血Tc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变化情况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接受体检的55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Tc亚群以及NK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1NSCLC患者中,手术前血清中CD3+、CD8+细胞水平与患者的性别、KPS评分无关(P<0.05),但71~80岁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性别、年龄、KPS评分均与CD4+、CD4+/CD8+细胞水平无关。2NSCLC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第4天以及手术后第8天的NK细胞、CD3+、CD4+及CD4+/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患者手术后第8天的NK细胞、CD3+、CD4+及CD4+/CD8+水平与手术前及手术后第4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HCLC患者手术治疗后外周血Tc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变化情况可以用来诊断和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及T淋巴细胞总数,进而对癌症患者的免疫情况以及预后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尘肺及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表达特性及T细胞的活化状态,分析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尘肺患者120例,尘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20例,肺结核合并感染患者42例和健康志愿者23例,采集患者肝素抗凝全血100μL,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CD4+T、CD8+T细胞,CD8+CD28+活化T细胞及CD4+CD25hi调节性T细胞(Treg),同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肺结核合并感染组比较,尘肺组及尘肺合并肺部感染组CD3+T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尘肺组、尘肺合并肺部感染组、肺结核合并感染组CD4+T细胞分别为(34.17±0.60)%、(33.11±2.36)%和(44.34±1.9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9.94±1.72)%(P0.05),且尘肺组、尘肺合并肺部感染组均明显低于肺结核合并感染组(P0.05);尘肺、尘肺合并感染组CD8+T细胞分别为(27.85±0.66)%和(24.05±2.08)%明显低于对照组(42.15±1.18)%(P0.05),而肺结核合并感染组则高于对照组(P0.05)。CD8+CD28+的活化T细胞尘肺组、尘肺合并肺部感染组、肺结核合并感染组分别为(21.86±0.46)%、(20.35±1.82)%和(21.94±0.9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4.47±2.44)%(P0.05),而CD4+CD25hi的Treg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尘肺患者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T细胞亚群分布失衡密切相关,且其T细胞亚群的分布与结核并感染患者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108例食管鳞癌患者(食管鳞癌组)术前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与50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对比,分析食管鳞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食管鳞癌组患者外周血CD3+、NK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0;P=0.320);CD4+和CD8+水平显著增高(P=0.001;P《0.001),由于CD8+增高的程度大于CD4+增高的程度,使得CD4+/CD8+较对照组降低(P《0.001).(2)早期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CD4+/CD8+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CD4+/CD8+进一步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与早期食管鳞癌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8).(3)有淋巴结转移食管鳞癌患者CD4+和CD4+/CD8+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均《0.001),CD8+和NK细胞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5).结论 食管鳞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随着肿瘤的进展免疫功能进一步受到削弱;监测CD4+/CD8+的变化可作为食管鳞癌病情进展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9.
裴斐  袁伟 《现代预防医学》2019,(7):1330-1333
目的 探讨维生素D(VitD)和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与中老年脊柱手术后患者感染的关系。方法 以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某院脊柱手术后并发感染的中老年患者41例为观察组并分为感染评分高组和低组,选择同期治疗42例手术后未感染者为对照组;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VitD和T细胞亚群(CD3+数目以及CD4+/CD8+)水平情况。结果 感染评分高、低组VitD水平、CD3+数目及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评分高组VitD水平、CD3+数目及CD4+/CD8+比值低于低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老年脊柱手术后患者VitD水平、CD3+数目、CD4+/CD8+比值与感染评分呈负相关(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VitD水平与CD3+数目及CD4+/CD8+比值呈正相关(t=6.842和6.9333,P<0.001)。结论 VitD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降低的中老年脊柱手术后患者感染风险增加;VitD水平与中老年脊柱手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不同临床分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62例DLBCL患者按临床分期分为Ⅱ期组(21例)、Ⅲ期组(21例)、Ⅳ期组(2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采集入选者空腹外周血2m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含量,并计算CD4+/CD8+.结果 Ⅱ期组、Ⅲ期组CD3+明显低于对照组、Ⅳ期组[(854.6±276.9)×106/L、( 823.3±211.5)×106/L 比(1268.8±684.0)× 106/L、( 1332.7±571.2)×106/L,P<0.05];Ⅱ期组、Ⅲ期组、Ⅳ期组CD4+明显低于对照组[(433.5±240.7)×106/L、(423.8±234.8)×106/L、(423.0±143.8)×106/L比(751.3±367.4)×106/L,P<0.05];Ⅳ期组CO8+和CD4+/CD8+[( 861.2±634.1)×106/L和0.5±0.3]明显高于对照组[(455.9±334.6)× 106/L和2.1±l.3]、Ⅱ期组[(390.6±54.1)×106/L和1.0±0.8]、Ⅲ期组[(377.4±49.7)×106/L和0.9±0.6](P<0.05);Ⅳ期组NK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210.3±122.0)×106/L比(353.3±284.7)× 106/L,P<0.05],且临床分期越高,NK细胞越低.结论 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DLBCL患者免疫抑制与紊乱加重,肿瘤负荷越大,NK细胞功能也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