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对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meta分析研究。首先,从Embase、Medlin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关键词gastric cancer、stomach cancer、gastric carcinoma、stomach carcinoma、gastric neoplasm、stomach neoplasm、neutrophil和lymphocyte。然后,根据各纳入研究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DFS)合并生存危险比(hazard ratio, HR)的异质性,决定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OS和PFS/DFS的合并HR。若合并HR>1,且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也>1, 则为NLR升高与胃癌患者OS或PFS/DFS的降低有显著联系。 结果收集18篇文献共纳入5 065例胃癌患者进行meta分析。升高的NLR与OS降低存在显著关联(HR为1.79,95%CI 1.54~2.08)。亚组分析中,胃癌多种治疗方案组和化疗组NLR升高均与OS降低存在显著关联[HR分别为1.84, (95% CI 1.48~2.29)和1.69, (95% CI 1.41~2.03)];而NLR≤3.2组和NLR>3.2组亦均与OS的降低存在显著关联[HR分别为1.80, (95% CI 1.46~2.23)和1.93, (95% CI 1.58~2.36)]。在胃癌患者OS的单因素meta回归分析中, 发表年份、种族、NLR临界值、治疗方案、患者数、进展期患者比例和男性比例都不是引起胃癌患者异质性来源的可能原因(P值分别为0.585、0.887、0.731、0.697、0.613、0.877、0.775)。 结论胃癌患者中升高的NLR与OS降低存在显著的关联,NLR可作为评价胃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手术治疗的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atelet-to-lymphocyteratio,PLR)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初治的并且经过手术治疗的143例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统计学方法选取NLR和PLR截断值,将患者根据截断值分组,分析NLR和PLR与患者生存、复发情况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选取NLR=2.8和PLR=125分别作为截断值,高NLR组5年生存率为30.3%,低NLR组5年生存率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高NLR组复发率为69.7%,低NLR组复发率为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高PLR组5年生存率为53.7%,低PLR组5年生存率为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高PLR组复发率为50%,低PLR组复发率为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术前化疗、病灶大小、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NLR值和PLR值是影响宫颈鳞癌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前NLR及PLR均是影响宫颈鳞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伴发热(FN)患者感染影响因素及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感染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2例乳腺癌化疗后F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检测患者外周血PCT、NLR和PLR水平,分析患者资料,归纳乳腺癌化疗后FN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CT、NLR、PLR对乳腺癌化疗后FN患者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172例乳腺癌化疗后FN患者中,感染42例,感染率为24.42%;感染组PCT、NLR及PLR高于非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NLR、PLR及化疗周期是乳腺癌化疗后FN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PCT、NLR及PLR用于预测乳腺癌化疗后FN患者感染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5、0.766、0.755;将3项指标联合用于乳腺癌化疗后FN患者感染发生的预测,其AUC高达0.917,高于单一指标检测(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短期死亡率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188例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的急性肺栓塞患者诊断记录,采用多元风险模型检测NLR、PLR对急性肺栓塞死亡率的预测作用,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评估。结果共有144例患者符合本研究标准,其中13例在入院30 d内死亡。死亡患者存在4周以上的制动史,有较低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较低,伴随着高心率、高呼吸频率、lgBNP和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同时NLR以及PLR比例也升高明显。PLR、NLR以及二者结合(PLR-NLR)3个指标的AUC值分别为0.752、0.758、0.750。结论 NLR、PLR对肺栓塞患者短期死亡率具有独立预测作用,NLR、PLR可以指导肺栓塞严重程度分级并进一步指导肺栓塞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内皮素-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为临床诊治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前海人寿广西医院收治的150例COPD患者,将COPD单发者作为对照组(54例),COPD并发PH者作为观察组[96例,COPD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40 mmHg(1 mmHg=0.133 kPa),提示合并PH],开展前瞻性研究。比较2组患者血浆内皮素-1、全血NLR、PLR及血清NT-proBNP表达水平;比较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PH患者血浆内皮素-1、全血NLR、PLR及血清NT-proBNP表达水平;分析COPD合并PH患者血浆内皮素-1、全血NLR、PLR及血清NT-proBNP表达水平与肺动脉压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血浆内皮素-1、全血NLR、PLR及血清NT-p...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及PCI术后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PCI治疗的老年STEMI患者116例及健康体检者116例,分析NLR、PLR及其他主要临床生化指标与老年STEMI的关系,评估术前、术后NLR及PLR的变化对PCI术后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老年STEMI患者组高血压患病率、UA、LDL-C水平、WBC、NLR、PL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RBC、Hb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STEMI患者无MACE组NLR及PLR数值术后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STEMI患者合并MACE组NLR及PLR数值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NLR及PLR是老年STEMI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PCI术后的短期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预后影响及与Ki - 67表达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 - 2012年12月于我院乳腺外科住院治疗的134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NLR最佳临床分界值采用ROC曲线确定,并依此分NLR<2.64组和NLR≥2.64组。临床独立预后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术后生存时间和生存曲线比较采用Kaplan - Meier和log - rank方法。Ki - 67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 NLR是三阴性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最佳临界值为2.64。NLR<2.64组术后中位DFS为39.10月,中位OS为52.30月;NLR≥2.64组术后中位DFS为27.35月,中位OS为37.35月。2组术后DFS和O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低组伴Ki - 67表达阴性的三阴性患者术后中位DFS和OS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其他情况。结论 NLR是三阴性乳腺癌的关键影响预后因素,具有重复性强、非侵袭性、方便实用等特性,可用于预测三阴性乳腺癌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1995 - 1997年采用术前动脉插管化疗加乳腺区段切除治疗Ⅰ、Ⅱ期乳腺癌共 2 6例 ,并随访 5年以上。结果  2 6例中 1例术后 2年 4个月死于肺转移 ,另 1例术后 4年死于其他疾病。 1例术后 1年复发 ,行全乳房切除后至今无瘤生存 6年。本组 3年生存率 (OS) 96 .15 % ,3年无瘤生存率 (DFS) 92 .3% ;5年OS 88.4 6 % ,5年DFS 88.4 6 %。结论 术前动脉插管化疗能提高肿瘤区域的药物浓度 ,杀灭部分癌细胞 ,减少术后复发。该疗法对部分Ⅰ、Ⅱ期乳腺癌病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及其他临床参数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其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潜在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207例RA患者。根据疾病活动性评分28(DAS28)将RA患者分为3组,分析其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全血细胞计数。同时选取10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高DAS28组的RA患者NLR和PLR水平高于低DAS28组(P0.01)和中DAS28组的RA患者。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NLR和PLR均与DAS28存在正相关关系(r=0.238,r=0.268,P0.001)。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NLR和PLR区分低活动性RA患者与中度以上活动性RA患者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16和217.21。结论 NLR和PLR与RA活动性相关且可以区分RA的疾病活动性。NLR和PLR可用作RA患者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与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诊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58例心功能正常者,82例心力衰竭者,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血常规,计算NLR和PLR,比较各组NLR和PLR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LR和PLR与DCM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NLR和PLR对DCM患者发生心肌衰竭的预测效能。结果 DCM心力衰竭组NLR和PLR均高于DCM心功能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随着DCM患者心功能分级严重程度的增加,NLR和PLR水平逐渐增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和PLR是DCM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和PLR两者联合对DCM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大于NLR和PLR单一指标的预测价值。结论 NLR和PLR与DCM患者心力衰竭密切相关,两者联合可有效预测DCM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食管癌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及其他临床参数与食管癌(EC)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这些炎症标志物作为EC诊断及预后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月本院106例食管癌患者、40例食管异型增生(ED)患者和102例食管良性肿瘤(BET)患者。根据组织学类型、肿瘤分期和转移将106例EC患者分组。比较全血细胞计数、CEA、CA19-9、CA72-4、CYF21和NSE,计算104例EC患者的预后营养指数(PNI)。同时选取2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 EC患者的NLR和PLR水平显著高于ED、BET和NC(P <0.001)。ROC分析显示NLR和PLR区分EC与ED和BET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07和160.33。升高的NLR和PLR与较高的肿瘤分期和转移相关(P <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NLR和PLR均与PNI呈负相关(r=-0.336,r=-0.443,P <0.001)。结论 NLR和PLR可以区分EC患者与ED和BET患者。NLR和PLR可以用作EC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估、疾病进展及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产检并分娩的140例子痫前期患者为观察组,其中重度子痫前期80例,轻度子痫前期60例。另选取同期14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分析NLR、PLR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比较子痫前期NLR、PLR不同水平的妊娠结局。结果 NLR与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PLR与舒张压、24 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NLR预测子痫前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3,最佳临界值为4.3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2%和77.9%。PLR预测子痫前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0,最佳临界值为122.7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1%和59.8%。NLR≥4.31、PLR≤122.75均为子痫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子痫前期患者根据NLR值分为NLR高水平组(NLR≥4.31)和NLR低水平组(NLR4.31),两组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子痫前期患者根据PLR值分为PLR高水平组(PLR122.75)和PLR低水平组(PLR≤122.75),两组血小板减少、早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LR、PLR与子痫前期相关,有助于预测、评估子痫前期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5,(9):1251-1253
目的探讨根治术后胃癌患者血常规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的比值(NLR)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有完整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的根治术后胃癌患者共215例,所有患者未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计算每例患者术后的NLR,结合临床、病理参数指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各因素对术后无病生存(DFS)的影响,Kaplan-Meier方法绘制术后DFS曲线并计算中位DFS,比较不同NLR时DFS的差异。结果卡方分析显示,术后NLR水平与肿瘤的T分期相关。COX回归分析表明,T分期、肿瘤分化及NLR是影响术后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术后NLR≤6.8与NLR>6.8的患者,术后中位DFS分别是69个月和56个月(P<0.001)。结论术后NLR水平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黄碧芬  郑建清 《中国校医》2014,28(3):219-222
目的探索中晚期宫颈癌根治性术后大分割放疗+同期化疗的疗效及毒性。方法 2007年7月至2012年6月,50例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的巨块型Ib、IIa、IIb期宫颈癌患者纳入分析。治疗采用大分割放疗+同步化疗:放疗方案为3 Gy/次,每周5次,总剂量39 Gy;同步化疗方案为顺铂35~40 mg/m2,每周1次的同步化疗。观察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5年无瘤生存率(DFS)、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FDMS)、5年总生存率(OS)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5年DFS为74.1%、5年LRFS为86.1%、5年FDMS为80.4%、5年OS为74.7%。所有病例整体治疗耐受性较好,虽然3/4级急性黏膜反应发生率为14%,但未发现严重的胃肠道事件或新的安全性问题。结论宫颈癌术后大分割同步放化疗不良反应可接受,治疗依从性好,总体疗效满意,但需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9,(10):1391-1392
目的探讨NLR、 PLR和MLR对痛风疾病活动度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67例痛风患者及114例健康体检者的资料,比较各组的NLR、 PLR和MLR,采用ROC曲线评估三者在痛风疾病活动度中的价值。结果痛风急性发作组的NLR、PLR和MLR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 ROC曲线分析表明NLR曲线下面积最高(0.748 vs. 0.674 vs. 0.699)。结论 NLR、PLR和MLR均与痛风活动度相关,其中NLR对痛风活动度的评估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空腹血糖(FPG)联合预测脑动脉瘤患者栓塞术后90 d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收的112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介入栓塞术治疗,依据随访90 d预后状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76)和预后不良组(n=36),统计对比两组入院当天NLR、PLR、FPG变化,分析NLR、PLR、FPG与预后关联性,影响预后因素及联合预测预后价值。结果 (1)与预后不良组对比,预后良好组NLR、PLR、FPG水平明显较低(P<0.05);(2)经Spearman分析指出,NLR、PLR、FPG与预后均呈正相关(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NLR>10.35%、PLR>247.61%、FPG>6.98 mmoL/L为脑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NLR、PLR、FPG联合预测脑动脉瘤患者栓塞术后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1,均优于单一指标(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外周血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前列腺癌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13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PSA、PNI、NLR、PLR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单独及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结果前列腺癌组PSA12.60(8.59,20.35)ng/mL、NLR2.234(1.876,3.22)、PLR 133.33(108.89,162.17),均高于对照组PSA5.02(2.56,9.86)ng/mL、NLR1.77(1.41,2.28)、PLR98.56(72.45,127.44);前列腺癌组PNI为49(48.13,50.2),低于对照组PNI52.15(49.65,5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72.5%,特异度为79.1%、AUC为0.781,高于PNI、NLR、PLR单独诊断;PSA、PNI、NLR、PLR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AUC为0.845,高于各项单独指标;PSA、PNI、NLR、PLR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87.8%,高于各项单独指标;PSA、PNI、NLR、PLR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度为72.9%,低于PSA和PNI。结论PSA、PNI、NLR、PLR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较单一指标更高,可作为前列腺癌患者筛查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重症与非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及不同分期的ITP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的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的差异以及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方法无菌采集47例ITP患者其中重症12例抗凝及促凝外周静脉血各2mL,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计数,计算NLR和PLR,并检测乳酸脱氢酶、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指标。 结果重症ITP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非重症ITP患者[(4.43±2.09)×109/L比(6.91±3.63)×109/L,P<0.05];新诊断ITP、持续性ITP,慢性ITP、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ITP四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2,P<0.05);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白蛋白呈负相关(r=-0.728,P<0.05),PLR与乳酸脱氢酶呈负相关(r=-0.415,P<0.05)。 结论重症和不同分期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可能是其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年轻女性(年龄≤35岁)乳腺癌患者临床生物学特性和预后,初步探讨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治疗策略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3年1月至2008年4月经术后病理确诊的97例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观察患者的生存与复发情况,探讨临床生物学特性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97例患者3年总生存率(OS)和3年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73.2%( 71/97)和64.9%(63/97).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手术方式、辅助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是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1或<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R阴性较ER阳性患者的OS和DFS为差(RR=2.949,P=0.015;RR=2.629,P=0.007),未行内分泌治疗较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OS为差(RR=3.179,P=0.038).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较HER-2阴性患者的DFS为差(RR=2.079,P=0.032);临床分期Ⅱ、Ⅲ期较Ⅰ期患者的DFS为差(RR=2.801,P=0.017;RR=8.673,P=0.000);未行辅助化疗较行辅助化疗患者的DFS为差(RR=3.048,P=0.005).结论 ER阴性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HER-2阳性可作为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独立的疾病复发预测因素,术后行辅助化疗患者预后好,行内分泌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妊娠期急性胰腺炎(APIP)患者的早期预测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6月—2020年6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APIP患者48例,其中预后良好的26例归为A组,预后不良22例的归为B组。对所有患者的BISAP评分、NLR与PLR进行统计,比较3组数据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A组患者的BISAP评分与NLR、PLR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SAP评分联合NLR、PLR对APIP患者预后预测的灵敏度为95.91%,优于BISAP评分、NLR及PLR单独对APIP患者预后预测的91.15%、92.68%及75.92%。结论 BISAP评分联合NLR、PLR对APIP患者的预后预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为APIP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提供参考,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