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近10年针灸疗法治疗焦虑症的选穴规律。方法用计算机检索近10年国内采用针灸治疗焦虑症的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合格文献95篇,涉及91个腧穴,使用频次共为810次。研究发现针灸治疗焦虑症所选取的经络以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为主;局部选穴主要以头部、上下肢及背部穴为主;选穴以百会、内关、神门、太冲、印堂、四神聪、三阴交、足三里、心俞、合谷、神庭最多;特定穴以交会穴使用最多,其次为原穴及输穴。结论现代针灸临床治疗焦虑症仍以循经取穴、局部取穴、选用特定穴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近17年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相关文献,探讨其选穴规律,为临床选穴与组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国内使用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研究文献,以"中风""卒中""便秘""排便障碍"等为检索词,对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及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59篇,涉及经穴53个,使用频次共393次。研究发现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选穴以天枢、足三里、中脘、上巨虚、支沟、气海、关元、大肠腧、水道、合谷、大横为最多;使用腧穴频数最高的经络分别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局部选穴主要以腹部腧穴为主。结论:现代针灸临床治疗中风后便秘仍以循经取穴、局部取穴为主,部分结合辨证取穴,选穴多集中于腹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近20年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现代文献的经穴使用特点。方法:收集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文献,运用频数、百分数对文献中使用腧穴的归经、分布部位等特点进行统计描述。结果:纳入文献63篇,涉及到13条经脉,78个穴位,总频次为418次,主要使用了百会、气海、关元、三阴交、中极等穴位。在部位上,胸腹部的穴位使用最多,重视远端取穴和交会穴的使用。结论: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和辨证取穴是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重要取穴原则,同时重视特定穴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内三大中文期刊数据库,收集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选穴进行分析。结果: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关元穴,取穴部位多以腹部、下肢、骶部为主;选用穴位最多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特定穴以交会穴应用最多。支持度最高的配对为关元—气海穴,提升度最高的配对为中极—次髎—关元穴。百会—会阳—中髎—肾俞—次髎和三阴交—足三里—关元—中极—气海分别为2个有效聚类群。结论:临床取穴遵循局部取穴配合远端取穴和循经取穴,重用交会穴,且以所在病变部位为主的选穴规律。  相似文献   

5.
付球  袁健辉  李姗  楚佳梅 《新中医》2017,49(12):166-169
目的:总结近10年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的选穴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2007年2月-2017年2月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筛选出合格文献133篇,涉及经穴92个,使用频次共为794次。通过分析发现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多选用督脉、膀胱经、肝经腧穴;局部取穴以头部、四肢部为主;穴位使用前十位依次为:百会、太冲、内关、神门、三阴交、神庭、印堂、合谷、水沟、足三里;特定穴多选用交会穴、五输穴、原穴。结论:近年来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多根据病因病机辨证后循经取穴为主,配合近部取穴,并灵活选用交会穴治疗多经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选穴用经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主要数据库,整理近20年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其处方,归纳选穴用经规律。结果: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选穴排名前5位的穴位是中极、三阴交、关元、膀胱俞、次髎。结论:取穴部以腹背为主;经脉使用以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重用特定穴,尤以背俞穴、募穴为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选穴与合理组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近10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文献,对选用的腧穴种类、归经及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为主的文献共42篇,共使用89个穴位,总频次为433次,十四经穴64个,总频次305次,占70%;经外奇穴128次,占30%。其中出现频率占20%以上的经穴17个,阳经穴6个,阴经穴6个,经外奇穴5个。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宜头颈部穴位和(或)舌咽部穴位加辨证取穴治疗。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失眠处方取穴规律现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  孙丽丽  王欣  张丰聪 《中医杂志》2012,53(12):1051-1054
目的 总结现代文献针灸治疗失眠处方取穴规律.方法 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1979-2011年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频数、百分数对针灸治疗失眠常用穴位、所用穴的十四经分布及在人体各部位的分布情况、特定穴应用情况及处方用穴特点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纳入文献192篇,用穴112个.常用穴位为神门、三阴交、百会、足三里、太冲;使用穴位数较多的经脉主要有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任脉、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分部取穴主要以头颈部和下肢为主;特定穴选用最多的是五输穴,其次是原穴和背俞穴;以多穴处方为主,双穴处方的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并注重头部选穴.结论 现代针灸治疗失眠取穴注重循经取穴及特定穴的选用,取穴部位多集中在头颈部和下肢,并结合中医理论辨证取穴.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频数统计的方法总结针灸治疗脑性瘫痪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DATA)、Pubmed 1960年1月1日—2017年9月30日有关针灸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的方法,总结分析腧穴的选用规律。结果:纳入文献117篇,涉及腧穴159个。头针的运动区、四神针、平衡区及体针中的百会、足三里、合谷、曲池、阳陵泉等穴使用频次较高;腧穴主要集中在头部;辨证治疗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取穴和头部功能区的选用;督脉、膀胱经、胃经、胆经等阳经的腧穴选用较多;特定穴频次占优势,以交会穴、合穴、原穴最多。结论:针灸治疗脑瘫以头针结合体针为主,以局部取穴为基础,重视阳经腧穴及特定穴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的用穴特点和规律。方法:在收集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基础上,建立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结果:分析发现针灸治疗贝尔面瘫中,手足阳明经穴选用最多,重视局部穴位,配合远端选穴,地仓穴为使用频次最多经穴,交会穴、五输穴、下合穴等特定穴运用广泛。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分析发现,循经取穴是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重要原则,特定穴的运用是针灸处方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用穴规律,为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取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了近10年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文献近50篇,对其取穴规律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结果:在合格文献中,治疗黄褐斑的主要穴位有15个,分布于八条经脉上,其中以足太阳膀胱经穴的使用最多。结论:针灸治疗黄褐斑以足三里、三阴交、曲池、血海为基本主方;配穴以辨证取穴为主;局部取穴与全身取穴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针灸大成》治疗膝关节炎的针灸处方及选穴规律进行整理分析,为临床针灸治疗该病提供选穴参考。方法:采用《中华医典》第5版《针灸大成》中所载治疗膝关节炎的针灸处方为研究对象,整理归纳其配穴处方、常用穴位、穴位归经及特定穴运用。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条文72条,穴位54个,共计用穴频次118次。其中,单穴处方最多,频次为55次,频率为76.4%,配穴处方频次17次,频率为23.6%;常用穴位(前8位)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为阳陵泉,其次为足三里、委中、风市、膝关、阴市、三阴交、行间;经脉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足少阳胆经;在治疗膝关节炎的54个穴位中,属于特定穴的有41个,频率为75.9%;五输穴使用频次最多,达到56次,频率为47.5%。结论:《针灸大成》治疗膝关节炎临床用穴少而精,选穴以足三阳经穴为主,主要为足少阳胆经经穴,以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为主,多运用特定穴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归纳总结近10年针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文献,分析针灸治疗干眼症的选穴特点和规律。方法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中国知网(CNKI)中针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文献进行检索及筛选,得到相关文献60篇,分析针灸治疗干眼症的选穴规律。结果针灸治疗干眼症的主要穴位为攒竹、睛明、太阳、合谷、三阴交,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位使用频次最多,另外经外奇穴在选穴中所占比例也较多,所选腧穴主要集中在头面部、下肢,特定穴中交会穴和五输穴占优势。结论针灸治疗干眼症重视局部取穴与远部取穴相结合,特定穴是处方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运用多维数据分析技术探讨古代针灸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症的用穴规律。从先秦至清末涉及针灸治疗中风经络半身不遂症的相关文献中收集处方数据,录入古代针灸处方分析系统;利用多维数据分析技术,从经络、经络分部和特定穴三个维度、多个层次,获取腧穴使用频数分布情况,归纳并分析用穴规律。腧穴选用以曲池、肩髃、足三里、阳陵泉和合谷为主。经络选用以阳经为主;其中,足少阳胆经和手阳明大肠经最为常用,注重选用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两对表里经。正经选穴主要分布于上、下肢外侧部,督脉选穴主要分布于头部。古人注重选用特定穴,以五输穴为主,交会穴和下合穴次之;其中,五输穴以合穴为主。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发现,古代选穴采用循经取穴和分部取穴原则,重视特定穴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探讨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选穴规律,为临床研究处方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12月)中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资料。结果:共纳入文献22篇,选用穴位31个,主要分布在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上。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犊鼻、血海、膝眼为使用频率较高的腧穴,足阳明胃经为使用腧穴频数最高的经脉,腧穴分布最多的部位为膝关节局部,特定穴以合穴、下合穴、阿是穴应用较多。结论:现代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取穴符合病因病机特点;以循经取穴、局部取穴为主,重视特定穴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128-113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RA选穴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60—2015年5月1日CNKI、VIP、万方、Pub Med、Medline、Cochrane数据库,收集针灸治疗RA临床研究的文献120篇,总结选穴规律。结果:针刺治疗RA(1)选穴以手足三阳经、督脉及经外奇穴、足太阴脾经为主,其中,足太阳膀胱经选穴频次、穴位总数在所有经脉中最多;(2)选穴根据RA病变部位不同选择的穴位不同,一般情况下以近部(局部)阳经取穴为主,同时配以远部取穴;(3)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尤以交会穴、合穴、井穴、输穴的数目较多。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179-2182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英文数据库中近10年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的文献,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分析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选穴规律。结果:在纳入111篇文献中被采用的腧穴有43个,涉及特定穴种类10种,分布于十条经脉,其中足阳明胃经腧穴使用频次235次,足太阴脾经148次。结论: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选穴以循经取穴为主,以特定穴为主要腧穴类型。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穴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粮葶  李瑛  任玉兰 《中国针灸》2013,33(2):125-130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在收集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现代文献基础上,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穴运用特点和规律.共纳入中风后遗症的针灸处方682条,共使用腧穴253个,总频次5395次,选用的腧穴遍布十四经脉,四肢和头颈部分别占76.5%(4128/5395)和13.8%(744/5395),阳经的使用总频率为74.7%(4029/5395),特定穴占83.8%(4522/5395).表明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选穴以循经为基础,重视局部取穴,配合远端用穴.首选阳经腧穴,分布主要在四肢,阳明经与少阳经的配伍关系最为常用;特定穴为选穴的主体,特别重视交会穴及肘膝关节以下的特定穴.  相似文献   

19.
提炼并分析针灸治疗高脂血症选穴用经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检索主要中英文数据库,纳入有明确选穴的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针灸治疗高脂血症选穴用经的特点和规律.发现高脂血症针灸处方的选穴以特定穴为主,选穴频次居于前5位的依次为丰隆、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和天枢;高脂血症针灸处方的用经包括10条经脉,选用经脉频次较高的为胃经、脾经、任脉、膀胱经和心包经;高脂血症的针灸处方以胃经、脾经、任脉、膀胱经和心包经的特定穴为主.高脂血症的针灸处方体现了“从脾论治、循脾胃经取穴、远近结合”“调整脏腑虚实、辨证取穴、前后结合”和“辨症取穴”的选穴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文献的用穴规律和特点.方法 搜集2000年1月~2012年5月发表的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报道近40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其取穴规律.结果 发现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足阳明胃经穴选用最多,其中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为使用率最高的主穴.重视局部取穴,配合远端选穴,其中配穴多以脏腑辨证取穴,并且募穴、下合穴、背俞穴等特定穴广泛使用.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文献分析发现,局部取穴配合脏腑辨证取穴是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原则,特定穴的运用是针灸处方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