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分析26例胰腺内分泌肿瘤临床特点以及总结诊治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6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对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中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18例,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6例。结论:在胰腺内分泌诊断过程中,采用血清学相关激素水平测定结合影像学检查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诊断率以及为术前患者肿瘤浸润程度进行评估。手术切除则是治疗胰腺内分泌肿瘤最为有效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PNEN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20年7月在天津市南开医院治疗并由病理诊断确诊的12例患者,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特征等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结果 12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24~82岁,中位数年龄54岁;肿瘤最大径1.5~10.0 cm,均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根据WHO 2017版分级标准,G1级8例,G2级4例,功能性肿瘤2例,无功能性肿瘤10例,其中无功能性肿瘤多以排便困难、腹胀不适、腹痛、恶心及腹部肿块为主。镜下示肿瘤细胞呈实性,大小均一。免疫组化显示Syn阳性率为100.0%,CgA阳性率为91.6%,CD56阳性率为83.3%。本研究中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均健康且无瘤生存。结论 PNEN的临床表现较为繁杂,易造成漏诊及误诊。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分析是确诊PNEN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影像引导下肺部肿瘤微创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肺部肿瘤的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使用不同辐射剂量的CT影像引导下微创治疗肺部肿瘤;记录不同剂量CT引导下肿瘤影像学特性、肿块大小、微创治疗肺部肿瘤的术中并发症(出血、气胸)影像学表现、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扫描层数、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以及近期疗效等参数进行定量测量与差异性评价。结果表明试验组在降低毫安值,减少辐射剂量的同时,会产生一定噪声与伪影使到图像质量下降;但是两组CT影像引导下微创治疗肺部肿瘤过程的图像质量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试验组能达到对照组临床CT影像引导下肺部肿瘤微创治疗的要求。在扫描管电流剂量降低至15mA引导扫描时候,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从常规的17.95 mGy降低至2.26 mGy,降低幅度达87.41%。对照组CT下引导肺部肿瘤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远远大于试验组,试验组DLP值仅为对照组的35%。结论低剂量CT影像引导下肺部肿瘤微创治疗的方法,大大减低了患者辐射剂量,并可确保微创手术顺利实施的整个过程,本研究最低选用管电流15 mA CT引导技术值得同行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TP)的症状和现有的诊断状况,阐述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过程,从超声、多层螺旋CT、MRI、功能成像4个方面分析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新进展,最后指出未来可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来实现NETP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MRI对胰腺癌的临床影像学差异。方法收集天津市武清中医医院通过手术有明确病理诊断胰腺癌90例患者的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CT、MRI对胰腺癌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分析CT对胰腺癌的诊断阳性率、CT下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HU值;MRI对胰腺肿瘤的诊断阳性率。结果 (1)CT中胰腺期对胰腺癌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平扫期、动脉期、门脉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T下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HU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RI增强及DWI对胰腺肿瘤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T1WI、T2WI、T1WI压脂、T2WI压脂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对胰腺癌的临床影像学检查存在差异,CT增强扫描中胰腺期及MRI增强及DWI技术对胰腺癌的诊断阳性率高,两种技术互相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介入治疗肺大泡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为肺大泡合并感染患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0月医院诊治的100例肺大泡合并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胸切除肺大泡治疗,试验组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CV)、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血氧分压(PaO2)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大泡合并感染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介入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瘤发生率较低,是最常见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全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70-80%.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12年8月经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23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各种定位、定性检查的应用、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CT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并经过手术病理确诊的29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前CT共计确诊26例,诊断符合率为89.66%,与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级为2级的患者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均呈现最高强化程度,病理分级为3级的患者均呈现最低强化程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T诊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准确性较高,可为术前恶性程度评价提供依据,同时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支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8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超声和CT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1.4%(20/28)和82.1%(23/28),但不能准确区分其类型.3例浆液性囊腺瘤未行手术治疗;25例手术患者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远端胰腺切除术9例,肿瘤摘除术5例,胰腺节段切除术1例,胰瘘是主要的并发症.本组患者均获随访,3例未手术患者肿瘤无增大,1例囊腺癌因复发转移于术后11个月死亡,其余均健在,术后无复发.结论 超声和CT是胰腺囊性肿瘤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黏液性囊腺瘤以及伴有症状的浆液性囊腺瘤需手术治疗.胰腺囊腺瘤手术切除后可获治愈,囊腺癌术后疗效也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临床少见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过量分泌肿瘤相关物质所引起的症状,如皮肤潮红、轻度或者中度腹泻、右心瓣膜病变、哮喘、呼吸困难等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且女性多于男性,呈现散发特点。多数患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难以早期发现,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可起源于不同的神经内分泌器官。近年来,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此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技术得到了提高。本文针对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提高此疾病诊治水平,为后续的相关临床实践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微创治疗肺部肿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采用常规剂量引导的对照组与采用低剂量引导的试验组各20例;记录两组间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术中的影像学特性、表现与CT引导下辐射剂量的差异性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不同剂量CT引导下肿瘤影像学特性、术中并发症(出血、气胸)图像质量评价影像学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噪声与伪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5mA引导扫描时候,单次扫描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从常规的17.95mGy降低至2.26mGy,对照组CT下引导肺部肿瘤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为(6426.5±4352.21)mGy.cm;试验组DLP为(2492.68±1179.52)mGy.cm;D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p<0.05)。结论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微创治疗肺部肿瘤方法,减低患者辐射剂量,可确保手术顺利实施的整个过程,值得同行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角膜组织病毒潜伏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的过程,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0月进行治疗的98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试验组患者采用PCR检查与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免疫荧光检查与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角膜组织病毒潜伏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并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免疫荧光检测后阳性检出率83.7%,试验组患者PCR检测后阳性检出率95.9%,试验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85.7%,试验组患者为98.0%,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检查以及综合疗法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角膜组织病毒潜伏感染灵敏度高、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胸外科手术后胸壁切口感染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治疗效果,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医院诊治20例胸外科手术后胸壁切口感染患者资料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清创换药治疗,试验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清洁时间、手术后胸壁切口感染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后胸壁切口感染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愈合时间,降低切口感染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脊柱创伤的诊断和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某医院2014-2015年收治的124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给予X线片、CT和MRI等联合辅助检查,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结果经X线片、CT和MRI等联合辅助检查,所有脊柱损伤均被检出,检出率100%。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手术指标统计数据、切口感染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X线片、CT和MRI三种辅助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对于急性脊柱创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急性脊柱创伤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抗坏血酸克吕沃尔菌伴窦道经久不愈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1月医院诊治的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抗坏血酸克吕沃尔菌伴窦道经久不愈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人白介素-5(IL-5)及血清人白介素-8(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后IL-5及血清人白介素-8(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P0.05)。结论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抗坏血酸克吕沃尔菌伴窦道经久不愈患者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手术治疗效果理想,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窦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为鼻窦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患者的病史、专科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初步诊断为鼻窦新生物.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提示鼻窦神经内分泌癌.结论:鼻窦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极其罕见高度恶性肿瘤,确诊依赖病理检查,尽早采用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曲霉菌肺部感染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为提高鉴别与预防控制肺曲霉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医院诊治的151例曲霉菌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8例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和试验组83例为呼吸道曲霉菌属定植,两组患者均采用CT诊断,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疾病获得分类、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病、糖皮质激素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机械通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肺曲霉菌定植感染患者中血液病、实体癌、支气管扩张、放化疗、粒细胞减少等,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转归率为7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曲霉菌感染和定植发生的主要基础疾病保持一致,在高危人群中应该加强其管理,做好曲霉菌属感染鉴别及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8.5±5.0)岁,3例无自觉症状.除1例糖类抗原19-9(CA19-9)轻度升高外,其余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均正常.影像学检查均发现占位性病变,均行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术后随访5~65个月,无远期并发症,复查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症状不典型,腹部超声检查可以作为此类疾病的筛查方法,增强CT扫描有助于肿瘤的定位和定性,手术完整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相关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6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胰头部3例,胰体尾部3例.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胰十二指肠经典切除术,2例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1例因肝脏多发转移行开腹探查术+肿瘤活检.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2例,脾脏转移1例,肝脏转移1例.随访期间,1例因发生多器官转移死亡.结论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多发生于胰头部,也可见于胰体尾部,呈浸润性生长,术前诊断困难,多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临床效果。方法38例垂体腺瘤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证实,采用单鼻孔-蝶窦入路,单纯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结果随访时间3~24个月,本组患者内分泌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肿瘤全切35例(92.1%),其余3例(7.9%)显示肿瘤部分残留,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微侵袭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