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抗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 ,通过不断探索 ,对 PD-L1、PD-1、CD80、CTLA-4等免疫分子间相互作用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除经典地作为T细胞抑制性受体外,研究者发现PD-L1可与PD-1或CD80分子在同一细胞上共表达并通过顺式相互作用发挥正性免疫调节功能,显著影响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间互作网络及免疫治疗疗效,为肿瘤免疫治疗作用机制的认识带来新的变革。本文对顺式PD-L1/PD-1、顺式PD-L1/CD80通路及其与CTLA-4、CD28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概述了这种顺式互作通路的阻断对T细胞信号、细胞毒性功能和抗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诸如PD-1,PD-L1等免疫检查点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成为了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其作用机制是阻断T细胞表面的共抑制分子与配体的相互作用,从而激活T细胞进行肿瘤免疫应答.共刺激分子4-1BB(CD137)又名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受体9,多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表面,也可表达于粒细胞或树突状细胞表面.4-1BB在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CD279)为共刺激受体CD28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在活化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CD274)为PD-1的一个重要配体,广泛表达于肿瘤细胞以及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以PD-1/PD-L1为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PD-1通过与PD-L1和(或)PD-L2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诱导T细胞凋亡,在肿瘤免疫逃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PD-1/PD-L1信号通路成为免疫靶向治疗的新靶点,相关研究在非小细胞肺癌、晚期黑色素瘤等多种恶性肿瘤领域有重大进展,研究发现PD-L1 在多种肿瘤细胞包括乳腺癌中表达上调,提示 PD-1/PD-L1通路可能参与肿瘤的免疫逃逸。本文将针对PD-1/PD-L1通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谢骐骏  刘芳  黄武 《癌症进展》2021,19(20):2053-2057,2098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PD-L2)是一种属于B7-CD28信号家族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肿瘤免疫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PD-L2可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并且其表达与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的浸润和预后相关.PD-L2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相互作用,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此外,PD-1/PD-L2通路在肿瘤微环境的免疫逃逸方面所起到的调控作用,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探讨PD-L2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和临床预后的关系,可为预测肿瘤患者预后和治疗提供新思路.现就PD-L2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 (PD-1)是由PDCD-1基因编码的一种表达在T细胞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抑制性受体.PD-1及其配体PD-L1(B7-H1/CD274)、PD-L2(B7-DC/CD273)在调节免疫反应和维持外周免疫耐受中具有重要作用.PD-1/PD-L1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存活和效应功能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凋亡,促进CD4+T细胞向Foxp3+调节性T细胞分化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抗PD-1单克隆抗体(BMS-936558等)及抗PD-L1单克隆抗体(BMS-936559等)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的研究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突破,免疫靶向治疗将会成为其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免疫系统中,为防止免疫反应过度,细胞表面会有抑制免疫反应的检查点,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与其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就是其中的一对免疫检查点,肿瘤细胞通过表达PD-L1与免疫细胞上的PD-1受体结合,使得肿瘤细胞可以逃避免疫细胞的攻击。研究表明,PD-1及PD-L1在多种实体肿瘤组织及免疫细胞中存在过表达现象,导致抗肿瘤细胞功能消失,并且与不良预后相关,但在髓系肿瘤中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从PD-1/PD-L1的生物学特点,目前在髓系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传统化疗药物对该通路的作用作一综述,旨在为髓系肿瘤的诊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冷光现  张有成 《癌症进展》2021,19(23):2377-2379,2470
在肿瘤微环境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免疫抑制因子之一,通过与其配体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和(或)PD-L2结合后调节淋巴细胞的活化、无能或衰竭等生物学过程.既往的研究中,PD-1只在免疫细胞尤其是功能耗竭的T细胞中表达,通过作用于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大鼠肉瘤癌基因(RAS)、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等相关下游通路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PD-1在黑色素瘤、肝细胞癌、胰腺癌、结肠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中固有表达并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发挥不同的生物学效应.这些生物学效应均独立于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发挥促进或抑制作用.目前肿瘤细胞固有PD-1的表达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这提示PD-1在肿瘤细胞中的产生和作用机制可能不同于经典的PD-1/PD-L1免疫检查点信号通路,可协助理解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不同肿瘤治疗中疗效不同的可能原因,为补充和完善现有的免疫检查点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
程序性死亡蛋白-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1/PD-L1)作为一种抑制T细胞活化的调节性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肿瘤的免疫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靶向治疗药物得到研发,但是单一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并不能很好的抑制肿瘤的发生,肿瘤逃逸现象时有发生,而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可作为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属于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的抑制性受体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ion motif,ITIM)结构域(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TIM domain,TIGIT)是近年靶向药物治疗研究的热点,其与PD-1/PD-L1的联合治疗可减少肿瘤逃逸,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的发生。因此,本文就TIGIT和PD-1/PD-L1双重阻断途径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旨在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免疫检查点对于维持自身免疫耐受、避免免疫系统对正常组织进行攻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细胞能够利用免疫检查点通路的激活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目前最重要的免疫检查点为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肿瘤细胞PD-L1通过与活化的T细胞的PD-1结合,能够通过诱导T细胞的凋亡降低肿瘤免疫反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能够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尽管目前对于免疫检查点认识有限,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新的治疗方法有望改变乳腺癌的治疗模式。本篇综述将介绍乳腺癌中免疫检查点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是T细胞上主要存在的一种抑制性受体,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ligand-1,PD-L1)相互作用,可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在正常机体中,PD-1/PD-L1信号通路对维持机体的免疫耐受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肿瘤发生时,PD-1/PD-L1信号通路能抑制T细胞的免疫反应而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本文从PD-1/PD-L1的发现及其结构、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PD-1/PD-L1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