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下气汤治疗水平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留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水平半规管型BPPV复位成功后残留头晕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下气汤治疗,对照组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疗程为10天。治疗前后观察眩晕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变化。结果 2组治疗均有效,但治疗后眩晕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下气汤治疗水平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留头晕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眩晕方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53例口服倍他司汀,观察组52例口服倍他司汀合眩晕方,疗程1周,比较2组疗效、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积分及半年内头晕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23%,优于对照组的83.02%(P0.01);治疗后观察组DHI积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半年内同部位BPPV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眩晕方能加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青年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在Epley复位法的基础上应用眩晕宁的效果方法:抽选医院确诊的120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根据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以Epley复位法治疗,观察组经Epley复位法联合眩晕宁治疗,比较不同方法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青年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眩晕宁治疗,改善血流动力学效果显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灯盏生脉胶囊联合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诊断为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给予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灯盏生脉胶囊治疗,两组疗程为4周。记录两组治疗后1周、1个月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并随访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1个月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80.3%,观察组以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1周后、1个月后的DHI量表的功能、情感、躯体单项及总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的单项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复发率12.8%显著低于对照组27.3%(P0.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好,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予以针刺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Epley复位法治疗。结果治疗1疗程后,两组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均有一定疗效,治疗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结论针刺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明显,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复位次数,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针刺晕听区为主结合改良Epley法手法复位与单纯应用改良Epley法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改良Epley法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刺晕听区、百会、情感区、太阳为主,每天1次,6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9%(34/37),高于对照组的83.3%(25/30),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均P0.001);观察组在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中医证候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1)。结论:针刺晕听区为主结合改良Epley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纯改良Epley法手法复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合改良Epley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改良Epley复位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天、1周、1月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HI评分以及治疗3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1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P0.01;治疗1周后与1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76.67%,P 0.01。治疗后两组DH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3.33%,对照组复发率为16.67%,P 0.05。结论: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合改良Epley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降低DHI评分,改善眩晕症状以及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穴联合常规治疗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收治的经耳石手法复位成功后有残余症状的10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风池穴,1 d治疗1次,1周5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在DHI评分方面,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针刺风池穴联合常规治疗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化痰醒脑针法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予以化痰醒脑针法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Epley复位法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均有一定效果,治疗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结论:化痰醒脑针法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明显,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复发次数,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7,(8):999-1000
目的:观察温胆汤加减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留头晕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服用温胆汤加减,疗程为2周。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眩晕障碍量表(DHI)的得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两组头晕持续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P0.05),疗程开始1周后两组DH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胆汤加减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留头晕能明显缩短病程,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祛痰法配合管石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痰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Epley管石复位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对照组以Epley管石复位法配合倍他司汀治疗;随访1周及3个月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管石复位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是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痰湿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动静结合针刺法配合手法复位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PC-BPPV患者随机分为手法对照组、针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各30例。手法对照组采用Epley复位法进行手法复位治疗,针刺对照组在手法复位治疗基础上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试验组在手法复位治疗基础上给予动静结合针刺治疗,两针刺组均选取百会、印堂,健侧的三间、中渚、后溪、外关,患侧的晕听区、风池,针刺每日1次,留针30 min,每6次为1个疗程,1疗程后休息1 d, 3组均治疗2个疗程。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评价各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的眩晕程度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效后的DHI评分、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与针刺对照组、手法对照组比较,试验组DHI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手法对照组比较,试验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手法对照组、针刺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83.33%、86.67%,...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脾虚痰湿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手法复位加中药,对照组分单独手法复位组与手法复位加西药组,治疗1周、2周后比较各组病人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眩晕分级,并随访3月,比较各组间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眩晕分级与随访复发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料组。结论: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中医分期辩证治疗脾虚痰湿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个体化手法复位、物理因子治疗及前庭康复锻炼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92例HC-BPPV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Ba rbecue翻滚复位法治疗,研究组则依据眼震特征采用个体化的手法复位结合物理因子治疗及前庭康复锻炼,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1周及1个月后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激惹症状、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手法复位联合物理因子及前庭康复锻炼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显著,可使激惹症状和残余症状持续时间显著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定眩颗粒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医诊断为眩晕,风痰瘀阻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手法复位加定眩颗粒口服,1剂/d;对照组30例,予手法复位加敏使朗口服,6m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治疗后14d观察服药前后DHI(眩晕残障程度评定)评分中躯体评分(P)、功能评分(F)、情绪评分(E)及DHI总评分,并应用眼震视图评价变温试验水平半规管轻瘫值(CP,canal paralysis)。结果:两组在治疗后7d及14d躯体评分(P)、功能评分(F)、DHI总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CP值均有所下降,14d时间点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情绪评分在疗程结束后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中药定眩颗粒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风痰瘀阻型,疗效确切,服用方便,价格低廉,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Epley手法复位辅以中医干预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采取Epley手法复位,A组为手法复位后辅药物治疗;B组为手法复位后辅以中医干预治疗。结果:治疗1周后,治愈率B组高于A组(P0.05)。结论:Epley手法复位辅以中医干预治疗单纯Pc-BPPV早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6):211-214
目的:观察化痰蠲饮方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痰饮中阻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予单纯Epley耳石复位手法治疗,治疗组予化痰蠲饮方联合Epley耳石复位手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前后DHI评分差值、远期12个月复发率。结果:剔除病例脱落,治疗组临床总疗效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眩晕昏蒙、视物旋转、胸脘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重证候积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眩晕昏蒙、胸脘痞闷、肢体困重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在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证候积分比较上也差异显著;治疗前后DHI评分差值比较,治疗组躯体、情感、功能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尤以躯体评分差值疗效更优,治疗组DHI总分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血脂、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对照组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前有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脂各项指标降低更为显著,而血液流变学指标仅血浆粘度降低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远期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在Epley耳石复位手法基础上联合化痰蠲饮方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原发性BPPV经手法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5月经Epley手法复位成功后仍具备残余头晕症状的原发性BPPV患者(后半规管)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揿针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4周。分别比较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周和第2周,治疗组DH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周和第4周,治疗组DHI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治疗能有效缓解原发性BPPV手法复位成功后的残余头晕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动静结合”针刺法辅助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动静结合”针刺法,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结束后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治疗完成后评估临床疗效;第6个月时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DHI、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2个疗程后较治疗1个疗程后降低(P <0.05);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组DH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6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PC-BPPV患者复位后伴随残余症状者,在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的基础上,加用“动静结合”针刺法,可促进前庭功能恢复、改善残余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复发率,且“动静结合”针刺法为辅助治疗的方法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Epley手法复位结合深刺翳风穴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Epley手法复位加针刺组35例与Epley手法复位组33例,比较两组疗效、症状评分、复发率及安全性。结果共66例完成研究,手法复位加针刺组总效率97.06%,高于手法复位组的84.38%;手法复位加针刺组症状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手法复位组;手法复位加针刺组复发率为6.25%,低于手法复位组的13.33%(均P0.05)。两组均无安全性事件。结论 Epley手法复位结合深刺翳风穴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纯手法复位治疗,且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