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冠心病目前是人们关注度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影像学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无创冠状动脉CT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ICA)。然而,这两种方法仅可以从解剖学角度评价冠状动脉是否狭窄及判断狭窄的程度,并不能从血流灌注情况评价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2.
正1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概述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是指冠状动脉管腔完全闭塞且闭塞时间3个月的病变~([1])。尽管新的治疗设备、器械以及技术的出现,对于CTO介入治疗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2]),但CTO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仍然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热点与难点。在PCI术前对CTO进行合理影像学评估,对术者采取更加  相似文献   

3.
<正>自从1972年计算机断层成像诞生,CT成像技术已不断发展成为全球广泛使用的诊断手段之一。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不断进步,CT冠状动脉成像(CCTA)已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但是,CCTA的辐射损伤对患者的远期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如何在保证并提高诊断准确度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是目前心血管影像学关注的热点和研究发展的方向。1 CCTA检查技术的发展及其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在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成像上的形态学特点,并评估具有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价值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证实为CTO病变患者的术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影像资料。评估并记录CCTA上所显示的各形态学指标,包括病变位置、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血管近端呈钝形、闭塞段血管出现钙化;与CAG结果相比较,分析两者间显示的差异。结果 80例患者(82个CTO病变)CCTA结果显示82支血管闭塞,CCTA诊断CTO病变的敏感度为95.12%,特异度为97.14%;冠状动脉CTO病变45例(54.88%)位于右冠状动脉,CCTA测量闭塞段长度显著小于CAG测量所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29±14.15)mm vs.(38.90±23.48)mm,P0.001]。CCTA显示闭塞段血管近端呈钝形19例(23.17%),与CAG对照一致。CCTA显示58个(70.73%)CTO病变闭塞段血管内可见点状、结节状、条片状钙化灶,而CAG显示闭塞段血管存在钙化55个(67.07%),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CTO病变有较高敏感度及特异度,且可以显示闭塞段长度,近端形态及闭塞段钙化等有利于指导PCI治疗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CT-FFR)对冠状...  相似文献   

6.
<正>冠状动脉重建术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正过去的30多年中,我国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迅猛发展。2016年,全国PCI病例数超过66万,经桡动脉入径广泛使用,各种介入操作和相关影像学技术蓬勃开展[1]。然而,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高危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例如左主干、分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等)越来越多见。严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介入治疗仍具挑  相似文献   

8.
<正>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时总是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冠状动脉病变应当治疗吗?应当如何治疗或者如何获得最佳的结果?由于冠状动脉造影只能提供血管腔的二维轮廓信息以判断狭窄程度,无法准确显示动脉管壁结构尤其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临床实践中仅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常常难以回答这两个问题。冠状动脉影像学和生理学评估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在临床实践中并不少见,但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hronic total occlus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TO-PCI)是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面仍具挑战性的领域。近一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临床上诊断冠心病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方法是无创冠状动脉CT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和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ICA)。但二者仅能提供冠状动脉病变的解剖学信息,不能进行功能学评价。而临床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学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是否导致心肌缺血)决定了病变(特别是临界病  相似文献   

11.
<正>国内、外报道,冠状动脉(冠脉)慢性闭塞(coronary 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TO)病变在行冠脉造影的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5%~50%~([1-3])。CTO病变的介入治疗是当前冠脉介入治疗的难点之一,也是介入治疗的最后壁垒。常规的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技术成功率低,在50%~70%~([4])。逆向PCI治疗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疑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对其吸烟和主要用药情况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门诊疑诊冠心病行CCTA检查并完成随访的连续患者2077例,记录患者检查前后吸...  相似文献   

13.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侵袭或者破裂的前提下,以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类临床综合征,一般症状是发作性胸闷、胸痛,可迅速进展为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1]。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的广泛应用,ACS患者成为此项技术的最大受益人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心脏病应用最广泛的介入技术.自1979年Gruentzig等完成首例经皮冠状动脉成行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以来,这项技术发展迅猛,已成为目前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正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是广泛存在于人类冠状动脉分支之间的侧支吻合血管,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会进一步发展,从而减轻冠状动脉缺血,改善心脏功能~([1])。CCC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 lesions,CTO)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率非常高,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尤其是逆向技术的开展奠定了解  相似文献   

16.
专家共识旨在陈述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对于疑似或确诊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现状。鉴于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确立CCTA的临床实践指南,故该共识未提供CCTA应用的明确推荐意见。共识的内容旨在根据业已出版的同行评议文献并经专家委员会讨论,总结出CCTA目前在临床应用中的长处和短处。因此既不是一个全面的综述,也不是对CCTA技术进行指导,并且也没有专门陈述CCTA检查的适应证。因为有关心脏CT和磁共振成像的适应证标准以及冠状动脉钙化CT检测的临床意义此前业已发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介入设备的不断发展,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CBL)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所占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欧洲分叉病变学会2016年统计显示,CBL占介入治疗的15%~20%[1]。CBL解剖结构复杂,与非分叉病变相比,CBL介入治疗手术难度大,手术即刻成功率低,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血管内再狭窄、靶血管血运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较非分叉病变高很多。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CT技术的飞速发展,64排CT以及更先进的CT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检查,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已成为冠心病无创性检查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对CCTA的研究,已从评价管腔狭窄发展到评价斑块的易损性,从单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解剖发展到评价血管功能和病变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意义,从病变的诊断发展到指导治疗决策和预后的评价[1-6]。随  相似文献   

19.
<正>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常见病变,约占PCI治疗总量的15%~20%[1]。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对术者技术要求高,介入治疗所需时间长,且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分支血管闭塞等导致严重后果。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分支血管闭塞发生率约为6%~19%[2~4]。分支血管闭塞会引起心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已被广泛用于检测或排除显著的冠心病,且CCTA已成为评价冠状动脉解剖结构最主要的无创检查方法;但常规CCTA图像仅提供冠状动脉解剖学的评估,其改善临床预后效果不明显。为了克服常规CCTA的缺点,冠状动脉功能学的CT无创评估技术逐渐成熟,以CCTA图像为基础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已成为热点。现主要对局部流体力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进展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对CT心肌灌注及CT无创计算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进行阐述,为CT功能学无创评估方法对心肌缺血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预后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