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伊犁河谷肝棘球蚴病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新疆伊犁河谷肝棘球蚴病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诊治方法。 方法 对 1993~ 2003年伊犁河谷多家医院经手术确诊并治疗的肝棘球蚴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共 2049例肝棘球蚴病患者 ,其中细粒棘球蚴病 1965例占 96% ,泡球蚴病 84例占 4%。所有病例经棘球蚴皮内过敏试验、B超、彩超、X线检查、X线断层照相术 (CT)、磁共振成像术 (MRI)、血清学免疫试验均可确诊。确诊病例经手术治疗2 034例占 99.2 %。其中 ,行肝叶切除术、肝棘球蚴外囊膜内完整切除术、肝棘球蚴囊肿外囊外切除术共 3 0 2例占 14.7% ,无术后复发及并发症。术后服药 (吡喹酮、阿苯达唑、阿苯达唑脂质体 ) 754例占 36.7% ,均有一定疗效。肝棘球蚴病流行病学特点是沿伊犁河谷流行、散布。患者均生活在农牧区 ,均有与牛、羊、狗密切接触史 ,当地各民族人群均有发病 ,女性 1 125例占 5 4%。25~49岁发病率较高为 982例占 48%。 1993-2003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结论 肝棘球蚴病是新疆伊犁地区高发病、多发病 ,沿伊犁河谷流行、散布。应进一步加强病畜管理、改良手术治疗方法 ,积累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苯达唑乳剂给药方案治疗儿童棘球蚴病的依从性、副反应及疗效,为进一步完善棘球蚴病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校儿童进行B超结合血清学检查,对病灶最大径≥1cm的棘球蚴病病例给予阿苯达唑乳剂治疗。每人每天口服阿苯达唑乳剂12.5mg/kg,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期1年最多完成4个疗程。随访服药和副反应发生情况。开始治疗的1年后B超复查考核疗效,采用χ^2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综合评价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治疗儿童棘球蚴病临床诊断患者160例,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160例中,连服2-4个疗程者占66.2%(106/160);连续服药不足2个疗程者占33.8%(54/160)。完成2-4个疗程的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0、27.9%和0、58.7%。细粒棘球蚴病不同疗程组间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χ^2=6.09,P〈0.05);多房棘球蚴病不同疗程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χ^2=0.07,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疗程和病灶大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结论阿苯达唑乳剂治疗儿童棘球蚴病疗效较低,提示阿苯达唑乳剂治疗儿童棘球蚴病的合理剂量、疗程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在治疗方案实施中密切观察与处理不良反应、定期随访、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对棘球蚴病长疗程治疗的依从性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阿苯达唑脂质体对小鼠细粒棘球蚴囊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阿苯达唑脂质体(liposom alalbendazole,L-ABZ)及其联合西咪替丁(cim etidine,CTD)治疗小鼠细粒棘球蚴病的病理形态变化。方法:将阿苯达唑脂质体及西咪替丁(1.5% 乳液阿苯达唑200 m g/kg,西咪替丁100 m g/kg),经口灌喂感染小鼠3个月后,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小鼠肝、腹细粒棘球蚴囊结构的病理改变。结果:以阿苯达唑脂质体联合西咪替丁治疗组细粒棘球蚴囊组织变性坏死改变最为显著,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脂质体包封阿苯达唑,可提高阿苯达唑的抗细粒棘球蚴作用,西咪替丁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31岁,于2004年12月因右臀部包块在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病理切片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会诊后诊断为细粒棘球蚴病,术后按时服用阿苯达唑脂质体80ml/d(按1ml/kg·d,分2~3次口服)。术后2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1例转移性脑多房棘球蚴病病例。该患者经过10年抗棘球蚴病治疗,前后经过肝脏、右肾及脑部等3次手术治疗。患者虽经过多次手术及口服阿苯达唑治疗,仍出现肝棘球蚴病复发及远处转移。本病例提示,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规律治疗和必要时行手术根治是治疗棘球蚴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中药汉防己甲素单独及联合阿苯达唑用药对小鼠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的抑制作用 ,探讨其作用的机制及寻找药物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新途径。将动物体内实验分成 5组 :阿苯达唑组、汉防己甲素组、汉防己甲素 +阿苯达唑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对小鼠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病药物治疗 90d后 ,检测各组小鼠棘球蚴囊湿重、血清IL 2 ,IL 4,IL 12和IgE的含量 ;实验结果显示汉防己甲素单独及联合阿苯达唑均有明显的抑制小鼠棘球蚴生长的作用 (抑囊率分别为 47. 96% ,64 . 86%和 83 . 14 % ) ,其中联合用药明显优于单独用药 (P <0 . 0 5 )。各治疗组中小鼠血清IL 2 ,IL 4,IL 12 ,IgE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 0 5 )。因此 ,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对小鼠棘球蚴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与阿苯达唑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这可能与汉防己甲素可逆转阿苯达唑的抗药性及提高小鼠机体的免疫力有关。联合用药是提高阿苯达唑驱虫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比较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 ,探讨氧苯达唑抗包虫病的作用。 方法 将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分别配成高、中、低浓度加入 RPMI16 4 0培养基中 ,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节 ,观察其每天的死亡率 ,直到对照组的头节全部死亡为止。 结果 将相同条件下 3种药物作用原头节的死亡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 ,阿苯达唑、氧苯达唑高、中、低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而阿苯达唑脂质体仅在高浓度时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均有显著的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 ;氧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与阿苯达唑相当 ,可认为是一种新型抗包虫药 ;阿苯达唑脂质体剂型并未显示出特殊的体外抗原头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3种药物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通过比较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探讨氧苯达唑抗包虫病的作用。方法 将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分别配成高、中、低浓度加入RPMI1640培养基中,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节,观察其每天的死亡率,直到对照组的头节全部死亡为止。结果 将相同条件下3种药物作用原头节的死亡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阿苯达唑、氧苯达唑高、中、低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阿苯达唑脂质体仅在高浓度时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均有显著的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氧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与阿苯达唑相当,可认为是一种新型抗包虫药;阿苯达唑脂质体剂型并未显示出特殊的体外抗原头作用。  相似文献   

9.
外科手术可治疗细粒棘球蚴病,但在手术过程中包囊内活性原头节有扩散,可导致复发。使用一些用于术前治疗的药物如甲苯咪唑、阿苯达唑、吡喹酮等,发现它们灭活原头节的效果均不理想。本文作者就阿苯达唑和吡喹酮伍用与阿苯达唑单用对腹腔内细粒棘球蚴病的术前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 所有受试者均为该病患者且均至少有一个肝包囊,并排除了那些包囊内无原头节结构以及对药物不耐受的病人。按研究时间将受试者分为三组,第一组(1990年6月—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江西省新余市1例临床确诊新发肺细粒棘球蚴感染患儿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收集患儿的临床、影像、病理、免疫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患儿临床诊断为肺囊肿合并寄生虫感染,血清免疫学猪囊尾蚴和棘球蚴抗体IgG阳性,病理切片鉴定为细粒棘球蚴感染,经囊肿切除术后给予阿苯达唑片0.2 g×2次/d,连续3个月,治疗后未复发。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患儿未去过棘球蚴病流行区,也未接触过来自棘球蚴病流行区的人或物品。疫源地追踪调查结果显示, 204名居民腹部B超检查均未发现棘球蚴病疑似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棘球蚴抗体阳性率为4.04%(8/198);调查问卷显示,低龄儿童大多数与家犬有密切接触史; 9份犬粪棘球绦虫抗原均为阴性。因此本病例确诊为本地感染病例,也提示当地存在本地棘球蚴病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应用阿苯达唑(ABZ)治疗人体细粒棘球蚴病获得一定疗效。但棘球蚴在人体发病时间难以确定,该病病程较长,影响因素较多,对药效评价有一定局限性。本文试图通过小鼠的药物实验,对ABZ治疗细粒棘球拗病的效果提供某些佐证。 材料与方法 1 药物 杭州药厂生产的ABZ原粉1.7g,加  相似文献   

12.
阿苯达唑治疗棘球蚴病的效果尚在研究中。本文报告了追踪观察68例细粒棘球蚴病病人经阿苯达唑治疗后3—7年的结果。病人经腹部B超、胸部X线摄片及血清学诊断确诊和观察的结果,多数病人还经CT检查,治疗前后定期对病人进行血、尿及肝功能检查。阿苯达唑剂量依病人体重而定,体重≥40kg时为800mg/d;<40kg时(有8—9岁儿童4例,12—14岁少年2例)为20mg/d,最大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钙拮抗剂盐酸维拉帕米和阿苯达唑单独及联合用药治疗小鼠继发性包虫病的疗效,探讨钙离子拮抗剂对棘球蚴的作用机理。方法小鼠随机分成维拉帕米和阿苯达唑单用药组、维拉帕米+阿苯达唑用药组、对照组。给药治疗90 d后,解剖小鼠,取棘球蚴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盐酸维拉帕米和阿苯达唑单独及联合应用90 d后,棘球蚴生长受到抑制,抑制率分别为47.2%、43.4%和56.6%,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盐酸维拉帕米对小鼠棘球蚴组织损伤严重。结论盐酸维拉帕米联合阿苯达唑治疗小鼠继发性棘球蚴其效果比使用二者单独治疗小鼠继发性棘球蚴病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中西药联合阿苯达唑治疗棘球蚴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西药如吡喹酮、西咪替丁、维拉帕米等,中药如青蒿琥酯、槐耳浸膏、汉防己甲素等,联合阿苯达唑治疗棘球蚴病的研究进展,简要阐述了其协同作用机制。中西药物联合阿苯达唑能够很好的治疗或辅助手术治疗棘球蚴病。  相似文献   

15.
分析阿苯达唑在棘球蚴病治疗中发生各种不良反应的概率,探讨阿苯达唑在棘球蚴病治疗中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通过PubMed、 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检索时间为各个数据库建库开始至2019年9月),收集阿苯达唑用于棘球蚴病治疗的文献,参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中阿苯达唑用药后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共纳入26篇文献,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以我国新疆为主,西藏地区对该药物的研究相对缺乏,有限的研究文献中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高,不良反应类型常见于消化系统、皮疹、血液系统等,且多为一过性。提示目前关于阿苯达唑在棘球蚴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研究有限,虽然基于现有研究提示阿苯达唑治疗有一定的安全性,但仍需更多大规模临床试验的验证和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囊型棘球蚴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为本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9年4月22日至2022年3月5日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15例肝囊型棘球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腹部影像学结果、治疗及转归。结果 15例肝囊型棘球蚴病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9~78岁, 中位年龄为51岁。15例患者中, 农民12例, 自由职业者2例, 不明职业者1例。11例患者因腹部胀痛、乏力就诊, 1例患者出现梗阻性黄疸, 3例患者未诉明显不适, 为体格检查中发现。8例患者的棘球蚴囊肿位于肝右叶, 5例位于肝左叶, 2例为肝左、右叶多发。2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 接受手术治疗的13例患者术后均恢复, 未出现胆瘘、膈下感染等并发症, 术后腹痛、乏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15例患者住院时间为4~23 d, 所有患者均服用阿苯达唑(400 mg/次, 每日1次)。结论肝囊型棘球蚴病以肝右叶多见, 临床症状多不典型, 手术是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规律服用阿苯达唑。  相似文献   

17.
细粒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的化学治疗是近十多年来兴起的热门研究课题。苯并咪唑类化合物(Benzimidazoles)被认为具有较好的抗包虫药理活性。但大多数研究是在实验室人 感染细粒棘球蚴的小鼠体内进行的,距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作者等用国产阿苯达唑对绵羊体内原发性细粒棘球蚴进行了治疗试验,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虫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阿苯达唑治疗人体囊性棘球蚴病:12年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12年来用阿苯达唑治疗棘球蚴病的有效性安全性,肯定了ABZ作为棘球蚴病的治疗药物或作为手术及其它疗法的辅助手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的晚期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医院2006-2009年收治的25例无法根治性切除的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了解其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 25例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41岁。其中单纯药物治疗[持续服用阿苯达唑15~20 mg/(kg.d)]12例,药物结合穿刺治疗11例,药物结合介入治疗2例。阿苯达唑治疗2周为一疗程,一般持续3个疗程。治疗后1~4年共有18人获随访。其中单纯药物治疗组有效2例,改善7例;药物结合穿刺治疗组有效2例,改善5例;药物结合介入治疗组2例均无效。结论持续服用阿苯达唑可作为非手术治疗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腹壁细粒棘球蚴病较为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腹壁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该患者因发现腹部包块1年、伴包块皮肤破溃5 d,以“腹壁细粒棘球蚴病”收住入院,行腹壁下细粒棘球蚴病内囊摘除术,术后病理为细粒棘球蚴病(单房多子囊型)。本文旨在为腹壁细粒棘球蚴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