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泼尼松应用于进展型IgA肾病伴黏膜感染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素-1(ET-1)水平影响的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6年7月于医院肾内科进行治疗的50例进展型IgA肾病伴黏膜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试验组联合应用他克莫司和小剂量泼尼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24h尿蛋白定量(PRO)、胱抑素C(CysC)、VEGF、ET-1和白介素18(IL-18)、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和临床疗效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24hPRO、CysC、VEGF、ET-1和IL-18、ICAM-1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24hPRO、CysC、VEGF、ET-1和IL-18、ICAM-1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泼尼松能有效降低IgA肾病伴黏膜感染患者血清VEGF、ET-1水平,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9月期间于医院接受脊柱手术的626例患者,将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82例患者作为切口感染组(根据感染深度分为浅部感染患者49例和深部感染患者33例),并选取85例未出现切口感染患者作为切口未感染组,抽取同期80名体检正常人作为健康组;统计分析切口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分析组间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82例切口感染患者,感染率为13.10%;感染患者标本中共分离获得病原菌19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34株占67.68%;切口感染组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8(IL-18)、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NF-γ)水平高于切口未感染组和健康组(P<0.05),切口未感染组的血清IL-6、IL-8、IL-18、PCT、ANC、hs-CRP及TNF-α高于健康组(P<0.05);浅部感染患者血清IL-6、IL-8、IL-18、PCT、INF-γ、ANC、hs-CRP、TNF-α低于深部感染患者(P<0.05)。结论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在发生切口感染后患者的血清促炎症因子显著升高,且血清促炎性因子升高幅度可能与感染深度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五水头孢唑林钠预防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骨科收治的骨科疾病手术患者21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孢唑林钠治疗,治疗组给予五水头孢唑林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a(TNFa)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感染1例,感染率为0.93%,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7例,感染率6.54%,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对照组为3.74%,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五水头孢唑林钠能够有效控制骨科手术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效控制切口感染,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五水头孢唑林钠预防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骨科收治的骨科疾病手术患者21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孢唑林钠治疗,治疗组给予五水头孢唑林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a(TNFa)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感染1例,感染率为0.93%,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7例,感染率6.54%,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对照组为3.74%,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五水头孢唑林钠能够有效控制骨科手术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效控制切口感染,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疗效及血清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7月在儋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8例由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克肟片治疗,研究组给予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WBC、PCT和炎性因子TNF-α、IL-1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布为血液(36.73%)、痰液(21.43%)及下呼吸道(15.31%);对照组无效率40.82%,总有效率59.18%,研究组无效率4.08%,总有效率95.92%。与对照组比,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WBC、PCT、TNF-α、IL-18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血清WBC、PCT、TNF-α、IL-18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肺炎雷伯菌感染疗效优于常规头孢类药物治疗,治疗后患者血清WBC、PCT、TNF-α、IL-18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明显改善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埃索美拉唑治疗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胃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感染Hp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十二指肠溃疡及Hp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埃索美拉唑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p根除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8、IL-10及胃液表皮生长因子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映情况。完成治疗后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治疗有效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Hp根治率为89.5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92%(χ~2=4.376,P=0.036);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IL-8低于对照组患者,胃液表皮生长因子、IL-1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随访1年,试验组患者复发率为8.51%(4/4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25.00%(10/40)(χ~2=4.351,P=0.037)。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IL-8、IL-10,提升胃液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对彻底根治患者Hp感染,从根本上改善疾病病因,提升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术期给予腹部手术患者高浓度吸氧治疗后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切口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6月于医院行腹部手术患者4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22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围术期高浓度吸氧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对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2、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3+CD8+,CD4+CD45+和CD8+CD45+)]和切口感染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IL-6、IL-8、IL-12、IL-18和TNF-α分别为(66.32±32.21)ng/L、(67.23±43.30)ng/L、(96.24±35.23)ng/L、(185.34±48.11)ng/L和(16.58±6.46)ng/L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CD3+CD4+和CD3+CD8+分别为(699.27±166.24)细胞/μl和(415.33±173.25)细胞/μl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222例患者中切口感染9例,切口感染率为4.05%低于对照组的9.91%(22/222)(P=0.016)。结论围术期给予腹部手术患者高浓度吸氧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免疫功能指标,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位肛周脓肿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及血清炎症介质表达。方法选择医院于2013年3月-2018年3月行手术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129例,分析切口感染发生情况。采集患者切口感染的脓液,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情况分析,同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高位肛周脓肿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率为30.23%(39/129),分离病原菌47株,包括革兰阴性菌27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革兰阳性菌20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和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为80.00%和7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高为85.7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为75.00%。切口感染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高于切口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肛周脓肿切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切口感染患者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应合理有效地给予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炎症细胞因子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收治的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55例,作为试验组;选取放射治疗后同时间段但未发生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hs-CRP的含量。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PCT、hs-CRP及炎症因子(TNF-α、IL-6、IL-8)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CT、hs-CRP和炎症因子联合检测对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均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CT、炎症细胞因子及hs-CRP能够提高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产妇产褥感染早期血清炎症临床相关因子的筛选,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诊治的74例产妇产褥感染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入院未发生感染的3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产妇入院后检测其白细胞数(WBC)、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对于产褥感染进行相应的治疗,观察孕妇临床治疗效果;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74例产褥感染中感染部位类型较多,排在前3位的为子宫内膜炎、子宫切口感染、盆腔腹膜炎产妇,分别占22.97%、20.27%、16.22%;试验组IL-6、IL-8、CRP以及PCT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AT-Ⅲ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歧化酶(SOD)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4例患者治疗后耻区疼痛、恶露异常、子宫压痛等症状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伴有产褥感染并发症者减少(P0.05)。结论产妇产褥期血清因子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能够正确指导产妇治疗,且对感染产妇进行对症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控制感染,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PDCA对脑血管疾病继发肺部感染患者感染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继发肺部感染患者12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2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治疗,试验组采取PDCA护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记录患者肺部感染达到控制所需时间和病死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记录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血清IL-6、IL-8和TNF-α分别为(20.45±3.63)pg/ml、(19.24±3.16)pg/ml和(61.34±7.12)pg/ml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肺部感染控制时间为(9.64±3.23)d短于对照组(P=0.002);试验组病死率为12.90%(8/62)低于对照组(P=0.042);治疗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为(232.13±17.14)分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总体满意度为96.77%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PDCA循证干预可增强脑血管疾病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感染控制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维生素D2与甲巯咪唑联合治疗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7(IL-17)、转换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60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甲巯咪唑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2注射液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17、TGF-β水平及甲状腺功能、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7、IFN-γ指标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试验组各项指标更低,血清TGF-β指标均上升,且试验组更高;治疗后两组患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CD8+百分比均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更低,C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放性与闭合性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为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收治的开放性(开放性骨折组)与闭合性(闭合性骨折组)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各100例,观察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检测术前、术后3 d时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结果术后15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7.50%,开放性骨折组和闭合性骨折组感染率分别为12.00%、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患者检出革兰阴性菌8株、革兰阳性菌4株;两组患者术后开放性骨折组血清CRP、TNF-α、IL-6、IL-8、IL-18高于闭合性骨折组(P<0.05);开放性骨折组与闭合性骨折组切口感染患者血清CRP、TNF-α、IL-6、IL-8、IL-18均高于本组无切口感染患者(P<0.05)。结论开放性相对于闭合性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开放性骨折患者、切口感染患者升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腓肠肌外侧头肌瓣联合植皮对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预后及炎性因子的水平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医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且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患者6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彻底清创,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腓肠肌外侧头肌瓣联合植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后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治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观察组患者美观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色泽弹性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率为96.67%,对照组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肠肌外侧头肌瓣联合植皮治疗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腓肠肌外侧头肌瓣联合植皮对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预后及炎性因子的水平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医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且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患者6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彻底清创,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腓肠肌外侧头肌瓣联合植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后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治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观察组患者美观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色泽弹性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率为96.67%,对照组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肠肌外侧头肌瓣联合植皮治疗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对轮状病毒感染儿童血清IL-6和TNF-α表达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儿科病房或急诊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患儿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采用布拉氏酵母菌干预治疗,对照组常规疗法干预,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血清IL-6(白介素-6)和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并统计两组患儿最终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1.31%,对照组为67.39%,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IL-6及TNF-α表达水平均降低,试验组患儿IL-6及TNF-α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4.33±1.54)天,对照组为(7.56±1.99)天,试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腹泻临床效果好,可减轻腹泻症状,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同时抑制患儿免疫及炎症反应,降低血清TNF-α和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微创置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法合并抗菌药物对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伴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女性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合并皮瓣下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细针穿刺抽吸加压引流法,试验组患者采取微创置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法,并根据患者自身状况静脉注射头孢唑林或哌拉西林行抗感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腹腔下积液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病原菌;观察两组患者皮瓣下积液痊愈率及痊愈时间;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换药次数、头孢唑林或哌拉西林的用量;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皮瓣下积液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对照组检测出菌株65株,试验组中检测出菌株67株;试验组患者的痊愈天数为(4.26±0.94)d,少于对照组患者的(9.67±2.61)d(P0.001);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换药次数、头孢唑林及哌拉西林的用量较对照组患者减少(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8及PCT含量均下降(P0.05),试验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8及PCT的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微创置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法合并抗菌药物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伴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减少治疗时间、换药次数及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肺癌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VAP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试验组患者予对照组常规灌洗吸痰的同时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行肺泡灌洗。统计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控制时间、ICU入住时间和住院费用。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呼吸力学参数呼吸做功(WOB)、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IP)和气道阻力(Raw)。观察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控制时间、ICU入住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WOB、PIP和Raw均降低,Cdyn均上升,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TNF-α、IL-6、IL-8和hs-CRP均降低,试验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VAP可降低其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控制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改善呼吸功能,减轻炎症介质对肺组织的损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歧红阳  王云溪  肖占宇 《职业与健康》2011,27(12):1431-1432
目的研究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分为2组,试验组27例,给予美沙拉嗪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对照组23例,给予美沙拉嗪。观察2组患者治愈率及治疗前后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试验组治愈率(92.6%)明显高于对照组(78.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14 d后,IL-8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愈率,且不良反应少,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患者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对自身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切口感染的预防价值。方法采取回溯观察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94例本院择期成功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时机分组,研究组47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即给予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对照组47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常规用药,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白介素8(IL-8)等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变化,并记录患者切口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dIFN-γ、TNF-α、CRP、IL-1、IL-8炎性因子水平较术前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χ2=2.019,P=0.044);研究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和发热患者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使用抗菌药物,能缓解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的炎性反应,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