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心脏植入性电子设备(CIED)术后早发和晚发感染的不同临床特征和预后,探讨可能的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自2006年至今发生CIED感染的连续患者队列中早发及晚发感染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差异。结果 共纳入54例患者,早发感染组22例,晚发感染组32例。早发和晚发感染的中位发生时间分别为1.0个月和21.0个月。早发感染组中女性占比较高,晚发感染组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倾向占比较高(P=0.05及P<0.05),早发CIED感染患者较多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D)(P=0.001),较多倾向发生囊袋血肿(P=0.001),红肿(P=0.001),积液(P=0.046),发热(P=0.050),寒战(P=0.050),并有1例脓毒血症。而晚发感染较多表现为囊袋破溃(P=0.032)和侵蚀(P=0.001),全身表现不显著。早发感染组中1例患者血培养阳性,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而晚发感染组血培养未见阳性。晚发感染组囊袋组织培养阳性比例更高(P=0.021),病原体更多见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晚发感染组中更多患者进行了清创(P=0.019)和起搏系统完全拔除(P=0.044),但之后经历较短的时间发生心脏原因再入院(P=0.042),并倾向于有较短的生存期。结论 半数以上CIED相关的感染出现于距上一次器械操作6个月以上,更多见于患多种合并症的患者并表现为CIED囊袋无痛性破溃。虽然充分清创和拔除起搏系统有助于控制感染,但总体晚发感染患者预后不佳,需要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心血管植入电子装置(CIED)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2017年4月30日因CIED感染至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感染类型分类,通过门诊就诊情况及电话随访,收集患者预后信息,对临床特征、治疗方案、预后进行统计,并分析与疾病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纳入79例CIED感染患者,男性60例,年龄(65.40±13.00)岁。根据门诊就诊信息及电话随访结果发现CIED感染痊愈者68例(86.08%)。经统计发现CIED感染患者预后与CIED感染类型、瓣膜或电极导线是否有赘生物和植入导线数量显著相关(P<0.05);与是否行血、组织培养,囊袋切开次数,治疗方案及用药时长均无显著相关;距离上次起搏器手术时长与合并有糖尿病显著相关。结论医院CIED感染住院患者以非复杂囊袋感染为主,囊袋清创及去除发生装置、拔除导线仍是主要处理措施。疑似CIED电极导线感染及心脏瓣膜或电极导线有赘生物、具有电极导线数量较多的CIED感染患者预后较差。合并糖尿病的CIED植入患者应警惕术后发生CIED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血管置入式电子设备(CIED)囊袋感染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4年6月-2019年6月因CIED囊袋感染入滨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48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血流感染,分为血流感染组和非血流感染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CIED囊袋感染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8例患者中,其中34例合并血流感染,余14例未合并血流感染。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症状持续14 d、寒颤、全身不适及精神状态改变)、铅或电池侵蚀、生命体征、感染性休克、器官衰竭、白细胞计数、肌酐及谷草转氨酶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CIED囊袋感染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全身炎症反应(SIRS)、低血压、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2项及症状持续14 d。多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SIRS及低血压是CIED囊袋感染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SIRS及低血压是CIED囊袋感染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6例老年患者起搏器囊袋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6例起搏器术后囊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平均年龄(71.6±12.6)岁。初次安置起搏器4例,原部位更换起搏器2例。其中近期感染2例,远期感染4例;浅表感染2例,深部感染4例。创面分泌物培养表皮葡萄球菌2例,耳葡萄球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无细菌生长2例。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6例患者经局部清创及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后,伤口均I期愈合;5例从对侧植入新起搏器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复查时未见囊袋感染。结论老年患者是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易发人群,术前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2006-2012年我院收治的起搏器患者381例,感染10例,感染率2.6%.笔者分析了感染的原因与预防对策. 1 原因分析 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常见原因:植入后急性再次手术;起搏器囊袋过浅、过小或过大;无菌操作不严格;器械被污染;合并菌血症或隐匿性感染;手术时间过长;止血不彻底;囊袋内异物滞留;合并植入临时起搏器;既往有囊袋清创史等.  相似文献   

6.
2006-2012年我院收治的起搏器患者381例,感染10例,感染率2.6%。笔者分析了感染的原因与预防对策。1原因分析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常见原因:植入后急性再次手术;起搏器囊袋过浅、过小或过大;无菌操作不严格;器械被污染;合并菌血症或隐匿性感染;手术时间过长;止血不彻底;囊袋内异物滞留;合并植入临时起搏器;既往有囊袋清创史等。2预防对策2.1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教育患者术前仔细清洗会阴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保留内固定与内固定移除对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医院骨外科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术后出现感染的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对比患者清创前、后半年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指标检测值,并分析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感染移除内固定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94±3.26)个月,末次随访时共12例患者,其中移除内固定者5例,保留内固定者7例,均无感染复发出现。12例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4例(33.33%);革兰阳性菌感染6例(50.0%);混合菌感染2例(16.67%);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感染患者检查结果显示,术后半年WBC、ESR、CRP检查指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研究分析,感染类型、是否异体输血及清创次数与移除内固定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血、迟发感染、超过3次的清创是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感染移除内固定的危险因素;移除内固定和保留内固定患者的术前、术后1周、2周的VAS评分进行比较发现,采用内固定移除后1、2周的VAS评分显著低于保留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术后感染是临床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应考虑将内固定移除,感染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应用根因分析法控制骨科植入类器械对器械清洗消毒效果、患者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于医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并植入器械患者476例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5月-2016年4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227例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5月-2017年4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249例作为试验组,于2016年5月开始应用根因分析法评估改进骨科植入类器械清洗消毒质量。对照组患者骨科植入类器械采用常规清洗消毒,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根因分析法进行评估改进,检测两组骨科植入类器械的清洗消毒效果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情况,检测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及构成比。结果 476例接受骨科手术治疗并植入器械患者中共有41例感染,感染率为8.61%;41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8株占64.4%、革兰阴性菌18株占30.5%、其他菌种3株占5.1%;对照组患者骨科植入类器械清洗消毒质量:污渍器械9.7%、生锈器械4.0%、返洗器械13.7%和总合格器械86.3%,试验组患者骨科植入类器械清洗消毒质量:污渍器械3.2%、生锈器械1.6%、返洗器械4.8%和总合格器械95.2%,两组器械清洗消毒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12.8%(29/227),高于试验组患者感染率4.8%(12/249)(χ2=5.051,P=0.025)。结论应用根因分析法能够有效提高骨科植入类器械清洗消毒质量,降低器械病菌附着程度,对于降低骨科植入手术患者感染率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表现、处理及转归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3年12月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老年患者32例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感染发生率、临床表现、术后并发症、感染病原菌等,处理方法为双腔起搏者电极分别固定于患者的右室心尖部与右心耳,单腔起搏电极固定于患者右室心尖部。结果在医院接受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589例中发生医院感染32例,感染率为5.43%,其中,单腔起搏器植入患者8例占25.00%,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24例占75.00%;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泌尿系统、切口及囊袋,分别占65.63%、18.75%、9.73%及6.25%;32例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5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48.57%、31.43%、2.86%;32例患者中5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5.62%。结论老年性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医院感染患者必须做好预防措施,应采取积极有效地抗菌药物全身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Pilon骨折延期手术治疗和传统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并分析Pilon骨折延期手术术后感染病原菌。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278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延期手术治疗137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41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术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优良率89.1%,高于对照组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8%,低于对照组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共分离出13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9株占69.23%,革兰阴性菌4株占30.77%,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结论分步延期手术较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中给予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物可以有效减少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术中抗菌药物冲洗囊袋对术后囊袋感染的影响,以期为降低术后囊袋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预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146例,随机单盲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囊袋,观察组给予头孢曲松钠冲洗囊袋。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囊袋感染2例,占2.74%,随访期间发生3例,占4.11%,囊袋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WBC、hs-CRP、IL-1、IL-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3d各项炎性指标高于同组术后(P0.05),观察组术后3d、出院前各项炎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1~4、5~24周囊袋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建议采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冲洗囊袋,以降低术后炎性因子含量,降低近期及远期囊袋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纳入本院2015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计算机程序生成随机数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植入单腔心脏起搏器;观察组患者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从临床总有效率看,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看,观察组出现囊袋血肿2例(5.0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囊袋血肿4例,气胸2例,感染1例,发生率为17.5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改善心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二次缝合联合负压引流对肝胆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在医院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07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负压引流和每日换药,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二次缝合联合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和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和耐药性分布。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比例(4.5%)显著低于对照组(9.6%),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2例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病原菌61例,其中单一感染43例,混合感染9例,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38株占62.3%,观察组24例患者共培养出31株病原菌,其中单一感染患者17例,混合感染7例,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9株占61.3%;对照组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不敏感,对环丙沙星、苄卡西林、万古霉素敏感;观察组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对青霉素、阿莫西林不敏感,对环丙沙星、苄卡西林、万古霉素敏感。结论早期二次缝合联合负压引流可以有效降低肝胆外科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患者感染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于不同病原菌的感染要给予针对性治疗,以降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观察利奈唑胺临床治疗效果,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5年8月医院因革兰阳性菌感染的AECOPD患者486例作为研究对象,感染程度:中度316例﹑重度134例﹑极重度36例;对感染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药敏性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并观察采用利奈唑胺作为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 486例患者共培养病原菌492株,其中中度感染患者318株,重度患者136株﹑极重度患者3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53株,占31.10%、表皮葡萄球菌122株,占24.80%、肺炎链球菌98株,占19.92%,粪肠球菌52株,占10.57%,屎肠球菌41株,占8.33%;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曲松等药物耐药性均较高,其中青霉素超过90.00%,未见对利奈唑胺有耐药性;患者经利奈唑胺治疗后,临床有效率高达84.16%;且细菌学疗效显示,328株完全清除,124株清除,细菌清除率为91.87%。结论 AECOPD患者革兰阳性菌感染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属和肺炎链球菌,采用利奈唑胺治疗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尤其是针对多药耐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2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道分泌物病原菌感染及抗菌治疗效果,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接诊的12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联合用药治疗;通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耳道分泌物培养病原菌构成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两组患者的听力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20耳耳道分泌物标本中,118耳培养出病原菌,细菌116耳,占98.30%,其中革兰阳性菌74株,占62.71%,革兰阴性菌42株,占35.59%;真菌2耳,占1.70%;观察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发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有所不同,革兰阳性菌中葡萄菌属较为敏感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唑林、红霉素及奈替米星,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较敏感的抗菌药物有头孢他啶、万古霉素、头孢曲松及氨苄西林,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都较为敏感的药物是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观察组听力改善率95.00%,高于对照组(8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用抗菌药种类繁多,不同病原菌耐药性不同,治疗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用药,能够避免药物乱用,更准确安全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诊科预防清创缝合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为预防感染发生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取医院急诊科清创缝合并给与护理干预患者19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急诊科清创缝合未给予护理干预患者140例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及细菌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清创缝合术后7d,观察组感染9例,感染率4.59%,对照组感染16例,感染率11.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细菌培养,观察组感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3.33%,表皮葡萄球菌占22.22%,对照组感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5.00%,表皮葡萄球菌占18.75%,溶血葡萄球菌占18.75%.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降低清创缝合术后患者的感染率,改善患者的伤口愈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的基本情况及预后的危险因素,从而指导临床更好地控制感染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医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104例医院获得性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分析住院患者病死率及死亡相关因素。结果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54.26%,死亡25例,病死率24.0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达97.01%;其次为红霉素和苯唑西林,分别为88.24%和85.00%;除青霉素外,死亡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率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100.00%,明显高于生存组(P=0.04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植入医疗器械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感染期间最高体温、抗菌药物治疗前总蛋白、多药耐药菌感染和病死率明显相关。结论植入医疗器械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感染期间最高体温、多药耐药菌感染是感染后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情况,同时对术后感染患者行中药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观察其治疗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 5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术后感染患者均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检查,根据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平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各27例,联合组行抗菌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单一组行单纯抗菌药物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对两组术后感染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率为2.11%(54/2 560),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64.62%,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3株占35.3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较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左氧氟沙星较敏感。清创不彻底、引流不通畅及术前伴有糖尿病是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联合组治疗后清除效果优于单一组(P=0.029),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9)。结论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取对应抗菌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可有效清除病原菌,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心血管内科患者控制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0月于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2 147例患者为观察组,2015年1月-2015年10月治疗的2 01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医院感染防控体系下进行护理,分析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和病原菌构成,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护理满意度和采样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有73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3.40%,对照组有132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6.55%(P<0.05);观察组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共64例占87.67%,共分离病原菌81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53株占65.43%;观察组患者的病房空气、医护人员手部、物体表面、无菌物品和消毒剂的采样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8.46%,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2.68%(P<0.05)。结论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感染率,提高采样合格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科普宣教活动在植入式心脏电子装置(CIED)疗法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符合CIED植入适应证,以及按医嘱植入相应器械的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639例)和试验组(6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患沟通及健康宣教,试验组通过科普宣传册、科普微视频及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加强对CIED植入患者的宣教与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程度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CIED植入依从性(89.4%)和随访依从性(92.4%)分别高于对照组(81.3%, 8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术后电极脱位发生率(0.7%)和囊袋血肿发生率(1.4%)分别低于对照组(2.1%、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接受ICD或CRT疗法的患者术后6个月内再住院率(7.4%)亦低于对照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科普宣教可促进CIED植入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再住院率,具有很好的医疗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