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估导管消融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相关快-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接受导管消融的50例阵发性房颤合并房颤终止后症状性长间歇的患者作为导管消融组,随访观察导管消融的效果。将同期在北京安贞医院因阵发性房颤相关症状性长间歇植入起搏器的61例患者作为起搏器组。比较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心血管原因再住院率等指标。结果导管消融组50例患者术前均具备起搏器植入的适应证,随访(22.3±10.5)个月后发现其中47例(94.0%)患者不再具备起搏器植入的适应证。随访结束时,起搏器组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比例多于导管消融组(P0.001),而窦性心律维持率低于导管消融组(起搏器组为21.3%,导管消融组为82.0%,P0.001);两组心血管原因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消融组22.0%,起搏器组24.6%,P=0.954),而起搏器组因快速心律失常发作再住院率高于导管消融组(起搏器组为14.8%,导管消融组为2.0%,P=0.02);两组血栓事件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死亡率等终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相关快-慢综合征的患者,导管消融的总体效果可能优于起搏器植入,这类患者大多数经导管消融手术成功根治房颤后,可以不用再植入起搏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 连续入选25例HCM合并房颤行导管消融的患者作为病例组.1∶2匹配人选50例同期行导管消 融且年龄、性别、房颤类型、房颤病程匹配的不伴HCM的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病例组24例患者和对照组47例患者完成随访.病例组左心房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47.6±7.6)mm对(40.5±8.2)mm(P=0.001).病例组房颤相关症状欧洲心律学会(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EHRA)评分为3.0±0.7,对照组为2.5±0.7,P=0.008.单次消融术后平均随访(3.1±1.0)年,病例组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6.7%对42.6%,P=0.004).平均(1.2±0.5)次手术后,随访(2.9±1.2)年,窦性心律维持率在病例组为12/24(50%),对照组为33/47(70.2%,P=0.003).成功维持窦性心律的HCM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显著降低(1.4±0.5对1.1±0.3,P=0.0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HCM和左心房内径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CM:HR2.5,95%CI 1.06~5.80,P=0.037;左心房内径:HR 1.1,95%CI 1.01~1.10,P=0.009).结论 HCM合并房颤患者,房颤相关症状更显著,导管消融成功率相对低,消融成功的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复发机制可能不仅与其介导了左心房增大相关.  相似文献   

3.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9):805-809
目的:对比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对于导管消融或者药物治疗下,节律控制的成功率以及远期预后的差异。方法:依据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将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分为A组(无器质性心脏病)和B组(有器质性心脏病)。每组进一步细分药物治疗组(A1、B1组)和射频消融组(A2、B2组)。分别比较各组心衰加重住院率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A组和B组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LVEF的提升优于药物治疗组。A2和B2组因心衰加重住院率(1.1%∶8.7%,P=0.047)、LVEF[(19.9±9.8)%∶(10.1±7.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束时A2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B2组(86%∶62%,P0.001)。结论:房颤心衰患者导管消融疗效优于药物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房颤并心衰的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获益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二尖瓣峡部心房扑动(房扑)患者不同消融策略,探讨复发二尖瓣峡部相关房扑的优化消融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后复发,术中电生理检查明确为二尖瓣峡部相关房扑的患者74例。根据再次消融时不同消融策略分为两组:心动过速下消融组(A组,43例)和复律后窦性心律下消融组(B组,31例)。消融终点均为双侧肺静脉电隔离以及左心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三尖瓣峡部线的双向传导阻滞。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情况下窦性心律的维持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二尖瓣峡部阻断、肺静脉、左心房顶部线及三尖瓣峡部消融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132.5±29.6)min比(150.2±41.1)min,P=0.044]、透视时间[(23.1±8.6)min比(27.9±7.2)min,P=0.011]和消融时间[(14.0±4.1)min比(16.3±4.7)min,P=0.027]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16.9±6.3)个月,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1)。结论持续性房颤初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二尖瓣峡部相关房扑的患者,复律后窦性心律下消融与心动过速下消融相比更为简化,长期随访窦性心律维持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胸腔镜辅助下心外膜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远期结果。方法 2010年9月至2016年12月,连续3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在阜外医院接受胸腔镜辅助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3、6、12个月和随后每年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完成动态心电图检查和问卷调查,分析随访结果。结果全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6.6±7.6岁,房颤病史时间7.9±7.2年,16例患者有介入导管消融史。全组无死亡,均顺利出院。31例(96.9%)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39±18个月。无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栓塞或出血并发症。3例(9.7%)患者因房颤复发再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总体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7.4%,免除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再次消融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4.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心外膜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持续性房颤远期疗效确切,可让大部分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无心血管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癌外科术后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并评价此类患者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共入选14例肺癌外科术后合并房颤行导管消融的患者(观察组),按照1∶2随机选取同期入院消融的无肺部手术史的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导管消融,并随访心律失常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小于对照组[(23.6±3.1)kg/m2比(26.3±2.8)kg/m2,P=0.006],而合并糖尿病患者多于对照组(35.7%比7.1%,P=0.019);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等在观察组患者中更为常见(64.3%比17.9%,P=0.002),且房颤相关症状更为严重。观察组患者的导管消融总手术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7.5±73.2)min比(169.5±65.3)min,P<0.01]和[(45.7±28.5)min比(32.0±26.8)min,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9例(64.3%)和14例(50.0%)复发心律失常。观察组患者单次消融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略低于对照组(35.7%比50.0%,P=0.1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肺癌外科术后合并房颤的患者,尽管单次消融成功率略低,导管消融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国人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的疗效及术后心律失常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导管消融术的HCM合并房颤患者共40例(阵发性房颤27例,持续性房颤13例).阵发性房颤的消融策略为双侧环肺静脉隔离(PVI)持续性房颤的消融策略为PVI基础上加行左心房顶部、二尖瓣峡部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术后以常规心电图和长程心电图随访患者心律失常复发情况,用回归分析方法甄别与心律失常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检测其预测效力.结果 单次消融术后随访(34±18)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为30% (12/40),64.3% (18/28)的心律失常复发出现在消融术后1年.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LAD)和女性是术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LAD:HR=1.124,95% CI1.051~1.202,P=0.001;女性:HR=3.304,95%CI1.397 ~7.817,P=0.007).其中LAD的截断值为43.5 mm时的预测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60.0%;LAD每增加1 mm,心律失常复发的风险比为1.095(95%CI1.031~1.163,P=0.003).结论 HCM合并房颤行导管消融术虽安全可行,但单次手术后长期随访的窦性心律维持率较低,大部分心律失常复发出现在术后1年内,左心房内径增大和女性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和药物治疗前后抑郁、焦虑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比较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和药物治疗基线和随访3、6、9、12个月时SF-36健康调查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积分。结果连续入选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82例(导管消融组),同时入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84例(药物治疗组),两组在基线时社会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导管消融组中分别有42.7%和37.8%存在抑郁和焦虑,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躯体和精神状态积分均下降且组间无差异。导管消融组术后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积分明显减小,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均0.001。12个月时导管消融组72.0%维持窦性心律,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20%),P0.001。除导管消融外,维持窦性心律和避免服用华法林是抑郁和焦虑状态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相比,导管消融能够更好地改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心脏直视下行盐水冲洗射频消融仿改良迷宫Ⅲ手术(IRFMM)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63例心脏瓣膜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病例,其中31例行瓣膜置换同期行IRFMM手术治疗房颤(治疗组),32例行瓣膜置换而未同期行IRFMM术(对照组)的治疗结果和早期随访资料.结果 治疗组18例术后立即恢复窦性心律,3例术后使用临时起搏器,于术后5 d内恢复窦性心律,7例术后由交界区心律转为窦性心律,3例仍为房颤.术后随访2~19个月,出院时90.3%(28/31)为窦性心律,随访半年以上91.3%(21/23)维持窦性心律,随访1年以上85.7%(12/14)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术后仅3例短暂转复为窦性心律,出院时全转为房颤.32例随访2~19个月,未转为窦性心律者,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美敦力公司Cardioblate盐水冲洗射频消融系统代替切割、冷冻施行迷宫术治疗房颤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导管消融已成为快慢综合征的重要选择,但其远期疗效尚不清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13年9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50例快慢综合征患者。79例患者接受导管消融治疗(消融组)和71例患者接受起搏器植入治疗(起搏组)。结果消融组随访时间为(120.67±31.05)个月,起搏组随访时间为(123.01±29.68)个月。消融组患者接受(1.2±0.5)次导管消融治疗,56例(70.9%)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均无长间歇和心动过缓发生而无需植入起搏器治疗。相反,起搏组患者均有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作。起搏组持续性房颤进展率明显高于消融组(9.9%vs 1.3%%,P0.05)。起搏组新发脑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消融组(15.4%vs 5.1%,P0.05)。结论导管消融术可有效地治疗快慢综合征患者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从而避免继发性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导管消融治疗可通过消除房颤和降低持续性房颤进展率而降低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消融终止作为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终点对术后窦性心律维持和复发的影响.方法 入选286例行序贯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术中消融终止组124例(43.4%),未终止电复律组162例(56.6%),比较两组终止方式、术后复发及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结果 消融中26例(9.1%)直接转复窦性心律;166例(5 8.0%)转为房性快速心律失常(AT),其中98例(59.0%)进一步消融转复窦性心律;消融未终止行电复律者162例;随访(23±7)个月,两组早期复发、长期复发及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现AT可以预测术后复发心律失常类型(P<0.05);二次消融后两组复发率及窦性心律维持率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融终止并不有助于术后长期窦性心律维持,术中出现AT能预测术后复发心律失常类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肥厚性心肌病(HCM)伴心房颤动(房颤),并对其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期间因HCM伴房颤且药物治疗效果较差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标测系统(Carto或EnSite—NavX)导航下环肺静脉消融术达到同侧肺静脉隔离,对持续性房颤再行左心房碎裂电位消融以及线性消融。消融术后3个月内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于消融术后1、3、6个月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出现症状后立即行常规心电图,随访治疗效果。结果共11例HCM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年龄(52±17)岁,女性2例。其中6例为阵发性房颤,5例为持续性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后4周有1例因急性左心功能不良死亡,其余10例有4例复发,其中2例再次接受消融术。随访(14±10)个月,共有7例维持窦性心律,总成功率64%,未发生消融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维持窦性心律者左心房内径及射血分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4)mmVS(46±4)mm,0.64±0.05VS0.66±0.04,P〉0.05],心功能改善(2.0±0.7VS1.2±0.4,P〈0.05,NYHA分级)。结论本文结果提示射频消融治疗HCM伴房颤安全且有效,术后维持窦性心律者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伴左室功能不全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心力衰竭(心衰)组为30例持续性房颤伴症状性左室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0.45)患者,对照组为年龄、性别、左房大小和房颤持续时间相匹配的60例无心衰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均接受环肺静脉电隔离联合心房碎裂电位消融治疗房颤。比较两组导管消融手术相关参数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对心衰组术前、术后的左房大小、左室功能及内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均完成导管消融术,肺静脉隔离率分别为96.67%及98.33%(P=1.00)。两组间消融时间、X线透视时间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23±39.03 min比201.87±36.80 min,P=0.97;26.80±7.77 min比27.06±7.16 min,P=0.88;3.3%比3.4%,P=1.00)。随访11±1个月,73%的心衰组患者和78%对照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P=0.61),两组中分别有40%和42%患者接受再次消融。与术前相比,术后9个月心衰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增加了7.87%±4.72%,左房内径缩小3.77±4.02 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6.87±5.32 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减小8.93±7.60 mm(P均〈0.05);维持窦性心律者心功能改善程度高于未能维持窦性心律者。结论包括器质性心脏病者在内,对于持续性房颤合并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联合心房碎裂电位消融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消融成功率与无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相似。房颤合并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经导管消融治疗后,左房、室扩大程度减轻,左室射血分数可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导管消融对于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远期疗效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观察基于心房基质改良的线性消融对持续性房颤的远期疗效,并探讨消融术式与消融远期成功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7例因药物无效而接受了步进式线性消融的持续性或长程持续性房颤病例,依据房颤能否被消融转复为窦性心律分为消融转复组和消融加电复律组并平均随访至术后5.3年.结果 87例患者中有50例(57.5%)术中通过线性消融直接终止了房颤,37例(42.5%)患者线性消融无法转复,除1例之外均行电复律成功.平均随访(5.3±1.0)年,单次消融后34例(39%)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其中消融转复组24例(48%),消融加电复律组10例(27%)可维持窦性心律,消融转复组的远期成功率高于消融加电复律组(P=0.047).结论 对于持续性或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通过线性消融策略进行心房基质改良消融可能有助于提高远期成功率.术中通过消融直接转复为窦性心律是远期成功率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持续性心房纤颤(房颤)的长期疗效。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6年3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病程3~9月,心脏超声显示左心房前后径小于45 mm,左室射血分数大于50%。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方式进行分组,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30例,为射频消融组,给予包括环肺静脉隔离及线消融在内的射频消融治疗。另30例患者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为对照组。治疗后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对两组患者在出院后是否能够长期维持窦性心律进行分析。结果射频消融组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47~72岁,平均年龄(59.8±7.1)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62.8±6.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左房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治疗的长期有效率为46.7%,药物治疗的有效率是1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对于本研究人群,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治疗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5例有明显症状、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重建左房和肺静脉前庭,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CPVA),消融终点为同侧肺静脉电隔离。结果中肺静脉隔离率为100%,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有23例患者保持窦性心律。在消融后3个月行心超检查,成功维持窦律者左房从38.6mm降至34.5mm;未成功维持窦律者左房从38.4mm升至42.8mm,有统计学意义:射频消融前后各组病人的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有良好的疗效和可靠的安全性,成功维持窦性心律患者扩大的左心房回缩,而不能维持窦性心律者左房进一步扩大,房颤的导管消融对心脏的收缩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持续性心房纤颤(房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71例,均按其条件限制及意愿非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5例和支架植入术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及抗心力衰竭治疗,并均于复律后口服胺碘酮;支架植入术组在此基础上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12个月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随访6个月支架植入术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91.7%(29/35),常规治疗组为82.9%(33/36);随访12个月支架植入术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6.1%(26/35),常规治疗组为74.3%(31/36),随访6、12个月时支架植入术组窦性心率维持率均高于常规治疗(P0.05)。随访12个月时,支架植入术组LAD、LVEDD及LVESD均小于常规治疗组,LVEF大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能更有效地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左心功能,缩小左心房内径,提高窦性心律维持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既往颅内出血的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且既往有颅内出血病史的患者22例。所有患者接受导管消融治疗,围术期采取停用华法林,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随访术后心律失常复发情况和临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严重出血或栓塞事件。1例患者术后发生心脏压塞,2例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平均随访(28.9±10.7)个月,15例(68.2%)患者初次消融后维持窦性心律,2例(9.1%)复发患者接受再次消融后成功维持窦性心律,总体窦性心律维持率77.3%。所有患者术后均停用华法林,随访期间无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既往有颅内出血病史的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导管消融是安全有效的,术后维持窦性心律可避免抗凝药物使用带来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采用STSF导管进行肺静脉隔离(PVI)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48例行PVI的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STSF消融导管的24例为STSF组,同期使用普通压力导管(CF导管)的24例患者作为CF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即刻肺静脉-心房电隔离成功率、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消融时间、术中盐水灌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亚组分析评估两组合并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的术中灌注量、术中急性心衰、使用利尿剂情况。结果两组即刻成功率与窦性心律维持率无差异。与CF组比较,STSF组手术及消融时间有明显缩短的趋势,但未达统计学意义。与CF组比较,STSF组X线透视时间明显缩短[(7.8±3.1)min vs (11.2±6.3)min;P=0.02];灌注量更低[356(340,364)ml vs 700(620,772)ml;P=0.00]。两组均未发生并发症。CF组房颤合并心衰的患者10例中有2例术中发生心功能恶化,5例术后需要静脉使用利尿剂缓解症状,而STSF组6例心衰患者仅有1例术后需要静脉使用利尿剂,术中无急性心功能恶化发生。结论应用STSF导管进行PVI治疗安全、有效。术中流体负担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的年轻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持久的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年龄〈45岁,诊断为房颤并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132例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及随访资料,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初次消融和重复消融后复发的预测因子。结果患者年龄(38.0±5.6)岁,男101例,女31例,既往房颤病程2.05年;阵发性房颤91例,非阵发性房颤包括持续性房颤15例和持久的持续性房颤26例。初次消融后随访24.2个月,阵发性、持续性、持久的持续性房颤成功率分别为86.8%(79例)、66.7%(10例)、57.7%(15例),总体成功率78.8%。复发的患者有20例(71.4%)再次消融,随访14.3月,12例(75%)维持窦性心律。阵发性、持续性、持久的持续性房颤经过重复消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93.4%(85例)、86.7%(13例)、73.1%(19例),总体成功率88.6%。COX回归分析提示,初次消融后复发的预测因子分别是非阵发性房颤(HR=3.393,P=0.004)、左心房扩大(HR=1.066,P=0.004)、高血压病史(HR=4.203,P=0.006)和甲状腺疾病史(HR=5.280,P=0.001);重复消融后复发的预测因子则为右心房扩大(HR=1.133,P〈0.001)和甲状腺疾病(HR=6.942,P=0.003)。无影响预后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年轻的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安全性好,成功率高。早期对年轻房颤患者进行消融治疗是合理的,但应注意心房扩大及甲状腺疾病对成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