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352-1355
目的:观察艾灸关元、三阴交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扭体反应和脊髓、中脑的κ受体的影响,旨在初步探讨艾灸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镇痛效应的差异及可能的中枢机制。方法:将处于动情间期3月龄的SD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盐水组、寒凝类痛经组、艾灸三阴交组和艾灸关元组,每组9只。除盐水组外,寒凝类痛经组、三阴交组和关元组采用全身冷冻法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盐水组和寒凝类痛经组不予艾灸,三阴交组在造模第6天、第8天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后及在第10天注射缩宫素后,在大鼠三阴交穴(双侧)予以艾柱施灸,每次灸3壮。关元组灸治方法与之相同。观察大鼠的扭体反应,并测定大鼠脊髓、中脑的κ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盐水组比较,寒凝类痛经组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扭体次数、扭体评分明显增高(P<0.01)。与寒凝类痛经组比较,关元组扭体次数、扭体评分明显减少(P<0.01);与三阴交组比较,关元组扭体次数、扭体评分明显减少(P<0.05)。结论:1艾灸可明显减轻大鼠的类痛经反应,缓解子宫痉挛性收缩。2初步证实了艾灸不同穴位与镇痛效应差异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量艾灸关元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扭体反应及脊髓内μ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灸量的镇痛效应及其部分中枢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A组(艾灸1壮)、B组(艾灸3壮),每组15只。除盐水组外,其它各组采用全身冷冻法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加缩宫素注射法制备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A组和B组以不同灸量艾灸关元穴。观察大鼠扭体反应,并以荧光定量PCR(RT-PCR)法测定脊髓内μ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扭体反应: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B组扭体潜伏期缩短、扭体次数、扭体评分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A组、B组扭体次数、扭体评分明显减少(P<0.05)。(2)脊髓μ受体mRNA的表达:与盐水组比较,A组与B组的表达均增强(P<0.01),与模型组相比,A组与B组的表达增强(P<0.01)结论:(1)不同艾灸量施予关元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均有镇痛作用。(2)艾灸产生镇痛效应的部分机制可能通过增强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脊髓内阿片受体的表达产生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动物不同"得气"状态下,对中枢神经系统内阿片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动物得气的不同调节机制。方法:动情间期SD雌性大鼠44只,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期望"得气"组)与刺激量B组(期望"不得气"组),除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全身冷冻加雌二醇注射方法制备类痛经大鼠模型,刺激量A组诱导动物"得气"状态采用粗针、深刺、行手法;刺激量B组偏于避免"得气"的干预方式即细针、浅刺、不施手法,留针20 min后采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大鼠中脑及脊髓组织内源性阿片肽系统κ、μ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1中脑κ受体mRNA的表达: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表达显著减弱,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表达显著增强,与刺激量A组比较刺激量B组表达显著减弱(P0.05);2中脑内μ受体mRNA的表达:与盐水组、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表达显著增强(P0.05或P0.01);3脊髓内κ受体、μ受体mRNA的表达:与盐水组比较刺激量A组及刺激量B组κ、μ受体表达均显著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κ、μ表达均显著增多,P0.05。结论:不同"得气"状态下镇痛机制存在差异,刺激量A组能通过增强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中脑及脊髓内阿片受体表达起到镇痛效应,且整体较刺激量B组增强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刺激量诱导动物不同"得气"状态对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血清Ca2+及子宫Ca2+的影响,探讨针刺"得气"治疗痛经相关机制。方法:将9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盐水对照组18只,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期望"得气"组)与刺激量B组(期望"不得气"组)各24只,采用全身冷冻联合雌激素法建立寒凝类痛经大鼠模型,并用粗针深刺行手法与细针浅刺不行手法干预模型20 min,采用不同检测方法观察血清及子宫组织内钙离子变化情况。结果:1.血清内Ca2+含量: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及刺激量B组血清内Ca2+含量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血清内Ca2+含量显著降低(P0.01)。2.各组子宫组织内Ca2+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组大鼠子宫平滑肌内Ca2+荧光强度及百分比比较,各组间P1/P2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但模型组P2百分比显著增多(P0.01),而刺激量A组能够明显降低P2百分比(P0.01)。结论:刺激量A组能明显降低痛经模型血清Ca2+浓度及Fluo-3-AM负载细胞子宫Ca2+荧光强度百分比,分析认为不同针刺刺激量诱导的不同"得气"状态治疗痛经的机制是通过调节血清及子宫平滑肌内Ca2+水平实现镇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刺激量干预三阴交穴后对模型大鼠扭体反应及子宫组织内前列腺素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针刺"得气"状态下部分镇痛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36只动情间期SD雌鼠分为盐水对照组、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期望"得气"组)与刺激量B组(期望"不得气"组),每组9只。盐水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均采用全身冷冻加雌二醇注射法制备模型,造模成功后刺激量A组采用粗针深刺行手法诱导动物"得气"状态;刺激量B组采用细针浅刺不行手法避免"得气",观察不同针刺刺激量干预下大鼠每分钟扭体反应,并于留针后20min取大鼠子宫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GF2α、PGE2含量的变化。结果:1)每分钟扭体反应评分: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扭体评分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期望"得气"组扭体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期望"得气"组比较,期望"不得气"组每分钟扭体评分显著增高(P0.01)。2)PGF2α、PGE2含量:与盐水组比较,各组PGF2α含量显著增多,期望"不得气"组PGE2含量显著增多(P0.01,P0.05),模型组与期望"得气"组PGF2α/PGE2比值显著增多。与模型组和期望"得气"组比较,期望"不得气"组PGE2含量增高。结论:针刺三阴交穴可缓解大鼠扭体反应,期望"得气"组疗效显著,期望"不得气"组疗效不及期望"得气"组,相应分子响应机制认为,期望"不得气"组缓解痛经的基础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子宫组织内前列腺素E2水平及使PGF2α/PGE2趋于平衡,进而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而达到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子宫微循环角度探讨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的针刺效应。方法动情间期3月龄SD雌性大鼠32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盐水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和刺激量B组,每组8只。采用全身冷冻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刺激量A组予粗针深刺加手法干预,刺激量B组予细针浅刺不施手法。观察各组子宫毛细血管、微血管管径及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5、10、20、30 min各时点毛细血管管径明显缩小(P0.01),5、10、20、30、40 min各时点微血管管径明显缩小,血浆6-keto-PGF1α含量明显降低、TXB2/6-keto-PGF1α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5、10、20、30 min各时点毛细血管管径明显扩张(P0.05),5、10、20、30、40 min各时点微血管管径明显扩张,血浆6-keto-PGF1α含量明显升高、TXB2/6-keto-PGF1α明显降低(P0.05,P0.01);刺激量B组在20、30 min微血管管径明显扩张(P0.05),血浆TXB2/6-keto-PGF1α明显降低(P0.05)。与刺激量B组比较,刺激量A组5、10、20、30 min各时点毛细血管管径明显扩张(P0.05),5、10、20、30、40 min各时点微血管管径明显扩张(P0.01)。结论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存在明显的子宫微循环障碍及循环相关物质的紊乱。A、B刺激量均能改善痛经时子宫微循环,其机制可能与恢复失衡的TXB2及6-keto-PGF1α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针刺三阴交穴、关元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平滑肌收缩程度及脊髓、子宫组织中κ-受体、μ-受体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穴位介入的效应差异及部分机制。方法:将6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针刺三阴交组、针刺关元组,每组16只。采用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低温冷冻的方法制备寒凝证类痛经模型,末次给药1 h后,麻醉大鼠,运用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子宫的收缩程度。采用Real Time-PCR检测大鼠脊髓及子宫组织中κ-受体、μ-受体的含量。结果:1.子宫平滑肌收缩程度: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子宫收缩波的个数显著增加(P0.01)、子宫收缩波峰峰值显著升高(P0.05)、子宫活动度显著增强(P0.01),三阴交组、关元组子宫活动度显著增强(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三阴交组与关元组子宫收缩波的个数及子宫活动度均显著下降(P0.05)。2.脊髓及子宫组织中κ-受体、μ-受体水平:(1)脊髓中的κ-受体及μ-受体水平: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子宫组织中的κ-受体水平: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子宫组织中μ-受体水平:与盐水组比较,关元组子宫组织中μ-受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三阴交组、关元组子宫组织中μ-受体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针刺三阴交穴、关元穴均可降低子宫收缩波个数和子宫活动度,抑制子宫平滑肌的异常收缩反应。分析其效应的部分机制是通过调节子宫靶器官组织的阿片肽受体水平,进而达到针刺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各时段子宫微循环的影响,探讨刺激量与针刺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动情间期的SD( Spraguc Dawlcy )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盐水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期望“得气”组)、刺激量B组(期望“不得气”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针刺组采用全身冷冻(-25℃环境下冷冻4 h/天/5天)配合激素注射方法(每日给予大鼠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连续10天,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制备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盐水组连续10日皮下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U/只。针刺组于第10日以不同刺激量针刺双侧“三阴交”穴20 min。采用XW-B-3冷光源微循环显微检查仪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微循环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结果: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各时段的微血管管径、毛细血管管径(除40 min、60 min外)明显收缩( P<0.01)、流态减慢或停滞( 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各时段的微血管管径、毛细血管管径(仅5min、10min、20min、30min)明显扩张(P<0.01或P<0.05),各时段流态明显改善( P<0.01或P <0.05)。刺激量B 组微血管管径在30min 出现明显扩张( P <0.01),微血管清晰度(仅50min、60min)有所改善(P<0.05);与刺激量B组比较,刺激量A组各时段的微血管管径,毛细血管管径(仅5min、10min、20min、30min)明显扩张(P<0.01或P<0.05),流态(除50min、60min外)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针刺可以改善子宫微循环障碍,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子宫微循环的作用存在差异,刺激量A组针刺疗效显著优于刺激量B组,处于较强得气状态,间接说明了得气对针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的三阴交(双)穴区温度的影响及其与镇痛效应的相关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简称模型组)、针刺三阴交组、针刺关元组。采用全身冷冻法结合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造模,用红外热成像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左右两侧三阴交穴区各时间点温度,并同步观测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结果: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扭体次数明显增多、扭体总分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针刺组扭体潜伏期均明显延长、扭体次数均减少、扭体总分均降低(P<0.05,P<0.01)。模型组大鼠在5-60min左右三阴交穴区温度失衡(P<0.05,P<0.01);针刺三阴交组大鼠在10-40min左右三阴交穴区温度失衡(P<0.05);针刺关元组大鼠在0-30min左右三阴交穴区温度失衡(P<0.05)。针刺三阴交穴在针刺5min时、针刺结束后50-60作用显著,针刺关元穴仅在针刺结束后40-60min作用显著。结论: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处于疼痛状态且左右三阴交穴区温度失衡;针刺三阴交穴、关元穴均能缓解疼痛反应,调节其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艾灸三阴交穴对寒凝类痛经模型大鼠子宫张力和子宫收缩素受体(OTR)的影响,探讨不同方法干预三阴交穴对寒凝类痛经的效应差异及机制。方法:将处于动情间期的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艾灸组,每组7只。除盐水组外,模型组、针刺组和艾灸组均采用全身冷冻法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盐水组和模型组不予干预,针刺组针刺三阴交穴;艾灸组予以常规方法艾灸三阴交穴。运用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仪记录子宫的收缩反应;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缩宫素受体(OTR)m 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子宫的收缩波个数、波峰峰值、子宫活动度及子宫组织中OTR m RNA表达均高于盐水组(P0.01或P0.05);针刺组、艾灸组大鼠子宫的收缩波个数以及子宫组织中OTR m RNA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艾灸组大鼠的子宫活动度低于模型组(P0.05);艾灸组大鼠子宫组织中的OTR m 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或艾灸三阴交穴均可有效缓解寒凝类痛经大鼠的疼痛,且艾灸的效应优于针刺。  相似文献   

12.
赵伟国  李运景  黄民 《中成药》2012,34(7):1224-1228
目的观察痛经康口服液(延胡索、当归、川芎、香附等)抗痛经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大鼠股部皮下注射己烯雌酚,1次/d,连续11 d,其中第1天及第11天注射量为0.8 mg/只,第2天至第10天注射量为0.4 mg/只。于最后1次给药40 min后,所有大鼠按4 U/kg体质量腹腔注射缩宫素致大鼠扭体反应。采血,处死,取子宫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催产素受体(OTR)及加压素受体(VPR)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痛经康低、中、高剂量组出现扭体反应的动物数量均较模型对照组少。田七痛经胶囊组、痛经康中、高剂量组出现扭体反应潜伏期较模型对照组延长,30 min扭体反应次数较模型对照组减少,其中痛经康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扭体反应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但扭体反应次数无统计学差异。痛经康低、中、高剂量组可不同程度降低痛经大鼠子宫催产素及加压素受体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痛经康口服液具有明显的抗痛经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痛经大鼠子宫催产素及加压素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经前平颗粒对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肝气逆证大鼠脑顶区皮质、额区皮质、下丘脑、海马μ阿片受体(μ opioid receptor, MOR) mRNA及蛋白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20只大鼠制备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造模后大鼠分为模型组、中药组,每组10只。另选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造模同时,中药组大鼠给予经前平颗粒 (1.6 g/kg) 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 mL/100 g)灌胃,每天1次,连续5天。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顶区皮质、额区皮质、下丘脑和海马MOR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顶区皮质、额区皮质MOR mRNA及蛋白扩增产物电泳条带相对较弱,光密度值降低,顶区皮质、额区皮质MOR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降低;下丘脑、海马MOR mRNA及蛋白电泳条带相对较强,光密度值升高;下丘脑、海马MOR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顶区皮质、额区皮质MOR mRNA及蛋白扩增产物电泳条带增强,顶区皮质MOR mRNA表达升高,顶区皮质和额区皮质MOR蛋白相对表达升高;下丘脑和海马MOR mRNA及蛋白电泳条带亮度减弱,下丘脑和海马MOR mRNA相对表达降低,海马MOR蛋白相对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结论 MOR在PMS肝气逆证大鼠不同脑区呈现特异性表达,经前平颗粒表现出相应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针足三里对吗啡戒断大鼠μ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改善吗啡戒断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自然吗啡戒断大鼠模型,运用RT—PCR方法测定脑组织μ受体mRNA的表达,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吗啡戒断大鼠体重及μ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电针组大鼠体重比戒断组增加明显(P〈0.05),戒断组和电针组比正常组脑组织中μ受体mRNA表达降低,治疗后电针组比戒断组脑组织中μ受体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电针足三里具有提高吗啡戒断大鼠体重、改善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作用。电针调节吗啡戒断大鼠海马、下丘脑μ受体mRNA的表达,可能是电针改善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艾灸三阴交、关元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收缩强度及子宫中缩宫素受体(OTR)的影响,旨在初步探讨艾灸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镇痛效应的差异及可能的分子响应机制。方法:将处于动情间期3月龄的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盐水组、寒凝类痛经组、三阴交组和关元组,每组10只。除盐水组外,寒凝类痛经组、三阴交组和关元组采用全身冷冻法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盐水组和寒凝类痛经组不予艾灸,三阴交组在造模第6天、第8天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后及在第10天注射缩宫素后,在大鼠三阴交穴(双侧)予以艾柱施灸,每次灸3壮。关元组灸治方法与之相同。运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检测在体大鼠子宫收缩强度,并用RT-PCR法测定大鼠子宫中OTR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盐水组比较,寒凝类痛经组子宫收缩强度明显增强(P0.01);与寒凝类痛经组比较,两艾灸组均显著减少了子宫收缩波个数(P0.01),且降低了子宫活动度(P0.05)。2.与盐水组比较,寒凝类痛经组子宫OTR的峰值增高(P0.01);与寒凝类痛经组比较,三阴交组和关元组子宫OTR的峰值、均值、泳道值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1)艾灸可明显减轻大鼠的类痛经反应,缓解子宫痉挛性收缩。(2)本实验结果显示两穴镇痛效应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平刺、直刺三阴交穴对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血清、子宫组织中一氧化氮(NO)及其合成酶(NOS)的影响,探讨不同刺法即刻镇痛作用的机制。方法:60只SD雌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直刺组、平刺组,每组15只。采用全身冷冻加雌二醇注射法制备寒凝证类痛经模型。针刺组分别直刺或平刺"三阴交"穴,留针20min。记录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情况并采用超高速动态可视化微循环研究系统观察子宫微循环状况。采用生化比色法测定大鼠血清NO、NOS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组织eNOS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扭体潜伏期缩短、扭体评分升高(P<0.01),微血流速度减慢(P<0.01),微血管、毛细血管(cap)管径缩小(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直刺、平刺组扭体潜伏期均延长(P<0.05,P<0.01),扭体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微血管、cap管径均显著扩张(cap管径5min时除外)(P<0.01)。平刺组针刺后15min血流状态优于直刺组(P<0.01,P<0.05),针刺后35min微血管管径较直刺组显著扩张(P<0.01)。两针刺组间扭体潜伏期及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NO、NOS与子宫组织eNOS蛋白表达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针刺组血清中NO、NOS含量与子宫组织eNOS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P<0.05)。平刺组NOS含量与eNOS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直刺组(P<0.05,P<0.01)。结论:直刺与平刺类痛经大鼠"三阴交"穴均显示出即刻镇痛效应,平刺法改善子宫微循环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与其更好地升高NO、NOS含量,上调子宫e NOS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体表投影区红外温度及其艾灸后的变化,探讨艾灸对子宫体表温度的影响及灸局部穴和远部穴的效应差异。方法:将48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关元组、三阴交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全身冷冻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关元组和三阴交组于造模结束后分别进行艾灸,3壮/穴。采用红外热成像方法动态监测各组大鼠灸前、灸后即刻、灸后5、10、20、30、40、50、60 min子宫体表投影区温度。结果:(1)时点温度:四组间不同时点的温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F=243.46,P=0.000.05)。分组与监测时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16.21,P=0.000.05)。四组间红外温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5,P=0.030.05)。其中,正常组各监测时点间温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灸后20~60 min各时点比灸前温度显著降低(P0.05);灸后30~60 min各时点比灸后即刻温度显著降低(P0.05);三阴交组灸后5~60 min各时点比灸前温度显著降低(P0.05);灸后10~60 min各时点比即刻温度显著降低(P0.01);关元组灸后即刻比灸前温度显著升高(P0.05),灸后5~60 min各时点均比灸前及即刻温度显著降低(P0.05)。(2)时段温差:与正常组、模型组比较,三阴交组和关元组的灸后5~60 min各点与灸前温度差值均显著增大(P0.05);与三阴交组比较,关元组的灸后即刻与灸前温度差值显著增大(P0.05)。正常组和模型组的各点温度差值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体表投影区存在持续40 min温度降低时段,艾灸可使温度下降时点提前,使该段温度下降幅度显著增加;且灸局部穴和远端穴的即刻效应不同。说明艾灸在一定时间内促进子宫体表红外温度的下降,艾灸对于痛经的治疗作用并非依靠直接提高子宫体表温度,其具体起效机制尚须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痴呆大鼠脑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亚单位NR1、NR2A、NR2B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NMDAR亚单位NR1、NR2A、NR2B mRNA在各脑区的表达状况作相应的检测。结果:痴呆组以及脾阴虚痴呆组大鼠NMDAR亚单位NR1、NR2A、NR2B mRNA在各脑区表达均明显减弱下调(P<0.05);ZBPYR治疗组NMDAR亚单位NR1、NR2A、NR2B mRNA均明显上调(P<0.05)。结论:使用ZBPYR治疗的大鼠NMDAR mRNA的表达水平在各脑区均明显上调,这表明ZBPYR以提升NMDAR mRNA的方式,使得NMDAR蛋白的含量显著增多,而发挥其抗痴呆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脑心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针刺组、针刺时照组,针刺组取“内关“水沟”“人迎”,针刺时照组取“神门”“膻中”。采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其中枢心血管特定调节区域及心肌内皮索(ET)mRNA表迭的动态变化,并对阳性反应物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实验性脑出血可迅速诱导ET基因在脑出血周围区、下丘脑、脑干、海马、心肌的异常表达。脑出血6h即可见ETmRNA表达上调。到24h达高峰,72h时段虽略有减少,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同时心肌的ET表达增多。针刺可阻断由脑出血诱导的ET基因表达的增加。结论:针刺通过阻断脑出血诱导的ET基因表达的增加。起到时脑出血造成的神经元及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灸神阙穴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大鼠扭体反应及子宫组织瞬时受体电位辣椒素亚型1(TRPV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神阙穴肥大细胞发挥的功能。方法将5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艾灸组、色甘酸钠+模型组、色甘酸钠+艾灸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均构建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造模后给予相应治疗。观察评估各组大鼠扭体反应,并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q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TRPV1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艾灸神阙穴对寒凝血瘀痛经大鼠具有明显镇痛疗效;神阙穴皮下注射色甘酸钠具有一定镇痛作用;模型组大鼠子宫TRPV1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1);艾灸可下调痛经大鼠子宫TRPV1高表达(P<0.01)而达到镇痛疗效;色甘酸钠阻断神阙穴肥大细胞使艾灸镇痛效应及对子宫TRPV1表达的调节作用不同程度地削弱。结论艾灸神阙穴通过下调痛经大鼠子宫TRPV1高表达而达到治疗作用;神阙穴区MC在此效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