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肺泡灌洗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分析肺泡灌洗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医院接受肺泡灌洗治疗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灌洗组,选取78例未接受肺泡灌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以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的变化,同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治疗后,灌洗组血清CRP[(4.25±2.57)mg/L]、WBC[(13.62±3.09)×10~9/L]、PCT[(1.18±0.54)ng/ml]、CPIS评分[(0.74±0.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灌洗组临床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泡灌洗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感染程度等途径对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预后产生促进作用,是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高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肽素的变化及与患者感染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HICH在医院接受开颅或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38例、非感染组82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的血清CRP、PCT、和肽素水平。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血清CRP、PCT、和肽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感染组患者的血清PCT、和肽素高于非感染组(P<0.05),而两组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天、第7天,感染组患者的血清CRP、PCT、和肽素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患者术后第5天的CPIS评分为(7.79±0.66)分,CPIS评分与血清CRP、PCT、和肽素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感染组患者治疗5天后,血清CRP、PCT、和肽素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结论 HICH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RP、PCT、和肽素水平升高,三种指标与患者的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合并腹膜炎感染状况及其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7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进行腹膜透析的60例尿毒症患者的诊疗情况,根据其合并腹膜炎感染与否,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合并腹膜炎)。对照组32例,观察组28例。检测分析两组患者PCT、CRP及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随治疗时间的变化。之后对观察组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PCT、CRP水平变化及其与腹膜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RP、PCT水平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之后CRP、PCT水平具有显著的组间差异(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CRP、PCT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两组WBC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别,且其最高数值均未超出正常范围。合并腹膜炎感染患者PCT、CRP及WBC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表明,PCT与CRP呈现正相关的关系(r=0.625,P0.05),而PCT与WBC水平不相关。结论 CRP、PCT水平可以作为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合并腹膜炎感染状况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ICU脑出血颅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诊断及预后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7年2月医院ICU脑出血颅脑术后治疗的患者182例。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集患者相关标本对其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d、2d、3d、5d、7d、9d、12d的体温和相关指标进行监测。结果两组患者体温比较,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P<0.05);治疗前感染组患者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白细胞(WBC)计数上要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患者在给予相关治疗后CRP、PCT及MMP-9的水平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0.05);CRP诊断颅内感染的灵敏度为86.08%、特异度为79.75%,PCT分别为91.14%和87.34%,MMP-9分别为88.61%和87.34%,PCT联合MMP-9分别为97.47%和96.20%,PCT+CRP+MMP-9分别为98.73%和97.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RP及MMP-9对于脑出血后颅脑感染可进行有效的临床诊断,其水平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因此尽早的对脑出血患者进行PCT、CRP及MMP-9的联合监测,对于术后患者发生颅内感染早期诊断及指导临床用药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降钙素原(PCT)、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水平对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28 d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95例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组)及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抽取入组对象空腹肘静脉血,检测感染组患者入院后3、7、14 d外周PCT、FIB、WBC及NEU水平,并根据其28 d预后情况将感染组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3 d、7 d、14 d时PCT、FIB、WBC及NEU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PCT、FIB、WBC及NEU计数水平预测患者28 d预后的价值,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PCT、FIB、WBC及NEU计数水平患者的28 d生存率情况。结果 95例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有26例死亡,病死率为27.37%,死亡组的年龄、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及肺部原发疾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血清PCT、FIB、WBC及NEU计数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存活组患者住院后3 d、7 d、14 d时PCT、FIB、WBC及NEU计数水平低于同时间点死亡组患者(P0.05);入院时PCT、FIB、WBC及NEU计数高于Cutoff值患者的28 d存活率均较低(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PCT、FIB、WBC、NEU计数变化趋势对判断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细菌分布情况,并探究血清中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老年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5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的脑出血老年患者151例,将74例脑出血未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作为单纯脑出血组,将77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作为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组,收集同期8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组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比较各组血清PCT和CRP水平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PCT、CRP及其联合检测对老年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检测效能。结果在77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组患者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95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8.42%,其次是革兰阳性菌。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组的PCT和CRP水平均高于单纯脑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PCT和CRP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2,高于PCT的0.856和CRP的0.777。结论老年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血清PCT、CRP对其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感染患者,按感染程度分为脓毒性休克组(66例)[根据1个月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50例)和死亡组(16例)]和重症脓毒症组(62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非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分别比较分析各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清PCT、CRP及WBC水平。结果脓毒性休克组治疗前,治疗1、3、7 d后血清PCT、CRP及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症脓毒症组治疗1、3、7 d后血清PCT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死亡组治疗1、3、7 d后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治疗3、7 d后血清CRP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ROC曲线显示,PCT、CRP和WBC的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分别为:0.786(0.703~0.864)、0.754(0.691~0.827)和0.603(0.542~0.679)。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血清PCT与CRP呈正相关[(r=0.596,P=0.004)和(r=0.523,P=0.012)],治疗7 d后血清PCT与WBC呈正相关(r=0.604,P=0.001)。结论 PCT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的指标,动态联合观察PCT和CRP水平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通过检测患者术后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探寻可用于预测诊断感染的指标。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56例及未感染组61例,分别于术后1、3d采集两组患者外周血,检测白介素-10(IL-10)、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及FEV1%。结果 56例感染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致病菌6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占55.38%,革兰阴性菌26株占40.00%,真菌3株占4.62%;感染组患者与未感染组患者FVC(2.41±0.18VS 3.15±0.12)、FEV1(1.82±0.22VS 2.23±0.15)、FEV1%(57.11±7.65VS 71.78±8.09)及FEV1/FVC(51.26±8.53VS 66.01±7.8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感染组患者与未感染组患者外周血CRP(29.77±6.16 VS20.19±4.92)、PCT(2.31±0.35VS 1.56±0.27)及TNF-α(39.98±7.84VS 22.30±7.2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29.38ng/L为截点值,术后3dTNF-α诊断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敏感性为85.25%,特异性为91.07%,曲线下面积为0.94,优于CRP及PCT。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感染可导致患者肺功能显著降低,术后3d外周血指标对术后肺部感染具有一定预测诊断价值,其中TNF-α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通过检测患者术后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探寻可用于预测诊断感染的指标。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56例及未感染组61例,分别于术后1、3d采集两组患者外周血,检测白介素-10(IL-10)、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及FEV1%。结果 56例感染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致病菌6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占55.38%,革兰阴性菌26株占40.00%,真菌3株占4.62%;感染组患者与未感染组患者FVC(2.41±0.18VS 3.15±0.12)、FEV1(1.82±0.22VS 2.23±0.15)、FEV1%(57.11±7.65VS 71.78±8.09)及FEV1/FVC(51.26±8.53VS 66.01±7.8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感染组患者与未感染组患者外周血CRP(29.77±6.16 VS20.19±4.92)、PCT(2.31±0.35VS 1.56±0.27)及TNF-α(39.98±7.84VS 22.30±7.2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29.38ng/L为截点值,术后3dTNF-α诊断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敏感性为85.25%,特异性为91.07%,曲线下面积为0.94,优于CRP及PCT。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感染可导致患者肺功能显著降低,术后3d外周血指标对术后肺部感染具有一定预测诊断价值,其中TNF-α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与内毒素(ET)及可溶性人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1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sTREM-1)在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中的临床意义,并分析四个指标对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为依据,将232例患者分为感染组40例和未感染组192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的血清PCT、CRP、ET及sTREM-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PCT、CRP、ET及sTREM-1对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6株占67.65%,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2株占32.35%,以肺炎链球菌为主。术后1 d、术后3 d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CRP、ET及sTREM-1高于术前(P<0.05),术后3 d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水平低于术后1 d,血清中CRP水平高于术后1 d(P<0.05),术后1 d、术后3 d未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CRP及sTREM-1水平高于术前(P<0.05),术后1 d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CRP、ET及sTREM-1分别为(2.51±0.87)ng/ml、(58.36±12.35)mg/L、(0.53±0.21)EU/ml、(42.19±18.28)pg/ml,术后3 d感染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12±0.76)ng/ml、(63.54±9.48)mg/L、(0.45±0.18)EU/ml、(41.47±13.36)pg/ml均高于未感染组(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T、PCT、sTREM-1、CRP对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依次降低,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861、0.794、0.743。结论肺癌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CRP、ET及sTREM-1水平上升,四指标对肺部细菌感染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ET和PCT的早期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动态检测脑出血合并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并研究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9月ICU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50例和未感染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后第1d、第3d、第5d和第7d血清PCT水平差异,分析感染组患者中死亡和存活患者血清PCT的差异,研究血清PCT在判断脑出血合并感染死亡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感染组脑出血患者入住ICU后第1d、第3d、第5d和第7d血清PCT分别为(3.18±1.04)、(5.72±1.54)、(4.92±1.36)和(2.21±0.95)ng/ml均高于未感染组患者(P0.001)。感染组脑出血中死亡患者入住ICU后第1d、第3d、第5d和第7d血清PCT分别为(3.40±1.02)、(7.11±1.50)、(6.81±1.25)和(4.01±0.91)ng/ml高于存活脑出血患者(P均0.05)。血清PCT在判断脑出血合并感染死亡的临界值为6.50ng/ml,特异性为0.620,灵敏度为0.840。结论脑出血合并感染患者血清PCT升高较明显,血清PCT在预测脑出血合并感染死亡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对脑出血术后伴颅内感染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将185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60例)和无感染组(125例);留取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和血液标本,分别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血清CRP、PCT水平检测。结果 60例感染标本检出病原菌72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其他病原菌分别占30.56%、48.61%和20.83%;感染组血清CRP、PCT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感染组;细菌性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中、重度感染者血清CRP、PCT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感染者,且重度感染者比中度感染者更高。抗菌药治疗前后,存活组的血清CRP、PCT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PCT水平测定可用于脑出血术后伴颅内感染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老年颅脑手术后患者颅内感染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神经外科老年开颅手术患者84例,按患者是否出现颅内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水平(WBC),并对该指标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感染组患者的PCT、CRP、WBC水平在发生颅内感染后显著升高,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PCT及CRP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其中PCT水平在治疗后第2天与感染当天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而CRP水平在治疗后第3天与感染当天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PCT诊断术后颅内感染灵敏度91.67%、特异度为88.89%;CRP诊断术后颅内感染灵敏度为89.13%、特异度为80.56%;WBC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72.22%;PCT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95%CI为三个指标中最高,CRP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则较WBC高。结论监测PCT及CRP的水平对老年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诊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其PCT及CRP值的变化可有效帮助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发热患者的监测价值,及时发现、预防和治疗感染患者。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关节置换术并早期发热的患者160例;按照患者细菌学培养的结果将其分为感染组72例和未感染组88例;比较两组患者及组内患者之间血清PCT、CRP、ESR水平以及WBC计数。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PCT、CRP、ESR、WBC相近,手术后,感染组PCT、CRP、ESR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相近;未感染组患者PCT、CRP、ESR、WBC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术后7d患者WBC和PCT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ESR和CRP水平仍然较高;术后发热并发感染的患者中,PCT水平在不同感染类型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用于不同感染类型的鉴别,而CRP、ESR、WBC三种指标在不同类型感染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CRP、ESR三者对应的ROC曲线(P0.05),可用于诊断术后发热是否由感染引起。结论合理选择感染指标在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早期感染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PCT受手术影响较小,可用于鉴定感染类型,CRP和ESR可作为辅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CD_(64)感染指数变化,为AEPOCD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4月医院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100例,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63例与非感染组37例,两组患者入院后24~48h内、感染组在抗菌药物抗菌治疗1周后抽血检测CRP、PCT、DC64感染指数。结果感染组入院时CRP、PCT及CD_(64)感染指数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CRP、PCT及CD_(64)感染指数治疗前均高于治疗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时血清CRP、PCT、DC64感染指数会进一步升高,检测血清CRP、PCT、DC64感染指数有助于患者病情及治疗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白介素-6(IL-6)与心脏介入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为诊治心脏介入手术后肺部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住院拟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心脏疾病患者200例,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对术前、术后3d时血清PCT、IL-6及白细胞计数(WBC)进行检测,观察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者15例,感染率为7.50%;肺部感染患者术后3d时PCT、IL-6及WBC分别为(1.35±0.22)μg/L、(18.12±4.85)mg/L、(8.67±2.02)×109/L,明显高于未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介入手术后患者血清PCT、IL-6及WBC均有升高,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升高更为明显,术后检测PCT、IL-6及WBC对心脏介入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方法 分析重症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50例,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n=58)和非肺部感染组(n=92),采用荧光酶标仪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NETs水平,同时测定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统计感染组患者颅脑损伤后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肺部感染组外周血NETs水平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肺部感染组WBC、NEU、CRP、PCT水平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感染程度越严重,肺部感染组患者外周血NETs水平、WBC、NEU、CRP、PCT水平越高(P<0.05);重症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预后不良患者外周血NETs水平、WBC、NEU、CRP、PCT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外周血NETs诊断重症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敏感度为85.70%,特异度为73.00%。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NETs水平显著升高,且外周血NETs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有可能作为评估重症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病情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标志物及为预后评估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炎症相关指标对急性骨关节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骨关节术后患儿105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骨关节感染分为感染组(n=43)和未感染组(n=62)。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统计术前和术后3 d、7 d的血沉(ESR)、全血白细胞(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淀粉样蛋白A(SAA)、和不同感染类型患儿ESR、全血WBC和血清CRP、PCT、SAA水平,分析ESR、全血WBC和血清CRP、PCT、SAA对儿童急性骨关节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3 d、7 d与术前比较,两组患儿ESR、全血WBC和血清CRP、PCT、SAA水平均升高(P0.05),感染组高于未感染组(P0.05)。术后3 d,混合感染患儿ESR和血清CRP、PCT、SAA水平均高于骨髓炎患儿和化脓感染患儿(P0.05)。PCT对儿童急性骨关节感染敏感性高于其他指标(P0.05)。结论 ESR、全血WBC和血清CRP、PCT、SAA对急性骨关节感染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中PCT对急性骨关节感染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伴颅内感染的诊治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817例脑出血微创术后疑似发生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30例和无感染组78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及血液、脑脊液的常规和生化检测结果,并进行脑脊液病原菌培养,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其对颅内感染进行诊断评价;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血白细胞(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脑脊液WBC计数、脑脊液蛋白含量、脑脊液葡萄糖含量与APACHEⅡ评分等常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脑脊液蛋白含量和脑脊液葡萄糖含量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7、0.740、0.754(P0.05);感染组患者共培养出30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16株;感染组患者中有26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4例患者死亡;存活者治疗前的血清平均PCT水平显著高于治疗7d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CT既是一个敏感的早期诊断指标,也是一个评价其感染控制状况及其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其检测简单快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并构建其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9年6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768例,根据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向前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R语言分别分析和构建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验证预测模型效能。结果 患者术后肺部感染198例,分离革兰阴性菌142株,革兰阳性菌56株,真菌7株。感染组年龄≥60岁、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时间≥3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低蛋白血症患者占比和外周血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年龄≥60岁、吸烟、糖尿病、呼吸机使用时间≥3 d、GCS评分≤8分、低蛋白血症是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0。结论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