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功能异常伴抗可溶性肝抗原/肝咦抗原(SLA/LP)抗体阳性患者临床与实验室特点。方法收集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5500例,分别完成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8例(0.15%)患者检测出sLA/LP抗体阳性,女性6例,以中老年女性为主,男性2例,年龄分别为27岁和33岁,8例中6例无甲、乙、丙、丁、戊型等病毒性肝炎现症感染证据,2例分别伴乙、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无现症感染证据。8例中7例已发展至肝硬化,除sLA/LP抗体阳性外,抗核抗体均为阳性,部分患者伴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线粒体抗体亚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阳性。结论sLA/LP抗体在所检测患者中阳性率较低,以女性患者为主,多数临床与实验室特点符合自身免疫性肝炎特征,女性患者慢性肝病原因未名者应检测此抗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DM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DM患者22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抗MDA5抗体是否阳性分为抗MDA5抗体阳性组(34例)和抗MDA5抗体阴性组189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各类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性调查急性肝衰竭(ALF)25例、亚急性肝衰竭(SALF)34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121例、慢性肝衰竭(CLF)206例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常见并发症和预后。结果四类肝衰竭在临床生化指标(包括白蛋白、转氨酶、胆碱酯酶和胆红素)、并发症和预后方面均有差异,预后的优良顺序为CLF〉ACLF〉SALF〉ALF。结论四类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均有差异。肝衰竭指南符合国情,有较强的科学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RA患者116例、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79例、健康对照者50例,采用ELISA法行抗CCP抗体检测,并检测RA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抗CCP抗体诊断特异性(94.58%)高于类风湿因子(RF)(68.22%)。进行抗CCP抗体、RF联合检测时,以任一项指标阳性的敏感性高于两者均阳性的敏感性(P〈0.05)。抗CCP抗体阳性的RA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均高于阴性者(P〈0.01)。结论抗CCP抗体在RA诊断中具有较高特异性,以抗CCP抗体或RF任一种阳性为诊断指标有利于早期诊断RA。抗CCP抗体阳性可能与RA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丽珠肠乐及莫沙必利治疗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临床疗效。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住院的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丽珠肠乐及莫沙必利口服治疗,疗程1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出血、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丽珠肠乐及莫沙必利治疗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临床疗效显著,预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AD5)抗体阳性DM患者早期肺间质改变对其临床预后的影响及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开滦总医院收治的DM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13例抗MAD5抗体阳性DM患者(7例幸存,6例死亡)和18例抗合成酶(ARS)抗体阳性DM患者,对2组患者的首次肺...  相似文献   

7.
41例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相关疾病的不同临床类型及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科近6年来检测出的41例抗GBM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41例为Goodpasture病(GP),其中2例肾功能正常。32/41例患者为单纯抗GBM抗体阳性,其中31/32例男性,平均年龄(26.8±9.7)岁。9/41例抗GBM抗体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其中7/9例为女性,平均年龄(44.5±19.6)岁。两组在性别和发病年龄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32/41例作了肾活检,平均发病至肾活检时间为(62.7±43.5)d。2/32例肾功能正常的GP患者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30/32例为新月体肾炎,其中24/30例(80%)患者的肾小球100%受累,多伴有毛细血管襻和球囊严重破坏。免疫荧光检查仅16/23例呈典型的IgG、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襻(GCW)呈线样沉积;7/23例表现为IgG和(或)C3等沿GCW呈细颗粒状沉积,少数伴有系膜区沉积。典型和不典型的免疫荧光改变与光镜病理的严重程度不相关(P>0.05)。所有患者均有贫血、血尿和蛋白尿,其中7/41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经强化免疫抑制治疗,4例患者临床完全缓解或好转,包括2例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的GP患者。其余患者均依赖肾脏替代疗法或死亡。结论中国人抗GBM抗体相关疾病并不少见。单纯抗GBM抗体组多发于青年男性,双抗体阳性组多发于中老年女性。抗GBM抗体相关疾病多预后差,肾脏病理多为新月体性肾炎,但免疫病理并非均表现为典型的IgG、C3沿GCW呈线条样沉积。仅少数无少尿的轻型患者或肾功能损伤轻者可临床完全缓解或好转。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以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6例AIH患者、17例PBC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IH与PBC多发于中年女性,AIH患者肝功能异常以转氨酶增高为主,PBC以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为特点,AIH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异常,以抗核抗体为主,而PBC患者以抗线粒体抗体及其分型M2异常为主。结论 AIH及PBC的诊断可结合临床、生化、自身抗体检查的结果,其中自身抗体的检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肝衰竭并发多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衰竭并发多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衰竭并发多系统IFI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分析抗真菌疗效影响因素。结果发生2个系统以上IFI共73例。其中发生2个系统IFI54例(74.0%),3个系统16例(21.9%),4个系统3例(4.1%)。患者在发生真菌感染前均有使用抗生素史。以肺部感染最为多见(36.5%),其次为消化道(22.8%)、泌尿道(19.8%)、血液(11.4%)及腹腔(9.6%)。共分离菌株84株,其中酵母样菌62株(73.8%),为最常见菌株。60例(82.2%)在不同系统中分离出1种菌株,10例(13.7%)分离出2种菌株,2例(2.7%)分离出3种菌株,1例(1.4%)分离出4种菌株。抗真菌治疗有效率为35.6%,基础疾病治愈好转率为21.9%。抗真菌疗效与是否并发肝性脑病和抗真菌药物使用时间是否〉14d有关。结论对于肝衰竭患者,应注重多系统IFI的监测。对于肝衰竭并发多系统IFI,应在重视基础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并维持适当的疗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纤维化(ILD)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尽早发现和诊断RA-ILD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信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40例RA-ILD患者与42例未合并ILD的R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比较.结果 RA-ILD组患者多数以咳嗽为首发症状,全部患者高分辨率CT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ILD表现.RA-ILD组患者的病程、晨僵时间长于未合并ILD的RA组患者(P<0.05).RA-ILD患者组的DAS28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抗环瓜氨酸(CCP)抗体、Ro-52阳性率高于未合并ILD的RA组患者(P均<0.05).结论 RA-ILD患者多数以咳嗽为首发症状,高分辨率CT能较早的提示ILD并评价其严重程度.RA病程、活动性、炎性指标、抗CCP抗体及抗Ro-52可能是与RA-ILD密切相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诊断、肝活检组织病理学特点,以提高疑难肝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3月以肝功能异常入院的患者2195例,排除明确诊断者后,94例诊断不明者被纳入研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抗巨细胞病毒IgM和IgG,采用多重薇珠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间接免疫荧光法、ELISA法、免疫印迹法等测定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LKM-1)、抗肝细胞胞质-I型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铜、血清铁、24 h尿铜,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铁蛋白、转铁蛋白、转铁饱和度,常规行腹部影像学和肝活检检查。 结果 在94例肝功能异常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40例(42.6%)、自身免疫性肝病(AIH、PBC)22例(23.4%)、药物性肝损害(DILI)20例(21.3%),其它依次为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3例(3.2%),良性复发性胆汁淤积、Wilson病、血色病、淋巴瘤、巨细胞病毒感染、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Kwashiorkor综合征、肌营养不良各1例(8.5%),原因不明1例(1.1%)。 结论 在所谓的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患者中,以NAFLD、ALD和DILI最常见,而遗传代谢性肝病和其他少见病也占一定的比例,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开阔诊断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关节病中的阳性率,探讨抗CCP抗体检测在RA和HCV相关关节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42例RA和38例HC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抗CCP抗体浓度,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RF浓度。结果血清抗CCP抗体在RA组阳性率为86%(36/42),而在HCV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同HCV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RA组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 VS 0,P〈0.01)。血清RF在RA组阳性率为79%(33/42):HCV感染组阳性率是42%(16/38),健康对照组阳性率是7%(2/30)。而在16例RF阳性HCV感染患者中,HCV相关关节病占81%(13/16),无关节受累者占19%(3/16);13例HCV相关关节病中,多关节痛者占85%(11/13),RA样多关节受累者占15%(2/13);RF在HCV相关关节病与R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 VS 79%,19〉0.05)。结论血清抗CCP抗体测定更有助于RA与HCV相关关节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德凯  马雄 《中华消化杂志》2002,22(5):273-278,I001
目的 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的肝功能异常患者中筛选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病例,并探讨其临床病理表现特征。方法 采用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IAIHG)新修订的描述性诊断标准和计分系统,对病毒标志物均阴性的肝功能异常患者进行筛选,对符合诊断的患者进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结果 符合诊断的32例I型AIH患者均为女性,高发年龄为40-60岁,肝功能生化检查表现为肝炎样改变。28例(87.5%)表现为高γ-球蛋白血症,26例(81.3%)IgG高于正常。26例(81.3%)抗核抗体(ANA)阳性。伴发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2例(37.5%)。在有肝穿刺检组织资料的15例患者中,11例(73.3%)出现界板性肝炎,小叶性肝炎5例(33.3%),玫瑰花结样改变3例(20.0%),肝纤维化或肝硬化6例(40.0%)。21例(65.6%)患者对免疫抑制治疗完全应答,9例(28.1%)出现复发,12例(37.5%)持续缓解。结论 I型AIH患者多为中年女性,以肝组织活检呈界板性肝炎、血清自身抗体、高γ-球蛋白血症和对免疫抑制治疗反应良好为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GP210抗体和抗SP100抗体的临床相关性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方法82例初诊未治疗的PBC患者随机分为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U组,28例)、UDCA联合泼尼松龙(UP组,27例)、UDCA联合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P)(UA组,27例)3组,治疗前观察各组患者的AMA、AMA-M2、抗GP210抗体和抗SP100抗体,治疗后3、6个月复查AMA、AMA-M2。治疗前24例患者行肝穿刺检查获得标本,按组织学特点对其进行分期。结果PBC患者AMA滴度、AMA-M2水平与其临床症状、肝生化指标、肝脏病理改变无关,AMA与IgM呈正相关(P=0.046)。三种治疗方案对AMA、AMA-M2水平无影响。抗GP210抗体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病情重,治疗6个月时的肝脏生化指标缓解率低(P=0.012)。抗SP100抗体阳性与阴性PBC患者的临床症状、肝脏生化指标、IgM无差异。结论AMA、AMA-M2及抗SP100抗体对PBC患者有诊断意义,但其水平与病情无关,不受药物治疗影响,也不影响药物疗效。抗GP210抗体阳性PBC患者病情重,肝脏生化指标缓解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以间质性肺疾病(ILD)为首发症的抗Ro-52抗体阳性的抗合成酶综合征(ASS)患者的诊断,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回顾2018~2022年7例以ILD为首发症的抗Ro-52抗体阳性ASS患者延误诊断临床资料,对照相关文献探讨抗Ro-52抗体阳性ASS和ASS临床特征,判断延误诊断的可能原因。结果 7例患者中女6例、男1例,诊断年龄55~74岁,平均(65.29±7.41)岁。发病至确诊ASS间隔2.42~16.00年,其中6.00年及以内6例,平均(4.27±2.84)年;全部诊断为抗Ro-52抗体阳性的ASS,抗Ro-52抗体和抗ARS抗体同时检测为阳性,其中抗Jo-1抗体阳性6例,抗PL-7阳性1例。确诊为ASS时双手关节受累5例,技工手3例,肌酸、肌痛、肌无力3例,雷诺现象3例,患者均有肺间质改变,表现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型。肝酶、肌酶、C反应蛋白(CRP)、血气、铁蛋白、超敏肌钙蛋白、D-二聚体等多项指标出现异常。7例首诊为ILD后均使用了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确诊抗Ro-52抗体阳性ASS后2例使用利妥昔单抗,病情稳定。结论 在抗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肝衰竭患者并发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1985年1月—2011年9月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收治的肝衰竭并发念珠菌感染的3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93例以中年男性为主,慢加(亚)急性和慢性肝衰竭患者共379例(96.44%),且病毒性肝炎为主要病因,HBV感染所占比例最大,为74.05%。137例并发念珠菌感染前存在细菌感染,腹腔多见(42.06%),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念珠菌感染最常见于口咽部,共244例次(43.03%),其次是肺部、消化道等。真菌培养及鉴定结果提示,76.54%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热带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所占比例分别为8.64%和4.69%。结论 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尤其是并发念珠菌感染后,多为"二重感染",抗真菌治疗疗效差,患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7.
毛善奎  程秀峰  谭军 《山东医药》2007,47(27):74-76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抗Sa抗体联合检测对老年人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5例老年人RA患者的抗CCP抗体和抗Sa抗体,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抗CCP抗体和抗Sa抗体对RA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7.6%和32.9%,特异性分别为97.4%和95.4%。抗CCP抗体、抗Sa抗体、类风湿因子(RF)均阳性组医生对病情评估、患者对病情评估、Sharp评分、ESR及CRP水平均较阴性组增高。24例RF阴性老年人RA中,抗CCP抗体、抗S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41.7%。结论抗CCP抗体和抗Sa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老年人RA的诊断,且二者与患者病情活动性及严重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相关文献并研究成人皮肌炎伴钙质沉积的病例特点。方法分析2008年2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6例成人皮肌炎合并钙质沉积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6例患者男性1例,女性5例;皮肌炎平均起病年龄(24±10)岁;出现钙质沉积平均时间(35±36)个月;钙质沉积最常见出现的部位在四肢,其次在躯干和腋窝;3例合并股骨头坏死;1例抗核基质蛋白2(NXP-2)抗体阳性;6例患者均给予帕米膦酸钠治疗,3例治疗有效。结论起病年龄小、病程长、病情反复活动以及抗 NXP-2抗体阳性与皮肌炎钙质沉积有关,帕米膦酸钠治疗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肺部受累的原发性小血管炎的HRCT表现等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肺部受累的19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患者及6例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MPA的肺部HRCT表现有:(1)两肺弥漫浸润性阴影、类似肺间质性改变12例;(2)肺内多发斑片影7例。6例CSS的肺部HRCT均表现为多发斑片影。19例MPA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18例,阳性率高达94.74%。6例CSS中ANCA阳性1例。结论肺部受累的原发性小血管炎HRCT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以提高认识,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符合亚太肝病学会慢加急性肝衰竭(APASL-ACLF)诊断标准的老年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168例,选取同期非老年HBV-ACLF患者176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其基线及进展情况;同时将老年组根据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