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肩袖损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博渊  杨朝晖 《医学综述》2014,(13):2384-2386
肩关节是全身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也是参与日常活动中最重要的关节之一。肩袖是组成肩关节软组织中最重要的结构,包括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肩袖损伤则是引起肩部疼痛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使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肩袖损伤治疗目的在于减轻疼痛以及恢复肩关节功能。其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由于保守治疗并发症较多,手术治疗逐渐成为主要方法。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肩袖修复术、肩峰成形术、肩关节置换术和肌腱转移术等。  相似文献   

2.
<正>肩袖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性和保证肩关节的运动。肩袖病变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二个因素,内因是指年龄或血运等因素造成的肌腱退变,外因是指反复过度的疲劳,超负荷的张力加上肌腱退变,导致肩袖损伤[1]。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运动损伤日益增多,肩袖损伤的发病率增高。目前肩关节镜下修复术是治疗肩袖损伤的主要方法,肩关节镜的优点是切口小,疤痕小,并发感染的几率小,术后的肩关节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2]。但术后患者肩部  相似文献   

3.
肩袖损伤是临床上造成肩关节疼痛及功能受限的常见原因之一[1].因肩关节退行性变、运动性损伤等原因,该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肌骨超声利用高频超声探头,可对肌腱、韧带、神经、血管等结构进行动态观察,在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3].近年来,超声引导下肩袖损伤注射治疗的研究报道繁多,但在指导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对ASES评分、关节活动度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3月广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单双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小切口肩袖损伤修复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与疼痛程度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到2012年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肩袖损伤病例34例临床疗效。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前、术后6周、12周、52周肩关节前屈上举及体侧外旋角度,评价术前术后肩关节功能。结果关节镜下修复肩袖随访1年,所有获访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症状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其中32例患者肩关节疼痛完全消失,前屈及体侧外旋均达到正常角度,2例患者肩关节疼痛明显缓解,前屈角度正常,体侧外旋60°受限,术后6、12、52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较术前有明显差异,其术后随时间推移,肩关节功能及疼痛均逐渐好转。结论肩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是治疗肩袖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8,(4):279-281
[背景]观察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病例报告]选择2014年5月—2016年6月间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28例老年肩袖损伤患者,术后定期门诊随访,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评价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所有患者均随访24~36个月,平均28.6个月.术后无感染、切口不愈合、二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前UCLA评分为14.6±3.5,术后末次随访时为33.5±3.2,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28例患者中评分优16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2.9%.术后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讨论]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可有效缓解疼痛,显著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于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以往接收过治疗肩袖患者进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患者数量12例,包括前期的准备、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前宣传、心里指导、看护、安全饮食、监测、运动指导等一些常规护理.并在手术后的1、3、5、7、9周,6个月、12个月进行指导性功能锻炼,并每年进行访问,并跟据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按照活动范围、疼痛评分进行做出计算.结果:通过对接收过治疗肩袖患者进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后相对比较平稳,结果12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肩袖患者疼痛效果有着明显降低,而ASES评分升高,肩部活动范围增大(P<0.01)结论通过对接收过治疗肩袖患者进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后相对比较平稳,并改变患者的肩袖损伤状况,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肩袖损伤肩关节镜下手术不同护理模式的配合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研究时间段内收治肩袖损伤患者共50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组内祥本容量均为25例。患者均接受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手术治疗,并予以不同护理模式。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配合,予以观察组优质护理配合。对比2组护理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后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治疗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及护理满意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配合在肩袖损伤肩关节镜下手术中的应用,可有助于提升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降低并发症风险,并具有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9.
肩袖损伤是一种肩关节病变的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肩袖损伤容易与肩周炎混淆,往往容易失治误治而耽误病情,等到了肩袖损伤后期影响日常生活时,保守治疗已无太大治疗效果,需要手术治疗。而关节镜作为近年来的医学新兴技术,目前大部分肩袖损伤的患者都会首选关节镜手术治疗,相对于传统手术有着创伤小、恢复快等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并获得回访的肩袖损伤患者19例,诸病例均行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术后疼痛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例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术后随访,平均19.7个月。手术前分别与术后2周比较疼痛评分(VSA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比较疼痛评分(VSA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效果好,是在此类疾病的理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关节镜辅助smith& nephew 带线铆钉进行肩袖重建手术。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肩关节ASES评分,比较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患者术前后疼痛评分、前屈角度、前屈肌力及满意度。结果患者术前术后1周肩关节ASES评分及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术后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后疼痛评分、前屈角度、前屈肌力及满意度比较,术后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并发症少、创口小,能良好的保护三角肌及肩关节功能恢复快,如能正确的掌握适应证,手术的熟练度则是治疗肩袖损伤最具疗效的手术方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101-104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60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术式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肩关节镜下肩袖清理术,观察组使用肩关节镜肩袖修复术,采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ASES)标准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7 d、术后3个月的前侧屈曲活动、外展屈曲活动、体侧外旋活动、疼痛、功能以及UCLA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术后3个月的疼痛、活动度、功能活动、肌力以及Constant-Murley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结论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疼痛,促进肩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提高肩关节功能,且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38例肩袖损伤全关节镜微创手术后个体化康复功能锻炼的疗效。方法对138例肩袖损伤患者实施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术后分4期进行规范化功能锻炼指导,评估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138例肩袖损伤康复锻炼后疗效,术后3个月随访肩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肩功能评分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合理有序且个性化康复功能锻炼对肩袖损伤术后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肩袖损伤患者采用肩关节镜下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肩袖损伤患者进行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及护理的相关资料。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住院3周后出院。经过1年随访,患者治疗优良率达到90%。结论:肩袖损伤患者采用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围术期加强精心的护理配合,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郑国娣  秦义方 《浙江医学》2010,32(8):1281-128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关节镜手术已成为骨科的常规手术,其不仅用于膝关节疾病的治疗,也用于肩、腕、髋和脊柱、颌颞关节手术。与传统的切开手术相比,关节镜具有微创和视野清晰的优点。慢性肩关节疼痛包括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袖损伤、肩关节不稳、肩关节盂唇损伤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与关节镜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肩袖撕裂性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患者采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效果。结果:2组患者术后的ASES、VAS评分较之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VAS评分改善较之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2组患者在肩关节功能评分、患者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比较,虽然在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是全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疼痛更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杨斌 《医学综述》2007,13(23):1813-1815
肩袖损伤是中老年常见的肩关节疾患,其发病率占肩关节疾患的17%~41%。肩关节镜是1958年开始应用于临床,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课题、新理论的提出和应用,肩袖撕裂的修补术正逐渐由开放手术转向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手术技术也日益成熟。总之,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它不仅视野宽阔,能全面明确病因,而且创伤小,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开放式肩袖修补术与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肩袖损伤患者41例,其中应用开放式肩袖修补术治疗23例(开放修复组),应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18例(关节镜修复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术后2周、2个月及6个月,对两组进行术后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与开放修复组比较,关节镜修复组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P<0.05);关节镜修复组不同时点肩关节VAS评分低于开放修复组(P<0.05),ASES、UCLA评分均高于开放修复组(P<0.05).开放修复组术后切口感染2例,关节镜修复组无切口感染发生.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肩袖损伤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肩袖损伤是肩部的常见疾患,约占17%~41%,主要临床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严重的肩关节功能障碍。近年来,肩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在临床上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术后安全、全面、有效、连续的康复治疗护理是肩关节功能获得最大程度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管晓军  陈清清  魏晓兵 《广西医学》2022,(13):1475-1478
目的 探讨苍龟探穴针刺法结合肩胸关节运动训练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10例肩袖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苍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肩胸关节运动训练,苍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苍龟探穴针刺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肩关节功能[美国肩肘医师协会(ASES)评分]、肩关节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ADL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ASE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苍龟组上述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苍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70.91%(P<0.05)。结论 相比于单纯肩胸关节运动训练,采用苍龟探穴针刺法结合肩胸关节运动训练治疗肩袖损伤,能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