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泊沙康唑应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预防及补救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恶性血液病化疗后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使用泊沙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病,以及确诊或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病,使用泊沙康唑进行补救治疗的患者共14例,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9例预防患者均未发生突破性感染;5例侵袭性真菌病患者,2例确诊毛霉菌属感染,使用泊沙康唑联合治疗,30d评价,3例(60.0%)获得部分缓解,90d评价,3例(60.0%)获得完全缓解;1例(20.0%)患者发生Ⅱ度肝功能损伤。结论初步临床观察,泊沙康唑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预防以及补救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较好,尤其可用于毛霉菌属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化疗期间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性抗真菌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化疗的MDS患者2 974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其中泊沙康唑组927例、伏立康唑组1 263例、伊曲康唑组784例,比较不同抗真菌药物预防效果和不良反应。其中106例患者发生真菌感染(感染组),采用随机数字表在非真菌感染患者中抽取1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粒细胞缺乏时间和应用糖皮质激素均为MDS患者化疗期间发生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白细胞计数(WBC)和预防性应用泊沙康唑为保护因素(P0.05);泊沙康唑组真菌感染例数低于伏立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P0.05),三种预防方案住院时间和真菌感染病死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期间泊沙康唑组肝功能损害和视觉异常发生率低于伏立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P0.05),三种预防方案皮疹、腹泻、肝功能损害和头晕乏力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DS患者化疗期间容易发生真菌感染,积极识别相关危险因素并对高危患者应用抗真菌药物进行干预有利于降低感染发生风险,其中泊沙康唑预防效果和安全性均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确诊为侵入性真菌感染(IFI)病例,探讨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1年10月收洽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患者,其在化疗间歇期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及出血,胸部CT见双肺感染、右肺大片实变影,采用比阿培南、万古霉素抗细菌感染效果欠佳,最终经过支气管镜检查病理确诊为侵入性真菌感染,抗真菌治疗对伏立康唑敏感性欠佳,之后应用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监测其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 确诊IFI感染的患者给予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约2个月,症状、体征及胸部CT影像学的监测,疾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治愈,临床表现完全消失,病情稳定,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急性髓系白血病巩固化疗中可出现侵入性真菌感染,病理确诊为金标准,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IFI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恶性血液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地治疗方法。[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致病菌、感染部位和疗效等进行分析。[结果]致病菌以念珠菌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治疗总有效率为60%,氟康唑组有效率为37.5%,伊曲康唑组有效率为58.3%,卡泊芬净组有效率为70%。[结论]对恶性血液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可疑患者应及时进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卡泊芬净抗菌谱广,对IFI的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时机,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体温<38.5℃25例作为A组,给予亚胺培南治疗,患者发热改善后给予降阶梯式抗菌药物治疗;体温≥38.5℃20例作为B组,给予亚胺培南治疗,肺部CT提示肺部炎性病变无变化甚至加重,立即给予患者伏立康唑治疗;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肺部IFI的发生率为72.00%;治疗抗感染有效率A组为20.00%、B组为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L患者化疗后出现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其发病率较高,临床治疗应考虑早期给予经验性抗真菌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抗真菌药物对预防粒细胞缺乏急性白血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选择预防真菌感染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5年6月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7d的患者临床资料,共统计392例患者,将其分为预防组239例(包括氟康唑组133例、伏立康唑组106例),对照组153例;统计各组IFD发生率、病死率和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FD发生率对照组为37.9%、氟康唑组为22.6%、伏立康唑组为10.4%;对照组与氟康唑组和伏立康唑组IF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IFD病死率对照组为10.5%、氟康唑组为6.8%、伏立康唑组为4.7%,对照组与氟康唑组和伏立康唑组的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康唑组与伏立康唑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中性粒细胞缺乏7d时预防应用抗真菌药物可以有效降低IFD的发生及病死率,在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时选择伏立康唑进行真菌预防,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38例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所有患儿在均达到临床拟诊标准时给予伏立康唑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依据临床疗效标准综合评价该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38例患儿在治疗结束时,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异常均明显好转;在治疗过程中,有8例(21.1%)出现转氨酶不同程度的升高,有2例(5.3%)出现总胆红素升高,5例(13.2%)出现低钾血症,2例(5.3%)出现视觉异常,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停药现象.结论 伏立康唑作为早期经验性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一线药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本科17例恶性血液病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予卡泊芬净治疗,其中9例初始治疗为卡泊芬净,8例为原用其他抗真菌药无效,改用卡泊芬净.卡泊芬净首剂70 mg,继之50 mg,静脉滴注,1次/d,疗程3~30(中位天数14)d.结果 17例IFI患者中3例治愈,8例显效,3例病情稳定,3例出现病情进展,治疗有效率64.7%.仅1例出现皮疹和1例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卡泊芬净能有效治疗恶性血液病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且对药物耐受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泊沙康唑作为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侵袭性真菌病(IFD)预防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北京某院2014—2015年18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在粒细胞缺乏期应用泊沙康唑单药预防IFD的病历,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8例患者中,预防用药期间无1例出现临床诊断或确诊IFD,无1例因严重不良反应停用泊沙康唑。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中1例在预防用药第12天痰培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另1例在预防用药第14天痰培养出大肠埃希菌。其余患者均坚持预防用药至粒细胞计数恢复,随访至预防用药100 d后无死亡。预防用药期间最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为(0.00~0.27)×109/L,中位数为0.02×109/L;泊沙康唑预防用药持续时间为8~27 d,中位数为16 d;无IFD突破以及合并全身性使用其他抗真菌药者,100日内全因死亡2例(11.1%);未出现2级及以上肝功能异常、2级及以上肾功能异常以及QTc延长等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泊沙康唑预防该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IFD有效,也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治疗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ICU2005-2010年101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伏立康唑的有效率、患者死亡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101例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确诊8例,占7.9%,临床诊断44例,占43.6%,拟诊49例,占48.5%,3组均具备真菌感染的多项危险因素;88例患者痰细菌培养为阳性,血培养阳性者19例,其中真菌血症8例;患者自发热至应用伏立康唑的时间为(9.1±6.6)d,52例患者有真菌学依据;确诊、临床诊断、拟诊3组有效率分别为25.0%、70.5%、71.4%,确诊组有效率低于临床诊断与拟诊组(P<0.05),总有效率为67.3%.结论 伏立康唑能安全、有效地控制重症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对于IFI拟诊患者,应尽早给予经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伏立康唑组及两性霉素B组,每组各47例,伏立康唑组给予伏立康唑配合一般支持治疗;两性霉素B组给予两性霉素B配合一般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真菌感染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伏立康唑组为72.34%,两性霉素B组为53.19%;不良反应发生率两性霉素B组为44.68%,伏立康唑组为21.28%,伏立康唑组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和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两性霉素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立康唑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总有效率较高,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卡泊芬净对成年人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究卡泊芬净对白血病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医院收治经氟康唑治疗无效的24例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3~64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卡泊芬净治疗,对患者接受治疗后7d及14 d的疗效及真菌清除率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治疗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在接受治疗7d时,痊愈2例、好转15例;进步2例及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70.83%,接受治疗14 d时治愈4例、好转17例,进步2例及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87.50%,两个时间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接受治疗7d时真菌清除5株,清除率20.83%,未清除12株,未清除率50.00%,治疗14d后的真菌清除株数18株,清除率75.00%,未清除2株,未清除率8.33%.结论 卡泊芬净对成年人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真菌清除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治疗重症医学科老年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医院2009年10月-2012年12月的重症医学科侵袭性真菌感染老年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1例,伏立康唑组第1天给予伏立康唑负荷剂量6mg/kg,12h1次,第2天起给予维持量4mg/kg,12h1次;氟康唑组静脉滴注氟康唑400mg/d,观察症状体征、实验室及细菌学指标,并对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描述与评价。结果 122例患者共检出真菌132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68株占51.5%;氟康唑组治疗有效率57.4%,不良反应发生率9.8%;伏立康唑组治疗有效率达75.4%,不良反应发生率14.7%;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伏立康唑可以作为治疗老年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其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但需加强肝、肾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泊沙康唑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为临床用药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2000年1月-2017年1月在Pubmed、SCI、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关于泊沙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研究的文献,用Endnote进行整理,按照发表年份、发文量、发文期刊、文献出版来源、被引频次等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分析,并排除无关文献。结果最终纳入文献481篇,其中中文4篇、英文477篇,其中病例分析321篇占66.7%,临床研究100篇占20.8%,回顾性分析60篇占12.5%,被引频次最高的是154次。结论泊沙康唑相对于传统抗真菌药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替代某些传统抗真菌药物用于恶性血液疾病或器官移植等免疫力低下患者预防或治疗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5.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全部病例均应用伏立康唑静脉滴注14 d后口服序贯治疗,通过临床表现和肺部影像学变化以及动态检测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等方面确定诊断和评价疗效,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32例肺部IFI中确诊3例,临床诊断18例,拟诊11例;全部病例均有肺部CT影像学改变,空洞及晕轮征各2例,磨玻璃改变10例,胸腔积液12例,结节影26例,其中近胸膜结节2例,近胸膜楔形病灶3例,1例合并鼻窦改变;GM试验检测32例,20例阳性,阳性率62.5%;伏立康唑治疗时间21~94 d,中位治疗31 d;治疗5周肺部病灶完全吸收20例,明显好转4例;32例IFI患者治愈24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84.4%;伏立康唑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异常.结论 伏立康唑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安全有效药物,GM试验是诊断IFI简便实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应用两性霉素B与伏立康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以达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5月接受诊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两性霉素B治疗,治疗组给予伏立康唑治疗;两组患者均在用药两周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应用伏立康唑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效果明显优于两性霉素B,且不良反应较轻,患者生存质量较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4年5月医院治疗的97例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分布及治疗效果,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7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真菌97株,主要为曲霉菌属和假丝酵母菌属,分别占28.87%和67.01%;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9.38%,死亡20例,病死率20.62%。结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不典型,但存在多种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开展经验型用药,此期感染以假丝酵母菌属和曲霉菌属感染较高,目前药物治疗效果差,氟康唑、伊曲康唑、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还需要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MSCT)评价氟康唑和伏立康唑治疗重症肝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158例重症肝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抗菌药物不同分为氟康唑组和伏立康唑组,每组79例。统计两组患者真菌感染类型,以半乳甘露聚糖(glactomannan,GM)及病原学检查的结果为重症肝病肺部真菌感染诊断的金标准,分析MSCT诊断肺部真菌感染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MSCT影像学特点,统计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结果氟康唑组和伏立康唑组患者检出真菌主要为酵母样真菌,分别占75.25%和79.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MSCT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21%、93.41%、85.07%、89.47%和90.48%;治疗结束后伏立康唑组患者的发热消退、真菌消除人数分别为74例(93.67%)和69例(87.34%),高于氟康唑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部出现渗出、结节及空洞的情况均减少(P<0.05),伏立康唑组患者结节和空洞减少比例高于氟康唑组(P<0.05);治疗期间,患者会出现轻度的转氨酶升高、低钾症、恶心呕吐、腹泻等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MSCT在重症肝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及药效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使用,均能够起到较好的抗真菌作用,安全性较高,且伏立康唑的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片剂治疗体外循环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氟康唑治疗无效的14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给予口服伏立康唑治疗. 结果 14例患者中,治疗有效11例,总有效率78.6%,3例出现不良反应,经治疗后好转. 结论 口服伏立康唑是治疗体外循环术后肺部真菌感染高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现状,分析真菌耐药情况及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某院血液病科合并感染的患者1 246例次,对IFI患者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真菌感染281例次,分离真菌162株,感染部位以呼吸道(134株,占82.72%)为主。4种主要酵母菌为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2006—2009年均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2010年非白假丝酵母菌超过白假丝酵母菌。4种主要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总耐药率分别为5.15%和4.41%,6株克柔假丝酵母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全部耐药,未发现对伏立康唑耐药的菌株。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合并糖尿病、粒缺时间14 d。结论血液病患者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比例增加,出现了耐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非白假丝酵母菌,需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及早期治疗IFI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