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方法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对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例,采用二期翻修方法治疗:一期手术取出假体、清创,采用抗菌药物骨水泥临时占位,术后关节置管持续冲洗,加强抗感染治疗;二期手术取出占位物,再次清创、翻修关节。结果术后随访6~33个月,无一例感染复发;复查C反应蛋白、血沉,皆恢复正常;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采用抗菌药物骨水泥临时占位,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相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14)
目的 探讨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行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均行一期彻底清创,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置入后旷置,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术.术后采用Harrs髋关节功能评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1例患者一期清创到二期翻修平均间隔5.6(4 ~ 11)个月,术后平均随访34(24~48)个月,未出现感染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17~43(30.71±13.52)分,术后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2~96(84.38±12.85)分,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达90.91%( 10/11).结论 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能有效保留关节功能,感染清除率高,是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24例,一期行清创后抗菌素骨水泥旷置术,控制感染后二期翻修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根据X线片及Harris评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1例患者随访1年后失访,1例患者感染复发后拒绝进一步治疗,2例分别于术后等3、4个月再次感染,行旷置术及再次翻修,其余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0.5个月,X线片未见影响假体稳定的骨吸收,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28.3±4.1)分提高到术后随访结束时的平均(80.1±7.6)分。结论明确诊断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有效的抗生素应用,结合骨水泥占位器,二期翻修治疗可以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2月5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均采用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二期手术植入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分别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髋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二期翻修治疗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29.52±3.73)分、术后为(83.74±5.83)分,平均提高了(54.22±2.1)分,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2.73%;实验室检查中术前血沉为(38.53±8.93)mm/h、CRP为(65.94±34.95)mg/L,术后分别为(21.52±4.36)mm/h、(5.36±1.74)mg/L,而术前培养出病原菌55株,术后未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学上,术前假体下沉、松动、骨溶解、骨膜反应、内固定不稳等表现分布率,分别为61.82%、43.64%、23.64%、45.45%、16.36%,而术后均无假体下沉、松动、骨溶解、内固定不稳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王大民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17)
目的 探讨并比较一期及二期翻修在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4月至2009年6月因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6例.根据修复方式不同分为一期翻修组及二期翻修组,每组28例.患者术后随访,并复查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C反应蛋白(CRP),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X线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2~ 20( 15.3±4.4)个月.两组患者细菌培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翻修组和二期翻修组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6.5±8.9)、(94.2±5.6)分]均较术前[(21.3±53)、(20.3±4.8)分]显著提高(P<0.05),且术后二期翻修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一期翻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ESR、CRP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组间ES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一期翻修比较,二期翻修能够显著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二期翻修疗效优于一期翻修.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1)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医院接受THA手术的42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20例THA手术患者中共有24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为5.7%;共分离出病原菌2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2株占42.9%,革兰阴性菌16株占57.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180min、长期应用激素、并发糖尿病、髋关节手术史、血清白蛋白≤35g/L等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因素为THA术后患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对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长期应用激素、并发糖尿病、髋关节手术史、血清白蛋白≤35g/L是THA手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HA术后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应针对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患者的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的发展,人工关节置换术在医学领域已日趋完善,哈尔滨市第五医院于2001-2003年共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0例,通过对患者术后的观察、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苏娟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7):158-158
目的探讨临床上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方法及其成效。方法以80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根据患者护理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用的是康复护理),每组人数分别为35例和4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Hams评分及其并发症几率。结果以上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之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分别为14.28%(5/35)、6.67%f3/45);在Harris评分上,分别为(87.2±2.3)分和(92.8±4.2)分;在髋关节功能恢复上,观察组更佳,两组患者护理成效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于临床上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几率。 相似文献
9.
恽常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4):3074-3075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的患者病历资料,对其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组中行保留假体清创术共6例,对失败的4例患者行二期翻修术,行二期翻修术5例,3例行一期翻修术;患者术后随访率100.0%,随访时间2~45个月,平均时间24.6个月,未见感染征象;12例患者均获一期愈合,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50.6±6.42、68.2±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期翻修术患者间隔时间为2.1~4.6个月,平均间隔时间2.2个月;采取二期翻修术患者随访未见感染征象.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临床治疗较复杂,针对术后感染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进行二期翻修术,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术前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每组2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术前优质护理.结果:护理后,分析组SAS、SDS评分在统计学上分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价值(P<0.05);手术后,分析组的Harris评分和ADL评分在统计学上分析,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价值(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接受优质护理,可明显降低其焦虑、抑郁程度,同时可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易于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焦点解决护理模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动态随机化分组法将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焦点解决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出院后3个月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及出院后6个月随访时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I)评估]。结果 出院后3个月随访时,两组HHS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VA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HH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随访时,两组BI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焦点解决护理模式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进一步改善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应用术中护理干预对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6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9)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术后感染二期翻修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骨科接受了TKA术后感染二期翻修的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30膝)患者取出假体,彻底清创,用抗生素骨水泥的功能性假体植入,间隔期膝关节正常活动,待12周感染控制后再行膝关节翻修手术;记录和比较治疗前、间隔期、二期翻修术后的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膝关节评分、KSS膝关节功能评分、KSS膝关节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ROM)值。结果 30例患者均治愈,间隔期末次随访患膝平均屈曲90°,平均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81.1±6.7)分,翻修术后患膝平均屈曲95°,KSS(86.3±7.4)分,平均随访时间为37.6个月(31~71)个月,无感染复发。结论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功能性假体治疗TKA术后感染,临床效果好,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某医院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7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将其分为院内感染组和无院内感染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7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院内感染19例(11.05%),无院内感染153例(88.95%);感染部位:呼吸道9例(47.37%),泌尿系9例(47.37%),皮肤(褥疮)1例(5.26%);发生时间为术后1~13 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院内感染组的手术时间、血红蛋白、白蛋白、输血量、尿管留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与无院内感染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35 g/L、血红蛋白≤110 g/L、手术时间180 min、尿管留置时间45 h、动脉压105 mm Hg、血肌酐133μmol/L、血浆白蛋白35 g/L、抗生素使用时间5 d是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手术时间、血红蛋白、白蛋白、尿管留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缩短手术、尿管留置时间,延长抗生素治疗时间,积极进行升血红蛋白、白蛋白治疗可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李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7)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翻修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措施,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方法 调查2008年4月-2012年4月治疗的140例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资料,分析患者术前常规检查结果、术中及手术后处理等详细记录.结果 140例翻修术后的老年患者中有6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2%;发现住院时间、术后瘢痕、术后护理、糖尿病是发生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共检出病原菌31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5.8%、铜绿假单胞菌占16.1%.结论 髋关节翻修术后感染与患者术前身体状态及原发病、术中操作、纤维组织瘢痕残留过多、术后治疗及护理不当有关;术中对纤维瘢痕组织在手术过程中要完整切除,并在术后放置引流管,对于老年患者延长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加强术后护理,是预防术后感染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住院患者73例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手术室采取预防及控制感染的多项综合措施,加强环境管理、手术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结果 73例患者均顺利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安全度过手术期,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感染发生。结论加强手术室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中的感染控制,可以有效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1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阶段康复训练效果。方法选择宝坻区人民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单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物理康复训练,观察组按制订的康复训练计划给予分阶段康复训练。分别在术后1个月、2个月对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效果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优良率为7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03%;观察组患者术后2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较好率为93.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康复训练保证了康复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使患者康复训练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有效保证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良好恢复,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关节脱位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行THA治疗的260例患者,依据关节脱位与否分为未脱位组(235例)与脱位组(2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康复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其关节脱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一期翻修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效果,以减少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71例膝关节置换术感染后行一期翻修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A组:9例行单侧髁膝关节置换;B组:4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C组:22例行铰链式膝关节置换;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部和全身抗菌药物治疗,术后随访两年,分析患者膝关节的KSS评分和OKS评分。结果 A、B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无再感染,C组患者4例出现再次感染,感染率为18.2%;术后6个月,3组KSS评分、功能评分和Oxfor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组的功能评分和Oxfor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功能评分最高、Oxford评分最低(P<0.05);术后两年3组功能评分、KSS评分和Oxfor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一期翻修手术能有效控制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