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五倍子等中药及其组方对女性生殖道感染厌氧菌耐药菌株的抑制作用,筛选抑菌活性强的中药。方法应用平皿打孔法测定五倍子等中药及其组方对厌氧菌耐药菌株的抑菌环直径;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五味子、五倍子、黄连、大黄不同组方对脆弱类杆菌耐药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且分析五味子等4个组方对耐药菌株是否有协同抑菌作用。结果五倍子、诃子分别对厌氧消化链球菌、脆弱类杆菌耐药菌株的抑菌环直径最大,分别为21.33 mm和20.38 mm。五倍子、诃子对消化链球菌耐药菌株的抑菌环直径明显高于黄连、金银花、大黄(P0.01);诃子、黄连与大黄、金银花,五倍子、诃子、黄连、大黄与金银花对脆弱类杆菌耐药菌株的抑菌环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五倍子与黄连、大黄组方,诃子与黄连、大黄组方对消化链球菌耐药菌株的抑菌环直径均值均明显低于其单味药的均值(P0.01);五倍子与大黄,黄连与诃子,诃子与黄连、大黄组方对脆弱类杆菌耐药菌株的抑菌环直径均值明显低于其单味药均值(P0.05,P0.01)。5种中药对消化链球菌和脆弱类杆菌耐药菌株的敏感率最高者分别是五倍子(93.33%)和诃子(70.83%)。五味子与大黄、黄连、五倍子组方对脆弱类杆菌耐药菌株的抑制浓度指数(FIC)分别为0.28、0.31、0.75。五倍子与大黄组方的FIC值为1.13。结论五倍子、诃子对消化链球菌、脆弱类杆菌耐药菌株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五味子与大黄、黄连、五倍子组方对脆弱类杆菌耐药菌株具有协同抑菌作用。有必要对中药及其组方对厌氧菌耐药菌的作用及其机制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药对临床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试验观察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了解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肠杆菌科细菌,对中药制剂"肺炎1号"的敏感性,为耐药菌株的治疗寻找新的途径. 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检测方法,用不同浓度中药含药进行耐药菌株的抑菌试验. 结果通过"肺炎1号"含药血清对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试验表明:最低血清抑菌滴度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对MRSA菌株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抑菌效果优于阳性组. 结论采用本院自制中药复方制剂"肺炎1号"含药血清对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和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株进行抑菌试验,表现出较明显的抑菌作用,为拓宽中药制剂的用药范围,减轻耐药菌株的药物压力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的产酶状况和耐药性以及抗菌药物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提供联合用药的试验依据.方法 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细菌,常规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按CLSI规定标准进行.结果 从临床感染的标本中分离出96株鲍氏不动杆菌,MDR-ABA占18.75%;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MDR-ABA占83.3%,产AmpC酶的MDR-ABA占5.5%,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MIC比值≥1占44.5%;美罗培南与阿米卡星联合抑菌指数(FIC)<2的占77.78%.结论 MDR-ABA的产酶率和耐药性极其严重,临床对MDR-ABA引起的感染应慎用碳青酶烯类药物(如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等),可使用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或米诺环素及多黏菌素B等联合治疗,以防耐药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扩散,并注意消毒与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4.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1)
目的研究五倍子等8种中药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选用肉汤稀释法,分析检测8种中药的水煎液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筛选抑菌效果最强的一种中药,比较其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菌株与多重耐药菌株抑菌活性。结果五倍子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次乌梅和丁香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穿心莲、连翘、枸杞、黄芩、黄连均未表现出抑菌作用;五倍子对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抑菌效果无区别。结论五倍子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显著抑菌效果,具有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5种抗菌中药体外抗衣原体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cCoy细胞培养衣原体的方法筛选有抗衣原体活性的中药。结果表明穿心莲、车前子、栀子、地肤子和牡丹皮浓度为50~200mg/ml时能显著减少包涵体数目(P<0.01)。其最大抑制率分别为93%,87%,85%,80%和70%。说明这5种抗菌中药具有体外抗生殖道衣原体作用。 相似文献
6.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医院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武汉地区360株医院菌株,用双倍琼脂稀释法进行体外抗菌活性测定,并用NCCLS于1990年公布的稀释法药敏试验判读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药物抗菌活性大小依次为:环丙氟哌酸、氟嗪酸、氟啶酸、氟哌酸。它们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抗菌活性明显优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具有多重耐药性的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不动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同时,也发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已促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MRSA都出现了高度耐药株(MIC≥32mg/L),并指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对某院2013年1-5月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分离的22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2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21.43%),其次是脑外科(16.07%)、脑外重症监护室(ICU,12.50%)和神经内科(12.50%)等。标本来源以痰液(57.14%)为主,其次是气管插管(16.52%)和引流液(9.82%)等。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敏感,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为7.14%,对其余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5%,其中头孢替坦耐药率高达98.21%。结论替加环素对该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价头孢地尼等5种抗菌药物对95株肺炎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方法根据NCCLs标准,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5种抗菌药物对95株肺炎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结果对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对头孢地尼敏感性最高,为100.00%,其次为加替沙星、左氧沙星,对环丙沙星敏感率仅为70.32%;对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包括PISP和PSSP)对加替沙星敏感性最高,>90%,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对头孢克洛和环丙沙星敏感率较低,分别为61.55%、46.38%. 结论头孢地尼是一对肺炎链球菌抗菌作用较强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新喹诺酮类药物对于肺炎链球菌(包括PSSP、PISP和PRSP)均显示了很高的敏感性,也可作为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及其复合制剂对医院感染菌株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对比研究临床常用13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及其复合制剂对84株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13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及其复合制剂对产β-内酰胺酶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与酶抑制剂复合剂的体外抗菌活性均高于等剂量抗菌药物单剂(P〈0.01);ESBLs的抗菌活性,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最好,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复合制剂和头霉素类次之,氨基糖苷和喹诺酮类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单剂无效。结论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与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对医院感染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其单剂,提高临床治愈率,有可能延缓医院感染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1)
目的了解利奈唑胺等抗菌药物对某院临床分离的肠球菌属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美国德灵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临床标本分离培养的肠球菌属细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17株肠球菌属细菌中未检出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41%和5.71%,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高浓度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药物的耐药率达70%以上。结论利奈唑胺对肠球菌属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尤其对多重耐药株所致感染的控制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五味子及石榴皮等中药对产与非产MBL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对产与非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铜绿假单胞菌(PAE)的抑菌效果,借此了解中药对两类细菌的抑菌作用是否存在差异,从而为产MBL菌株感染的临床治疗寻求新的途径。方法使用MicroScan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MicroScan NegCombo Panel Type31复合板进行细菌学鉴定和药敏试验;将14种中药制备成一定浓度的水煎液,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对产与非产MBL PAE的最低抑菌浓度(MIC)、MIC50MIC90。结果14种中药对产与非产MBL PAE的MIC50、MIC90及MIC范围相同,五味子、石榴皮、连翘、黄连、黄芩的抑菌作用较好,MIC50分别为7.8、7.8、15.6、15.6、15.6 mg/ml,MIC90分别为15.6、15.6、62.5、62.5、62.5mg/ml。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五味子、石榴皮等14种中药对产与非产MBL PAE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而且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医院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中耐药基因流行情况及体外联合抗菌效应,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23株MDRAB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和喹诺酮类相关耐药基因;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23株MDRAB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头孢哌酮/舒巴坦(CFS)和头孢吡肟(FEP)分别与阿米卡星(AMK)、环丙沙星(CIP)联合MIC,计算联合抑菌指数(FIC)。结果 23株鲍氏不动杆菌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全部耐药;联合体外抗菌活性显示,相加或协同的菌株分别为TZP+CIP占34.78%、FEP+CIP占34.78%、CFS+CIP占43.48%、TZP+AMK占95.65%、FEP+AMK占47.82%、CFS+AMK占65.22%;23株MDRAB中22株检出TEM型酶,6株检出SHV型酶,2株检出CTX-M型酶;8株检出AmpC酶,均为DHA型;aac(6′)-Ib阳性21株,qnrB基因阳性4株,gyrA基因阳性12株,parC基因阳性1株;其中2株检出6种耐药基因,3株检出5种耐药基因,4株检出4种耐药基因,5株检出3种耐药基因,8株检出2种耐药基因,1株检出1种耐药基因。结论医院MDRAB携带多种耐药基因;TZP、CFS联合AMK体外抗菌活性优于联合CIP。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氟康唑对临床常见念珠菌的敏感性。[方法]对临床怀疑真菌感染的标本中分离出的念珠菌采用法国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60鉴定菌种,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酵母菌纸片扩散法敏感试验2003年版方案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氟康唑对166株念珠菌的总敏感率为88.6%,其中白色念珠菌敏感率最高,为95.6%,其次是热带念珠菌,敏感率90.0%,克柔念珠菌敏感率仅14.3%。[结论]临床分离的常见念珠菌对氟康唑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但不同的菌种对氟康唑敏感性存在差异。酵母菌纸片扩散法操作简便,可作为氟康唑耐药株检测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4)
目的探讨磷霉素(FOS)与4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以增强临床分离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XDRAB)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XDRAB 50株,采用微量肉汤法和棋盘法测定FOS与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4种常用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其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用扫描电镜对比观察药物单用和联用时细菌形态变化。结果 4种抗菌药物与FOS联合使用在体外对XDRAB抗菌活性较单用增强,FOS联用美罗培南FIC值显示协同与相加作用分别占32%和46%;FOS联用左氧氟沙星(LVX)占58%和26%;FOS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CFS)占32%和54%;FOS联用阿米卡星(AMK)则占44%和38%;FIC值显示FOS与4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协同与相加作用约占80%;扫描电镜观察到1/4MIC浓度的FOS单用时,细菌肿胀变形,而与其他4种抗菌药物1/4MIC联用时,细菌变形坏死。结论联合使用FOS能增强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4种抗菌药物对XDRAB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舒巴坦/亚胺培南、舒巴坦/美罗培南、舒巴坦/米诺环素、舒巴坦/利福平对临床分离自呼吸道感染的105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效应,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105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判定联合效应。结果舒巴坦/亚胺培南、舒巴坦/美罗培南、舒巴坦/米诺环素、舒巴坦/利福平联用后,其MIC50和MIC90降低,联合效应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无拮抗作用,与亚胺培南联用后,相加作用最高86.41%,其次是与美罗培南联用76.19%;部分菌株显示协同作用,其中与米诺环素联用协同作用最高20.19%,其次是与美罗培南联用17.14%。结论舒巴坦与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或米诺环素或利福平联用后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对于严重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可采用高剂量的舒巴坦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12)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舒巴坦对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RDAB)体外抗菌活性的作用及其联合用药的最佳比。方法随机选取2012-2013年临床分离的50株MRDAB,用E-test测出左氧氟沙星和舒巴坦单药的MIC值;用联合药敏棋盘法对其进行左氧氟沙星联合舒巴坦体外联合药物敏感性测定,通过计算FIC值确定左氧氟沙星联合舒巴坦联合效应,并进一步测定不同配比的左氧氟沙星联合舒巴坦对MRDAB的协同作用,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对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结果 50株MRDAB主要分离自痰液及伤口分泌物,分别占62.0%及18.0%;左氧氟沙星联合舒巴坦对MRDAB有协同作用占28.0%,部分协同占38.0%,相加作用占26.0%,无关占8.0%,无菌株存在拮抗作用;将左氧氟沙星联合舒巴坦以4∶1、2∶1、1∶1、1∶2、1∶4配比配制后,测量具协同效应的15株鲍氏不动杆菌MIC值,分别为8∶32、16∶64、8:8、64∶32、32∶128μg,左氧氟沙星联合舒巴坦配比中,舒巴坦的浓度含量升高,左氧氟沙星MIC降低。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舒巴坦对于MRDAB主要表现为协同和部分协同作用;左氧氟沙星联合舒巴坦临床使用比例可能以1∶1最合适。 相似文献
18.
临床常见致病菌对美洛西林/舒巴坦等4种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对比研究美洛西林/舒巴坦(MLBT)与抗菌药物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特美汀,TMT)、美洛西林(MLXL)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他唑西林,TZXL)对179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MLBT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单用等剂量的MLXL高1-2倍,MLBT对产酶率较高的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细菌、不动杆菌属细菌敏感率显著高于MLXL(P<0.01);对肠杆菌科属细菌、其他G^-杆菌敏感率高于TMT(P<0.01);MLBT和TZXL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基本相似,敏感率基本等同,MIC50后者较前者低1-2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LBT的抗菌谱、体外抗菌活性与TZXL相似,强于TMT、MLXL。 相似文献
19.
苦参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苦参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药抑菌实验方法,对苦参提取物进行208株表皮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苦参提取物对208株表皮葡萄球菌中的110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98株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MSSE)的MIC90分别为1 185μg/ml和286μg/ml。结论苦参提取物对208株表皮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对某院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7月该院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分离的188株肠球菌属细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88株肠球菌属细菌其中屎肠球菌119株、粪肠球菌60株、鸟肠球菌9株,主要分布在尿和血标本,分别占34.57%和19.15%。未检出对达托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属细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1.68%,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高浓度庆大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70%;除四环素外,粪肠球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屎肠球菌,粪肠球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6.67%,13.33%。结论达托霉素对该院肠球菌属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