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无痛针刀三维松解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观察组采用无痛针刀三维松解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痛针刀三维松解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明显高于传统针灸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蜂针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配到蜂针治疗组和针刺加拔罐加,TDP对照组,隔日治疗1次,以10次为一疗程,观察疗效.结果:蜂针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蜂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蜂针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利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的优越性。方法:将5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治疗组采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技术(针刺和推拿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替扎尼定进行治疗;2组治疗均隔日1次,7d为1个疗程;治疗8个疗程后,进行2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以及2组间疗效的比较。结果:2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各组疼痛指数、功能状态指数和硬结条索状物指数均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2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技术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明显,且优于替扎尼定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督脉滞针疗法和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探讨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较好方法。方法:将96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施以督脉滞针疗法,1次/d,30 min/次,对照组饭后30 min口服0.5 g对乙酰氨基酚,3次/d。两组均连续干预14 d。治疗结束后,分别于治疗前、后及随访1个月后评价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压痛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齐同,治疗14 d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为82.60%,(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4.3%,对照组为17.4%(P0.05);两组VAS评分、压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后的VAS评分和压痛积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脉滞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短期疗效与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相当,但远期疗效及镇痛效果优于口服对乙酰氨基酚。  相似文献   

5.
针刀疗法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明华  宁宇  张翔 《北京中医药》2008,27(7):530-531
目的 通过对630例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针刀疗法治疗的回顾性总结,探讨针刀疗法对缓解或消除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所引起的疼痛、压痛的效果.方法 比较630例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予针刀疗法治疗治疗前后疼痛、压痛指数,并进行随访.结果 经针刀疗法治疗后患者疼痛、压痛指数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针刀疗法可有效缓解或消除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引起的疼痛、压痛,且远期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枢经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枢经推拿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推拿,隔日1次,每次20 min,共治疗14次。14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压痛积分及软组织张力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72.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VAS、压痛积分及软组织张力情况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枢经推拿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肯定,且在缓解疼痛、改善软组织张力状态方面优于常规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枢经理论指导下的滞针术治疗腰臀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腰臀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治疗组在枢经理论指导下施以滞针疗法,每次30 min;对照组在扳机点施以0.25%利多卡因注射,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共干预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随访2个月后运用McGill疼痛量表、压痛积分法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齐同,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89.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2个月,治疗组疗效稳定率为93.75%,对照组为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时疼痛强度(PPI)、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压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枢经理论指导下运用滞针术治疗腰臀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短期疗效与扳机点注射利多卡因相当,但远期疗效及镇痛效果优于扳机点注射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热敷激痛点治疗急性期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热敷组(30例)和膏药贴敷组(30例)。治疗组使用中药热敷腰背部激痛点;对照组使用膏药贴敷局部压痛区域,均每日治疗1次,1个疗程为10 d。采用疼痛评分、功能障碍表现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中药热敷及膏药贴敷两种治疗方法对急性期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均有一定疗效,均可改善临床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P0.01),但中药热敷组优于膏药贴敷组(P0.05);中药热敷组总有效率优于膏药贴敷组(P0.01)。结论:中药热敷治疗急性期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较好,优于常规膏药贴敷治疗。  相似文献   

9.
针刀排刺法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刀排刺法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取局部条索状结节或用力按压可引起局部或远处牵涉痛的局部区域用小针刀排刺4~8个点做切割松解,对照组取华佗夹脊、大肠俞、肾俞(双)、殷门、秩边、环跳、阳陵泉及委中(患侧)、阿是穴等穴位用毫针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7%,对照组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小针刀排刺法治疗腰肌筋膜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刘占平 《四川中医》2008,26(9):105-106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观察病例分为针刀治疗组120例、电针对照组6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及即刘止痛效果进行评定.结果:针刀治疗组治愈110例(91.67%),显效7例(5.83%),好转2例(1.67%),无效1例(0.83%),总有效率99.17%;电针对照组治愈35例(58.34%),显效12例(20.00%),好转5例(8.33%),无效8例(13.33%),总有效率86.67%.针刀治疗组临床总疗效优于电针对照组(P<0.05),针刀治疗组即刻止痛效果明显优于电针对照组(P<0.01).结论:针刀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方法简单,费用低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黄明华  宁宇  张翔 《北京中医》2008,(7):530-531
目的通过对630例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针刀疗法治疗的回顾性总结,探讨针刀疗法对缓解或消除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所引起的疼痛、压痛的效果。方法比较630例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予针刀疗法治疗治疗前后疼痛、压痛指数.并进行随访。结果经针刀疗法治疗后患者疼痛、压痛指数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针刀疗法可有效缓解或消除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引起的疼痛、压痛。且远期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扳机点手法治疗老年腰臀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腰臀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临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针联合扳机点手法治疗。经治疗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评估患者功能障碍、疼痛症状以及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7.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ODI积分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和治疗后1个月ODI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呈现升高(P0.05),而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中,治疗组治疗后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F-36评分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SF-36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扳机点手法治疗老年腰臀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安全可靠,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病变部位病理生理状态,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激光针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把62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激光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8.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光针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总有效率优于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拔罐联合针刺激痛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针刺组给予激痛点针刺加TDP常规治疗;观察组根据肌肉紧张带位置,在肌筋膜线上密集拔罐,同时针刺。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共治疗5次。以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为观察指标,进行疼痛评定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和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定,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时以及1个月后的评分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29/30),高于针刺组的83.3%(25/30),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针刺组的疗效减退,总有效率为40.0%(12/30),而观察组总有效率90.0%(27/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RI、VAS及PP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两组评分有所上升,但观察组的评分较针刺组低(P0.05)。结论:针刺激痛点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有较好疗效,联合肌筋膜线拔罐可有更好的远期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将观察病例分为针刀组(治疗组)96例,电针组(对照组)45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及疼痛缓解时间进行评定。结果:针刀组治愈70例,好转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84%,电针组治愈22例,好转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0.0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针刀组临床总疗效优于电针组(P<0.05),疼痛缓解时间针刀组优于电针组(P<0.05)。结论: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疼痛缓解时间短,临床治愈率及总疗效优于电针法,且方法简单,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敷贴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电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镇痛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梅胜利 《新中医》2020,52(9):132-134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联合药物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方法:纳入12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2组均服用腰痛胶囊和外用吡罗昔康凝胶,观察组加用腰部斜扳法、穴位按摩、理筋等推拿手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应用简化Mc Gill疼痛量表评估疼痛程度[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定法(VAS)评分、现时疼痛强度(PPI)],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患侧腰大肌和腰方肌的肌肉厚度,并对整体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PRI、PPI、VAS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腰大肌、腰方肌的肌肉厚度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2项肌肉厚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1.67%,观察组9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基础上加用腰部斜扳法、穴位按摩、理筋等推拿手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具有更优秀的治疗优势,可有效改善疼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增强肌肉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筋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筋针疗法,对照组30例采用激光疗法。观察两组的疗效及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针是一种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治疗组有效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局部压痛、功能障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大学生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较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国内公开发表的小针刀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探讨针刀疗法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VIP)、万方等数据库关于小针刀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经筛选,对最终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1篇,共795例患者。经Meta分析,11项研究具有同质性(CHI2=7.27,df=10,P=0.700.1,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合并效应量。OR合并后经Z检验,Z=6.15(P0.00001),表明针刀组与普通针刺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刀组优于普通针刺组,并且在改善疼痛症状方面,针刀疗法有较大的优势。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小针刀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总有效率及改善疼痛症状方面优于普通针剂,但鉴于纳入研究的高质量文献偏少,样本量有限,需要更进一步的设计合理、随机方法正确、大样本、多中心、方法科学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支持针刀疗法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