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血移植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方法将30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延迟愈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自体骨髓血移植治疗,对照组采用制动、定期观察等传统治疗。结果观察组15例治疗后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4~12个月,平均8个月。对照组15例,14例愈合,愈合时间为7~18个月,平均12个月。1例演变为骨不连,予手术内固定植骨而愈。结论经皮自体骨髓血移植在骨折延迟愈合部位有成骨作用,对四肢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病例可选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因其操作简便,确有一定效果,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动力加压钢板早期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动力加压钢板早期内固定对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早期切开复位,用自动加压钢板行坚强内固定,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患肢功能恢复快,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皮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5月-2006年5月,对48例四肢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采用经皮注射MSCs进行治疗。结果48例患者获3~48个月(平均12.6个月)随访,42例患者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注射MSCs的时间)为4.7个月(3~6个月),X线显示骨折线消失和骨痂形成。结论经皮自体MSCs移植术是一种治疗四肢骨干骨不连的有效和安全的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期手术内固定或内固定与石膏、小夹板等外固定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四肢同时骨折。认为对四肢同时骨折,在病情许可时,尽可能早期手术内固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技术和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2004年10月应用国产聚—DL—乳酸可吸收螺钉行股骨头骨折、髌骨骨折、膝关节叉韧带撕脱性骨折和踝关节骨折40例。结果:随访40例,时间3个月至12个月,固定可靠,骨折均为一期愈合,无不良反应。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近关节松质骨骨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外固定支架应用于四肢长管骨骨年近十年来得到快速发展 ,自 1994年以来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 ,经临床应用 118例 ,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就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和进行总结。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 1994~ 2 0 0 1年共完成对 118例骨折病人的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 ,男 76例 ,女 4 2例 ,年龄分布 :2 0岁以下 11例 ,2 1~ 4 0岁 4 3例 ,4 1~ 6 1岁 2 5例 ,6 0岁以上 39例。骨折部位 :肱骨干 14例 ,股骨颈 17例 ,股骨干 36例 ,胫腓骨 5 1例。骨折性质 :新鲜骨折 10 3例 ,陈旧性骨折 15例 ,闭合性骨折 6 0例 ,开放性骨折 5 8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对四肢骨干骨折中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四肢骨干骨折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年4月—2017年6月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四肢骨干骨折患者98例,男性55例,女性43例;年龄20~59岁,平均36.6岁。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弹性髓内钉组(50例)和锁定钢板组(48例),弹性髓内钉组行弹性髓内钉内固定处理;锁定钢板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前后VAS评分、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弹性髓内钉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锁定钢板组(77.04±12.67)min vs.(117.76±17.64)min、(6.56±1.12)d vs.(7.93±1.27)d、(14.19±1.67)周vs.(17.42±1.98)周、(16.89±2.24)周vs.(19.45±2.64)周,P<0.05;弹性髓内钉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锁定钢板组(98.67±12.74)mL vs.(211.84±23.4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2),术后2、4周弹性髓内钉组VAS评分(4.34±0.36)分、(3.65±0.34)分显著低于锁定钢板组(5.17±0.49)分、(4.68±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弹性髓内钉组愈合率96.00%显著高于锁定钢板组81.25%(P=0.006);弹性髓内钉组优良率90.00%显著高于锁定钢板组64.58%(P=0.00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与1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结论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干骨折效果显著,且其能显著加速患者康复,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康复是创伤骨科治疗的最终目的。科学的围手术期康复有利于患者更早更好地恢复机体功能,明显影响预后。医师需要打破传统创伤骨科与康复医学的会诊或是承接式的结合方式,建立一体化的全新工作模式,强调康复工作者在围手术期的全面深度介入,包括术前准备、术中参与和术后康复。肢体骨折在适当的复位和内固定术后,具体的康复方案同样重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特点和骨折部位及类型,结合创伤骨科及康复医师的意见经验,采用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选择恰当的负重时机和关节活动范围,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24例,经清创缝合,取出内固定改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负压封闭引流(VSD),植入抗生素骨水泥,皮瓣或游离植皮修复创面等治疗,创面愈合18例,复发5例,截肢1例;保留内固定6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应用新型点式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四肢长骨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应用新型点式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四肢长骨骨折46例49处,其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17~88岁,平均51.5岁;股骨骨折16处,胫腓骨骨折14处,肱骨骨折11处,尺桡骨骨折8处。全部采用切开复位直视下置入接骨板,术后给予相应康复训练。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7~19个月,平均13.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2~5个月,平均3个月。伤口Ⅰ期愈合。无钢板松动、感染、骨不连、成角畸形等病例。结论新型点式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满足骨折愈合所需要两大条件:满意的血供和良好的固定,是治疗长骨骨干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2.
肢体血管损伤在创伤急诊中比较常见,我院自2001-2005年共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2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胫骨骨折钢板螺丝钉内固定35例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对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产生并发症的35例病人资料进行回性顾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共发生48例次7类型并发症,医源性因素是常见原因。结论 大多数并发症可以预防,临床常见并发症与医源性因素及不合理功能锻炼有关。  相似文献   

14.
肢体血管损伤在创伤急诊中比较常见,我院自2001—2005年共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2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48 h)骨折外固定术在重型颅脑创伤(GCS≤8)合并四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统计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四肢骨折年龄、性别、颅脑创伤情况、骨折部位分布及其他全身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的患者,根据骨折的早期(<48 h)治疗方法不同,将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分为两组.A组:早期骨折外固定组(40例);B组:早期骨牵引、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组(5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褥疮、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ICU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A组在感染率、褥疮、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的ICU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B组(P<0.05).A组的病死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四肢骨折的患者,开展早期骨折外固定法与原有早期骨牵引、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方法相比,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恢复时间,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四肢骨折内固定术的不断发展 ,其与之有关的失误和并发症也不断增加。最常见的失误包括内固定指征和时机选择不当 ,内固定方法错误及内固定材料选择失误。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 ,根据具体病例 ,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和内固定材料 ,才能尽可能减少其失误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23例四肢长骨骨折采用术前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设计手术切口,应用微创模板技术定位取出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患者术后经X线片复查未见切口内金属异物存留。该技术手术时间短,减少术中软组织损伤,可有效地减少术后感染,组织坏死的发生,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探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治疗四肢管状骨复杂骨折的作用和效果。采用随机的方法将218例四肢管状骨复杂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非手术治疗的方法,而观察组采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的方法。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并发症情况较少,患者的总体满意度较高,结果对比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红细胞沉降率(ESR)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发热患者继发感染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0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198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骨折术后组)和182例同年龄段健康志愿者(健康志愿组)资料.骨折术后组男性104例,女性94例;年龄20~78岁,平均52.5岁;道路交通伤101例,高处坠落伤46例,跌倒伤30例,殴打伤21例.健康志愿组男性98例,女性84例;年龄20~78岁,平均51.5岁.骨折术后组于术后48h抽取外周静脉血,健康志愿组采用体检剩余外周静脉血.分别采用酶联荧光法、全程C反应蛋白定量测试剂盒、全自动血沉仪检测血清PCT、hs-CRP及ESR水平,并比较两组差异.比较骨折术后组开放骨折、闭合骨折术后早期发热与未发热患者、术后早期发热患者中继发感染和未继发感染患者的血清PCT、hs-CRP及ESR水平,分析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血清PCT、hs-CRP、ESR水平联合预测骨折术后组术后早期发热患者继发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骨折术后组中术后早期发热者占比38.9%(77/198),其中继发感染者占比38%(29/77),术后感染率为14.6%(29/198);骨折术后组术后血清PCT、hs-CRP及ESR水平均高于健康志愿组[(3.52±0.75)μg/L vs.(0.48±0.08)μg/L,(10.69±2.15)mg/L vs.(2.10±0.41)mg/L,(26.41±4.55)mm/h vs.(10.52±2.12)mm/h],骨折术后组中术后早期发热患者血清PCT、hs-CRP及ESR水平均高于未发热患者[(5.97±1.69)μg/L vs.(1.96±0.37)μg/L,(19.25±3.35)mg/L vs.(5.24±1.03)mg/L,(42.95±7.83)mm/h vs.(15.88±3.12)mm/h],术后早期发热患者中继发感染者血清PCT、hs-CRP及ESR水平均高于未感染者[(6.25±1.72)μg/L vs.(2.04±0.39)μg/L,(21.30±3.40)mg/L vs.(5.65±1.09)mg/L,(70.25±9.41)mm/h vs.(26.46±5.02)mm/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患者中上述指标变化趋势均一致;受伤至手术时间、开放性骨折、≥2次手术均为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按无菌术标准执行是其保护因素(P<0.05);血清PCT、hs-CRP及ESR水平联合预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发热患者继发感染的特异度、AUC均高于单独预测.结论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血清PCT、hs-CRP及ESR水平普遍偏高,术后早期发热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更高,尤其是继发感染患者,三者联合对此类患者继发感染的预测效能高于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常见四肢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从2009-03~2012-03收治的骨折患者共30例。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关节的活动程度以及关节功能评分得到显著的改善,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微创经皮钢板固定组患者的术后关节活动以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的好,两组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患者手术后其关节功能以及关节活动程度恢复较好,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患者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