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修复眼睑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颞部眼轮匝肌皮瓣修复同侧眼睑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缺损原因;疤痕切队后创面7例,色素痣切除后创面1例。化学烧伤2例,均为下睑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所有病例皮瓣成活良好。外形效果满意。结论:颞部眼轮匝肌皮瓣血供可靠,转移方便,皮肤质地,厚度与眼睑皮肤相近,是一个修复眼睑皮肤缺损的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2.
带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眼睑及颜面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眼睑及颜面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眼睑及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21例,根据缺损面积的需要在颞部顺鱼尾纹方向设计带眼轮匝肌蒂皮瓣,通过直接旋转或旋转后经过皮下隧道对缺损区进行修复。结果 23个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经随访,转移的皮瓣肤色与周围一致,缺损区修复彻底,眼睑及颜面部无明显瘢痕,具有良好的整形美容效果。结论 采用带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各种原因引起的眼睑及颜面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睑皮肤缺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使用一种血供确实可靠,即时移转的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方法采用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颧部、颞部皮瓣修复同侧上睑或下睑皮肤缺损。结果修复上睑或下睑挛缩瘢痕切除松解后创面,色素痣切除后创面,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鼻部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蒂的颞区皮瓣修复鼻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自1998年始,应用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皮瓣修复鼻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包括鼻翼缺损、鼻尖缺损、鼻基底细胞癌及放射治疗后皮肤溃烂等。结果:术后18例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3月~1年,效果良好,术后供皮瓣区瘢痕不显、无明显畸形。结论:眼轮匝肌是一个多元供血的肌肉,以该肌眶部为蒂的颞区皮瓣是修复鼻部缺损特别是鼻端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但对于较大面积缺损供皮区缝合困难时应慎用。  相似文献   

5.
苏蕙   《中国医学工程》2012,(3):101+103
目的探讨带蒂皮瓣在修复眼睑黄色瘤切除后所致的眼睑前层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黄色瘤切除后,于缺损颞侧皮肤松驰部位沿皮纹方向设计皮下蒂皮瓣,按设计线切开皮肤,在眼轮匝肌下剥离形成以眼轮匝肌为皮下蒂的皮瓣,推进至皮肤缺损区缝合切口,自2004年以来共应用12例16只眼,年龄48-65岁,缺损面积为5mm×12mm~8mm×16m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时间3个月至4年,眼睑外形双侧对称,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对于眼睑较大黄色瘤切除后直接缝合会导致眼睑畸形的眼睑前层缺损,用眼轮匝肌皮下蒂皮瓣修复简单易行,效果可靠。皮瓣转移后局部平整,无须去除多余皮肤组织,手术后恢复时间短,具有取材方便,便于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以眼轮匝肌为蒂颞侧皮瓣修复中颌面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颌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组织的来源。方法根据对下睑及颞颧部解剖资料,作者对6例中颌面软组织缺损者采用眼轮匝肌为蒂的颞侧皮瓣修复,并对手术的设计及操作要点作了说明。结果6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切取最大面积为3.5cm×2.5cm,肌肉蒂长4.5~5cm。结论以眼轮匝肌为蒂颞侧皮瓣是修复中颌面软组织缺损最理想的组织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和评价下眼睑全层缺损创伤后采用自体硬腭黏膜或耳软骨替代眼睑后层,联合眼轮匝肌蒂颞 区皮瓣修复眼睑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11眼)下眼睑创伤后患者行自体硬腭黏膜或自体耳软骨联合眼轮匝肌 蒂颞区皮瓣修复下眼睑全层缺损。11例均为重度眼睑缺损,其中眼睑75%以上全层缺损6例,50%缺损5例。 结果:11 眼睑术后功能及外观基本恢复正常,闭合完全,无内外翻。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年4个月,眼睑功能及形态保 持稳定,再造睑板无感染、外露及挛缩。结论:自体硬腭黏膜或耳软骨联合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下眼睑重建术是一 种简便易行、取材方便、临床效果满意的眼睑再造术。  相似文献   

8.
面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美容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面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26例面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分别采用菱形皮瓣、颞侧眼轮匝肌皮瓣、鼻唇沟皮瓣、额部眶上血管束岛状皮瓣、上睑眼轮匝肌肌皮瓣、推进皮瓣、颏下血管岛状皮瓣进行创面的修复,对不同部位缺损可供选择的皮瓣及皮瓣的设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6年,26例局部皮瓣均成活,皮肤癌患者局部无复发,外形效果满意.结论: 合理选择、设计局部皮瓣修复面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一种适用于中老年患者睑周手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2004~2007年临床应用20例,共22侧,在患者睑周或颞区皮肤松弛部位设计以眼轮匝肌为蒂的皮瓣,转移修复缺损,供瓣区直接缝合。结果随访3个月至2年,皮瓣全部成活、外观良好,修复睑周组织缺损面积最大为15mm×30mm,最小为5mm×8mm,供瓣区皮肤切口隐蔽,眼睑形态自然。结论利用中老年患者松弛的睑周或颞区皮肤设计的以眼轮匝肌为蒂的皮瓣在中老年患者睑周皮肤病变切除术后的创面修复中成活率高、外观良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及胸脐皮瓣修复瘢痕切除和外伤后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方法:解剖游离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前臂瘢痕切除后创面9例;沿胸脐设计皮瓣,逆行切取,皮瓣转移修复外伤后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2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mo,前臂外形满意,皮肤质地柔软,弹性良好。结论:胸脐皮瓣及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前臂软组织缺损创面,方法可靠,解剖容易,是一种简单、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单蒂肌皮瓣与双蒂肌皮瓣治疗瘢痕性睑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眼睑皮肤及眼轮匝肌制作单蒂肌皮瓣和双蒂肌皮瓣转位移植于瘢痕切除后的创面,治疗23例(25眼)。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23例(25眼)均达到眼睑闭合功能良好,外观满意的效果。结论:单蒂肌皮瓣与双蒂肌皮瓣治疗瘢痕性睑外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多种带蒂皮瓣治疗颈部中重度瘢痕挛缩畸形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颈胸前薄皮瓣、颔肩胛皮瓣、背阔肌肌皮瓣及颈部扩张皮瓣整复颈部挛缩瘢痕畸形的效果。方法:共治疗颈部挛缩瘢痕畸形104例,其中应用颈胸前薄皮瓣26例,颈肩胛皮瓣11例,背阔肌肌皮瓣8例,颈部扩张皮瓣59例。结果:所有手术均得到良好的远期效果。5例颈部扩张皮瓣术后出现血肿,3例出现皮瓣远端坏死;颈胸前皮瓣未出现血供障碍;早期有3例颈肩胛皮瓣术后出现远端部分坏死,在对皮瓣长宽比〉3.5:1者实施延迟手术后未再出现远端坏死;1例背阔肌肌皮瓣术后出现肌肉部分坏死。结论:颈部扩张皮瓣质地及色泽与受瓣区皮肤匹配,为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首选;颈胸前皮瓣和颈肩胛皮瓣血供可靠,肤色与颈部相近,供瓣区面积大,能直接拉拢缝合,修复效果也比较满意;背阔肌肌皮瓣术后外形明显臃肿,应避免选用。  相似文献   

13.
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眼睑及睑周组织缺损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瑞东  熊绍虎  王琛 《实用全科医学》2007,5(3):191-192,F0003
目的为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眼睑及睑周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5具成人尸体的(30侧)头面部进行解剖,观测眼轮匝肌的形态和血供。结果眼轮匝肌血供来自面动脉系统和眶动脉系统的分支,这些动脉在眼睑形成动脉网,为以眼轮匝肌为蒂的肌皮瓣提供血供保障。结论眼轮匝肌蒂皮瓣可以用来修复眼睑及睑周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斜方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大型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应用下斜方肌皮瓣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后的缺损进行同期整复12例,其中舌癌7例,口底癌3例,颊癌2例,皮瓣最小为6 cm×6 cm,最大为11 cm×10 cm.结果:12例皮瓣术后全部存活,颌面部形态及功能恢复基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总结其临床经验及相关并发症的原因。方法:2003年7月~2007年12月采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对67例口腔颌面部因肿瘤术后大型缺损进行即刻修复,并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时间6~36个月,61例胸大肌皮瓣全部成活,外观和功能均较为满意;6例发生部分和全部坏死。结论:带蒂胸大肌皮瓣能够修复口腔颌面部较大面积缺损,操作简单易行,手术效果明显,术前充分准备可提高皮瓣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以眼轮匝肌为蒂的皮下蒂皮瓣修复上下睑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眼轮匝肌为血供的皮下蒂皮瓣修复上下睑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 30例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标本 ,解剖观察眼轮匝肌形态及血供 ,临床修复 8例上下睑缺损 ,为眼轮匝肌为蒂的皮下蒂皮瓣的使用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 :8例上下睑缺损修复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以眼轮匝肌为蒂的皮下蒂皮瓣是修复上下睑缺损理想的组织材料  相似文献   

17.
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