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ColterJT-IR型细胞分析仪对40例红斑狼疮患者(SLE)的红细胞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SLE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稳定期与活动期比较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积(HC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对且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SLE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并对S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而贫血的存在以及严重程度常与病程发展密切相关,常作为监测SLE活动期发生发展的指标。但部分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最初的变化常发生于正常区域内,故不能敏感地反映贫血的发生发展状态,难以用于对患者进行病情变化的监测。网织红细胞为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国际上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网织红细胞内的RNA含量,用于骨髓造血功能状态的观察[1,2]。我们将流式细胞仪测定网织红细胞运用于对SLE患者病程发展的监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和趋化因子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红细胞上有多种胚系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如补体受体Ⅰ型(complement receptor typeⅠ,CR1)、趋化因子受体(chemokine receptor,CKR)、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nature killer enhancing factor,NKEF)、细胞分化抗原58、59、55(CD58、CD59、CD55)、细胞分化抗原44s(CD44s)等多种天然免疫受体和分子,由于红细胞数量的巨大,其在天然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红细胞CR1和CKR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1]。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主因外阴、肛周巨大疣状增生物3月余,于2010年8月2日就诊我科。3个月前患者清洗外阴时发现增生物,之后增生物逐渐增多、增大,偶有破溃伴疼痛。曾在外院就诊因皮损 相似文献
6.
7.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并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育龄女性多见,也可见于儿童和老年人。SLE基本病理改变是免疫复合物所介导的血管炎。遗传、感染、环境、性激素、药物等多种综合因素所致的免疫紊乱导致了该病的发生。现将我院2005年2月收治的1例以贫血为首发症状的SLE患者,将误诊误治经过,及时转诊,明确诊断患者疾病,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纯红再障为首发表现的SL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可见某种程度的血液学改变,但以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为首发表现者,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近十年来治疗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病历摘要 患者男,15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当地医院予以氨基比林2支肌内注射、青霉素640万U每日1次静脉滴注共3 d,治疗后好转,当时未查血常规.出院后逐渐出现乏力,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全血细胞减少,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4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HZ)是由水痘-带状疤疹病毒(VZV)引起的疱疹性皮肤病,愈后极少复发。我科近10年来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 HZ 49例,其中复发HZ7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49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42例发生HZ1次,发生HZ时年龄为20~68岁,平均32.8岁;1例发生于SLE活动期,甲基强的松龙用量80mg/d,最后死于SLE本病;39例发生于SLE稳定期,强的松维持在30 mp/d以下(含同时用环磷酸胺即CTX冲击治疗2例),另2例在SLE未发病前发生。HZ皮损分布部位:颅神经5例,…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表达及基因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CR1)基因型及数量表达,分析CR1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作CR1基因型分析,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R1的数量表达。结果 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SLE患者红细胞CR1分子高表达基因型明显降低,而低表达基因型明显升高;SLE患者红细胞CR1数量表达明显降低,与SLEDAI呈负相关,且活动期低于非活动期。结论 红细胞CR1分子的表达与SLE病情活动密切相关,对SLE患者进行红细胞CR1分子的定量测定,对病情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报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女,42岁.面部出现红色斑丘疹伴四肢关节疼痛4年,同时出现光敏、血液系统异常,血清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均阳性.2年前口腔黏膜反复出现糜烂,后躯干、四肢出现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不易愈合的糜烂面,经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免疫荧光检查,诊断为寻常型天疱疮. 相似文献
15.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性脊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性脊髓炎.患者女,42岁.右上肢、肩背疼痛无力及群集性水疱5 d,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10年,长期服用泼尼松及甲氨蝶呤.体格检查:右侧睑裂较左侧偏小,右眼瞳孔直径2.5 mm,左眼瞳孔直径3.5mm,右侧肩部、项部、上肢及右侧手掌大鱼际可见带状分布的红斑、群集性水疱.头颅及颈椎磁共振成像检查:颈3、4、5节段脊髓肿胀,长T1、长T2 信号,累计右侧为主.给予阿昔洛韦、甲泼尼龙、甘露醇等治疗,4 个月后基本痊愈. 相似文献
17.
18.
患者男,36岁。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骨关节、肌肉酸痛。3d前发现躯干四肢皮肤有大量出血点,伴排少量柏油样黑便2次,于2000年9月13日到我科就诊,以①过敏性紫癜?②变应性血管炎?收入院。体检:体温38.5℃,脉搏85次.呼吸21次,血压16/9kPa;急性重病容,双下肢、左上臂、腹和背部见散在粟粒大出血点及少量淤斑,臀骶部散在浅色素沉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部检查无特殊:全身骨关节无红肿、压痛: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2岁。因腰腹部丘疹、水疱3d,于2006年3月15日至我科就诊。3d前患者左侧腰腹部卅现红色丘疹,1d后右侧对称部位皮肤亦出现类似皮损,但范闱略小.无明显自觉症状,随即出现水疱。患者曾于2006年1月因四肢关节疼痛伴乏力4个月,而部红斑1个月至我科就诊。当时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2.5×10^9/L,中性粒细胞0.70,血小板计数70×10^9/L;尿蛋门(++),血沉93mm/1h,抗核抗体阳性(滴度1:320,斑点型),抗双链(ds)-DNA抗体阳性,C30.17玑(正常值0.8~1.6g/L)。[第一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