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波形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A组(连续波,频率为2 Hz)50例、电针B组(疏密波,频率为2/100 Hz)48例,分别按组接受不同频率电针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采用ELISA法对治疗前后血清IL-6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B组临床愈显率87.5%,明显优于电针A组,治疗后血清IL-6含量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2/100 Hz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提高愈显率,提高临床疗效;电针能够降低患者血清IL-6含量,这可能是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做电针不同波形对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和体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疏密波组(A组)和连续波组(B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0次。比较治疗前后VAS评分,症状体征评分以及JOA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症状体征以及JOA评分较治疗前均好转(P0.05),A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两种电针波形均可缓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症状、体征,疏密波电针组优于连续波。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疏密波、连续波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疏密波组33例和连续波组32例,两组均选取病变节段患侧的华佗夹脊穴施以电针治疗。结果:在首次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疏密波组疗效优于连续波组(P0.01)。首次治疗后,疏密波组JOA评分表中腰痛项的评分优于连续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脉冲波形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好疗效,但疏密波电针疗法疗效优于连续波组,且缓解腰痛的即刻作用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单穴电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65例。A组采用单穴电针15 Hz连续波治疗,B组采用单穴电针疏密波治疗,C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结果 3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穴电针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腰突症的临床疗效,探寻一种更为有效的电针治疗腰突症的最佳参数。方法将120例腰腿疼痛评分0~10数字分级法(NRS)评分4分以上(含4分)的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A组(连续波频率为4Hz)、电针B组(连续波频率为1Hz)、电针C组(连续波频率为30Hz),每组40例,对治疗前后体征及疼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观察。结果电针A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在治疗疗程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频率为4Hz的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腰突症能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夹脊穴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A、B、C 3组。A组59例给予常规西医联合丹参多酚盐治疗,B组61例给予常规西医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C组61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盐和电针夹脊穴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变化情况,统计评价3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C组腰痛、腿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均0.05),B组腰痛、腿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均0.05);C组IL-6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β-内啡肽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但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均0.05),B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可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和炎症反应程度,提高血浆β-内啡肽含量,临床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耿昊  孙建华 《江苏中医药》2017,49(11):63-65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电针治疗,评价其症状改善、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采血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G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腰腿痛调查表积分均升高(P0.05),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CGRP水平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差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联合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体疗效优于单纯电针,电针联合艾灸与单纯电针治疗均可通过调节CGRP缓解症状、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5,(11):1535-1536
目的:探讨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穴位冲击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冲击波组和电针治疗组2组,冲击波组30例采用体外冲击波穴位冲击疗法,电针组30例给予普通电针连续波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其临床治愈情况。治疗6周后,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冲击波组明显优于电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中位数2年,冲击波治疗组复发5例,电针治疗组复发10例。结论: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穴位冲击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明显优于电针组,且操作简单易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不同频率电针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面肌痉挛患者90例,随机分为电针A组(连续波频率为20Hz)和电针B组(连续波频率为1Hz),每组45例。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从面肌痉挛程度(Albert分级)改善评定及临床疗效评定进行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面肌痉挛强度分级及临床疗效评定均有改善,但电针A组疗效明显优于电针B组(P〈0.05)。结论采用连续波频率为20Hz电针治疗面肌痉挛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疏密波、连续波电针结合雷火灸治疗不同证型肥胖症伴血脂、血清瘦素异常患者的疗效,为选择不同电针波型治疗不同证型肥胖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60例血脂、血清瘦素异常的肥胖症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疏密波组和连续波组,每组30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胃肠实热型、脾胃虚弱型和脾肾阳虚型,分别给予电针天枢、大横、足三里、上巨虚、丰隆、阴陵泉、曲池、支沟、合谷,并给予雷火灸治疗疏密波组电针频率为2 Hz/100Hz,连续波组电针频率为2 Hz,2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然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和随访时的体质量、体脂百分率;比较两组疗效,并对疏密波组不同证型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用流式细胞分析系统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瘦素含量。结果:治疗4周后两种电针波型均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血清瘦素水平及体质量、体脂百分率;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肥胖指标继续下降(P0.01,P0.05),且疏密波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连续波组(P0.05,P0.01)。疏密波组疗效明显优于连续波组(P0.01)。疏密波组不同证型的疗效以脾胃虚弱型最佳。结论:疏密波电针结合雷火灸治疗血脂、血清瘦素异常的肥胖症,近期和远期效果均明显优于连续波电针,其中脾胃虚弱型的疗效优于脾肾阳虚型和胃肠实热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对不同突出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医院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变节段不同分为A组:腰4~5突出症,B组:腰5~骶1突出症,C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均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比分析3组临床疗效差异,治疗前后JO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变化,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随访1年记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总有效率、复发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0.857 6,χ~2=6.142 4,P0.05),两两比较A、B两组总有效率、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A、C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880 5,P0.05),B、C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862 0,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JOA评分均明显增加,VAS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A、B组JOA评分及VAS评分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组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组IL-6、TNF-α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节段中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明显,其中以单节段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不同多裂肌脂肪浸润率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疗效。方法:108例LDH患者,治疗前均行MRI检查,测量多裂肌的脂肪浸润率(FI),根据结果分为A组(FI10%)、B组(10%≤FI≤20%)、C组(FI20%),每组36例。均采用电针治疗,穴取患侧L3~S1夹脊穴及大肠俞等,患侧L3、L5夹脊穴行电针(连续波,频率20 Hz),留针20 min,隔日1次,共治疗10次。观察各组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的生理维度(PCS)、心理维度(MC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ODI评分降低(P0.05),PCS、MCS评分增加(P0.05)。治疗后,A组ODI评分低于B组、C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A组PCS评分高于B组、C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LDH患者疼痛、生理及心理健康,多裂肌脂肪浸润率可能是影响电针疗效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深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深刺夹脊治疗组40例与普通针刺电针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cgill疼痛简化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降低Mcgill疼痛简化量表PRI、VAS、PPI的评分(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疼痛评价VAS尤为明显(P0.01)。结论:电针深刺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良好治疗与镇痛的作用,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麦粒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电针配合麦粒灸治疗,对照组予单纯电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M-JOA评分及SF-MPQ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JOA评分均升高(P0.05),SF-MPQ评分均下降(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麦粒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电针夹脊穴治疗,观察组予以头针结合电针夹脊穴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标准作为评价指标,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5个项目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5个项目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为88.4%,对照组优良率为69.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良率优于电针夹脊穴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舒筋健腰丸治疗,2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82.5%,对照组为7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痛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刺络拔罐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5%,对照组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电针配合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电针配合穴注丹参注射液,电针配合穴注VitB1、VitB12,单纯电针3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电针配合穴注丹参注射液组(A组);电针配合穴注VitB1、VitB12组(B组);单纯电针组(C组)。每组均为30例。从临床疗效、VAS评分、JOA评分对3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效率分别为A组:86.67%;B组:73.33%;C组:63.33%,A组优于B组、C组(P<0.05,P<0.01);A组VAS评分、JOA评分均优于B组、C组(P<0.05,P<0.01)。结论:电针配合穴注丹参注射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电针配合穴注VitB1、VitB12和单纯电针。  相似文献   

19.
持续牵引下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持续俯卧位牵引下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症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B组(39例)和C组(38例).三组针刺方法相同,均取夹脊穴配委中、承山等穴,针刺后加电针,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俯卧位持续牵引同时配合电针方法治疗,B组则先仰卧牵引再行电针治疗,C组单纯进行电针治疗,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A组有效率为95.2%,优于B组的79.5%与C组的65.8%(P<0.05,P<0.01).结论:持续俯卧位牵引下电针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创的"四穴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93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四穴电针组,B组采用常规电针组,疗程15 d,观察两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的镇痛效果(包括即刻、远期镇痛效果以及临床疗效、功能恢复等方面)。结果:A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即刻下降49.0%,治疗结束时共下降81.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即刻下降28.0%,治疗结束时共下降66.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的即刻和持续镇痛效应均优于B组(P<0.01);总有效率A组为95.1%,B组为83.5%,A组疗效优于B组(P<0.05);且临床控制率A组为72.6%,B组为4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比较,治疗前后A、B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穴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有明显的即刻和持续镇痛作用,且在临床疗效和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常规电针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