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两种压力滴定技术的比较,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最佳压力滴定方式.方法 将60例愿意接受压力滴定的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使用手工压力滴定技术;对照组使用自动压力滴定技术.两组治疗后进行多导睡眠图各项参数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90%的氧减时间等参数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各项参数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应首选手工压力滴定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体位疗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的影响.方法:[1]选择2001-10/2003-01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睡眠中心就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8例.患者对实验目的均知情,并同意配合.[2]采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患者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连续进行2 d的监测.第1夜,分别记录睡眠第1阶段(21:30~24:00)、第2阶段(0:00~2:30)和第3阶段(2:30~5:00).监测项目:总清醒时间、整夜睡眠结构包括快动眼睡眠和非快动眼睡眠中的Ⅰ~Ⅳ期以及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呼吸暂停次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脉氧饱和度及血压.第2夜,给患者穿上背后带小口袋的特制背心,并于口袋中放置一只高尔夫球.同时加强巡视督促取侧卧位.再次观察记录上述各指标,进行治疗前后比较.[3]数据间差异比较采用多因素随机方差分析.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不同睡眠阶段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动脉压:睡眠第2和3阶段明显大于/长于睡眠第1阶段(P<0.05~0.01),睡眠第3阶段明显高于睡眠第2阶段(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睡眠第2和3阶段明显小于睡眠第1阶段(P<0.05).睡眠结构:睡眠各阶段差异不明显.[2]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比较: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动脉压:治疗后明显小于/短于治疗前(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睡眠结构:睡眠各阶段差异不明显.结论:采取高尔夫球背心的睡眠侧卧位体位疗法可明显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不同睡眠阶段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且不影响睡眠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位疗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1-10/2003-01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睡眠中心就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8例。患者对实验目的均知情,并同意配合。②采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患者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连续进行2d的监测。第1夜,分别记录睡眠第1阶段(21:30~24:00)、第2阶段(0:00~2:30)和第3阶段(2:30~5:00)。监测项目:总清醒时间、整夜睡眠结构包括快动眼睡眠和非快动眼睡眠中的Ⅰ~Ⅳ期以及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呼吸暂停次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脉氧饱和度及血压。第2夜,给患者穿上背后带小口袋的特制背心,并于口袋中放置一只高尔夫球。同时加强巡视督促取侧卧位。再次观察记录上述各指标,进行治疗前后比较。③数据间差异比较采用多因素随机方差分析。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睡眠阶段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动脉压:睡眠第2和3阶段明显大于/长于睡眠第1阶段(P<0.05~0.01),睡眠第3阶段明显高于睡眠第2阶段(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睡眠第2和3阶段明显小于睡眠第1阶段(P<0.05)。睡眠结构:睡眠各阶段差异不明显。②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比较: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动脉压:治疗后明显小于/短于治疗前(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睡眠结构:睡眠各阶段差异不明显。结论:采取高尔夫球背心的睡眠侧卧位体位疗法可明显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不同睡眠阶段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且不影响睡眠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极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极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60例依据呼吸机治疗模式不同分为4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A组)、自动调压正压通气(B组)、双水平气道正压(C组)和自动调压双水平气道正压(D组)通气模式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4组诊断夜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比较,经不同模式无创呼吸机治疗后,4组患者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脉搏血氧饱和度,<90%的氧减时间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但A组各项指标改善最明显(P<0.01).结论:极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采用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模式治疗临床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5.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低通气患者的呼吸紊乱严重度与睡眠体位有关,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OSA患者分为体位型和非体位型两种类型.目的比较体位型与非体位型OSA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睡眠体位与OSA患者呼吸功能的关系.设计以OSA患者为研究对象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睡眠呼吸监测中心.对象选择1998-10/2002-05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呼吸内科睡眠呼吸监测室就诊并行整夜多导睡眠仪检查的患者共225例.纳入标准①AHI≥l0次/h者,②平卧位及侧卧位睡眠时间≥30 min者,③年龄≥20岁者.排除标准①年龄<20岁者,②患重大躯体疾病者.其中63例为体位型,162例为非体位型.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整夜多导睡眠仪检查,同时详询患者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应用体积描计仪进行呼吸功能测定.比较体位型与非体位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肺功能参数及多导睡眠图资料.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决定患者为体位型或非体位型的因子.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导睡眠图资料及肺功能比较.次要结局OSA患者的分型与临床资料各项目的相关性.结果225例OSA患者中体位型患者共63例(28%),体位组和非体位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分别(27.97±3.21),(26.22±2.72)kg/m 2(t=3.977,P<0.01).两组多导睡眠图资料比较,体质量指数匹配前除侧卧位睡眠时间、平卧位睡眠时间、侧卧位最低血氧饱和度及基础血氧饱和度外,其他项目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 01);匹配后除两组夜间肢体运动次数差异无显著意义外,其余结果与原始组比较结果相同.两组肺功能参数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决定为体位或非体位患者的主要因子为AHI和体质量指数,两因子的预测能力为26.2%;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组及非体位组患者,睡眠呼吸紊乱度(AHI及血氧饱和度)与体质量指数显著相关(P<0.05或P<0.01),而在体位组,两者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约1/3的OSA患者可归类为体位型,这类患者应对睡眠姿势训练治疗反应良好,可以保留足够的上气道通畅性,减轻睡眠呼吸阻塞程度,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体位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血氧饱和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患者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仰卧位和非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时主要睡眠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患者仰卧位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小于90%的血氧饱和度发生时间明显高于侧卧位,而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在仰卧位时明显低于侧卧位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侧卧位时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较小、睡眠中最低血氧水平较高、睡眠中呼吸暂停及低氧血症发生的次数减少.  相似文献   

7.
血氧气流记录与多导睡眠图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评价血氧气流记录仪诊断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准确性。方法:62例研究对象同时进行整夜标准多导睡眠和血氧气流记录监测,以标准多导睡眠图监测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为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金标准,评估血氧气流记录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最低血氧饱和度的准确性。结果:血氧气流记录与标准多导睡眠图测得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最低血氧饱和度密切相关(r=0.964和0.816,P=0.000)。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为诊断界值,血氧气流记录与标准多导睡眠图比较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76.5%。正常和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血氧气流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标准多导睡眠图-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血氧气流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较标准多导睡眠图-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减低(P<0.05)。不同严重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血氧气流记录-最低血氧饱和度与标准多导睡眠图-最低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氧气流记录具有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能力,可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初步诊断;血氧气流记录在评价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时可能低估病情,不宜单独用于判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rive sleep apnea,OSA)低通气患者的呼吸紊乱严重度与睡眠体位有关,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OSA患者分为体位型和非体位型两种类型。目的:比较体位型与非体位型OSA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睡眠体位与OSA患者呼吸功能的关系。设计:以OSA患者为研究对象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睡眠呼吸监测中心。对象:选择1998-10/2002—05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呼吸内科睡眠呼吸监测室就诊并行整夜多导睡眠仪检查的患者共225例。纳入标准:①AHI≥10次/h者,②平卧位及侧卧位睡眠时间≥30min者,③年龄≥20岁者。排除标准:①年龄&;lt;20岁者,②患重大躯体疾病者。其中63例为体位型,162例为非体位型。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整夜多导睡眠仪检查,同时详询患者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应用体积描计仪进行呼吸功能测定。比较体位型与非体位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肺功能参数及多导睡眠图资料。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决定患者为体位型或非体位型的因子。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导睡眠图资料及肺功能比较。次要结局:OSA患者的分型与临床资料各项目的相关性。结果:225例OSA患者中体位型患者共63例(28%),体位组和非体位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分别(27.97&;#177;3.21),(26.22&;#177;2.72)kg/m^2(t=3.977,P&;lt;0.01)。两组多导睡眠图资料比较,体质量指数匹配前除侧卧位睡眠时间、平卧位睡眠时间、侧卧位最低血氧饱和度及基础血氧饱和度外,其他项目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或P&;lt;0.01);匹配后除两组夜间肢体运动次数差异无显著意义外,其余结果与原始组比较结果相同。两组肺功能参数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决定为体位或非体位患者的主要因子为AHI和体质量指数,两因子的预测能力为26.2%;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组及非体位组患者,睡眠呼吸紊乱度(AHI及血氧饱和度)与体质量指数显著相关(P&;lt;0.05或P&;lt;0.01),而在体位组,两者无相关关系(P&;gt;0.05)。结论:约1/3的OSA患者可归类为体位型,这类患者应对睡眠姿势训练治疗反应良好,可以保留足够的上气道通畅性,减轻睡眠呼吸阻塞程度,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腔矫治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治疗效果。方法:11例经多导睡眠图监测确诊OSAS的患者,用德国EBKODENT器材制作可调节型的软塑料口腔矫治器(OA),患者佩戴2~3个月后复查,了解患者的自觉症状,并再次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结构以及呼吸情况的各项指标。结果:11例患者均感到夜间睡眠质量明显提高。患者的呼吸暂停时间和低通气时间在睡眠时间中所占的比例有明显下降,呼吸暂停指数和低通气指数也显著降低;而最低血氧饱和度和平均血氧饱和度则显著增高。患者的睡眠结构以及呼吸情况的各项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OA对于轻中度的OSAS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隽英  赵敏艳  熊康平  徐跃华  陈锐 《护理研究》2011,25(26):2403-2404
[目的]探讨经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Auto-CPAP)滴定前后中度、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多导睡眠图差异分析。[方法]给予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187例中度、重度OSAHS病人使用Auto-CPAP治疗2 d,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睡眠效率、各期睡眠比例、氧减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和血氧饱和度<90%的比例变化。[结果]应用Auto-CPAP呼吸机滴定治疗OSAHS病人,除睡眠效率外,各项数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Auto-CPAP滴定治疗可以使中度、重度OSAHS病人的睡眠结构、夜间低氧血症在短期内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严重程度与体重指数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严重程度与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按时间顺序收集137例在我院睡眠呼吸中心确诊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体重指数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数据,分组做时应分析,同时取不用手术和呼吸机治疗的肥胖患者,予以减体重治疗,随访5个月。结果: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病情与体重指数相关,减体重者体重指数下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病情也改善。结论:肥胖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减轻体重,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的重要手段,同时降低了医疗费用,是值得推广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基础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2021,41(1)
目的 探讨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指脉氧饱和度和血液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睡眠监测指标和血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睡眠监测指标和血压得到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指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研究组的睡眠监测指标和血压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CPAP治疗方法能够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采用改良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于广东省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行改良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的3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其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呼吸紊乱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指数(Apnea Hypopnea Time Index,AHTI)以及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2)改善情况.结果:30例研究对象经手术治疗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99%.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患者术后半年呼吸紊乱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指数以及最低血氧饱和度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采用改良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疗效的机制.方法:采用多导睡眠图技术,对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以低通气为主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中药黄连温胆汤和都可喜治疗.治疗2周后,从减轻临床症状、缩短低通气持续时间、提高血氧饱和度等方面,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黄连温胆汤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紊乱、胸闷、舌象等临床表现.复查多导睡眠图结果,黄连温胆汤治疗后,平均睡眠时间延长47min,低通气总时间缩短10min,90%以下血氧饱和度总时间减少15min,疗效明显优于都可喜(P<0.01).但2种治疗方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效果欠佳.结论:黄连温胆汤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特别是以低通气和低氧为主的患者,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更为稳定,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可获得理想效果,更有利于稳定患者的血压,可改善患者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缩短呼吸暂停时间,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便携式睡眠监测仪对筛选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应用便携式睡眠监测仪和多导睡眠监测仪同步监测疑似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5例,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组中31例监测纪录有效,多导睡眠仪结果与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相关数据有相关性,其中呼吸暂停次数、呼吸低通气次数、呼吸暂停低通气紊乱指数与平均血氧饱和度明显相关。结论 2种监测方法对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具有良好一致性,便携式睡眠监测仪可用于大规模筛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Ⅳ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Ⅳ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8例患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108例;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加温控的黏膜下射频组织消融术90例.术后随访1年,两组睡眠呼吸暂停紊乱指数、每小时阻塞及低通气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方式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 Ⅳ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手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短期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经多导睡眠图(PSG)检查确诊的41例中重度OSAS患者进行睡眠时BIPAP辅助通气并比较治疗前后PSG参数变化.观察疗效及做好BIPAP治疗的护理.结果41例中重度OSAS患者经BIPAP辅助通气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平均每小时睡眠中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次数(AHl)、夜间平均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最长呼吸暂停时间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患者能配合BIPAP治疗.结论BIPAP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睡眠结构,是治疗OSAS的有效手段.加强BIPAP通气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合垫矫治器治疗儿童下颌后缩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下颔后缩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均采用双合垫矫治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并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比较治疗前、后夜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和X线头颅侧住片头影测量结果.结果:佩戴双合垫矫治器后,21例惠儿睡眠时鼾声减少6例、鼾声消失15例,日间困倦缓解7例、消失14例,均未见睡眠中憋气,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较治疗前降低(P<0.01).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前、后颅底平面-上齿槽座点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颅底平面一下齿槽座点角较治疗前增大(P<0.05).结论:双合垫矫治器可增加惠儿气道宽度,防止睡眠时气道闭合引起的呼吸暂停,促进下颌骨的生长,患儿面型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疾病,人群患病率高达7%~13%[1].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是目前诊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金标准,包括对夜间多种生理参数的同步记录,用于评价睡眠的时相、觉醒、呼吸和心脏功能和睡觉时体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